這題談實修

發表回覆

確認代碼
請正確輸入它所顯示的代碼,不必區分大小寫。
表情符號
:D :) ;) :( :o :shock: :? 8-) :lol: :x :P :oops: :cry: :evil: :twisted: :roll: :!: :?: :idea: :arrow: :| :mrgreen: :geek: :ugeek:

BBCode 允許使用
[img] 允許使用
[url] 允許使用
表情符號 允許使用

主題瀏覽
   

展開瀏覽 主題瀏覽: 這題談實修

Re: 這題談實修

藍海千尋 » 週二 8月 01, 2023 11:21 pm

從來不是因為「悟」到什麼 而讓你解脫
悟是無常故不得因悟解脫

Re: 這題談實修

大開眼界 » 週二 8月 01, 2023 10:29 am

.
若想從凡夫變成菩薩摩訶薩,你必須修「止觀
而不是「菩薩道」

「菩薩道」是 菩薩摩訶薩所修的
「菩薩道」是菩薩摩訶薩成佛前 所修的最後一里路

修行應有的正確認知:
凡夫修止觀 → 證得菩薩摩訶薩 → 修菩薩道 → 證成佛

不修止觀, 將永遠成不了菩薩摩訶薩。更別想成佛

Re: 這題談實修

大開眼界 » 週日 5月 28, 2023 10:29 pm

非心非佛 寫: 週四 5月 18, 2023 12:31 am 為什麼不說修智慧,而說修禪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精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應住眼處。亦不應住耳鼻舌身意處...
不應住色處。亦不應住聲香味觸法處...


佛經說修學般若波羅蜜多的方法 是:
不住眼耳鼻舌身意,不住色聲香味觸法....

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觸法】這種狀態 只能藉由禪定辦到
修智慧 就必須修禪定

﹋﹋﹋﹋﹋﹋﹋﹋﹋﹋﹋﹋﹋﹋﹋﹋﹋﹋﹋﹋﹋﹋﹋﹋﹋﹋﹋
能做到【滅, 斷, 捨, 離】的人,才能到達解脫
譬如:五陰,無明,出離十八界

從來不是因為「」到什麼 而讓你解脫

Re: 這題談實修

cyc320 » 週四 5月 18, 2023 11:27 am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來者性湛然,不染不著如其本來)。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勿錯認另有法可得菩提,直須知真如法身,人人俱足只須自開悟)。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講無著)。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講佛性體,盡虛空遍法界)。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法性能相,了「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方名佛法)

Re: 這題談實修

非心非佛 » 週四 5月 18, 2023 12:31 am

大開眼界 寫: 週三 5月 17, 2023 10:50 pm .
實修 就是修禪定
修禪定 和練習任何技能一樣, 必須練到熟能生巧

為什麼不說修智慧,而說修禪定。

Re: 這題談實修

Viirya » 週三 5月 17, 2023 11:12 pm

所有修行當先發菩提心
然後勤修六度萬行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在勤修六度萬行同時
勤修止觀.從基本開始

Re: 這題談實修

大開眼界 » 週三 5月 17, 2023 10:50 pm

.
實修 就是修禪定
修禪定 和練習任何技能一樣, 必須練到熟能生巧

Re: 這題談實修

大開眼界 » 週四 4月 13, 2023 12:16 pm

由 普通人 » 週四 4月 13, 2023 8:42 am
阿贊耀開示:修行就是從苦的根本-五取蘊中解脫出來(完)
《增壹阿含經 卷第二十八 (五)》
云何為色陰。所謂此四大身。是四大所造色。是謂名為色陰也。


這個身體就是屬於色陰,
從身體解脫出來, 是最基本要求
之後再來談:從受想行識解脫出來

《雜阿含經 211》
眼滅 色想則離。耳鼻舌身意滅 法想則離。佛說當覺六入處。


上面經文就是在講,從色陰解脫出來
阿贊耀顯然是不清楚「從色陰解脫出來」是什麼狀況

Re: 這題談實修

普通人 » 週四 4月 13, 2023 8:42 am

阿贊耀開示:修行就是從苦的根本-五取蘊中解脫出來(完)

我們的身行是身體的活動狀態,我們身體的緊、痛或者是氣血震動的狀態,這些都屬於身行。口行指我們的念頭、尋和伺,指的是我們頭腦裡面轉動的念頭,這個就是頭腦用力的狀態。你要去感受到口行的重量,這些念頭的重量。

心行是指受和想的運作,是指我們情感上的感受、情緒的感受,是心輪用力的狀態。身口意三行,是我們的身體、頭腦還有心輪的一種用力感,要平定這些諸行,就要去感受到它們的重量,然後去放鬆它們,就像剛剛我們去感受手臂的重量,你必須先放鬆手臂才能感受到手臂的重量,是不是?如果你還不能感受到手臂的重量,意味著你的手臂還不放鬆,如果有學過太極拳的人就知道。学太極拳的人就知道,有一種訓練是舉起手臂,然後放鬆掉下去,要你感受手臂的重量,只有你夠鬆的時候,你才能感受到手臂的重量。同樣的原理,我們為什麼感受不到執、苦,就是因為我們不夠鬆,感受不到重量,重量就是苦。

禪修就是讓我們的心放鬆,讓它暫時處於一個連我執都不想生起的狀態,因為我執是有重量的、是一種用力,這種狀態下才能看到苦、看到實相、看到法,這樣我們就會明白,原來平時我們造作身口意的行,諸行是苦、是重擔。驅動我們去造作諸行的是無明,「無明緣行」,就是因為我們無知,不知道這個是苦、是重量,不斷地去製造它,因此就有了後續一連串的因緣法。認識諸行是苦,我們就會自然破除無明。無明就是不知道諸行是苦,所以才會造作身口意諸行。

Re: 這題談實修

怪道1412 » 週五 4月 07, 2023 9:12 am

如大涅槃經云。佛言。復次善男子。次當觀業。何以故。有智之人。當作是念。受想觸欲。即是煩惱者。能作生業。不作受業。如是煩惱。與業共行。則有二種。一作生業。二作受業。是故智者。當觀於業。是業三種。謂身口意。善男子。身口二業。亦名為業。亦名業果。意唯名業。不名為果。以業因故。則名為業。善男子。身口二業。名為外業。意業名因。是三種業。共煩惱行故。作二種。業一者生。業二者受。業善男子。正業者。即意業。也期業者。謂身口業。先發故。名意業。從意業生。名身口業。是故意業。得名為正。智者觀業已。次觀業因。業因者。即無明觸。因無明觸。眾生求有。求有因緣。即是愛也。愛因緣故。造作三種身口意業。善男子。智者如是觀業因已。次觀果報。果報有四。一者黑黑果報。二者白白果報。三者雜雜果報。四者不黑不白果報。黑黑果報者。作業時垢。果報亦垢。白白果報者。名無漏業。

...

人空。則不見有能作業之人。法空。則不見所受果之處。只為妄執人法而造業。不出心境而受殃。但心境俱亡。即當處解脫。故知一切善惡諸法。無有定相。由心迴轉。得失任緣。

如大涅槃經云。佛言。善男子。若言諸業定得報者。則不得有修習梵行。解脫涅槃。當知是人。非我弟子。是魔眷屬。若言。諸業有定不定。定者。現報生報。後報。不定者。緣合則受。不合不受。以是義故。應有梵行。解脫涅槃。當知是人。真我弟子。非魔眷屬。

////
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有業報而無作者(&受者)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