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回覆

確認代碼
請正確輸入它所顯示的代碼,不必區分大小寫。
表情符號
:D :) ;) :( :o :shock: :? 8-) :lol: :x :P :oops: :cry: :evil: :twisted: :roll: :!: :?: :idea: :arrow: :| :mrgreen: :geek: :ugeek:

BBCode 允許使用
[img] 允許使用
[url] 允許使用
表情符號 允許使用

主題瀏覽
   

展開瀏覽 主題瀏覽: 開悟前,開悟後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一 4月 07, 2025 11:28 pm

若台美零關稅,台灣的優劣勢
若台美達成「零關稅」協議,對台灣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經濟轉機,但也伴隨一定的挑戰。以下從優勢與劣勢兩方面分析,並考慮其對整體經濟、產業與社會的影響:

### 優勢
1. **出口競爭力提升**
- 台灣對美出口以半導體與資通訊(ICT)產品為主(2024年占65.4%,約729億美元),零關稅將直接降低這些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提升競爭力。尤其在川普32%關稅威脅下,零關稅能讓台灣產品相較其他受關稅影響的競爭對手(如中國、東南亞)更具優勢。
- 非半導體產品(如機械、汽車零件、自行車)也將受益。以汽車零件為例,2024年對美出口約20億美元,零關稅可望刺激需求成長,可能帶動出口額增加20%-30%。

2. **吸引外資與供應鏈整合**
- 零關稅可能吸引更多美國企業(如蘋果、輝達)深化與台灣供應鏈的合作,進一步鞏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與科技產業的地位。台積電等龍頭若因成本優勢獲得更多訂單,其上下游(如聯發科、日月光)也將間接受益。
- 外資可能加速在台投資,特別是高附加價值的製造業與研發中心,強化台灣作為「亞洲科技樞」的角色。

3. **經濟成長動能**
- 出口占台灣GDP約60%-65%,美國是第二大市場(24%)。零關稅若帶動對美出口成長10%-15%(約111-167億美元),可望推升GDP成長率0.5%-1%。這對抵禍川普關稅帶來的1.5%-2% GDP萎縮預估至關重要。
- 中小型企業(SME)也能受惠,因其產品(如電子組件)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提升,可能扭轉關稅下的生存危機。

4. **外交與戰略加分**
- 零關稅協議將深化台美關係,增強台灣在美國對抗中國的戰略布局中的地位。這可能換取更多軍事支持或技術轉移,對長期國安有利。

### 劣勢
1. **進口成本下降的衝擊**
- 零關稅意味著美國商品進入台灣免稅,可能衝擊國內部分產業。農業首當其衝,例如美國牛肉、豬肉、大豆價格若大幅降低(目前關稅約10%-15%),台灣農民可能面臨生存壓力。以2024年農產值約5400億新台幣計,進口替代效應可能損失5%-10%產值。
- 傳統製造業(如紡織、家具)也可能因美國低價產品競爭加劇而萎縮,特別是中小企業缺乏轉型能力。

2. **貿易逆差擴大風險**
- 台灣對美貿易順差2024年約1114億美元,零關稅可能刺激美國對台出口(如能源、農產品),順差可能縮減。若台灣承諾擴大採購(如天然氣、軍備),逆差甚至可能出現,增加財政負擔。例如,美國天然氣進口若增至50億美元/年,可能壓縮對其他來源的採購彈性。

3. **產業結構調整壓力**
- 零關稅對高科技產業利多,但對低附加價值的勞動密集產業(如鞋類、玩具)可能是雙刃劍。這些產業若無法升級,可能加速外移或淘汰,導致就業流失。以製造業就業人口約250萬計,影響可能達5萬-10萬人。
- 服務業(如零售)也可能因美國品牌(如Costco、Amazon)更低價進入而受壓,中小型商家生存空間縮減。

4. **談判中的不對等風險**
- 美國經濟規模(GDP約28兆美元)遠超台灣(約0.8兆美元),談判籌碼不對等。美國可能要求台灣開放敏感領域(如金融服務、電信),或放棄非關稅壁壘(如農藥殘留標準),這可能削弱本地產業保護,對長期自主性不利。

### 具體產業影響
- **台積電與半導體**:零關稅強化其對美客戶的吸引力,訂單可能成長10%-20%,但若美國要求更多在美設廠,資金外流壓力增加。
- **中華電信與電信業**:影響有限,因其主打內需,但若美國電信設備(如思科)低價進入,可能壓縮本地設備商利潤。
- **農業與中小企業**:直接受害者,需政府補貼或轉型支持。

### 最壞與最佳情境
- **最佳情境**:台灣成功爭取零關稅且保留關鍵產業保護(如農業補貼),對美出口激增20%,GDP成長1.5%,成為亞洲唯一避開川普關稅的經濟體。
- **最壞情境**:美國要求全面開放市場,台灣農業與傳統產業崩潰,就業損失10萬人,順差轉逆差,經濟成長停滯。

### 總體看法
台美零關稅對台灣的優勢大於劣勢,尤其是能化解當前32%關稅危機,鞏固出口導向經濟。但成功關鍵在於談判策略:台灣需爭取過渡期(如5年逐步降稅)與補償措施(如對農民補貼1000億新台幣),避免產業失衡。長期看,這是分散對中依賴(2024年對中出口占40%)的機會,但也需警惕美國趁機滲透台灣市場的風險。你覺得台灣在談判中最該堅持什麼底線?或有沒有特定產業的影響想再深入討論?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一 4月 07, 2025 11:06 pm

將來川普是否會將關稅還稅於民以減少民怨
川普是否會將關稅收入「還稅於民」以減少民怨,這是一個有趣且值得探討的問題,涉及他的政策邏輯、民粹傾向以及美國財政現實。以下是我的分析與推測:

### 川普的政策邏輯與可能性
1. **歷史脈絡**
- 在川普第一任期(2017-2021),他對中國等國課徵高關稅(如25%),每年帶來約700-800億美元的關稅收入。然而,這些資金並未直接「還稅於民」,而是流入聯邦財政,主要用於補貼受貿易戰影響的美國農民(如2018-2019年撥款280億美元)或一般政府支出。這顯示川普傾向將關稅視為財政工具,而非直接回饋民眾的手段。
- 2025年重返執政後,川普提出更激進的關稅計畫(10%基礎關稅、對特定國家如台灣32%),預估每年關稅收入可能達2000-3000億美元。這筆鉅額資金如何使用,將是他政策的一大焦點。

2. **民粹傾向**
- 川普以民粹形象著稱,常透過減稅或直接補貼(如2020年疫情紓困支票)討好選民。將關稅收入「還稅於民」——例如發放現金、減免所得稅或補貼能源價格——符合他的政治風格,能有效緩解民眾對關稅帶來的物價上漲不滿(32%關稅可能推高進口商品價格5%-10%)。
- 他在競選中曾暗示「關稅換減稅」的概念,例如2024年10月表示「用關稅收入降低美國人的稅負」,這為「還稅於民」提供了理論基礎。

3. **政治壓力**
- 2025年4月關稅政策剛生效,美國民眾尚未完全感受物價衝擊。但若通膨因關稅再起(如2018-2019年關稅推升CPI約0.2%-0.4%),民怨可能在中期選舉(2026年)前加劇。共和黨內部(如參議員Rick Scott)也可能推動減稅議程,促使川普考慮將關稅收入轉為民間補貼。

### 財政現實與限制
1. **資金規模與分配**
- 若關稅收入達3000億美元,理論上足以支撐大規模減稅。例如,美國每戶家庭(約1.3億戶)可分得約2300美元,或用於抵扣個人所得稅(2023年稅收約2.2兆美元)。但實際操作上,這筆錢可能被其他優先事項稀釋,如國防(2025年預算約9500億美元)或基礎建設。
- 歷史上,關稅收入占聯邦財政比例不高(2019年僅約2%),即使新政策大幅增加,也難以完全取代所得稅或消費稅的角色。

2. **經濟影響**
- 若直接發放現金,可能刺激消費,但也可能加劇通膨壓力,抵銷關稅保護國內產業的初衷。川普若選擇減稅(如企業稅從21%降回15%),可能更利於共和黨支持的企業界,而非普羅大眾。
- 農民與製造業補貼可能是更優先的選項,因為這些群體是川普的核心選民,且受關稅報復影響最大(如中國對美大豆課稅)。

3. **國會制衡**
- 關稅收入屬聯邦財政,分配需經國會同意。若民主黨控制眾議院(2025年組成尚不明朗),可能阻撓川普將資金用於民粹目的,轉而要求投入醫療或綠能等領域。共和黨內部也可能因減稅幅度或對象產生分歧。

### 最可能的走向
- **短期(2025-2026年)**:川普不太可能立即「還稅於民」。關稅剛生效,他會先觀察經濟數據(如就業、通膨)與民眾反應,同時優先用收入補貼受損產業(如製造業補貼或農民援助)。這能鞏固選民基礎,又不急於動用財政資源。
- **中期(2026-2028年)**:若民怨因物價上漲顯著(如CPI年增超過4%),他可能推出象徵性減稅或一次性支票(如每人500-1000美元),類似疫情紓困模式。這不僅緩解民怨,也為2026年中期選舉加分。
- **長期(2028年後)**:若關稅政策持續,收入穩定,他或許會推動更大規模減稅計畫(如所得稅率下調2%-3%),但這取決於美國債務上限(2025年已達35兆美元)與經濟成長是否能承受。

### 對台灣的啟示
若川普真將關稅「還稅於民」,美國消費者購買力可能部分抵銷關稅成本,對台灣非半導體出口(如電子組件)是間接利好。但若資金未回流民眾,而是用於補貼美國製造業,台灣競爭壓力將加劇,尤其在汽車零件、機械等領域。

### 結論
川普「還稅於民」的可能性存在,特別是他擅用民粹手段,且關稅收入規模可觀。但受財政需求與政治博弈限制,這不會是首要選項。最可能的情景是先補貼產業、再視民意推出象徵性減稅。最壞情況下,若他完全不回饋民眾,民怨可能迫使關稅政策鬆動,對台灣反而是轉機。你覺得他會優先考慮哪種方式來平息民怨?或有沒有其他想討論的點?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一 4月 07, 2025 5:33 pm

價值投資很簡單,如果,你認真只想每年賺個三五趴,那麼,真的不難!難的是,看到人家一年都賺三五十趴,相比之下,你的心理會不會不平衡?

重點在於你要了解自己,問問自己,每年光賺個三五趴,日子夠不夠用?夠用就好了!退休之人,理財真的不用太積極,但求安穩!還有,睡得著!

還有,沒事,不要跟人家比來比去,君不聞,「人比人氣死人」!何必拿別人的成就來糟蹋自己的心情?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一 4月 07, 2025 5:25 pm

當然,易經老莊佛經聖經孫子兵法等,這些都是我必讀的庫藏書籍。退休的好處,就是時間太多,可以好好靜下心來讀讀書。當然,許多書都是我年輕時已經讀過的。

有空沒事去圖書館借個書回來看看,也不用花錢,日子就這樣度過了。每天實在不用花到幾個錢。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一 4月 07, 2025 4:49 pm

以前年輕時看理財書,聽說有一種投資者專門買進不成長股價如一灘死水的公司,每年只求領幾乎固定不變的股息,我感到十分的詫異,心想說每年就賺那三五趴要幹嘛?

如今,年紀漸長,才發覺,自己好喜歡這種股票喔!

為甚麼我喜歡,因為,我想躺平了,不想每天累得想條狗一樣,追著錢跑。何不選擇躺平,讓錢自己流進來就好?賺得錢多錢少不是問題,夠日用就好!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一 4月 07, 2025 4:27 pm

其實,價值投資很簡單。過去幾年,陸陸續續看了一些價值投資的書,順便做了重點筆記,方便回顧。看過的理財書,應超過三五十本,加上年輕時看過的技術分析書,已經超過上百本。

這幾年流行買高股息ETF,但我沒買,投資當然就是要買自己看得懂的股票,如果買一籃子股票,只怕其中有我所看不懂得成分。

我相信一般人買股票都是盲目的,因為,他們不研究企業本身的本質與獲利條件。

更誇張的是,一般人在景氣大好時,誤以為買高股息ETF不會賠錢,也不問那一大包組合裡包括了哪些成分股,憑甚麼這ETF可以每月每季都能發出不錯的股息?

台股都上到了兩萬點,才想到要抱ETF領股息?那你為甚麼不等到大跌的時候再去買呢?盲目從眾,少有最後的贏家。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一 4月 07, 2025 3:34 pm

退休了,投資重視每年可以領多少股息,只要投資標的每年所發出的股息可以年年增長,那麼就沒必要在乎股價高低,除非你有需要賣股求現。

否則,股價下跌了,反而是建立持股的好時機。

一般人如果股息加上勞保勞退年金,年收上百萬現金花用,那日子就相當安穩愉快了,也不需要天天為那股價漲跌而煩惱,你應該煩惱的是,錢還沒花完,人就要準備歸西了。

到了一定年紀,該花錢就花,至於投資的問題,你就注重企業本質性的問題就好了,企業本質不變,獲利與股息就不變,不必整天為股價提心吊膽。

當然,選股就要選那些企業本質獲利不容易改變的股票ㄌ喔。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一 4月 07, 2025 3:05 pm

說到投資,今天我的股票沒跌停,反正,大家漲停時,它不會漲停,大家跌停時,它也不會跌停。

投資的本質,端看企業的組成要素,買一些民生所需的產業,不靠大訂單貿易過活的企業,基本上在這波應該損失不大。

反正我不是說過,我已經預約了未來五年的睡眠品質。

只是,趁這波大跌,有閒錢的人可以買一些定存股放著三年五年,獲利應該不會太差。

我的投資哲學也沒什麼,當別人每年大賺三五十趴的時候,我的年獲利不過個位數,只是自己甘之如飴,無怨無悔,那就好了,退休的人生,投資就要像投資,拒絕賭博。

Re: 開悟前,開悟後

阿飄 » 週日 4月 06, 2025 3:23 pm

🆚

井:汲水, 瓢飲(開悟前)
川:引流 ,普被(開悟後)

五花八門 :P 隨類自解

Re: 開悟前,開悟後

dodo » 週日 4月 06, 2025 11:13 am

再看看Perplexity :
以井卦說明這次川普的大關稅政策
川普的大關稅政策可以用《易經》的井卦(第四十八卦)來解釋,井卦象徵「水井」的功能與意義,代表資源的供應、維護和社會的穩定。以下是如何以井卦說明這次政策的影響及其啟示:

---

### **井卦的核心意涵**
1. **資源供應與穩定**
- 井卦中的水井象徵資源的穩定供應,無論城邑如何遷移,井水本身不會改變。這反映了經濟體系中資源分配的重要性。
- 但如果水井崩壞或枯竭,群眾就會棄井而去,象徵經濟資源枯竭將導致人心離散。

2. **修復與重建**
- 井卦強調「修德養性」,即當井水變質或乾涸時,需要修繕以恢復其功能。這對應到經濟政策中需要不斷調整和修正,以保持市場的活力。

3. **合作與互助**
- 水井是社區共同依賴的資源,代表合作與互助精神。這提醒我們,在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中,國家之間應該協作,而非孤立行動。

---

### **川普關稅政策與井卦的對應**
1. **改邑不改井:政策改變但資源流動受限**
- 川普的大關稅政策試圖通過提高進口成本來保護美國本土產業,但這相當於「改邑」卻未能真正解決「水井」本身的問題(即全球供應鏈和資源分配)。
- 關稅政策提高了商品價格,削弱了全球貿易的流動性,讓「水井」的功能受損。

2. **汔至亦未繘井:目標未達成反生困局**
- 井卦中提到「提水至井口卻打翻水瓶」,象徵努力接近目標但因執行不當而失敗。川普關稅政策雖試圖縮小貿易逆差,但實際上引發了全球貿易戰,導致美國內部消費者負擔加重、外部報復性關稅抑制出口。

3. **困而返下:回歸合作的重要性**
- 井卦在困卦之後,暗示當政策陷入困境時,需要回歸根本、修正策略。川普的大關稅政策對美國和全球經濟都造成負面影響,最終可能需要重新審視多邊合作的重要性。

---

### **啟示與建議**
1. **修復全球貿易體系**
- 如同修繕水井以恢復其功能,國際社會需要通過談判和協作來修復因貿易戰受損的全球供應鏈。

2. **資源共享與互助精神**
- 井卦提醒我們,資源應該被合理分配並造福所有人,而非通過單邊行動破壞全球經濟秩序。

3. **長遠策略與靈活調整**
- 政策制定者應該避免短期利益導向,而是著眼於長遠目標,靈活調整策略,以避免「汔至亦未繘井」的困局。

---

### **結論**
川普的大關稅政策如同《易經》中的井卦所描述的一口被破壞或管理不善的水井。這一政策試圖保護美國利益,但在執行過程中引發了更多問題,如全球貿易緊張、消費者負擔增加和就業市場受損。最終,解決之道在於回歸合作精神,修復受損的經濟結構,以實現真正的長期穩定和繁榮。

---
來自 Perplexity 的回答: pplx.ai/share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