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

二楞子
文章: 1348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慈悲心

文章 二楞子 »

白雲禪師釋四諦:


釋 四 諦

  苦、集、滅、道四種諦義,在佛法中是佛陀成道以後,度五比丘所初轉的法輪;是聖(成道的)者所見的諦理,或者稱做真理,因此又叫做聖諦或真諦,涅槃經中說:「苦集滅道,是名四聖諦。」

  所謂苦諦:苦以逆惱為義,是為迷界的果,依其諦實,涅槃云:

「有苦、有諦、有實。直論苦事,名之為苦;識彼苦中,因緣有無法相不謬,故稱為諦;窮其本性,非有非無,說之為實,通相釋之,實故名諦。」可見苦的形成,是由於一切有為的心行,常為無常患累所逆惱;所謂無常患累是指何而言?大論云:「無量眾生有三種身苦,曰老病死。三種心苦,曰貪瞋癡。三種後世苦,日地獄餓鬼畜生。」

涅槃經說苦的種類,依相分別,約為八苦:即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又俱舍論說三苦,一為苦苦,自寒熱飢渴等苦緣所生之苦。二為壞苦:樂境壞時所生之苦。三為行苦:為一切有為法無常遷動之苦。苦之類別繁多,但無論如何,苦是三界生死之患,是人生無常的表現;縱然,世間之事,世人或認有所樂處,但那只是暫短的,不是究竟的真實;基於世間眾生從無始以來,沉淪生死苦海,深陷苦散,時久成習,已不覺苦惱悲痛,唯有得入覺悟中,始能感受逼惱之哀苦處。

  所謂集諦:集以招集為義,是為迷界的因,倘若心與結業相應,將來一定招至生死之苦;吾人推求苦因,實為煩惱惑業而招集,也就是佛陀所說的:迷界因果,可依十二緣起而明轉生相續的道理,是由業的因,藉無明的緣,能感三界生死的苦果;因此,佛陀道出「杜絕無明的泉源,才能使煩惱業無由招集。」才能獲得自在解脫。其次是「集」的範圍:它攝盡了見思二惑,與貪瞋癡慢疑五鈍使,以及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五利使;此二惑十使,是吾人生死輪迴的根本;所謂由惑起業,由業得苦,一切苦果,為其招集,是為集諦。

  所謂滅諦:滅以寂滅為義,又名盡諦,因結業既盡,便無生死的患累,屬於悟界的果;係指出世間的涅槃秒果而言,吾人由於苦與集的諦理,而步入覺悟的途徑;依涅槃的差別,基於煩惱結使寂滅,三界業惑亦滅,如此,即是滅諦中的有餘涅槃。復為因滅故果滅,捨此報身時,後世的苦果,永不相續,即是滅諦中的無餘涅槃;也就是堪破無明,捨諸貪慾,達到了清涼安住的境界。其次是「滅」的範圍,是謂證得聲聞、餯覺、佛乘三種聖果,完成有餘與無餘兩種涅槃;即便遠離三界(欲、色、無色)和六趣(天、人、阿修羅、畜生、鬼、地獄)諸般悲苦,而歸於寂滅之樂,是為滅諦。

  所謂道諦:道以通達為義,乃是悟界的因,是指出世間的菩提道而言;道有正道及助道,二者相扶,能入涅槃,也就是說,欲入滅諦,必須修道。若據聖時三諦同體,一無漏念當分治潔,是以虛通之義,即說為道。其次是道的範圍:以正道說,有戒定慧三學,以助道說,有四念住(身、受、心、法),四正斷(斷、律儀、隨護、脩),四如意足(欲、精進、念、慧),五根(信、精進、念、定、慧),五力(同上),七覺支(擇法、精進、喜、除、捨、定、念),八正道(見、思惟、語、業命、精進、念、定)三十七道品;由於三學與三十七道品能使一切煩惱滅除,不會再生三界六趣業惑之苦,通達究竟涅槃的樂地,是為道諦。

  寶性論中說:「法身如來,聖諦及與涅槃四法無別;滅道二諦無別體,故還即說彼苦集實性以為體。」說明了四諦於體相的同異;但是,為瞭同異差別之實,究竟諦理的真相,茲闡述之:依苦集滅道的法相,說此是為世諦。知其空寂無人無法,說此是為第一義諦。知其苦有二無二,凡一實之相,是為相諦。知其起法界門別,是為差別諦。

依彼別中隨說不同,集成各異名說成諦。如迷彼四諦,苦果事即起,名為事諦。如迷之造集,能生後苦,說為生諦;解彼四諦,能滅染累,名盡無生諦。如解達苦等,名入道諦。如窮其體實緣起法門,便成大乘如實行德,行分因果,入菩薩地,即得成就如來智諦;但,四諦的法義名相繁多,統攝淵廓,實難窮究,唱隨詮概略,道出佛陀於教法中的根本思想,而說四聖諦的教理竟。
Viirya
文章: 3150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慈悲心

文章 Viirya »

空就是讓人去執.人我法我
一個去執的人會更能多元彈性觀察了知符應隨順眾生
讓菩提四智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楞子
文章: 1348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慈悲心

文章 二楞子 »

Viirya 寫: 週二 8月 30, 2022 11:20 pm 空就是讓人去執.人我法我
一個去執的人會更能多元彈性觀察了知符應隨順眾生
讓菩提四智發揮得淋漓盡致
如是~

《中論》: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怪道1412

Re: 慈悲心

文章 怪道1412 »

由 二楞子 » 週二 8月 30, 2022 8:11 pm
白雲禪師釋四諦:
寶性論中說:「法身如來,聖諦及與涅槃四法無別;滅道二諦無別體,故還即說彼苦集實性以為體。」說明了四諦於體相的同異

《大乘義章》卷3:
據實以論四諦同體。苦集二諦無別體。故用滅道性。以之為體。故涅槃中說。彼苦集二諦之實。即是佛性。即是涅槃。即是如來。常樂我淨一切佛法。寶性論中亦說。法身如來。聖諦及與涅槃四法無別。滅道二諦無別體。故還即說彼苦集實性。以之為體。是以經中說。十二緣以為佛性。見十二緣。名為見佛見法見僧。又說。五陰以為佛性一苦滅等。良以染淨無別體故。經中說言。凡夫未成佛菩提為煩惱。眾生成佛時煩惱為菩提。義在於此。其猶迷人所取之南。與彼悟時所解之北無有二性。

////
沒有貪嗔癡修不了戒定慧
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世(俗)諦即第一義諦,隨順眾生故說有二諦
二楞子
文章: 1348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慈悲心

文章 二楞子 »

怪道1412 寫: 週四 9月 01, 2022 9:16 am 由 二楞子 » 週二 8月 30, 2022 8:11 pm
白雲禪師釋四諦:
寶性論中說:「法身如來,聖諦及與涅槃四法無別;滅道二諦無別體,故還即說彼苦集實性以為體。」說明了四諦於體相的同異

《大乘義章》卷3:
據實以論四諦同體。苦集二諦無別體。故用滅道性。以之為體。故涅槃中說。彼苦集二諦之實。即是佛性。即是涅槃。即是如來。常樂我淨一切佛法。寶性論中亦說。法身如來。聖諦及與涅槃四法無別。滅道二諦無別體。故還即說彼苦集實性。以之為體。是以經中說。十二緣以為佛性。見十二緣。名為見佛見法見僧。又說。五陰以為佛性一苦滅等。良以染淨無別體故。經中說言。凡夫未成佛菩提為煩惱。眾生成佛時煩惱為菩提。義在於此。其猶迷人所取之南。與彼悟時所解之北無有二性。

////
沒有貪嗔癡修不了戒定慧
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世(俗)諦即第一義諦,隨順眾生故說有二諦
如是~這是修人比較少發現的

染法是空,其實淨法也是空

此二法的差別相只用在對治而己

淨法也不能執著。

如《金剛經》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Viirya
文章: 3150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慈悲心

文章 Viirya »

沒有貪嗔癡修不了戒定慧
或許可說
沒有貪嗔癡不用修戒定慧?
怪道1412

Re: 慈悲心

文章 怪道1412 »

代碼: 選擇全部

https://youtu.be/aQrKKwaDLCY?t=828
////
沒有貪嗔癡修不了戒定慧 此二法的差別相只用在對治而己
藥即是毒的原理,法華經藥草喻
附加檔案
未命名的圖片.png
Viirya
文章: 3150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慈悲心

文章 Viirya »

藥即是毒的原理,法華經藥草喻
化.轉化.轉依
喚起本俱覺性
壇經云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怪道1412

Re: 慈悲心

文章 怪道1412 »

(四二)

復次,俱得漏盡,教學差別。

我昔曾聞,尊者目連教二弟子,精專學禪而無所證。時尊者舍利弗問目連言:「彼二弟子得勝法不?」目連答言:「未得。」舍利弗又問言:「汝教何法?」目連答言:「一教不淨,二教數息。然其心意,滯而不悟。」時舍利弗問目連言:「彼二弟子從何種姓而來出家?」答言:「一是浣衣,二是鍛金師。」時舍利弗語目連言:「金師子者應授安般,浣衣人者宜教不淨。」目連如法以教弟子,弟子尋即精勤修習得羅漢果。既成羅漢,歡喜踊躍,即便說偈讚舍利弗:

「第二轉法輪,  佛法之大將,
 於諸聲聞中,  得於最上智,
 有勝覺慧力,  嗚呼舍利弗!
 指導示解脫,  隨順本所習,
 指導開悟我,  二俱速解脫。
 行自境界中,  獲得所應得,
 行他境界者,  如魚墮陸地。
 我常在河側,  習浣衣白淨,
 安心於白骨,  相類易開解,
 不大加功力,  速疾入我意。

目犍連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譽為神通第一。 尊者度了二位弟子出家,他們依著尊者的教導精進修習,但經過了一段時間,仍不得其門而入,無有證悟。

一日,舍利弗尊者問目犍連尊者:“您那兩位新度的弟子有所證悟了嗎? “目犍連尊者回答:”他們雖然很精進,但還沒證悟。 “

舍利弗尊者又問:”您教導他們修什麼法門呢? “目犍連尊者回答:”一個教不淨觀,一個教數息觀,但他們的心仍有住著而無法開悟。 “

接著,舍利弗尊者再問:「他們兩位出家前是從事什麼行業的呢? “目犍連尊者回答:”一個是打鐵匠,我教導他修不淨觀; 一個是洗衣者,他專修數息觀。 “

舍利弗尊者聽了以後,便指出:”他們之所以沒有證悟,是因為修習的法門不適合根機的緣故。 您應該要教鐵匠修數息觀,因為打鐵拉風箱的時候,風箱每一次所排出的氣,都是長短固定的節奏,如同呼吸; 而洗衣者平時都在清洗髒衣服,修不凈觀較易成就。 “

於是,目犍連尊者便以此方法教導,兩位弟子依教奉行,精進用功,不久便證得阿羅漢果。 成就羅漢果已,歡喜非常,以感恩心讚歎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說法度眾之智慧僅次於佛,乃佛法之大將。 由於尊者的智慧力,令我們隨順過去所專門的本業,修習相應的法門而得契悟,了脫生死。 能依自己的根機而修習,如魚得水,很快就能有所成就; 若是葯不對症,則如魚掉落到陸地上,雖是大法亦難得證悟。 “

”我過去常在河邊洗衣服,總是將肮髒的衣服洗得乾淨無染,透過修習白骨觀,很快就與不淨觀相應而得解悟。 打鐵匠拉風箱時,一抽一拉,與安那般那數息觀所觀之出息、入息,一樣是風相長短的固定節奏,所以很容易就與數息法門相應。 “

”眾生因為個人過去的薰習,都有各自相應的因緣,尊者是佛法的領航者,能應眾生根機而為說法。 因此,佛讚歎舍利弗尊者是第二轉法輪者,善能觀機逗教,心得自在。 因為尊者的大智慧,讓我們二人能善知修行的真道。 我就像未被調伏的大象,因佛法大將的教導而得調順,至安穩涅槃之處,故而歡喜踴躍! ”

典故摘自:《大莊嚴論經. 卷第七(四二)》


省思

佛陀為度不同根機的眾生,開示八萬四千法門。 所謂“法無高下,應機者妙”,所有法門的目的,都是為了令眾生斷除煩惱,回復清淨。 因此,只要能應眾生根機的法門,對眾生而言,就是最好的法門。

佛云:「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 又如善導,導人善導,聞之不行,非導過也。 “修行,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 聽聞正法,更進一步要依著真理的教導,落實於身、口、意三業。 佛是大醫王,善知眾生輪迴生死之煩惱重病,只要依著佛所開的法藥精進修習,必能真正獲得佛法的利益,脫生死苦,得解脫樂。

////
如《金剛經》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法無高下,應機者妙
Viirya
文章: 3150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慈悲心

文章 Viirya »

關於主題.解深密經記載著觀自在菩薩與佛的對話
1. 為欲利益諸有情故
經云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說諸菩薩行廣大願、妙願、勝願?」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四因緣故:謂諸菩薩,能善了知涅槃樂住,堪能速證;而復棄捨速證樂住;無緣無待發大願心;為欲利益諸有情故,處多種種長時大苦。是故我說彼諸菩薩行廣大願、妙願、勝願。」

2.所應學事
經云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凡有幾種所應學事?」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菩薩學事略有六種: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慧到彼岸。」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