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鄰居 » 週日 12月 15, 2024 11:19 pm
勿忘初心師兄文章;
一個人不懂觀察蘊處界;說自己在學大乘佛法!在學般若!在學菩薩道!
說他懂無住!懂無相!懂無念!
這是不可能的。
師兄比喻得很實在,
就像很多法友,把"空"解成甚麼多沒有,這當然就會把大乘的「空觀」
誤解了。
大乘認為「空」是般若,是甚深,是究竟的,與一般世俗的知識所不能通達,
所謂「是諸法空相」不是甚麼都沒有,而是超越有無,也就是心經說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而般若經思想,顯現的是深義而又通俗,所謂通俗,意在能普徧留傳,
就像古德譯出來的心經;各譯本是通俗又深義,所以能流傳至今已經
一千多年,在各種法會,包括當代往生助念,也會被拿來唸誦。
所謂會讓人有所誤解這部分:性空學學習者認為;
「般若」是甚深的,是「為趣入不退轉菩薩」的一種法門,好比「空觀」,
是觀諸法無自性空的勝義觀;是為了遣除妄執。
學習廣觀一切的菩薩,以無量的觀察方便--慧觀,通達無自性。
勿忘初心師兄文章;
[quote]一個人不懂觀察蘊處界;說自己在學大乘佛法!在學般若!在學菩薩道!
說他懂無住!懂無相!懂無念!
這是不可能的。[/quote]
師兄比喻得很實在,
就像很多法友,把"空"解成甚麼多沒有,這當然就會把大乘的「空觀」
誤解了。
大乘認為「空」是般若,是甚深,是究竟的,與一般世俗的知識所不能通達,
所謂「是諸法空相」不是甚麼都沒有,而是超越有無,也就是心經說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而般若經思想,顯現的是深義而又通俗,所謂通俗,意在能普徧留傳,
就像古德譯出來的心經;各譯本是通俗又深義,所以能流傳至今已經
一千多年,在各種法會,包括當代往生助念,也會被拿來唸誦。
所謂會讓人有所誤解這部分:性空學學習者認為;
「般若」是甚深的,是「為趣入不退轉菩薩」的一種法門,好比「空觀」,
是觀諸法無自性空的勝義觀;是為了遣除妄執。
學習廣觀一切的菩薩,以無量的觀察方便--慧觀,通達無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