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識,其作用猶如世間鏡子之顯影功能,就是單純的具備顯示影象的功能,至於分別個人阿賴耶識所攝受顯示影像之表法內涵與意義,那就是歸屬於各自末那七轉識的功能。
所以,玄奘法師在其唯識法相宗,遵循楞伽經之開示內容,阿賴耶識為(現識),與七轉識互相作用而成就凡夫(文字般若)之功能,因此,玄奘法師主張阿賴耶識,無有智慧,只是純粹作為一面鏡子的功能,故曰:(恆而不審)。
總之,從凡夫心識作用講,第八阿賴耶識是心所緣境(
鏡相),而第七末那識即是心(
能用),其根即是唯識實相(真如根本智)故強調從
此心(末那污染意)入門歸根(返聞自性、證悟真如根本智)。
唯識學:先證真如(真見道),發起後得智(相見道)。
禪宗:參禪開悟明心。
心經云:菩提薩埵觀行般若波羅密多。
金剛經曰:善男子善女人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法華經雲:開佛知見,修學一切佛法,乃至徹底脫離阿賴耶識包袱,完成心解脫已,後身菩薩摩訶薩心無罣礙,圓滿一真如心(無污染意),依止佛慧(涅槃智)終究得一切種智!!
其實,玄奘法師在解深密經中,亦是很明顯,將(第七末那識)稱之為
心。
解深密經
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此即第七末那識,玄奘在此稱之為
“心”,一切修佛皆從此起手入門)
解深密經
廣慧!若諸菩薩於內各別如實
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9
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8
不見積集﹐不見心;7 …(
第七末那識)
不見眼﹑色及眼識;1
不見耳﹑聲及耳識;2
不見鼻﹑香及鼻識;3
不見舌﹑味及舌識;4
不見身﹑觸及身識;5
不見意﹑法及意識。6…(
第六意識)
是名勝義善巧菩薩﹐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
.
[quote]阿賴耶識,其作用猶如世間鏡子之顯影功能,就是單純的具備顯示影象的功能,至於分別個人阿賴耶識所攝受顯示影像之表法內涵與意義,那就是歸屬於各自末那七轉識的功能。
所以,玄奘法師在其唯識法相宗,遵循楞伽經之開示內容,阿賴耶識為(現識),與七轉識互相作用而成就凡夫(文字般若)之功能,因此,玄奘法師主張阿賴耶識,無有智慧,只是純粹作為一面鏡子的功能,故曰:(恆而不審)。[/quote]
總之,從凡夫心識作用講,第八阿賴耶識是心所緣境([b][color=#0000FF]鏡相[/color][/b]),而第七末那識即是心([b][color=#FF0000]能用[/color][/b]),其根即是唯識實相(真如根本智)故強調從[b][color=#8000FF][size=150]此心[/size][/color][/b](末那污染意)入門歸根(返聞自性、證悟真如根本智)。
唯識學:先證真如(真見道),發起後得智(相見道)。
禪宗:參禪開悟明心。
心經云:菩提薩埵觀行般若波羅密多。
金剛經曰:善男子善女人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法華經雲:開佛知見,修學一切佛法,乃至徹底脫離阿賴耶識包袱,完成心解脫已,後身菩薩摩訶薩心無罣礙,圓滿一真如心(無污染意),依止佛慧(涅槃智)終究得一切種智!!
其實,玄奘法師在解深密經中,亦是很明顯,將(第七末那識)稱之為[color=#BF0000][b][size=150]心[/size][/b][/color]。
[b][size=200][color=#800000]解深密經[/color][/size][/b]
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b][color=#FF0000]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color][/b]……(此即第七末那識,玄奘在此稱之為[b][color=#FF0000]“心”[/color][/b],一切修佛皆從此起手入門)
[b][size=200][color=#800000]解深密經[/color][/size][/b]
廣慧!若諸菩薩於內各別如實
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9
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8
[b][color=#FF0000]不見積集﹐不見心[/color][/b];7 …([b][color=#FF0000]第七末那識[/color][/b])
不見眼﹑色及眼識;1
不見耳﹑聲及耳識;2
不見鼻﹑香及鼻識;3
不見舌﹑味及舌識;4
不見身﹑觸及身識;5
不見意﹑法及意識。6…([b][color=#0000FF]第六意識[/color][/b])
是名勝義善巧菩薩﹐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