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新老怪 » 週六 2月 01, 2025 8:25 am
原12章 1
一、原文 1
二、注释辨析 1
三、校定及译文 2
四、章句详解 3
原12章
一、原文
王弼本: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聘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傅奕本: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聘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帛書甲本:
五色使人目明馳騁田臘使人□□□難得之𧷴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𠷹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聲人之治也為腹不□□故去罷耳此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帛書乙本: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仿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是以𦔻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二、注釋辨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五色: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此泛指各種色彩。
盲:失明、昏暗。意指迷亂不明。
五音:宮商角徵羽五種音調,此泛指各種聲音。
聾:失聰、聽覺遲鈍。意指意指亂聲盈耳,無法分辨。
五味: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此泛指各種味道。
爽:敗壞,損傷。
明:帛書甲本。此字訛誤。
𠷹:帛書甲本。字書未見,整理者釋為“爽”。
馳聘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畋獵:打獵。畋(tián):同“田”。獵:獵取。
狂:放蕩、縱情。
貨:財物、貨物。金玉布帛的總稱。
妨:阻礙,傷害。
田臘:帛書甲本、乙本。“臘”通“獵”。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又臘者獵也,因獵取禮以祭祀其先祖也”。
𧷴:帛書甲本。字書未見,整理者釋為“貨”。
方:帛書甲本。通“妨”。“方”本有悖逆義,亦通。《尚書·堯典》:“方命圮(pǐ,毀壞)族”,蔡沈《書集傳》:“方命者,逆命而不行也”。
仿:帛書乙本。通“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腹:肚腹。意指內心、實在。
目:眼睛。意指外境、虛華。
罷:帛書甲本。通“彼”。
耳:帛書甲本。當為“取”字之訛。
“腹”和“目”是象徵寓意。腹意味著內裡,而這只能是內心。目意味著外在,是指外界各種事物、景象。五色、五音、五味意指人身體的感覺感受、目盲、耳聾、口爽是指這類繁雜的感受對身體機能的擾亂。馳騁田獵指行為活動,“心發狂”指行為活動對心境的刺激、擾亂。難得之貨指金玉珠寶等奢侈品。老子自然不會反對諸如此類的一切感受和活動,他也反對不了。他只是告誡人們不要過度執持於外境、以至迷不知返。此外,五色、五音、五味、田獵、難得之貨都屬於老子所謂的“華”、“薄”(38章),“榮”(26、28章)等,是虛浮短暫的東西。因此,腹不僅指內心,也同時意指質樸、實在、本根。
三、校定及譯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聘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色彩斑斕 令人看著迷茫,音聲繁雜 讓人聽不清楚,五味過濃 使人味覺遲鈍。縱馬馳騁、田圃狩獵 讓人情意放浪,難得的財貨 讓人行為乖異失常。所以聖人持守實在,不事虛華。應當採取前者,捨棄後者。
四、章句詳解
此章指出過分貪執外境 對人心行的弊害。又以聖人為示範,告誡人們 當持守內心實在、勿為外境所迷。即清心寡欲,素樸敦厚,不可多欲,不可貪求。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聘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色彩繽紛、花花綠綠使得人看不清楚,就好象眼睛瞎了一樣。
管弦絲竹、燕舞鶯歌一起湧來,使人聽不清楚,就象聾子一樣。
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使人嘗不出味道,就象味覺喪失一樣。
騎馬賓士、逐鹿射兔,讓人心情放縱。
金玉珠寶、珍玩奇物,讓人舉止失常。
老子列舉 這些不同類型的感受和行為,意思都是不要在感官享受 和情欲滿足方面過分沉湎、過度執著。這都是虛華幻彩,沉溺其中 則對人無益有害。從此段表述分析,實則是對上層社會的忠告。自然,這忠告對所有人均適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聖人與俗人大異其趣,他不會被外境繁華所迷,自然也不會 貪執貪求。
他奉道守德,內心清淨,見素抱朴、敦厚實在。
不會受到擾亂、不會輕浮放縱。
聖人是我們的好榜樣,所以我們當如聖人那樣“去彼取此”。
原12章 1
一、原文 1
二、注释辨析 1
三、校定及译文 2
四、章句详解 3
原12章
一、原文
王弼本: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聘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傅奕本: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聘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帛書甲本:
五色使人目明馳騁田臘使人□□□難得之𧷴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𠷹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聲人之治也為腹不□□故去罷耳此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帛書乙本: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仿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是以𦔻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二、注釋辨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五色: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此泛指各種色彩。
盲:失明、昏暗。意指迷亂不明。
五音:宮商角徵羽五種音調,此泛指各種聲音。
聾:失聰、聽覺遲鈍。意指意指亂聲盈耳,無法分辨。
五味: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此泛指各種味道。
爽:敗壞,損傷。
明:帛書甲本。此字訛誤。
𠷹:帛書甲本。字書未見,整理者釋為“爽”。
馳聘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畋獵:打獵。畋(tián):同“田”。獵:獵取。
狂:放蕩、縱情。
貨:財物、貨物。金玉布帛的總稱。
妨:阻礙,傷害。
田臘:帛書甲本、乙本。“臘”通“獵”。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又臘者獵也,因獵取禮以祭祀其先祖也”。
𧷴:帛書甲本。字書未見,整理者釋為“貨”。
方:帛書甲本。通“妨”。“方”本有悖逆義,亦通。《尚書·堯典》:“方命圮(pǐ,毀壞)族”,蔡沈《書集傳》:“方命者,逆命而不行也”。
仿:帛書乙本。通“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腹:肚腹。意指內心、實在。
目:眼睛。意指外境、虛華。
罷:帛書甲本。通“彼”。
耳:帛書甲本。當為“取”字之訛。
“腹”和“目”是象徵寓意。腹意味著內裡,而這只能是內心。目意味著外在,是指外界各種事物、景象。五色、五音、五味意指人身體的感覺感受、目盲、耳聾、口爽是指這類繁雜的感受對身體機能的擾亂。馳騁田獵指行為活動,“心發狂”指行為活動對心境的刺激、擾亂。難得之貨指金玉珠寶等奢侈品。老子自然不會反對諸如此類的一切感受和活動,他也反對不了。他只是告誡人們不要過度執持於外境、以至迷不知返。此外,五色、五音、五味、田獵、難得之貨都屬於老子所謂的“華”、“薄”(38章),“榮”(26、28章)等,是虛浮短暫的東西。因此,腹不僅指內心,也同時意指質樸、實在、本根。
三、校定及譯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聘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色彩斑斕 令人看著迷茫,音聲繁雜 讓人聽不清楚,五味過濃 使人味覺遲鈍。縱馬馳騁、田圃狩獵 讓人情意放浪,難得的財貨 讓人行為乖異失常。所以聖人持守實在,不事虛華。應當採取前者,捨棄後者。
四、章句詳解
此章指出過分貪執外境 對人心行的弊害。又以聖人為示範,告誡人們 當持守內心實在、勿為外境所迷。即清心寡欲,素樸敦厚,不可多欲,不可貪求。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聘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色彩繽紛、花花綠綠使得人看不清楚,就好象眼睛瞎了一樣。
管弦絲竹、燕舞鶯歌一起湧來,使人聽不清楚,就象聾子一樣。
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使人嘗不出味道,就象味覺喪失一樣。
騎馬賓士、逐鹿射兔,讓人心情放縱。
金玉珠寶、珍玩奇物,讓人舉止失常。
老子列舉 這些不同類型的感受和行為,意思都是不要在感官享受 和情欲滿足方面過分沉湎、過度執著。這都是虛華幻彩,沉溺其中 則對人無益有害。從此段表述分析,實則是對上層社會的忠告。自然,這忠告對所有人均適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聖人與俗人大異其趣,他不會被外境繁華所迷,自然也不會 貪執貪求。
他奉道守德,內心清淨,見素抱朴、敦厚實在。
不會受到擾亂、不會輕浮放縱。
聖人是我們的好榜樣,所以我們當如聖人那樣“去彼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