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不等同「前六識」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677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識」有形有色

文章 大開眼界 »

次草 寫: 週日 8月 07, 2022 9:11 am 大寶積經
如是次第此識當知皆亦無色,當應如是觀
佛經說識無色
說的還是六識

當應如是觀」這句話已經告訴你:
凡夫就是因為未能看見識無色,所以佛陀才叫眾生要做如是觀(觀識無色
眾生實際所看見的是「識有色。而不是「識無色」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一切有爲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上面經文也是同樣的意思
就是因為凡夫未能看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佛陀才叫眾生要作如是觀

你們這些人讀佛經 常搞不清「事實」與「現實
識無色」是「事實.真實」,
但「現實」是,眾生所看見的都是「識有色

不要把「事實」和「現實」混為一談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677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識」有形有色 可見

文章 大開眼界 »


《大寶積經》此身生已。然後識可見

佛經講很清楚, 「識」有了身體後,「識」就變成有形有色 可見
依不同的「色根」而有不同的識名,分別為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這六種識 就是有形有色的「識」
這就是為何佛經會說「識即六識身」。
因為前六識就是從「識」轉變過來的。

前六識雖是從「識」轉變過來的。但性質已不同於「識」
譬如:
「識」是恆不斷。「前六識」則是不恆,有間斷
「識」無形無色。「前六識」則是有形有色

這就是為何佛經會說「前六識」屬於色(色陰)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
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

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

《大乘顯識經》
有二種。一內二外。
內謂眼識 眼則為外。如是耳識為內 耳則為外。鼻識為內 鼻則為外。舌識為內 舌則為外。

《大寶積經》
凡有二種色。一者內。二者外。
言內色者何。所謂眼也。外者是色。若有眼識 彼名內色
耳內聲外。鼻內香外。舌內味外。身內觸外。意內法外。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677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識」有形有色 可見

文章 大開眼界 »


」這個字 就是指12因緣的第三支
也就是 阿賴耶識

若單獨論 阿賴耶識,佛經說祂 無形無色 不可見
-------------------------------------------------------------------

但是當「識」進入母胎後,一切都改變了
「識」變成了有形有色 可見
「識」也從一變成六識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六種識 都是有形有色 可見

很多人一直拿「識無色」出來說嘴, 反駁「前六識是
這些人根本不明白「識無色」指的是「識」還沒有入「名色」時
「識」入「名色」後,「識」就不再是無形色

Viirya
文章: 3150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識」不等同「前六識」

文章 Viirya »

說無明
總需先有個起無明者
否則就像無中生有
是誰起無明?
Viirya
文章: 3150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識」不等同「前六識」

文章 Viirya »

但是當「識」進入母胎後,一切都改變了
「識」變成了有形有色 可見。
「識」也從一變成六識: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這六種識 都是有形有色 可見。
無境識不生
若是有形有色
請指給師兄姊看看.您說的那些識在哪裡?
二楞子
文章: 1348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識」不等同「前六識」

文章 二楞子 »

《阿毗達摩》——緣的概要

十二因緣,先由「無明」說至「識」,所謂的「識」就是「六識」及「結生識」。

無明(avijjā)緣行(sa khāra),行緣識(viññā a),識緣名色(nāma rūpa),名色緣六處(salāyatana),六處緣觸(phassa),觸緣受(vedanā),受緣愛(ta hā),愛緣取(upādāna),取緣有(bhava),有緣生(jāti),生緣老死(jarāmara a)、愁、悲、苦、憂、惱,因此生起整堆的苦蘊。

古代的老師說過:「有四種法非常深奧,不但難教,而且也不容易明白。」教的人很難表達,聽的人也很不容易明白。哪四種法呢?第一種法是四聖諦。第二種法是眾生。這不是指眾生難教,而是難以令眾生明白:「什麼是眾生?」眾生是世俗諦、是不存在的,真正存在的是究竟諦。一個人如果對「我」抱持很強的見解,便沒有辦法了解眾生是沒有一個我的。所以要讓眾生明白「什麼是眾生」,並不是容易教的法。第三種法是結生識。臨終時,因為某一種相現起,然後就死亡了,結生識便取這個相為目標。要教結生識這真實法也不簡單,也不容易讓人明白。因為結生識本身不是一個我,人們以為新的出生是一個「我」的出生,所以要解釋結生識不是一個「我」,只是因緣法,由過去的業所引生的,別人不見得容易明白。第四種法是緣起。佛陀講過:「緣起法是非常深奧的法。」不容易教,也不容易明白。佛陀在剛成道的第一個星期裡,坐在菩提樹下享受涅槃的寂靜。第一個星期過去後的初夜,他從涅槃的定中出定,開始觀照因緣法,從順緣—無明緣行、行緣識……一直觀到老死。到了中夜,他又從逆緣的滅開始觀起,無明滅→行滅,行滅→識滅,識滅→名色滅,名色滅→六處滅,六處滅→觸滅,觸滅→受滅,受滅→愛滅,愛滅→取滅,取滅→有滅,有滅→生滅,生一滅便沒有老死。到了後夜,他觀順緣及逆緣,順逆一起觀,從無明生起……到生起整堆的苦蘊,然後無明滅,至整堆的苦蘊滅。所以佛陀在成道的第一個星期後,開始省察十二因緣。

無明緣行(緣於無明,行生起)

『無明』:就是52個心所裡的痴心所,特相是心盲目或無智慧。在經典裡,形容無明就像盲人一樣。無明的現起是使迷惑,作用是覆蔽或不能徹知目標的真實法。例如月亮被突然飄來的烏雲擋住。烏雲就像無明一樣,覆蔽了真實法,讓你以為沒有月亮。無明不但覆蔽了真實法,也覆蔽涅槃與四聖諦,使得我們不能徹知四聖諦,這是無明的作用。所以無明現起,智慧消失。在經典裡,無明是指不知四聖諦;在《阿毗達摩論》裡,無明是指八種無明:1.不知苦諦,2.不知集諦,3.不知滅諦,4.不知道諦,5.不知過去五蘊(不知有過去世),6.不知未來五蘊(不知有未來世),7.不知過去五蘊與未來五蘊兩個一起,8.不知因緣法則,包括業力和其果報。無明涵蓋兩個意思,一個是不知,另一個是錯知。

『無明緣行的行』:
是與29個世間善及不善心相應的思心所。12個不善心裡的思則被稱為「非福行」;八個欲界善心與五個色界禪那善心裡的思,整體被稱為「福行」;而四個無色禪善心裡的思則被稱為「不動行」。無明的特相是心盲目或無知;作用是使迷惑;現起是覆蔽或不能徹知目標的真實法或真實性。什麼是目標的真實性?無常、苦、無我。有人認為如果能賺更多錢,自己將會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這個也是無明,因為他以錢做為衡量標準,以為有錢就會帶來快樂。但等到賺了許多錢之後,才發現自己並非最快樂的,因為貪本身的特質是沒有辦法滿足的。西方國家物質非常進步,現在卻有很多西方人湧進全世界最窮的印度,原因就在於他想追求心靈的成長,而非物質。無明不能夠徹知究竟法,不但不知,而且錯知。金錢有時候會使人犯罪作惡,不但不知此點,而且還誤以為金錢能帶來快樂。徹底斷除煩惱的人,才是真正最快樂的人。所以阿羅漢尊者進入涅槃出定之後,有時候不禁會說:「很快樂!很快樂!很快樂!」這個在《長老尼偈》都有提到。接下來研究八種無明以及無明如何緣行。1.無明不知執取五蘊是苦諦,而且還錯知執取五蘊是快樂的。在《中部》七十五經記載,有一個天生瞎眼的人不知道什麼是黑色、紅色,顏色對他而言沒有意義。有一天,他聽到朋友稱讚一件白色上衣純白乾淨沒有瑕疵,於是對白衣產生了很強的執著,回家向父母要求白衣穿。父母說:「你是瞎眼的人,白衣、黃衣、青衣,對你來講沒有什麼意義。」所以沒有理他。但他強烈執著要穿白衣,所以去找朋友要。他的朋友給他一件破破爛爛、像木炭一樣的黑衣服,欺騙他說:「這是沒有瑕疵的純淨白衣。」他高興地把衣服穿在身上,到處炫耀他有件純白的衣服。後來,朋友告知母親她孩子的行為,他母親便對孩子說:「你身上穿的是破爛的黑衣,不是白衣。」但是盲眼的人以為父母妒忌他穿白衣,並不理睬父母。他的父母只好去找善巧的眼醫,治好他的瞎眼。當他看到自己穿著像木炭一樣的破爛黑衣服時,才知道被朋友給欺騙了。這個朋友就是我們的心,心一直欺騙我們。破爛的黑衣是五蘊,五蘊充滿過患,但是因為瞎眼,我們不但不知穿的是破爛的黑衣(就像不知五蘊充滿著過患),還被心欺騙,以為穿的是純潔無瑕的白衣,而產生強烈的執著。無明不但不知五蘊是痛苦的、充滿過患的,還錯知執取五蘊很快樂。無明如何緣行?行有三種:非福行、福行、不動行。眾生因為無明,不但不知執取五蘊是苦諦,甚至錯知執取五蘊是快樂,所以造下由12種不善心組成的身口意非福行。任何的執取都會造業,例如每天只知道化妝、美化自己,不修善業,這也是非福行。認為五蘊是快樂的,也可能造下善業(福行),例如布施以期得到天神的五蘊。他也可能修無色禪,想得到無色界裡的四蘊(不動行),因為無色界裡沒有色蘊,只有名蘊。這就是無明如何緣行的舉例。2.無明不知集諦。無明不知渴愛是苦因,甚至還錯知欲樂和渴愛是快樂的源頭。在《中部》七十五經記載,渴愛就像痲瘋病一樣,手指發癢、皮膚潰爛。皮膚潰爛的過程是很痛苦的,有時候還會長蟲,所以痛苦的時候,要把手放在火上燒,才會有一種痛快感。雖然有短暫的痛快感,但是被燒的同時,皮膚會更加腐爛。因無明而引生渴愛,無明不知被火燒的皮膚其實已加重病情,還錯知痛快感是快樂的源頭。越燒越感到痛快時,傷口也越來越嚴重,這就是無明不知痛快感(欲樂)其實是痛苦的來源,反而執著痛快感(欲樂)是快樂的源頭。所以眾生由於無明,會造下非福行(12種不善業),也會造下福行以及不動行。3.無明不知滅諦即是涅槃,還錯知滅苦或是滅諦是往生另一個世界。例如基督教認為往生天堂是永恆的、是痛苦的解脫;興都教認為出生在梵天是痛苦的息滅。無明不知道其實痛苦的息滅是不再出生,往生天堂是一個生命的出生、往生梵天也是一個生命的出生,有生必有死,這是不變的真理。無明不但不知不生不滅、名色的止息才是涅槃,還錯知涅槃或者滅苦是出生在另外一個世界。正因為這樣,所以會造業。有些婆羅門認為要大殺動物來祭天、祭神,這就是非福行。他們因為無明,錯以為如此能往生天堂,反而造下非福行的身口意業。有的人想要往生梵天,所以他們修禪定,修不動行的無色禪,以便死後能夠往生梵天。這就是無明如何緣行。4.無明不知滅苦之道就是八正道,不但不知,還錯知八正道是獻祭人類或畜生、或祭天、祭火、或其他的儀式。當我們錯知八正道時,就會走錯路,一旦走錯路,就會造業,可能造下非福行(12不業),或者可能造了很多善業,認為這就是解脫之道。無明不知八正道是唯一的道路,反而走錯其他的路,到達不對的終點。有些眾生認為修禪定(只修止禪而沒有修觀禪)便是八正道,所以造下不動行(4個無色界善業)。八正道裡包含了戒、定、慧,只有其中之一是不足的,要戒、定、慧三種具足。5至7:不明了過去世、不明了未來世、不明了過去世和未來世。有的人不知道有過去世,也不知道有未來世。因為不知道有未來世,所以不知道今天所做的惡業會帶到下一世,下一世必須償還果報,所以不怕造惡。因為不知道有未來世,也拒絕做善事,既然沒有下一世的果報,造善有何意義?這是邪見,眾生因此會造下非福行的業。8.無明是不明了十二因緣,或不知緣起,因為不知一切都是因緣法,所以造下非福行(不善業)。例如別人傷害了你,而你不知道這是前世造下的惡因所產生的果報,以為是別人對不起你,所以對傷害你的人復仇,造下不善業。因為無明不知緣起,所以造下非福行。有時也造下好的善業,有時會造下不動行。

『行緣識』:
(緣於行,識生起)行是前面所說的非福行、福行及不動行,包括語行、身行與意行。不動行純粹是意行(意業),這是無色界善心;非福行包括三不善語行、身行與意行;福行是善身、口、意行為。行如何緣識呢?這個識是果報識的意思。果報識包括兩個:結生識以及生命期裡面生起的識—例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領受心、推度心等等。結生識有19種:在欲界地裡,有十個結生識—一個不善果報推度心、一個善果報推度心加上八個欲界果報心;色界有五個結生識;無色界有四個結生識。所以一共有19個結生識。緣於行,識生起。行如何緣識呢?《清淨道論》中解釋得很清楚,但是如果沒有《阿毗達摩論》的基礎,是看不懂《清淨道論》的慧品,因為那是《阿毗達摩論》的濃縮。行如何緣識呢?當人臨命終的時候,某個目標即會呈現於他的最後一個心路過程,這個目標是業、業相、趣相的其中一種,這些相會出現在臨終者的心路過程裡。而由於過去的業在那一刻成熟,產生它的果報,才會出現相。現在我們來看臨終者生起的眼門心路過程。例如他看到了花之顏色,只是顏色而已,不是整朵花,如果他看到的是整朵花,生起的是意門心路過程,眼門只是看到顏色。有分心生滅後,生起五門轉向、眼識、領受、推度、確定、五個速行心,都是取花之顏色為所緣;接著有很多有分心生起至死亡識,然後無間斷地生起結生心―新的生命就開始產生了。結生心是果報心,是過去業所產生的果報(例如過去世以花供佛的善業產生的果報),所以結生識是取花之顏色為所緣。結生識在欲界地生起,是八大果報心之一,有時與智相應,有時候與智不相應。這個結生識就是行緣識,行就是業,因為業在臨終時成熟,所以在未來世產生了識,也就是結生識。再舉例一個例子。一個殺豬的人臨終時看到自己好像還在殺豬,這是業,不是業相(若是看到屠刀才是業相)。業一般是意門心路過程,意門心路過程跟眼門(五門)心路過程又不一樣,最先生起有分心,接著是意門轉向(沒有五門轉向、領受、推度),然後是五個速行心、兩個彼所緣(有時生起,有時沒生起)、有分心(有時生起,有時沒生起),接著死亡識生起。臨終速行取殺豬的業為所緣,無間隔地生起結生心(結生心是殺豬者不善業的果報),所以結生心取同樣的業(殺豬的業)為所緣。結生心是果報心,是惡趣地無因捨俱推度心,是行的結果,緣於過去的不善業。再舉另外一個例子。禪修者臨終時還可以進入禪那,取安般念似相為所緣、進入初禪,然後往生。未往生之前,意門心路過程一定會生起(修行的禪相都是意門,不會是五門)。先生起有分心,然後是意門轉向,接著是五個速行心―取似相為所緣(這個似相是業相)。五個速行心之後是死亡識,死亡識過後,這一期生命就結束了。之後新一生的結生心又開始了。結生心是取安般念的似相(業相)為所緣,為色界初禪果報心,出生在色界初禪天。結生識過後,生起16個有分心,取同一個似相(業相)為所緣,過後生起第一個意門心路過程,接著心路一直生滅、生滅……直到最後一刻,然後此梵天神便死亡。我們講過:「有四種法很難教、又很難明白,其中之一便是這個結生識,很多人誤會結生識是過去世的靈魂飄到這一世。若是如此,就是同一個我存在,這種講法是常見。但是,也不能說結生識與過去世毫無關係,因為結生識是取過去世臨終速行心的所緣為所緣而生起的,所以與過去世有關係。若說結生識與過去世毫無關係,這又是另外一種邪見了,叫做斷見。心識(結生識)純粹是因緣生滅的相續不斷的過程,生滅、生滅……這是最準確的答案。根據十二因緣,因為因生起、果生起,因為因滅、果滅。所以佛陀說:「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都是因緣法。」結生識生起之因緣,我們已經講過:「一個因不能夠產生一個果,多種因產生多種果。」結生識也不是一個果,結生識生起,有相應的心所以及色法,所以不是一個果而已。結生識生起的因緣有四個因:第一個是無明,第二個是愛欲,例如人臨終的時候,因為愛欲未被去除,仍執著於生命。執著於生命是種很強大的力量,會把心識從這一世推到下一世去,這就是貪愛的力量。貪愛生命是因為無明,不知道貪愛的危險、不知道生存的危險、不知道每一個生命都是危險的。為什麼危險?例如我們的身體充滿病患,是所有病的基礎,所有的病緣於身體而生起,所以充滿過患。無明不知道輪迴的危險,所以貪愛、執著於生命。第三個是業。凡是以無明與愛欲為基礎而造下的業,都會產生結生識。第四個是所緣,臨終速行心的所緣。每一個心識一定要取所緣才會生起,沒有所緣,心不會生起。結生識要生起,也是要有所緣,這也就是24緣裡的所緣緣。這四個因是結生識生起的因緣。若說「沒有一個眾生在輪迴,是誰在體驗果報呢?」果報包含樂與苦,體驗樂與苦的是受的作用,是受蘊在體驗果報。錯誤的認為受、受蘊為我(受是我、我是受),或者認為我擁有受蘊,都是有身見。有身見就是使我們的頭一直朝向四惡道的一個煩惱。我們已經講到了行如何緣結生識,現在講行如何緣生命期裡的心識。結生識過後、生起16個有分識,接著是第一個心路過程等等……慢慢的,胎兒的五根在母胎中成長。出生後,眼睛觸到色塵生起眼門心路,耳朵觸到聲塵生起耳門心路過程等。五門心路過程裡有領受、推度……。所以雙五識、領受、推度等,都是生命期生起的果報識。
二楞子
文章: 1348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識」不等同「前六識」

文章 二楞子 »

Viirya 寫: 週二 8月 09, 2022 10:42 pm 說無明
總需先有個起無明者
否則就像無中生有
是誰起無明?
大開兄已忘記有輪迴這件事了。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識」不等同「前六識」

文章 次草 »

其實他問的內色
沒人回答他
難怪他會認為大家都不懂
高報
個人觀點不代表誰
文章: 1419
註冊時間: 週四 2月 17, 2022 10:43 am

Re: 「識」不等同「前六識」

文章 高報 »

次草 寫: 週三 8月 10, 2022 8:19 am 其實他問的內色
沒人回答他
難怪他會認為大家都不懂
怎麼會沒有

比如舉大寶積經 夢相

比如漫步的犀牛 : 眼根
比如 : 視網膜投影

不論哪一種他都不接受
他認為相就是色法, 但他又自打嘴巴認為第7識是心法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識」不等同「前六識」

文章 次草 »

高報 寫: 週三 8月 10, 2022 9:04 am
次草 寫: 週三 8月 10, 2022 8:19 am 其實他問的內色
沒人回答他
難怪他會認為大家都不懂
怎麼會沒有

比如舉大寶積經 夢相

比如漫步的犀牛 : 眼根
比如 : 視網膜投影

不論哪一種他都不接受
他認為相就是色法, 但他又自打嘴巴認為第7識是心法
我認為沒說清楚
就是佛經內色是何義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