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非有非無
-
- 文章: 315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無相=非有亦非無
經云
云何出世間上上智?謂諸佛菩薩觀一切法皆無有相,不生不滅、非有非無,證法無我入如來地。
復云
大慧!生滅是識,不生滅是智;墮相無相及以有無種種相因是識,離相無相及有無因是智;
此處談識與智
分別與離分別
云何出世間上上智?謂諸佛菩薩觀一切法皆無有相,不生不滅、非有非無,證法無我入如來地。
復云
大慧!生滅是識,不生滅是智;墮相無相及以有無種種相因是識,離相無相及有無因是智;
此處談識與智
分別與離分別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無相=非有亦非無
應該是:
諸佛菩薩觀一切法皆「無」、「有」相。不生不滅。非有非無。
這樣不就沒予盾了??
《辯中邊論》云:
論曰。云何非染非不染。以心性本淨故。云何非淨非不淨。由客塵所染故。是名成立空差別義。此前空義總有二種。謂相安立。相復有二。謂「無」及「有」。空性有相。離有離無離異離一以為其。相。應知安立即異門等。
空性有二種相:「有相」跟「無相」,這就是異門,令修者能有下手處,您執空,我說有,您執有,我說空。
諸佛菩薩觀一切法皆「無」、「有」相。不生不滅。非有非無。
這樣不就沒予盾了??
《辯中邊論》云:
論曰。云何非染非不染。以心性本淨故。云何非淨非不淨。由客塵所染故。是名成立空差別義。此前空義總有二種。謂相安立。相復有二。謂「無」及「有」。空性有相。離有離無離異離一以為其。相。應知安立即異門等。
空性有二種相:「有相」跟「無相」,這就是異門,令修者能有下手處,您執空,我說有,您執有,我說空。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無相=非有亦非無
離有離無離異離一以為其。相。
修正為離有離無離異離一以為其相。
空性有相這句不是空性有二種相
是說有相是空性
空性的有相
簡成空性有相
重點是一切相是空
空即無相
有相無相
重在描述有為法及無為法
有為空,無為亦空
無相亦無相
世與出世皆不住
這樣就不會被有相無相困擾
-
- 文章: 808
-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無相=非有亦非無
這是按一切(萬物),而說一切不生不滅、非有非無。經云
云何出世間上上智?謂諸佛菩薩觀一切法皆無有相,不生不滅、非有非無,證法無我入如來地。
入如來地,即是入如來室。
入如來室一>穿如來衣一>坐如來座
出世間上上智,是稱入如來室,成入如來室弟子,成佛子。
出世間上上智繼後,自有超越世出世間之智,那叫穿如來衣。前者,一切非有非無,今穿如來衣者,那你們認為,是甚麽非有非無?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無相=非有亦非無
有無是在說有為無為沒錯~
在此論之前另有談到有、無:
虛妄分別有 於此二都無
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
[0464b18] 論曰。虛妄分別有者。謂有所取能取分別。於此二都無者。謂即於此虛妄分別。永無所取能取二性。此中唯有空者。謂虛妄分別中。但有離所取及能取空性。於彼亦有此者。謂即於彼二空性中。亦但有此虛妄分別。若於此非有。由彼觀為空。所餘非無故。如實知為有。若如是者則能無倒顯示空相。復次頌曰。
故說一切法 非空非不空
有無及有故 是則契中道
[0464b27] 論曰。一切法者。謂諸有為及無為法。虛妄分別名有為。二取空性名無為。依前理故說此一切法非空非不空。由有空性虛妄分別故說非空。由無所取能取性故非不空。有故者。謂有空性虛妄分別故。無故者。謂無所取能取二性故。
及有故者。謂虛妄分別中有空性故。及空性中有虛妄分別故。是則契中道者。謂一切法非一向空。亦非一向不空。如是理趣妙契中道。亦善符順般若等經說一切法非空非有。如是已顯虛妄分別有相無相。此自相今當說。
簡單說,「無」,是無能取、所取之性
「有」,是有離能取所取之空性
無能取、所取之性便是無自性義,非空無ㄧ物。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無相=非有亦非無
「有」,是有離能取所取之空性
我解讀的是有指虛妄分別
而這個虛妄分別是空性的
重點在說虛妄分別
空性虛妄分別
此空性仍是形容詞
因為虛妄分別才要離
離有如果翻成離空性
那就不知所云了
我解讀的是有指虛妄分別
而這個虛妄分別是空性的
重點在說虛妄分別
空性虛妄分別
此空性仍是形容詞
因為虛妄分別才要離
離有如果翻成離空性
那就不知所云了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無相=非有亦非無
虛妄分別有 於此二都無
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
[0464b18] 論曰。虛妄分別有者。謂有所取能取分別。於此二都無者。謂即於此虛妄分別。永無所取能取二性。此中唯有空者。謂虛妄分別中。但「有」「離所取及能取」空性。於彼亦有此者。謂即於彼二空性中。亦但有此虛妄分別。若於此非有。由彼觀為空。所餘非無故。如實知為有。若如是者則能無倒顯示空相。復次頌曰。
不仔細念還真念不清楚。
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
[0464b18] 論曰。虛妄分別有者。謂有所取能取分別。於此二都無者。謂即於此虛妄分別。永無所取能取二性。此中唯有空者。謂虛妄分別中。但「有」「離所取及能取」空性。於彼亦有此者。謂即於彼二空性中。亦但有此虛妄分別。若於此非有。由彼觀為空。所餘非無故。如實知為有。若如是者則能無倒顯示空相。復次頌曰。
不仔細念還真念不清楚。
-
- 文章: 2559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無相=非有亦非無
虛妄分別有(正受) 於此二都無(默擯)
此中唯有空(離兩邊) 於彼亦有此 (正向則正受,若著則默擯)
此中唯有空(離兩邊) 於彼亦有此 (正向則正受,若著則默擯)
-
- 個人觀點不代表誰
- 文章: 1419
- 註冊時間: 週四 2月 17, 2022 10:43 am
Re: 無相=非有亦非無
【默擯】
(梵brahma-dan!d!a,巴brahma-dan!d!a)
對於犯錯僧尼之一種處罰方式。又譯不共語、梵檀、梵壇、梵法,或梵怛。即對於無威儀、不聽教誡之僧尼,所有七眾均不與之往來談話。《四分律行事鈔》卷上(二)云(大正40‧21a)︰「言默擯者,五分云︰梵壇法者,一切七眾不與來往交言。」又,《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二(上)云(大正40‧213a)︰「梵壇者,有云︰梵王宮前立一壇,天眾不如法者,令立壇上,餘天不與往來交言,五分因闡陀惱僧,故用此治。」
《四分律行事鈔》卷上(二)認為此默擯法為九種治罪法之一。所謂九種治罪法,即於《十誦律》卷三十一〈般茶盧伽法〉、《大般涅槃經》卷三、《毗尼母經》卷五等所說的七種擯罪法外再加「惡馬」、「默擯」二法。
有關默擯的羯磨法,《摩訶僧祇律》卷二十四載,本法與「擯出」等相同,都需實行白三羯磨。又,《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十七載,被治之比丘若生懺悔心,大眾知其已經悔改,當共表歡喜,如常與其共語。
〔參考資料〕 《維摩經略疏》卷一;《梵網經法藏疏》卷六;《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增一阿含經》卷三十七。
FROM:【中華佛教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