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白話心得(44)

發表回覆

確認代碼
請正確輸入它所顯示的代碼,不必區分大小寫。
表情符號
:D :) ;) :( :o :shock: :? 8-) :lol: :x :P :oops: :cry: :evil: :twisted: :roll: :!: :?: :idea: :arrow: :| :mrgreen: :geek: :ugeek:

BBCode 允許使用
[img] 允許使用
[url] 允許使用
表情符號 允許使用

主題瀏覽
   

展開瀏覽 主題瀏覽: 楞伽經白話心得(44)

楞伽經白話心得(44)

訪客 » 週五 3月 25, 2022 10:28 pm

「復次,大慧!外道有九種轉變論。外道轉變見生,所謂:形處轉變、相轉變、因轉變、成轉變、見轉變、性轉變、緣分明轉變、所作分明轉變、事轉變。大慧!是名九種轉變見。一切外道,因是起有無生轉變論。云何形處轉變?謂:形處異見。譬如金變作諸器物,則有種種形處顯現,非金性變。一切性變,亦復如是。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轉變妄想,彼非如非異,妄想故。如是一切性轉變,當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轉變妄想,彼亦無有轉變,若有若無,自心現,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眾生,自妄想修習生。大慧!無有法若生若滅,如見幻夢色生。」


原本經文:「復次,大慧!外道有九種轉變論。外道轉變見生。所謂:形處轉變、相轉變、因轉變、成轉變、見轉變、性轉變、緣分明轉變、所作分明轉變、事轉變。大慧!是名九種轉變見。一切外道,因是起有無生轉變論。」

「復次,大慧!外道有九種轉變論。外道轉變見生。所謂:形處轉變、相轉變、因轉變、成轉變、見轉變、性轉變、緣分明轉變、所作分明轉變、事轉變。大慧!是名九種轉變見。一切外道,因是(九種轉變妄)起(世俗)有無生轉變論。」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接下來,大慧!外道所建立的轉變論一共有九種。外道藉由這九種轉變,來描述所有一切產生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是如何由不同的物種、形狀、性質等等,轉變成另外一個不同的物種、形狀、性質等等。

(大慧!外道有九種轉變論。外道轉變見生。)

大慧!外道所建立的九種不同轉變是指什麼呢?其所指的即是:形處轉變、相轉變、因轉變、成轉變、見轉變、性轉變、緣分明轉變、所作分明轉變、事轉變。

(所謂:形處轉變、相轉變、因轉變、成轉變、見轉變、性轉變、緣分明轉變、所作分明轉變、事轉變。大慧!是名九種轉變見。)

大慧!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所造作的種種轉變理論,最後一定會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皆是屬於不正確的邪說邪見。

(一切外道,因是(九種轉變妄)起(世俗)有無生轉變論。)

注解:

「一切外道,因是(九種轉變妄)起(世俗)有無生轉變論。」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轉變理論,最後都會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皆是屬於不正確的邪說邪見。故曰「一切外道,因是(九種轉變妄)起(世俗)有無生轉變論。」

為什麼一切諸外道會建立這九種不如法的轉變理論呢?這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以及「因緣和合」而生的概念。

然而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則是建立在真如實性之上,若離開了真如實性而另有所說法,那就不是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

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並非是藉由外道所說的這九種落入有無兩邊的世俗轉變理論所產生的。

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而生。

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指的即是:表現或顯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內因與外因經由「因緣和合」而生。內因就是直接存在於佛性上。而外因指的即是:已經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這個道理世尊在前面經文中已經有提過了。


原本經文:「云何形處轉變?謂:形處異見。譬如金變作諸器物,則有種種形處顯現,非金性變。一切性變,亦復如是。」

「云何(外道)形處轉變?謂:(外道執著於)形處異見。譬如金變作諸器物,則有種種(不同)形處顯現,(然)非金性變。(外道所說)一切性變,亦復如是。」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何謂外道所說的「形處轉變」呢?

(云何形處轉變?)

大慧!外道所謂的「形處轉變」指的即是: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條件之下,可以產生出種種形狀、性質等等不同的東西,這就是外道所謂的「形處轉變」。

(謂:(外道執著於)形處異見。形處異見。)

大慧!但是外道所建立的「形處轉變」並非是屬於正確的知見,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

例如:如果以黃金製作種種不同形狀、用途的器具,雖然其形狀、用途各個不同,但是黃金本來具有的「金性」卻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譬如金變作諸器物,則有種種(不同)形處顯現,(然)非金性變。)

大慧!同樣的道理,所有一切經過「形處轉變」之後,並且具有種種不同性質、形狀的諸法萬物,雖然其形狀、性質等等各個不同,但是一切諸法萬物其本自具足、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的「真如實性」,卻從來都沒有改變過,就猶如種種由黃金製成的器具,其所具備的「金性」卻從來都沒有改變過一般。然而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那裏會知道這個道理呢?

((外道所說)一切性變,亦復如是。)

注解:

「云何(外道)形處轉變?謂:(外道執著於)形處異見。」

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他們對於境界中的諸法萬物,是如何產生轉變的問題,皆僅止於其表面上的觀察,這一種表面上的觀察,是屬於極為表淺且膚淺的觀察,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的觀察,是屬於心意識思維妄想下的觀察,皆是屬於凡夫世俗眼光下的觀察。

例如:一切諸外道他們在境界中如果觀察到兩種不同形狀、性質的東西,他們就會主觀地認定這兩種不同形狀、性質的東西,是屬於截然不同的兩種東西。

外道這一種表面上的觀察,就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的世俗眼光觀察,不是落入有,就是落入無,這一種世俗眼光的觀察,只會助長眾生的貪瞋癡,只會助長眾生的執著、分別與妄想,根本無法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譬如金變作諸器物,則有種種(不同)形處顯現,(然)非金性變。(外道所說)一切性變,亦復如是。」

例如:黃金可以製作成種種不同形狀用途的器具,但是不管其形狀用途有多麼不同,其本來具備的「金性」卻絲毫沒有改變過。

同樣的道理,雖然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經過轉變之後,就會形成種種不同形狀、性質的東西,但是諸法萬物其本自具足、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的「真如實性」(佛性)卻絲毫沒有改變過。

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其體性皆是本自具足、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的真如實性。

如果沒有真如實性的存在,那麼也就不會有任何境界以及境界中諸法萬物的存在,所以真如實性對於所有一切眾生而言,有著絕對密切不可分的關係。

世尊所親證的佛性實深不可測、不可思議。佛性無法用文字語言來描述,更無法用意識來體會,所有對於佛性的描述皆是屬於方便說、方便譬喻。

那麼我們眾生該如何修行,才能夠相應於不可思議的真如實性呢?

佛性在境界中不可思議大功德力的「表現」,指的即是表現或顯現在境界中無邊無量的種種「梵行」。在境界中實踐清淨梵行即謂之與佛性相應,唯有與佛性相應的清淨梵行,才能夠引領眾生走向究竟圓滿的清淨自在。

行如是因,得如是果。「如是因」指的即是世尊所說的「該如何作?」以及「該作什麼?」。「如是果」指的即是「因緣具足、功德圓滿」。

唯有在境界中實踐清淨的梵行,才能夠積功累德,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得證、自可解脫、自可得大自在。

阿含經有云: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這一句經文即是充分說明了如欲成就「如來智慧」其所需要的「條件」是什麼?

經文中的「梵行已立、所作已作」指的即是成就的「條件」,而其所指的即是成就不可思議的「因緣具足、功德圓滿」,並且唯有在境界中實踐梵行,才能夠積功累德,待得因緣具足、功德圓滿,自可得證、自可解脫、自可得大自在。故曰「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我們的「成就」必須建立在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之上,若違反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那最後將會是一場空夢,然而「行如是因、得如是果」則正是完完全全符合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


原本經文:「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轉變妄想,彼非如非異,妄想故。如是一切性轉變,當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轉變妄想,彼亦無有轉變。若有若無,自心現,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眾生,自妄想修習生。大慧!無有法若生若滅,如見幻夢色生。」

「或有外道作如是(轉變)妄想,乃至事轉變妄想,彼(外道不能如實知真如實性)非如非異,(因此外道九種轉變皆是)妄想故。如是一切性轉變,當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轉變妄想,(不能如實知)彼(真如實性)亦無有轉變。(一切諸法)若有若無,(然眾生)自心(妄)現,(不能如實知)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眾生(執著於外物),(故)自妄想修習生。大慧!無有法(體性)若生若滅,(一切諸法生滅無常)如見幻夢色生。」

這一句經文其表面的文字意思是:

大慧!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其所建立的九種妄想轉變,從第一種的「形處轉變」乃至第九種的「事轉變」,全部都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妄想的邪說邪見,根本是不正確的。

(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轉變妄想。)

大慧!為什麼外道會造作出種種的妄想轉變呢?這是因為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其所建立的種種立論,最後都會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的妄想。

真如實性不生不滅、非如(一)非異,實深不可測、不可思議,那裏是那些愚癡的諸外道所能了解的呢?

(彼(外道不能如實知真如實性)非如非異,(因此外道九種轉變皆是)妄想故。)

大慧!雖然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經過「轉變」的過程之後,可以變成其他種種不同形狀性質的東西,但是不管其外在的形狀性質如何地改變,其本自具足、不生不滅、遠離一切諸相的「真如實性」(佛性)卻始終不曾改變過。

例如:如欲製造乳酪酒果等等東西,從原料開始,經過適當的轉變之後,最後才可以變成乳酪酒果。雖然乳酪酒果已經和開始的原料,其形態性質已經不一樣了,但是種種原料與成熟的產品之間,其本自具足的「體性」(真如實性),卻絲毫沒有改變過。

所以外道所建立的種種轉變理論,只不過是他們意識妄想心下的產物,皆是屬於不正確的邪說邪見。

(如是一切性轉變,當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轉變妄想,(不能如實知)彼(真如實性)亦無有轉變。)

大慧!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若有若無),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但是迷惑的眾生卻執著地去追逐這一些生滅無常的世俗之法,以至於在無形之中助長了自己的貪瞋癡,助長了自己的執著、分別與妄想。殊不知,若當下能夠回歸於以「真如實性」作為唯一依歸的修行,即是菩提智慧之處。

((一切諸法)若有若無,(然眾生)自心(妄)現,(不能如實知)外性非性。)

大慧!但是迷惑的眾生根本不能夠通達、了知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總是以自己的意識妄想心來觀察這個世界,總是執著於外境的世俗之法,以至於在不知不覺當中,不斷地滋長自己的妄想分別、習氣等等。

(大慧!如是凡愚眾生(執著於外物),(故)自妄想修習生。)

大慧!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會隨著種種不同轉變的過程,而產生其他不同的東西,但是所有一切諸法萬物其本自具足的真如實性,卻不會隨著種種不同的轉變過程,而有任何的改變。

也就是說:雖然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就猶如是夢幻一般地虛妄不實,但是其本自具足的真如實性卻是不生不滅、無有任何的改變。

(大慧!無有法(體性)若生若滅,(一切諸法生滅無常)如見幻夢色生。)

注解:

「或有外道作如是(轉變)妄想,乃至事轉變妄想。」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外道所建立的九種轉變,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妄想的邪說邪見,根本是不正確的。

在經文中世尊有對外道「形處轉變」稍微解釋一下,其他沒有解釋的轉變,也都是等同「形處轉變」一般,皆是屬於不正確的邪說邪見。故曰「或有外道作如是(轉變)妄想,乃至事轉變妄想。」


「彼(外道不能如實知真如實性)非如非異,(因此外道九種轉變皆是)妄想故。」

經文中的「非如非異」指的即是:非一非異。

在這裏的非一非異是在表達什麼呢?這裏的「非一非異」即是在描述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佛性)。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由於所有一切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他們根本沒有世尊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概念,所以其所造作的種種立論,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皆是屬於心意識思維的妄想,根本是不正確的。故曰「彼(真如實性)非如非異,(因此九種轉變皆外道)妄想故。」


「如是一切性轉變,當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轉變妄想,(不能如實知)彼(真如實性)亦無有轉變。」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雖然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可以經由種種不同轉變的過程,而可以變成其他不同的東西,但是不管其如何轉變,其本自具足的真如實性,卻絲毫沒有改變過。

例如:從各種不同的原料開始,經過適當的製造過程,可以產生乳酪酒果等等物品,但是不管其原料以及最終的產品為何,其本自具足的真如實性,卻絲毫沒有改變過。故曰「彼(真如實性)亦無有轉變。」

經文中的「外道轉變妄想」即是在表達:外道所建立的九種轉變,皆是屬於落入有無兩邊,落入心意識思維妄想的錯誤知見。


「(一切諸法)若有若無,(然眾生)自心(妄)現,(不能如實知)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眾生(執著於外物),(故)自妄想修習生。」

何謂「自心現」?凡是經由「諸識」所產生的種種覺知感受,即稱為「自心現」。

也就是說:境界或是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由識而現、由識而顯。因此我們眾生的諸識與境界的關係,就如同是以燈照色、以鏡顯像一般。

經文中的「若有若無」即是在譬喻: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生滅無常的諸法萬物。

經文中的「外性非性」即是在表達:雖然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但其本自具足的體性,卻是不生不滅的真如實性,而無有任何的差別。然而我們迷惑的眾生,那裏會知道這個道理呢?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迷惑的眾生,皆執著於、迷戀於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因此會本能地去追逐這些生滅無常的世俗之法,所以在不知不覺當中,就會助長了自己的貪瞋癡,助長了自己的執著、分別與妄想,以及種種的不良習氣等等。故曰「如是凡愚眾生(執著於外物),(故)自妄想修習(氣)生。」


「大慧!無有法(體性)若生若滅,(一切諸法生滅無常)如見幻夢色生。」

經文中的「無有法若生若滅」即是在表達:雖然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可以藉由種種不同的轉變過程,而產生其他種種不同的東西,但是不管其如何轉變,其本自具足的真如實性,卻絲毫沒有改變過。故曰「無有法(體性)若生若滅。」

經文中的「如見幻夢色生」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就猶如是夢幻一般地虛妄不實,所以不可以執著地去追逐它們。

世尊常用「虛妄不實」來形容境界中的諸法萬物,這是為了要對治我們眾生頑強且堅固的執著、分別與妄想。但並不是說: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不存在或是不曾存在過。

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是如何產生的呢?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而生。

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指的即是:表現或顯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內因與外因經由「因緣和合」而生。內因就是直接存在於佛性上。而外因指的即是:已經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這個道理世尊在前面的經文中已經有提過了。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形處時轉變,  四大種諸根,
 中陰漸次生,  妄想非明智。
 最勝於緣起,  非如彼妄想,
 然世間緣起,  如乾闥婆城。」


「形處時轉變,四大種諸根,中陰漸次生,妄想非明智。」

經文中的「形處時轉變,四大種諸根,中陰漸次生」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

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是建立在真如實性之上,如果離開了真如實性而另有所說法,那就不是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

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是如何產生的呢?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而生。

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指的即是:表現或顯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內因與外因經由「因緣和合」而生。內因就是直接存在於佛性上。而外因指的即是:已經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這個道理世尊在前面的經文中已經有提過了。

經文中的「妄想非明智」即是在表達:世尊所說的「真如實性」以及「因緣和合」而生的道理,實深不可測、不可思議,並非是迷惑的眾生所能夠了知、通達的。

經文中的「中陰漸次生」其中的「中陰」可以譬喻為我們眾生所具備的阿賴耶識。

我們眾生在一個階段的死亡之後,一直到再次投胎之時,其間所處的過渡狀態,即稱為「中陰身」。

我們眾生一共具有八種識,其中的前七識,會隨著「入胎」的動作,舊有的前七識會完全消失,隨之會產生新的一組前七識。也就是因為如此,在正常的情況之下,我們眾生不會記得前世的事情。

雖然舊有的前七識會隨著入胎的動作而消失,但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則不會隨著入胎的動作而消失,如果我們阿賴耶識會消失的話,那麼我們眾生所有一切的生死輪迴以及因果業報,都將會變得完全沒有意義。所以阿賴耶識會一直跟隨著我們眾生,阿賴耶識裏面所記錄的種種因果業報,都不會有任何的遺失。

因此經文中的「中陰漸次生」即意味著:我們眾生的阿賴耶識是從無始劫以來,一點一滴所「長養」起來的,而並非是一蹴可及的。然而我們眾生阿賴耶識的長養,也必須遵循著世尊所說的「因緣和合」而生。


「最勝於緣起,非如彼妄想。」

經文中的「最勝」指的即是:成就無量功德的諸佛如來。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諸佛如來皆親證「真如實性」的存在,以及通達、了知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藉由因緣和合而生。然而諸佛如來所親證的真如實性以及因緣和合的道理,實深不可測、不可思議,不是那一些修行不如法的諸外道所能夠了知、通達的。故曰「最勝於緣起,非如彼(外道)妄想。」


「然世間緣起,如乾闥婆城。」

經文中的「乾闥婆城」即是在譬喻:海市蜃樓。

這一句經文即是在表達:所有一切表現在境界中的諸法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就猶如是乾闥婆城般地虛妄不實。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