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明住地與無無明
很難識知嗎
無明住地是無無明嗎
Re: 無明住地是無無明嗎
不染污無知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二無知之一。根性闇昧,不知事物之道理,法門之義理也,即智慧之劣者。是無始以來不學之結果也。但此無知非執著於物之不淨性分,故云不染污,是以此無知非為悟諦理離生死之自行障,但為了知一切法成一切智人,普教化人之化他障,因而亦謂之化導障之惑,阿羅漢獨斷染污無知,不斷不染污無知,故阿羅漢有赤鹽亦不知之愚者。佛兼斷不染污無知,故即稱為一切智人。天台之三惑,以之為塵沙惑。
[佛光大辭典]
梵語 aklistājñāna。又作不染無知、不染愚。二無知之一。為「染污無知」之對稱。即其性不染污,而於佛法等各種義類差別未能了知之劣慧。聲聞、獨覺雖畢竟斷染污無知,或能斷,或猶存不染污無知,唯佛能永斷不染污無知,故稱一切種滅。蓋不染污無知,其體較廣,總含解脫障等,而聲聞、獨覺雖或能斷之,然以煩惱習氣尚未滅盡,故猶有現行之時。據大毘婆沙論卷九、順正理論卷二十八等之意,俱解脫阿羅漢雖斷解脫障等,而猶起現行。
俱舍論光記卷一論不染污無知之體,謂不染污無知係以未成佛已來所有一切有漏無染之劣慧為體,在三性中,通於善、無覆無記;菩薩之金剛喻定現在前時,以缺無知之勝緣,故頓時總斷之。
不染污無知相當二障中之所知障,然依佛性論卷四載,障有煩惱障(離此障,得慧解脫阿羅漢)、禪定障(離此障,得俱解脫阿羅漢及獨覺等)、一切智障(離此障,得成正覺)三種,依之,不染污無知廣通解脫障及所知障,其中,俱解脫阿羅漢雖斷解脫障,然未離所知障,唯佛俱能斷盡。又對大乘而言,主張不染污無知係以無明為其體。〔大毘婆沙論卷九十九、卷一四一、俱舍論卷一、順正理論卷七十、佛地經論卷四、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大乘起信論義疏卷下之上、俱舍論寶疏卷一〕 p982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又稱不染無知,或不染愚。與「染污無知」合稱二無知。即以其性非染污,故稱不染污,而於佛法等諸義類差別未能了知,故稱無知。亦即雖有此無知,但內心不為煩惱所染,故云。《大毗婆沙論》卷九十九云(大正27‧511b)︰「諸無知略有二種︰一者染污,阿羅漢已無;二者不染污,阿羅漢猶有。」
關於不染污無知之體,大乘係以無明為其體,如《大乘起信論義疏》卷下(上)云(大正44‧189c)︰「雜心云︰如來斷除二種無知。一者斷染污,二者斷不染污。染污無知即是五住性結煩惱,不染污無知即是事中無明之心。準驗斯等當知,以彼五住性結為煩惱障,事中無知以為智障。」《俱舍論光記》卷一論不染污無知之體時,先將《婆沙》等諸論所說判分為十一種,即︰(1)以未成佛以來鈍異熟無記心心所法為體,(2)以未成佛以來鈍四無記心心所法為體,(3)以未成佛以來自性無記心心所法為體,(4)以未成佛以來鈍眾同分為體,(5)以不自在為體,(6)以非得為體,(7)以不勤求不聽聞不數息等心心所法為體,(8)以智無為體,(9)以心心所法所有之習氣為體,(10)以令心心所法不自在轉之習氣為體,(11)以一切煩惱習氣為體。
書中對此十一種體,加以一一難破,並出自義,謂不染污無知係以未成佛已來所有一切有漏無染之劣慧為體。在三性中,通於善及無覆無記。菩薩於金剛喻定現在前時,頓時盡斷之。
〔參考資料〕 《雜阿毗曇心論》卷六;《瑜伽師地論》卷五十八;《異部宗輪論述記》;《佛地經論》卷七;《俱舍論寶疏》卷一。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以劣慧為體,因慧劣故,不解事物的義理,其無知非因染污而起,故名不染污,不知無數法門差別,故名無知,台家謂之塵沙惑,此惑不障出世生死,而障修道成佛,故菩薩必須須斷之。
////
無明住地是無無明嗎...無枝末無明(染污無知)?!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二無知之一。根性闇昧,不知事物之道理,法門之義理也,即智慧之劣者。是無始以來不學之結果也。但此無知非執著於物之不淨性分,故云不染污,是以此無知非為悟諦理離生死之自行障,但為了知一切法成一切智人,普教化人之化他障,因而亦謂之化導障之惑,阿羅漢獨斷染污無知,不斷不染污無知,故阿羅漢有赤鹽亦不知之愚者。佛兼斷不染污無知,故即稱為一切智人。天台之三惑,以之為塵沙惑。
[佛光大辭典]
梵語 aklistājñāna。又作不染無知、不染愚。二無知之一。為「染污無知」之對稱。即其性不染污,而於佛法等各種義類差別未能了知之劣慧。聲聞、獨覺雖畢竟斷染污無知,或能斷,或猶存不染污無知,唯佛能永斷不染污無知,故稱一切種滅。蓋不染污無知,其體較廣,總含解脫障等,而聲聞、獨覺雖或能斷之,然以煩惱習氣尚未滅盡,故猶有現行之時。據大毘婆沙論卷九、順正理論卷二十八等之意,俱解脫阿羅漢雖斷解脫障等,而猶起現行。
俱舍論光記卷一論不染污無知之體,謂不染污無知係以未成佛已來所有一切有漏無染之劣慧為體,在三性中,通於善、無覆無記;菩薩之金剛喻定現在前時,以缺無知之勝緣,故頓時總斷之。
不染污無知相當二障中之所知障,然依佛性論卷四載,障有煩惱障(離此障,得慧解脫阿羅漢)、禪定障(離此障,得俱解脫阿羅漢及獨覺等)、一切智障(離此障,得成正覺)三種,依之,不染污無知廣通解脫障及所知障,其中,俱解脫阿羅漢雖斷解脫障,然未離所知障,唯佛俱能斷盡。又對大乘而言,主張不染污無知係以無明為其體。〔大毘婆沙論卷九十九、卷一四一、俱舍論卷一、順正理論卷七十、佛地經論卷四、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大乘起信論義疏卷下之上、俱舍論寶疏卷一〕 p982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又稱不染無知,或不染愚。與「染污無知」合稱二無知。即以其性非染污,故稱不染污,而於佛法等諸義類差別未能了知,故稱無知。亦即雖有此無知,但內心不為煩惱所染,故云。《大毗婆沙論》卷九十九云(大正27‧511b)︰「諸無知略有二種︰一者染污,阿羅漢已無;二者不染污,阿羅漢猶有。」
關於不染污無知之體,大乘係以無明為其體,如《大乘起信論義疏》卷下(上)云(大正44‧189c)︰「雜心云︰如來斷除二種無知。一者斷染污,二者斷不染污。染污無知即是五住性結煩惱,不染污無知即是事中無明之心。準驗斯等當知,以彼五住性結為煩惱障,事中無知以為智障。」《俱舍論光記》卷一論不染污無知之體時,先將《婆沙》等諸論所說判分為十一種,即︰(1)以未成佛以來鈍異熟無記心心所法為體,(2)以未成佛以來鈍四無記心心所法為體,(3)以未成佛以來自性無記心心所法為體,(4)以未成佛以來鈍眾同分為體,(5)以不自在為體,(6)以非得為體,(7)以不勤求不聽聞不數息等心心所法為體,(8)以智無為體,(9)以心心所法所有之習氣為體,(10)以令心心所法不自在轉之習氣為體,(11)以一切煩惱習氣為體。
書中對此十一種體,加以一一難破,並出自義,謂不染污無知係以未成佛已來所有一切有漏無染之劣慧為體。在三性中,通於善及無覆無記。菩薩於金剛喻定現在前時,頓時盡斷之。
〔參考資料〕 《雜阿毗曇心論》卷六;《瑜伽師地論》卷五十八;《異部宗輪論述記》;《佛地經論》卷七;《俱舍論寶疏》卷一。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以劣慧為體,因慧劣故,不解事物的義理,其無知非因染污而起,故名不染污,不知無數法門差別,故名無知,台家謂之塵沙惑,此惑不障出世生死,而障修道成佛,故菩薩必須須斷之。
////
無明住地是無無明嗎...無枝末無明(染污無知)?!
-
- 文章: 3085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無明住地是無無明嗎
無明住地
無明所住之地
無審察之力的阿賴耶識即是無明所住之地?
種子在此地萌芽.生成.建立.增長
無明所住之地
無審察之力的阿賴耶識即是無明所住之地?
種子在此地萌芽.生成.建立.增長
Re: 無明住地是無無明嗎
大乘起信論講記 印順法師
復次,生滅因緣者,所謂眾生依心、意、意識轉故。此義云何?以依阿黎耶識說有無明,不覺而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起念相續,故說為意。此意復有五種名:云何為五?一者名為業識,謂無明力不覺心動故
先說依心起意。心即眾生心;於生滅門中,即阿黎耶識。「依阿黎耶識,說有無明」,點出有漏雜染心的根本。阿賴耶識,依覺不覺或明無明不一不異的統一而存在。所以說:依阿黎耶識說有無明。此無明,是阿賴耶識(心)中的無始無明住地。宋譯《楞伽經》,有與此相近的文義,如說:『如來之藏……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與七識俱』。阿賴耶識是如來藏為無始虛妄所熏染而成;即有無始無明。賴耶識有無明分,所以「不覺而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起念相續」。不覺而起,即三細六粗(=枝末無明)中因無明而動起的業相;能見,即能見相;能現,即境界相;能取境界,即智相;起念相續,即相續相。依根本無明──識藏心所起的這些,在心意識中,即「說」名「為意」...「意」有五種相,即說「有五種名」。「一者,名為業識」:根本無明──不覺,阿黎耶心所攝;所以雖有無明不覺處,即有業,而意中但說為業識。業識,即由於賴耶心的「無明力,不覺」知一法界性而起的「心動」(分別心)。妄心現起即是動,動即是業(循業發現)。動即有生滅心,即為業識。《楞伽經》中的業相,為賴耶識中虛妄熏習的種子。(習氣)...
////
蓋不染污無知(所知障),其體較廣,總含解脫障等,而聲聞、獨覺雖或能斷之(之=解脫障),然以煩惱習氣尚未滅盡,故猶有現行之時(金剛道後異熟空)...無始無明...無始無終(無無明盡)?!
復次,生滅因緣者,所謂眾生依心、意、意識轉故。此義云何?以依阿黎耶識說有無明,不覺而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起念相續,故說為意。此意復有五種名:云何為五?一者名為業識,謂無明力不覺心動故
先說依心起意。心即眾生心;於生滅門中,即阿黎耶識。「依阿黎耶識,說有無明」,點出有漏雜染心的根本。阿賴耶識,依覺不覺或明無明不一不異的統一而存在。所以說:依阿黎耶識說有無明。此無明,是阿賴耶識(心)中的無始無明住地。宋譯《楞伽經》,有與此相近的文義,如說:『如來之藏……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與七識俱』。阿賴耶識是如來藏為無始虛妄所熏染而成;即有無始無明。賴耶識有無明分,所以「不覺而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起念相續」。不覺而起,即三細六粗(=枝末無明)中因無明而動起的業相;能見,即能見相;能現,即境界相;能取境界,即智相;起念相續,即相續相。依根本無明──識藏心所起的這些,在心意識中,即「說」名「為意」...「意」有五種相,即說「有五種名」。「一者,名為業識」:根本無明──不覺,阿黎耶心所攝;所以雖有無明不覺處,即有業,而意中但說為業識。業識,即由於賴耶心的「無明力,不覺」知一法界性而起的「心動」(分別心)。妄心現起即是動,動即是業(循業發現)。動即有生滅心,即為業識。《楞伽經》中的業相,為賴耶識中虛妄熏習的種子。(習氣)...
////
蓋不染污無知(所知障),其體較廣,總含解脫障等,而聲聞、獨覺雖或能斷之(之=解脫障),然以煩惱習氣尚未滅盡,故猶有現行之時(金剛道後異熟空)...無始無明...無始無終(無無明盡)?!
Re: 無明住地是無無明嗎
法界智者。法身覺德。轉無明識(奄摩羅識) 。成佛自己(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成佛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則現何身為其說法)。覺轉無明(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成法界性。是名如來法界體智。(全分無量法界妙智)
////
根本無明,枝末無明,覺轉無明...菩提樹王(正智,如如)?!
////
根本無明,枝末無明,覺轉無明...菩提樹王(正智,如如)?!
-
- 文章: 3085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無明住地是無無明嗎
全分無量法界妙智,能作:
1.【一切煩惱所知二障離繫】所依事業。又作
2.證得【一切種智極淨法界】所依事業。又作
3.救濟【一切有情一切災患】所依事業。是名無明對治殊勝。
if 全分無量法界妙智=一切種智 then
一切種智,能作:證得【一切種智極淨法界】所依事業...?!
復有難言:「若一切佛法界為體,應無彼此受用差別,云何得有眾會不同?若所受用有差別者,云何諸佛法界清淨?」為釋此難,故說第十太虛空喻。又如空中種種因緣展轉生起等者,此難不然,如虛空故。如虛空中,因緣生起三千界等周匝風輪圍遶可得,虛空雖無我所差別分別思慮,而能容受種種差別世界周輪。如是如來淨法界中。自業增上所起種種眾相圓滿得一切智,灌頂菩薩同一集會周輪可得,別別因緣之所生起,非如一佛眾會因緣,第二第三亦復如是。餘契經中依此故說諸佛淨土種種可得,諸佛眾會種種可得,而淨法界無我我所受用差別,及以造作能取所取分別可得。此總義言,如來法身雖無差別戲論色像,而受用身及變化身,由本願力自勝行力,生起種種眾相圓滿諸佛淨土。諸佛眾會差別可得,皆是淨識(清淨識=菴摩羅識)如是變現,種種差別非真實有。如轉輪王由宿願力,亦為饒益諸有情故,造作勝行,生女寶等諸妙樂具種種差別。諸佛亦爾,為欲饒益諸有情故造作勝行,自業增上生起種種淨國眾會受用法樂眾具差別,但無分別與前有異。
復次,如是已說法界諸相甚深、業用甚深、處所甚深。相甚深者,謂離十種不清淨過,當知即是十清淨相。不清淨(表相)過有十種者:一、差別過;二、雜染過;三、有行過;四、有為過;五、增減過;六、行動過;七、斷常過;八、勞弊過;九、積聚過;十、攝眾過。十清淨相者,謂無差別相、無雜染相、非有行相、非有為相、無增減相、無行動相、非斷常相、無勞弊相、非積聚相、無我所相,如其次第。業用甚深,當知即是變化等業。處所甚深,當知即是無有行動眾相圓滿一切如來淨土眾會。於一切處皆以虛空為譬喻者,為顯法界一切麁相同虛空故。如契經言:「乃至所有施設譬喻,喻諸如來戒等功德,一切皆是謗諸如來,唯除一喻謂虛空喻,如來戒等無量功德同虛空故。」乃至廣說。
佛地經論卷第四
1.【一切煩惱所知二障離繫】所依事業。又作
2.證得【一切種智極淨法界】所依事業。又作
3.救濟【一切有情一切災患】所依事業。是名無明對治殊勝。
if 全分無量法界妙智=一切種智 then
一切種智,能作:證得【一切種智極淨法界】所依事業...?!
復有難言:「若一切佛法界為體,應無彼此受用差別,云何得有眾會不同?若所受用有差別者,云何諸佛法界清淨?」為釋此難,故說第十太虛空喻。又如空中種種因緣展轉生起等者,此難不然,如虛空故。如虛空中,因緣生起三千界等周匝風輪圍遶可得,虛空雖無我所差別分別思慮,而能容受種種差別世界周輪。如是如來淨法界中。自業增上所起種種眾相圓滿得一切智,灌頂菩薩同一集會周輪可得,別別因緣之所生起,非如一佛眾會因緣,第二第三亦復如是。餘契經中依此故說諸佛淨土種種可得,諸佛眾會種種可得,而淨法界無我我所受用差別,及以造作能取所取分別可得。此總義言,如來法身雖無差別戲論色像,而受用身及變化身,由本願力自勝行力,生起種種眾相圓滿諸佛淨土。諸佛眾會差別可得,皆是淨識(清淨識=菴摩羅識)如是變現,種種差別非真實有。如轉輪王由宿願力,亦為饒益諸有情故,造作勝行,生女寶等諸妙樂具種種差別。諸佛亦爾,為欲饒益諸有情故造作勝行,自業增上生起種種淨國眾會受用法樂眾具差別,但無分別與前有異。
復次,如是已說法界諸相甚深、業用甚深、處所甚深。相甚深者,謂離十種不清淨過,當知即是十清淨相。不清淨(表相)過有十種者:一、差別過;二、雜染過;三、有行過;四、有為過;五、增減過;六、行動過;七、斷常過;八、勞弊過;九、積聚過;十、攝眾過。十清淨相者,謂無差別相、無雜染相、非有行相、非有為相、無增減相、無行動相、非斷常相、無勞弊相、非積聚相、無我所相,如其次第。業用甚深,當知即是變化等業。處所甚深,當知即是無有行動眾相圓滿一切如來淨土眾會。於一切處皆以虛空為譬喻者,為顯法界一切麁相同虛空故。如契經言:「乃至所有施設譬喻,喻諸如來戒等功德,一切皆是謗諸如來,唯除一喻謂虛空喻,如來戒等無量功德同虛空故。」乃至廣說。
佛地經論卷第四
Re: 無明住地是無無明嗎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八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第八地
佛子!菩薩住此第八地(勿復放捨於此忍門,而勤加精進),以大方便善巧智所起無功用覺慧,觀一切智智所行境。所謂:觀世間成,觀世間壞;由此業集故成,由此業盡故壞。幾時成?幾時壞?幾時成住?幾時壞住?皆如實知。又知地界小相、大相、無量相、差別相,知水、火、風界小相、大相、無量相、差別相,知微塵細相、差別相、無量差別相。隨何世界中所有微塵聚及微塵差別相,皆如實知;隨何世界中所有地、水、火、風界各若干微塵,所有寶物若干微塵,眾生身若干微塵,國土身若干微塵,皆如實知。知眾生大身、小身各若干微塵成,知地獄身、畜生身、餓鬼身、阿脩羅身、天身、人身各若干微塵成,得如是知微塵差別智。又知欲界、色界、無色界成,知欲界、色界、無色界壞,知欲界、色界、無色界小相、大相、無量相、差別相,得如是觀三界差別智。
佛子!此菩薩復起智明,教化眾生。所謂:善知眾生身差別,善分別眾生身,善觀察所生處;隨其所應而為現身,教化成熟。此菩薩於一三千大千世界,隨眾生身信解差別,以智光明普現受生;如是,若二、若三,乃至百千,乃至不可說三千大千世界,隨眾生身信解差別,普於其中示現受生。此菩薩成就如是智慧故,於一佛剎其身不動,乃至不可說佛剎眾會中悉現其身。佛子!此菩薩隨諸眾生身心信解種種差別,於彼佛國眾會之中而現其身。所謂:於沙門眾中示沙門形,婆羅門眾中示婆羅門形,剎利眾中示剎利形;如是,毘舍眾、首陀眾、居士眾、四天王眾、三十三天眾、夜摩天眾、兜率陀天眾、化樂天眾、他化自在天眾、魔眾、梵眾,乃至阿迦尼吒天眾中,各隨其類而為現形。又應以聲聞身得度者,現聲聞形;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現辟支佛形;應以菩薩身得度者,現菩薩形;應以如來身得度者,現如來形。佛子!菩薩如是於一切不可說佛國土中,隨諸眾生信樂差別,如是如是而為現身。
////
全分無量法界妙智。能作...所依事業。(應以何身得度者則現何身為其說法)是名無明對治殊勝
第八地
佛子!菩薩住此第八地(勿復放捨於此忍門,而勤加精進),以大方便善巧智所起無功用覺慧,觀一切智智所行境。所謂:觀世間成,觀世間壞;由此業集故成,由此業盡故壞。幾時成?幾時壞?幾時成住?幾時壞住?皆如實知。又知地界小相、大相、無量相、差別相,知水、火、風界小相、大相、無量相、差別相,知微塵細相、差別相、無量差別相。隨何世界中所有微塵聚及微塵差別相,皆如實知;隨何世界中所有地、水、火、風界各若干微塵,所有寶物若干微塵,眾生身若干微塵,國土身若干微塵,皆如實知。知眾生大身、小身各若干微塵成,知地獄身、畜生身、餓鬼身、阿脩羅身、天身、人身各若干微塵成,得如是知微塵差別智。又知欲界、色界、無色界成,知欲界、色界、無色界壞,知欲界、色界、無色界小相、大相、無量相、差別相,得如是觀三界差別智。
佛子!此菩薩復起智明,教化眾生。所謂:善知眾生身差別,善分別眾生身,善觀察所生處;隨其所應而為現身,教化成熟。此菩薩於一三千大千世界,隨眾生身信解差別,以智光明普現受生;如是,若二、若三,乃至百千,乃至不可說三千大千世界,隨眾生身信解差別,普於其中示現受生。此菩薩成就如是智慧故,於一佛剎其身不動,乃至不可說佛剎眾會中悉現其身。佛子!此菩薩隨諸眾生身心信解種種差別,於彼佛國眾會之中而現其身。所謂:於沙門眾中示沙門形,婆羅門眾中示婆羅門形,剎利眾中示剎利形;如是,毘舍眾、首陀眾、居士眾、四天王眾、三十三天眾、夜摩天眾、兜率陀天眾、化樂天眾、他化自在天眾、魔眾、梵眾,乃至阿迦尼吒天眾中,各隨其類而為現形。又應以聲聞身得度者,現聲聞形;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現辟支佛形;應以菩薩身得度者,現菩薩形;應以如來身得度者,現如來形。佛子!菩薩如是於一切不可說佛國土中,隨諸眾生信樂差別,如是如是而為現身。
////
全分無量法界妙智。能作...所依事業。(應以何身得度者則現何身為其說法)是名無明對治殊勝
-
- 文章: 243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07, 2021 1:28 pm
Re: 無明住地是無無明嗎
無明住地,就如可承納種子生根發芽的一畝田,當無明識種植入了心田開始生根發芽時,也開始了十二因緣起。
https://youtu.be/sjfKKKffnCg
https://youtu.be/sjfKKKffn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