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唱歌仔戲啦!!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
- 文章: 6280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80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心經的源起因緣非常殊勝,乃是藉由世尊收服外道舍利子的歷史典故,而編篡出世尊嫡傳大乘佛法之精髓,經文開示大乘佛法理論實修一氣呵成,文字精簡,段落分明,今人研讀心經必先釐清經文內容整理文字段落,再進行解讀。如此可以事半功倍掌握心經妙義,才能避免入寶山空手而歸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簡解
經文分段: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一段,以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入於般若正觀,照見五蘊皆空(心解脫)做為此經之表法,揭起序幕~~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第二段,釋尊先呼叫舍利弗並開示大乘菩薩依止異熟識(緣一切種子阿陀那識)修行法住智之法界現象,禪宗祖師以(非心非佛)來形容。(此段經文開示,菩薩法住智之境界理論)。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第三段,釋尊再次呼喊舍利弗,繼續開講無漏界諸佛法身。所謂第一義諦圓成實相,(此段經文開示,諸佛涅槃智之境界理論)。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第四段,釋尊教導舍利弗欲修習一切佛法,入門起手必須先空去一切法(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此乃不染一法之空性真如住地,大乘行者於此無智亦無得,(禪宗祖師言,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故參禪必先開悟明心,證空性真如)此即大乘初住菩薩,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空理智心(真如空智)研習古佛之法,即是法華經所謂(開佛知見),而得建立大乘菩薩行般若波羅密多之基礎。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第五段,釋尊再為舍利弗開示:菩薩依無我般若波羅蜜多(慧解脫),而修習定慧等持,從初地直至第八不動地菩薩依滅盡定證入究竟涅槃,圓滿一真如心。此段講(菩薩法住智之實修功夫與證量)。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六段,釋尊繼續為舍利弗開示,雖然,八地菩薩摩訶薩證得一真如心,究竟涅槃(滅盡定),猶須仰賴般若波羅蜜多,於第九善慧第十法雲次第增上,終究眼見佛性,圓證修佛之無上果位,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段講(諸佛涅盤智之實修與證量)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 第七段,釋尊稱譽(般若波羅密多大乘佛法)之殊勝無與倫比。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第八段,咒言之涵義,乃釋尊招呼當年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最原始佛教僧團大小比丘們,曰:「去吧去吧,僧眾們一起以真實理諦,依般若而度達彼岸,盡速獲得覺悟。」
註解《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先掌握此經之緣起藍本,乃隱藏在雜阿含347《須深經》……並參考原始佛教初創時期,發生於紫竹林原始僧團中,非常重要之一段歷史事實(世尊收服外道舍利弗盜法而親口傳授大乘佛法之緣起),若後代學者能事先發現掌握此一件佛教典故,才能將心經開示各段落的重點法義正確歸納出來…再進行注釋破解(心經)之真傳與精髓,那麼,要獲得世尊親口教導舍利弗之大乘佛法(#先知法住智,#後知涅盤智),所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開示的大乘佛法之真相,就可水到渠成了..…
請參考雜阿含347(須深盜法經)
http://mahasati.weebly.com/122983862038 ... 29305.html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簡解
經文分段: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一段,以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入於般若正觀,照見五蘊皆空(心解脫)做為此經之表法,揭起序幕~~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第二段,釋尊先呼叫舍利弗並開示大乘菩薩依止異熟識(緣一切種子阿陀那識)修行法住智之法界現象,禪宗祖師以(非心非佛)來形容。(此段經文開示,菩薩法住智之境界理論)。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第三段,釋尊再次呼喊舍利弗,繼續開講無漏界諸佛法身。所謂第一義諦圓成實相,(此段經文開示,諸佛涅槃智之境界理論)。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第四段,釋尊教導舍利弗欲修習一切佛法,入門起手必須先空去一切法(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此乃不染一法之空性真如住地,大乘行者於此無智亦無得,(禪宗祖師言,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故參禪必先開悟明心,證空性真如)此即大乘初住菩薩,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空理智心(真如空智)研習古佛之法,即是法華經所謂(開佛知見),而得建立大乘菩薩行般若波羅密多之基礎。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第五段,釋尊再為舍利弗開示:菩薩依無我般若波羅蜜多(慧解脫),而修習定慧等持,從初地直至第八不動地菩薩依滅盡定證入究竟涅槃,圓滿一真如心。此段講(菩薩法住智之實修功夫與證量)。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六段,釋尊繼續為舍利弗開示,雖然,八地菩薩摩訶薩證得一真如心,究竟涅槃(滅盡定),猶須仰賴般若波羅蜜多,於第九善慧第十法雲次第增上,終究眼見佛性,圓證修佛之無上果位,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段講(諸佛涅盤智之實修與證量)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 第七段,釋尊稱譽(般若波羅密多大乘佛法)之殊勝無與倫比。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第八段,咒言之涵義,乃釋尊招呼當年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最原始佛教僧團大小比丘們,曰:「去吧去吧,僧眾們一起以真實理諦,依般若而度達彼岸,盡速獲得覺悟。」
註解《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先掌握此經之緣起藍本,乃隱藏在雜阿含347《須深經》……並參考原始佛教初創時期,發生於紫竹林原始僧團中,非常重要之一段歷史事實(世尊收服外道舍利弗盜法而親口傳授大乘佛法之緣起),若後代學者能事先發現掌握此一件佛教典故,才能將心經開示各段落的重點法義正確歸納出來…再進行注釋破解(心經)之真傳與精髓,那麼,要獲得世尊親口教導舍利弗之大乘佛法(#先知法住智,#後知涅盤智),所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開示的大乘佛法之真相,就可水到渠成了..…
請參考雜阿含347(須深盜法經)
http://mahasati.weebly.com/122983862038 ... 29305.html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佛告大慧:我說不生不滅,不同外道不生不滅。所以者何?彼諸外道,有性自性,得不生不變相。我不如是墮有無品。大慧!我者離有無品,離生滅,非性非無性。如種種幻夢現,故非無性。云何無性?謂色無自性相攝受,現不現故,攝不攝故。以是故,一切性無性非無性,但覺自心現量,妄想不生,安隱快樂,世事永息。愚癡凡夫,妄想作事,非諸賢聖。不實妄想,如揵闥婆城,及幻化人。大慧!如揵闥婆城及幻化人,種種眾生商賈出入。愚夫妄想謂真出入,而實無有出者入者,但彼妄想故。如是,大慧!愚癡凡夫,起不生不滅,彼亦無有有為無為。如幻人生,其實無有若生若滅,性無性無所有故。一切法亦如是,離於生滅。愚癡凡夫,墮不如實,起生滅妄想,非諸賢聖。不如實者,不爾。如性自性妄想,亦不異。若異妄想者,計著一切性自性,不見寂靜。不見寂靜者,終不離妄想。是故,大慧!無相見勝。非相見相者,受生因,故不勝。大慧!無相者,妄想不生,不起不滅,我說涅槃。大慧!涅槃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逮得如來自覺聖智,我說是涅槃。
////
大慧!涅槃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一真如心,一真.一心),逮得如來自覺聖智(理智不二,境智冥合即是報身),我說是涅槃...智?!
////
大慧!涅槃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一真如心,一真.一心),逮得如來自覺聖智(理智不二,境智冥合即是報身),我說是涅槃...智?!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要分開來看《心經抰隱》元音老人
❶復次,我們須明白:性不在別處,就在當下,不要向別處去求。因為一切作用都是性的作用,性時時刻刻都在當人六根門頭放光。我們苟能於前念已斷、後念未起的一瞬間,回光返照,認取這離念的靈知就是我們的佛性,則當下親見阿爹,何須再向外追求?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今天大家聽到這個說法,能夠深信不疑,就是無上大福報呵!假如還是咬不定,還是信不真,那就要從頭修起。「觀自在」三個字,我們就解釋到這裏。
...
2.第二點,明心見性並不神秘玄妙、高不可攀。前面我們多次講到,性就在作用處!我們應該明白,性並沒有遮藏、隱蔽起來,而且性的作用也不是隔斷的。我們的性不在別處,就在當下!時時刻刻在你的作用之間。
大慧宗杲祖師曾開示:就在這前念已斷、後念未起、一念未生的真空當中,乃是千鈞一髮之機。這個機會稍縱即失,切不可停機佇思,而要在這時著力,加一把勁,猛著精彩。假如這時稍微停止一下,則會被影子所惑。要抓住這個很要緊的時機,一念回光返照,「囫」地醒悟了,這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一口咬定、認定,不疑惑了,這就是見性!無明也就破了。
...
❷「法執」即我所執之法。
凡夫誤以為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思想是實實在在的,以為這個身心世界是實有的。身內五根為「正報」,身外六塵、衣食住行等等為「依報」,這就是凡夫的法執。
外道所執的是妄想涅槃。
二乘所執的是偏空涅槃。
菩薩所執的是取證真如(以為真如可證)。
所以說,二乘和菩薩雖然已經有所修證,但仍然是迷悟相對,還在生滅裏。就是修到了第八地菩薩,已經證到平等真如,也還有執著,叫微細法執。這一切都是一個「執著」,這都是「法」,都因為「有所得」、「有所證」。
《心經》云:「以無所得故」,這才是究竟法。生滅消匿,凡聖情盡,方見一心之用。直到最後,一切都沒有了,禪宗裏叫「一絲不掛」,那才是「歸家穩坐」。
只有破盡人我、法我二執,才能顯現一心,是名為佛。
佛教的理論分析起來是很細密的,修行方法也很多很深。但是,我們不能光去分別名相,執著在名相上,記取名言,那就離道更遠,而且大家分別爭辯也就更多。我們要知道「即相即性、即性即相,相就是性、性就是相」。只有領會了性相不二,才算真正得到了佛法的要領。
❶前面有前念已斷、後念未起,即是佛性、本來面目、真如..
❷後面有性相不二
❶與❷並不是矛盾的
雖然性相不二,但是前念已斷、後念未生的中間,就是本來面目、佛性、真如...
-
- 文章: 6280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大慧!涅槃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所法(一切法斷,究竟涅槃),逮得如來自覺聖智(引入佛慧),我說是(般)涅槃!!
離先妄想心心所法
即是勝鬘經雲:心不相應無始無明住地。即是一真如心,即是究竟涅槃。
逮得如來自覺聖智
即是法華經云: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妙法蓮華經
佛告諸比丘:乃往過去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其佛本坐道場,破魔軍已,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諸佛法不現在前。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2536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第八一真如心。名不動地。…究竟涅槃,心解脫
第九發真如用。名善慧地。…涅槃智,佛慧。
= = = = =
一真如心,名不動地,俱根本智,心善解脫(所謂隨順眾生即身解脫).....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大圓智者,是名隨喜眾生.....
第九發真如用。名善慧地。…涅槃智,佛慧。
= = = = =
一真如心,名不動地,俱根本智,心善解脫(所謂隨順眾生即身解脫).....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大圓智者,是名隨喜眾生.....
-
- 文章: 2536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大慧!涅槃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一真如心,一真.一心),逮得如來自覺聖智(理智不二,境智冥合即是報身),我說是涅槃...智?!
= = = = =
大慧!涅槃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一真如心,一真.一心),逮得如來自覺聖智(理智不二,境智冥合即是報身),我說是涅槃(俱根本智,是名平等性智心無病 ,異名正智隨順眾生?!)
= = = = =
大慧!涅槃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一真如心,一真.一心),逮得如來自覺聖智(理智不二,境智冥合即是報身),我說是涅槃(俱根本智,是名平等性智心無病 ,異名正智隨順眾生?!)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08冊
No.253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卷)
【唐 般若共利言等譯】
第 1 卷
No. 253 [Nos. 250-252, 254, 255, 257]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及菩薩眾俱。時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廣大甚深。
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離諸苦厄。即時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問已。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弗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應觀五蘊性空。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
即說呪曰:
「櫱諦 櫱諦 波羅櫱諦 波羅僧櫱諦 菩提 娑(蘇紇反)婆訶
「如是,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說已。
即時,世尊從廣大甚深三摩地起,讚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行時,一切如來皆悉隨喜。」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弗大喜充遍,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亦大歡喜。時彼眾會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No.253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卷)
【唐 般若共利言等譯】
第 1 卷
No. 253 [Nos. 250-252, 254, 255, 257]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及菩薩眾俱。時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廣大甚深。
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離諸苦厄。即時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問已。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弗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應觀五蘊性空。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
即說呪曰:
「櫱諦 櫱諦 波羅櫱諦 波羅僧櫱諦 菩提 娑(蘇紇反)婆訶
「如是,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說已。
即時,世尊從廣大甚深三摩地起,讚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行時,一切如來皆悉隨喜。」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弗大喜充遍,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亦大歡喜。時彼眾會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弗言
顯然心經是觀自在菩薩對舍利弗所言
但是在鳩摩羅什翻譯的般若經
文中也有類似心經說法
是佛陀對舍利弗所言
如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一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習應七空時,不見色若相應若不相應,不見受想行識若相應若不相應,不見色若生相若滅相,不見受想行識若生相若滅相,不見色若垢相若淨相,不見受想行識若垢相若淨相,不見色與受合,不見受與想合,不見想與行合,不見行與識合。何以故?無有法與法合者,其性空故。舍利弗!色空中無有色,受想行識空中無有識。舍利弗!色空故無惱壞相,受空故無受相,想空故無知相,行空故無作相,識空故無覺相。何以故?舍利弗!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如是。舍利弗!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空法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亦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亦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亦無智亦無得,亦無須陀洹無須陀洹果,無斯陀含無斯陀含果,無阿那含無阿那含果,無阿羅漢無阿羅漢果,無辟支佛無辟支佛道,無佛亦無佛道。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見般若波羅蜜若相應若不相應,不見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若相應若不相應,亦不見色若相應若不相應,不見受想行識若相應若不相應,不見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色識界乃至意法識界若相應若不相應,不見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種智若相應若不相應。如是,舍利弗!當知菩薩摩訶薩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亦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亦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亦無智亦無得,亦無須陀洹無須陀洹果,無斯陀含無斯陀含果,無阿那含無阿那含果,無阿羅漢無阿羅漢果,無辟支佛無辟支佛道,無佛亦無佛道。
經文說無佛可得
老楊又將究竟涅槃安在第八地
還要修上品般若波羅蜜
經文說畢竟空
老楊說畢竟空是偏空
不識字真麻煩
愛面子又孤陋寡聞
一段經文讀了數十年
讀不懂
如果親見佛陀
佛陀會怎麼教
這已超乎我的想像
只知極癡極瞋極貪之人難以教化
缺乏舉經驗證自見的習慣
甚至是主動避開
這心情不難理解啊
顯然心經是觀自在菩薩對舍利弗所言
但是在鳩摩羅什翻譯的般若經
文中也有類似心經說法
是佛陀對舍利弗所言
如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一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習應七空時,不見色若相應若不相應,不見受想行識若相應若不相應,不見色若生相若滅相,不見受想行識若生相若滅相,不見色若垢相若淨相,不見受想行識若垢相若淨相,不見色與受合,不見受與想合,不見想與行合,不見行與識合。何以故?無有法與法合者,其性空故。舍利弗!色空中無有色,受想行識空中無有識。舍利弗!色空故無惱壞相,受空故無受相,想空故無知相,行空故無作相,識空故無覺相。何以故?舍利弗!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如是。舍利弗!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空法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亦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亦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亦無智亦無得,亦無須陀洹無須陀洹果,無斯陀含無斯陀含果,無阿那含無阿那含果,無阿羅漢無阿羅漢果,無辟支佛無辟支佛道,無佛亦無佛道。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見般若波羅蜜若相應若不相應,不見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若相應若不相應,亦不見色若相應若不相應,不見受想行識若相應若不相應,不見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色識界乃至意法識界若相應若不相應,不見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種智若相應若不相應。如是,舍利弗!當知菩薩摩訶薩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亦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亦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亦無智亦無得,亦無須陀洹無須陀洹果,無斯陀含無斯陀含果,無阿那含無阿那含果,無阿羅漢無阿羅漢果,無辟支佛無辟支佛道,無佛亦無佛道。
經文說無佛可得
老楊又將究竟涅槃安在第八地
還要修上品般若波羅蜜
經文說畢竟空
老楊說畢竟空是偏空
不識字真麻煩
愛面子又孤陋寡聞
一段經文讀了數十年
讀不懂
如果親見佛陀
佛陀會怎麼教
這已超乎我的想像
只知極癡極瞋極貪之人難以教化
缺乏舉經驗證自見的習慣
甚至是主動避開
這心情不難理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