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回覆

確認代碼
請正確輸入它所顯示的代碼,不必區分大小寫。
表情符號
:D :) ;) :( :o :shock: :? 8-) :lol: :x :P :oops: :cry: :evil: :twisted: :roll: :!: :?: :idea: :arrow: :| :mrgreen: :geek: :ugeek:

BBCode 允許使用
[img] 允許使用
[url] 允許使用
表情符號 允許使用

主題瀏覽
   

展開瀏覽 主題瀏覽: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cyc320 » 週六 11月 16, 2024 10:41 am

以心喻道?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道即心?
//一切法如幻,當生即不生,周而復始為不滅;因、緣和合為不一,因、緣離散而不異;有而不常,空而不斷;生滅既滅為不來,寂滅現前而不去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Viirya » 週六 11月 16, 2024 8:27 am

以心喻道?
道即心?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妙吉祥如意 » 週六 11月 16, 2024 12:44 am

Viirya 寫: 週五 11月 15, 2024 9:55 pm 世間剎那幻化
為描述而取相、為相取名
有形侷限的框架于焉形成

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無者無名.一法不立.靜眼觀察其以法性隨緣聚散幻化(事)
有者有名.巧立名相.分析推演以觀察其如何幻化變遷(理)?
常無,就講真如作用於有漏界,觀其妙,即是觀真如根本智的起用。
常有,就是法性流轉於有漏界,觀其皦,即是觀一切法的最玄微處。
觀其皦,皦,就是講物質最玄微的邊際,有如黎明前天際幽微光線。
楞嚴經:有頂色邊際。
老子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曰: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道德經:
(萬物並作),即是講異熟種子流注。
解深密經: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道德經: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禪宗祖師: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常,本心,都是講唯識實性,即是真如也。
老子曰:知常曰明,即是佛家言:證悟真如根本智,開悟明心!!
.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Viirya » 週五 11月 15, 2024 9:55 pm

世間剎那幻化
為描述而取相、為相取名
有形侷限的框架于焉形成

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無者無名.一法不立.靜眼觀察其以法性隨緣聚散幻化(事)
有者有名.巧立名相.分析推演以觀察其如何幻化變遷(理)?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妙吉祥如意 » 週五 11月 15, 2024 11:08 am

但是,演化緣生出整個物理宇宙人生(十二緣起法)的最初元素(一切異熟種子),所謂真相識,並不是攝屬無漏實相,而是介於無漏實相(超物理時空)與有漏三界(物理時空宇宙)的過渡階段。

首楞嚴經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老子道德經
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從大乘佛經或現代微觀量子力學之佐證,我們可以確信,在修佛從有漏回歸無漏,必然會證入空色不一亦不異的(一切異熟種子)境界。
這個極玄微的(一切法真實種子)阿陀那識,也就是後身菩薩摩訶薩所執持的(意成身)境界。

勝鬘夫人所說經
如是無明住地,緣無漏業因,生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三種意生身。
此三地,彼三種意生身生及無漏業生,依無明住地,有緣非無緣。

十二緣起首支(無明住地)就是指(空性真如),真如空性遍一切處,故(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三種意生身緣於十二緣起首支(無始無明住地)。而無始無明住地(空性真如),也是緣起於無漏實相法身一合相!!
故經文明白開示:
(無漏實相法身)~(十二緣起首支無始無明住地)~(三種意生身)。
此三個創生初始階段(無漏實相、無明支,行支),宇宙人生之創生過程,從無漏實相至有漏三界,由精微至麤粗,一路演化流行,是有緣非無緣。

意思是:無漏實相(佛性法身)流化出有漏三界、十二緣起,是有緣起的。
故知,
執持緣起性空,是講斷滅空(一切法空)的小乘思想。
執持緣起空性,是真空妙有的(種子緣起)大乘思想。
.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妙吉祥如意 » 週四 11月 14, 2024 10:18 pm

Viirya 寫: 週二 11月 12, 2024 10:33 pm 無相無生
經云
無相者,大慧,即謂分別不生起;無生即涅槃。
...
涅槃者,即謂住如實義而見[其真實]。於心心所法轉依時,即由如來聖智得內自證。
解深密經 ……玄奘法師譯
『廣慧!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六識身轉﹐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此中有識眼及色為緣生眼識﹐與眼識俱轉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有識﹑耳﹑鼻﹑舌﹑身及聲﹑香﹑味﹑觸為緣﹐生耳﹑鼻﹑舌﹑身識﹐與耳﹑鼻﹑舌﹑身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
『廣慧!若於爾時一眼識轉﹐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眼識同所行轉;若於爾時﹐二﹑三﹑四﹑五諸識身轉﹐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五蘊身同所行轉。』
……(以上為凡夫法印,遍計所執,第七末那意緣取阿賴耶識,生起第六意識分別心到處做主。

『廣慧!譬如大暴水流﹐若有一浪生緣現前﹐唯一浪轉;若二若多浪生緣現前﹐有多浪轉。然此暴水﹐自類恆流﹐無斷無盡。譬如善鏡面﹐若有一影生緣現前﹐唯一影起;若二若多影生緣現前﹐有多影起。非此鏡面轉變為影﹐亦無受用滅盡可得。
『如是﹐廣慧!由識暴流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若於爾時﹐有一眼識生緣現前﹐即於此時﹐一眼識轉;若於爾時﹐乃至有五識身生緣現前﹐即於此時﹐五識身轉。』
……(以上為菩薩法印,依他起性,因第七意識不緣阿賴耶識而轉緣異熟識,故第六意識不起用。

『廣慧!如是菩薩﹐雖由法住智為依止﹐為建立故﹐於心﹑意﹑識秘密善巧﹐然諸如來不齊於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

……(眼耳鼻舌身五識之根在阿陀那識(異熟種子),故第六意識雖不起用,眼耳鼻舌身五識還是能在異熟種子善鏡面(鏡智)上顯現影像之功能。)
.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Viirya » 週四 11月 14, 2024 9:38 pm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妙吉祥如意 » 週四 11月 14, 2024 5:27 pm

Viirya 寫: 週一 11月 11, 2024 10:27 pm 平等性智為菩提四智之一
以無漏平等性智觀一切諸法及一切有情.於自於他.悉皆平等。
與大慈大悲等善心恆共相應,隨有情所樂.示現種種他受用身.他受用土相。
老子道德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老子曰: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仁即是佛家講的大慈大悲心。為之,而無以為也,因此說聖人(佛菩薩)與天地共其德,作育萬物而不參與主宰,故曰:(不仁)。
.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妙吉祥如意 » 週四 11月 14, 2024 5:02 p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7月 13, 2024 5:05 pm 【創世紀三】無名的流化‧〈心意識的流轉〉

下面這章是老子專為“無名‧心性”的流轉所作的重要開釋:

第四首:上德不德    〈原 38章〉
上德不知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經文破譯】
老子在此章利用人類的品性情操之標準來指出【無名心識的流化】與佛家唯識法相宗之論述,有異曲同工之妙,老子其超世絕倫的智慧與文藝風格也在此展露無遺:
“道”生“一”,“一”就是“德”的境界;道是【體】,德便是道所顯化之【用】。老子將德的境界分成【上德】與【下德】。

【上德不知德,是以有德】
上德(佛家言:一合相。)的境界依順於道旁,一切依道而行,無心留德,反而不失其上德之境界。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從‧‧』第六十五章:『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皆言上德的境界!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下德的境界(約是一切種子阿陀那識的境界層次)離道愈遠,為不失其德而用心求之,反而無法把持其如如不動的境界,所以下德因犯得犯失反而無德,於是仁、義、禮、智、信便從【眾妙之門】由天性到人心一路流化而下‧‧‧

道體:是【無為】。
上德:是【無為】而【無以為】。本來清清靜靜的無為道境,這時多了個【無以為】,已隱然有動的機兆。
下德:是【無為】而【有以為】。下德雖然乃“無為”但其心念已動;整個宇宙的創造便是緣自於這細微的一念之動。
上仁:是【為之】而【無以為】。上仁的境界(約是共相異熟識的層次、大悲心。)已脫離【無為道境】而開始有所作為,不過上仁之作為完全出乎天性。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孟子稱仁為:惻隱之心。佛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些都是講【上仁】為之而無以為的境界。
上義:是【為之】而【有以為】。創生宇宙的一念已是義不容辭拼命的在執行。
上禮是:是【為之】而【莫之應攘臂而扔之】。上禮的境界除了自己拼命的在做還要強拉別人一起做,這創生的一念之動由上德發展至上禮已是一發不可收拾,離無為道體已是越來越遠,天性也就自此落於人心而流浪生死。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因此,失去道的境界才流化成德,失去德的境界才流化成仁,失去仁才有義,失去義才有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禮啊!它是大道趨於澆薄的顯象,人心對大道失去忠信,而帶來一切混亂的開始啊!
前面所認知的德、仁、義、禮,這些情愫亦僅是由大道所幻化下來的花朵,卻是愚昧的開始啊!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所以大丈夫應該矢志求道,而不應該安居於仁義禮之末流,應該常處於大道之實,而不可屈身於大道之華。故聖人取無為而棄有為!
老子:無為,就是佛家講的無漏界。
佛道一家親,佛家道家都是追究創生根源的至高絕學,雖然各自利用不同語言文字相來表法、詮釋此創生實相,可,其揭示之真理與法義,甚至實修實證的過程(修道、修佛之程序)是無二無別的。
.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妙吉祥如意 » 週三 11月 13, 2024 6:28 pm

Viirya 寫: 週一 11月 11, 2024 10:27 pm 平等性智為菩提四智之一
無漏平等性智觀一切諸法及一切有情.於自於他.悉皆平等
與大慈大悲等善心恆共相應,隨有情所樂.示現種種他受用身.他受用土相
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無執以為緣故。圓成實相而可了知。
唯有常常時,恒恒時,如來若出世,若不出世,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法流法行,法住法相,法爾如是~~
彼緣異熟、無垢識起平等性智。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