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都在這裡
-
- 文章: 3226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西方佛母·建佛寺
南化 聖天宮寺沿革
http://www.sanghanet.net/wanfo-website/ ... /saine.htm
https://www.facebook.com/sheng.tian.gung/
西方佛母與金童菩薩的萬佛寺護法因緣
-
- 文章: 3226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金那般川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87%9 ... C%E5%B7%9D
《金那般川》(泰語:ชินบัญชร,羅馬化:Chinabanchon;巴利語:Jina-pañjara,直譯:勝者之網),又音譯爲耆那半惹囉、七那般沖,或稱作阿贊多經、勝者之網偈(Jinapañjara-gāthā),是泰國南傳佛教的一部巴利文藏外經文,在泰國有「經王」之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b85698001017sh8.html
《金那般川》(泰語:ชินบัญชร,羅馬化:Chinabanchon;巴利語:Jina-pañjara,直譯:勝者之網),又音譯爲耆那半惹囉、七那般沖,或稱作阿贊多經、勝者之網偈(Jinapañjara-gāthā),是泰國南傳佛教的一部巴利文藏外經文,在泰國有「經王」之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b85698001017sh8.html
-
- 文章: 2562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最美的都在這裡
繼續介紹大般若經要解九十波羅蜜的第二十六個──“不戲論波羅蜜”。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24期 2008年 4月刊
再看第二十九個“無染波羅蜜”,前面介紹過“不汙波羅蜜”,其實這二者是有所差別的。比如我們常說用什麼顏料染什麼布,最初可能是拿一塊白布去染別的顏色,絕不會拿一塊有色的布去染,因為布的顏色如果原是淡的話,染成深色易染,而如果是深色的布就無法再染回淺色,這說明了人由業到道的修養過程;無染的本身包括了“人我”與“法我”的差別,如果執於菩提,還是有染,為什麼?因為菩提是突破煩惱而顯現的,絕不是另一個東西。談“無染”是說:煩惱是一種染,能突破煩惱的染就是非染,而非染並不表示就是不染,好比能做到煩惱不起,菩提也不需要了的境界與修養才能達到無染。所以,修養的工夫不是一蹴可及的,再者如果認為菩提是從煩惱中顯現的,一定要有煩惱才有菩提,那還是有染之心;因為,你執著於要有煩惱才能顯現菩提,認為沒有煩惱就沒有菩提,其實煩惱是迷惑,菩提是覺悟,兩者都是一種現象,雖然煩惱中有菩提,但也不能執著於菩提的“有”,否則就是有染於菩提。
那究竟無染是什麼呢?一向說煩惱中有菩提,煩惱生起時要知道怎樣去突破,所以一開始雖然有染,但還是可以達到無染的境界;而如果煩惱不起,或者是煩惱起來了,你有能力化解煩惱,顯現菩提,卻一直執著菩提不放,那也變成了有染,所以談修行辦道,業裡有道,那“道”裡有沒有業?其實絕沒有「道裡有業」的說法!我常舉一個例子:你為什麼恨他?一定是因為愛他,有沒有人被問「為什麼愛他」,答案是「因為我恨他」的?假設愛是菩提,那恨成了煩惱,問:「你為什麼恨他?」、答:「因為愛他!」如此,愛變成了一種執著。
所以,無染的本身,不是教你在相對中分別──為什麼恨他?因為愛他,這沒有錯!煩惱之中有菩提嘛,所以恨的顯現是因為愛,由愛而產生煩惱,但不可以說煩惱就是愛。可見有染、無染的差別就在這裡。世俗不是有這樣的說法?夫妻之間打鬧一輩子,好像不打不鬧,就不能白頭偕老,就會離婚似的,如果用另外一種方式去看,現代的婚姻觀念,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那麼誤會與瞭解是不是都是染心?所謂的愛,只是自己產生的一種執著!如果不喜歡或因為誤會,為什麼又要跟他結婚?還有,為什麼瞭解了反而非要分開、要離婚呢?表示原來的愛不存在了,如果愛不存在了就等於無染了,既然到達了無染的修養,那就更不須離婚了,不是瞭解了反而更好相處嗎?可是,人就是有染,「因誤會而結合,因瞭解而離開」,離婚了可能會再娶,難道想再嚐試一次誤會,再來一次瞭解,一輩子在誤會、瞭解中過日子嗎?
可見,不管誤會也好、瞭解也好,其實都是一種有染之心,若能突破有染,比如結婚之前,因誤會而喜歡一個人,一定喜歡他什麼,雖不瞭解他有哪些缺點,但結婚之前如果約會遲到了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彼此都能互相容忍,因著一份愛的希望,而一旦結婚了,不談約會遲到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連個五分鐘都不行,為什麼?我們常看很多夫妻結婚以後,遇逢出門時,太太可能還要去梳妝打扮一下,先生卻衣服一穿就喊:「快一點!出門了!」連等個幾分鐘都不耐煩,為什麼在婚前,女朋友還在打扮,他會說:「慢慢來沒有關係!」這不都是一種有染之心嗎?為什麼不能夠做到無染,因為是人!如果在法上認識,就不會有這種分別,會從有染去突破。“婚姻”使兩方結合了,彼此若意見不合,難道還沒結婚之前意見都是合的嗎?有時候男的說:「我想看這一部電影」,女的卻想看別部電影,也許男的會將就女的,女的也會將就男的,那個時候為什麼可以彼此將就,結婚以後卻不能呢?可見這“染心”,以眾生而言都是如此!也就是因為眾生有這種染心,所以才要去突破它,唯有突破才不會有所謂的「因誤會而結合,因瞭解反而分開」的問題了。
目前在台灣,學佛者動不動就吃素,用吃素來確定一切,好像吃素就是學佛,甚至看到一個學佛的人在吃雞、魚、鴨肉,會訓說:「你看!你學什麼佛?」其實,怎麼說都是在染心上打轉,如果說心清淨就是無染,你們也知道以前我曾在菩提寺講過這句話:如果你們吃雞、魚、鴨、肉,甚至到廚房煮,我都不反對!但有一個條件,當你在煮也好、吃也好,如果能不起心動念,我就准許你們吃,因為不起心動念就表示沒有染心,你能做到無染嗎?如果能做到無染,我絕對可以開放,因為那是一種修養,可見無染是一種修養,不是搖搖頭否定就可以否定的。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24期 2008年 4月刊
再看第二十九個“無染波羅蜜”,前面介紹過“不汙波羅蜜”,其實這二者是有所差別的。比如我們常說用什麼顏料染什麼布,最初可能是拿一塊白布去染別的顏色,絕不會拿一塊有色的布去染,因為布的顏色如果原是淡的話,染成深色易染,而如果是深色的布就無法再染回淺色,這說明了人由業到道的修養過程;無染的本身包括了“人我”與“法我”的差別,如果執於菩提,還是有染,為什麼?因為菩提是突破煩惱而顯現的,絕不是另一個東西。談“無染”是說:煩惱是一種染,能突破煩惱的染就是非染,而非染並不表示就是不染,好比能做到煩惱不起,菩提也不需要了的境界與修養才能達到無染。所以,修養的工夫不是一蹴可及的,再者如果認為菩提是從煩惱中顯現的,一定要有煩惱才有菩提,那還是有染之心;因為,你執著於要有煩惱才能顯現菩提,認為沒有煩惱就沒有菩提,其實煩惱是迷惑,菩提是覺悟,兩者都是一種現象,雖然煩惱中有菩提,但也不能執著於菩提的“有”,否則就是有染於菩提。
那究竟無染是什麼呢?一向說煩惱中有菩提,煩惱生起時要知道怎樣去突破,所以一開始雖然有染,但還是可以達到無染的境界;而如果煩惱不起,或者是煩惱起來了,你有能力化解煩惱,顯現菩提,卻一直執著菩提不放,那也變成了有染,所以談修行辦道,業裡有道,那“道”裡有沒有業?其實絕沒有「道裡有業」的說法!我常舉一個例子:你為什麼恨他?一定是因為愛他,有沒有人被問「為什麼愛他」,答案是「因為我恨他」的?假設愛是菩提,那恨成了煩惱,問:「你為什麼恨他?」、答:「因為愛他!」如此,愛變成了一種執著。
所以,無染的本身,不是教你在相對中分別──為什麼恨他?因為愛他,這沒有錯!煩惱之中有菩提嘛,所以恨的顯現是因為愛,由愛而產生煩惱,但不可以說煩惱就是愛。可見有染、無染的差別就在這裡。世俗不是有這樣的說法?夫妻之間打鬧一輩子,好像不打不鬧,就不能白頭偕老,就會離婚似的,如果用另外一種方式去看,現代的婚姻觀念,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那麼誤會與瞭解是不是都是染心?所謂的愛,只是自己產生的一種執著!如果不喜歡或因為誤會,為什麼又要跟他結婚?還有,為什麼瞭解了反而非要分開、要離婚呢?表示原來的愛不存在了,如果愛不存在了就等於無染了,既然到達了無染的修養,那就更不須離婚了,不是瞭解了反而更好相處嗎?可是,人就是有染,「因誤會而結合,因瞭解而離開」,離婚了可能會再娶,難道想再嚐試一次誤會,再來一次瞭解,一輩子在誤會、瞭解中過日子嗎?
可見,不管誤會也好、瞭解也好,其實都是一種有染之心,若能突破有染,比如結婚之前,因誤會而喜歡一個人,一定喜歡他什麼,雖不瞭解他有哪些缺點,但結婚之前如果約會遲到了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彼此都能互相容忍,因著一份愛的希望,而一旦結婚了,不談約會遲到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連個五分鐘都不行,為什麼?我們常看很多夫妻結婚以後,遇逢出門時,太太可能還要去梳妝打扮一下,先生卻衣服一穿就喊:「快一點!出門了!」連等個幾分鐘都不耐煩,為什麼在婚前,女朋友還在打扮,他會說:「慢慢來沒有關係!」這不都是一種有染之心嗎?為什麼不能夠做到無染,因為是人!如果在法上認識,就不會有這種分別,會從有染去突破。“婚姻”使兩方結合了,彼此若意見不合,難道還沒結婚之前意見都是合的嗎?有時候男的說:「我想看這一部電影」,女的卻想看別部電影,也許男的會將就女的,女的也會將就男的,那個時候為什麼可以彼此將就,結婚以後卻不能呢?可見這“染心”,以眾生而言都是如此!也就是因為眾生有這種染心,所以才要去突破它,唯有突破才不會有所謂的「因誤會而結合,因瞭解反而分開」的問題了。
目前在台灣,學佛者動不動就吃素,用吃素來確定一切,好像吃素就是學佛,甚至看到一個學佛的人在吃雞、魚、鴨肉,會訓說:「你看!你學什麼佛?」其實,怎麼說都是在染心上打轉,如果說心清淨就是無染,你們也知道以前我曾在菩提寺講過這句話:如果你們吃雞、魚、鴨、肉,甚至到廚房煮,我都不反對!但有一個條件,當你在煮也好、吃也好,如果能不起心動念,我就准許你們吃,因為不起心動念就表示沒有染心,你能做到無染嗎?如果能做到無染,我絕對可以開放,因為那是一種修養,可見無染是一種修養,不是搖搖頭否定就可以否定的。
-
- 文章: 2562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