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叫做大乗,佛說:一乗道、真如法、甘露法。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甚麼叫做大乗,佛說:一乗道、真如法、甘露法。

文章 恆不住 »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42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25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15 pm
寂照世間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7:24 pm
周善為 » 週四 1月 19, 2023 5:23 pm
「無明]滅已,[明]生就是」,
這是徹頭徹尾的生滅法,

怎麼會是「大乗、一乗道、真如法」呢?
佛法不是這樣的

你不去看別人的優點長處
而只在雞蛋裏挑骨頭

如此一來,你幾時才能了悟真如?

真如
別人說的對?還是錯?其實對你來說,並不是重點。
對你來說,你的真如是什麼?在何處?
這才應該是你的重點..

佛說眾生都有真如
但是你相信佛嗎?
而你的真如是什麼?在何處?
寂大德

真如若是可以隨你我各自定義的,

那還叫做學佛嗎?恐怕是學魔吧!

哪還需要在這個論壇中交流溝通呢?

既然是學佛,當然要依據經中定義,

以及相關條件、方法,去求證真如。
周兄法安
看來您的真如是去求證來的?
若是您能去求證來的
那是如您說的:[這是徹頭徹尾的生滅法,]啊
您以為是去哪裡求證?

去山上、水邊,還是寺廟嗎?
是您說要求證的,問題在您
說說看吧!
您怎麼求證法?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甚麼叫做大乗,佛說:一乗道、真如法、甘露法。

文章 寂照世間 »

【《大般若經》 卷567
第六分 法界品第四之一

爾時最勝復從座起,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云何諸菩薩摩訶薩學深般若波羅蜜多通達法界?」
於是佛告最勝天言:「善哉善哉。諦聽諦聽。極善作意,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最勝天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
佛告最勝:「天王當知!諸菩薩摩訶薩學深般若波羅蜜多,有妙慧故親近善友,發勤精進離諸障惑,心得清淨恭敬尊重,樂習空行遠離諸見,修如實道通達法界。
天王當知!是諸菩薩有妙慧故親近善友,歡喜敬事如真佛想,以親近故離諸懈怠,滅除一切惡不善法生長善根,既滅煩惱遠離障法,身、語、意業皆得清淨,由清淨故便生敬重,以敬重心修習空行,修空行故遠離諸見,離諸見故修行正道,修正道故能見法界。」

爾時,最勝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法界?」
佛告最勝:「天王當知。法界即是不虛妄性。」

「世尊。云何不虛妄性?」
「天王。即是不變異性。」

「世尊。云何不變異性?」
「天王。即是諸法真如。」

「世尊。何謂諸法真如?」
「天王當知。真如深妙,但可智知非言能說。何以故?諸法真如,過諸文字離語言境,一切語業不能行故;離諸戲論,絕諸分別;無此無彼,離相無相;遠離尋伺,過尋伺境;無想無相,超過二境;遠離愚夫,過愚夫境;超諸魔事,離諸障惑;非識所了,住無所住寂靜聖智及無分別後得智境,無我、我所;求不可得,無取無捨;無染無著,清淨離垢;最勝第一,性常不變,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
天王當知。是為法界。
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修證法界,多百千種難行苦行,令諸有情皆得通達。天王。是名實相般若波羅蜜多、真如、實際、無分別相、不思議界,亦名真空及一切智、一切相智、不二法界。」

爾時,最勝便白佛言:「世尊。云何能證、能得如是法界?」
佛告最勝:「天王當知。出世般若波羅蜜多,及後所得無分別智能證、能得。」

「世尊。證得義有何異?」
「天王當知,出世般若波羅蜜多,能如實見故名為證,後智通達故名為得。」】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甚麼叫做大乗,佛說:一乗道、真如法、甘露法。

文章 恆不住 »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40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20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5:23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10:31 am 甚麼叫做大乗、一乗道、真如法呢?
其實就在佛說無無明的十二緣法,[無明]滅已,[明]生就是。
可惜二乗不知未看到。
這裡同樣觀四念處,二乗觀與大乗觀不一樣。

先看看佛弟子大神通尊者大目犍怎麼正受的?!
再來討論!

:| 雜阿含經(五三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2]阿那律住松[3]林精舍。時,尊者大目犍連住跋祇聚落失收摩羅山恐怖稠林禽獸之處。

時,尊者阿那律獨一靜處,禪思思惟,作是念:「有一乘道,淨眾生,離憂、悲、[4]惱、苦,得真如法,所謂[5]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若於四念處遠離者,於賢聖法遠離;於賢聖法遠離者,於聖道遠離;聖道遠離者,於甘露法遠離;甘露法遠離者,則不能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若於四念處信樂者,於聖法信樂;聖法信樂者,於聖道信樂;聖道信樂者,於甘露法信樂;甘露法信樂者,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知尊者阿那律心之所念,如力士屈伸臂頃,以神通力於跋祇聚落失收摩羅山恐怖稠林禽獸之處沒,至舍衛城松[*]林精舍尊者阿那律前現,語阿那律言:「汝獨一靜處,禪思思惟,作是念:『有一乘道,令眾生清淨,離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得真如法,所謂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若於四念處不樂者,於賢聖法不樂;聖法不樂者,於聖道不樂;不樂聖道者,於甘露法亦不樂;不樂甘露法者,則不能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若於四念處信樂者,樂賢聖法;樂賢聖法者,樂於聖道;樂聖道者,得甘露法;得甘露法者,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耶?」

尊者阿那律語尊者大目揵連言:「如是,如是。尊者!」

大目犍連語尊者阿那律言:「云何名為樂四念處?」

尊者大目犍連:「若比丘身身觀念處,心緣身正念住調伏、止息、寂靜,一心增進。如是,受、心、法念處,正念住調伏、止息、寂靜,一心增進,尊者大目犍連,是名比丘樂四念處。」

時,尊者大目犍連即如其像三昧正受,從舍衛國松[*]林精舍[6]門,還至跋祇聚落失收摩羅山恐怖稠林禽獸之處。
「無明]滅已,[明]生就是」,

這是徹頭徹尾的生滅法,

怎麼會是「大乗、一乗道、真如法」呢?
周兄法安
您看到那裏去了?
先說[無明],本無無明,連您說的頭都沒有那裏有尾呢?
次說[明],無明當下即是明不生不滅,真如法,
以本無無明故,怎麼不生生而明生呢?
若明不生,您將來如何成佛稱號[明行足]呢?
自己就看看吧
恆大德

證貴初供,您自動說出口的,

最能代表您的實際認知與心態。

說出口的話,潑出去的水,

怎麼樣解釋補充,都無濟於事,

都改變不了「無明]滅已,[明]生就是」。
您認知有誤
再解釋清楚明生
那裏有不懂?

若不明生,緣生明法如何生出有為無漏法呢?
難道您要說:
明永遠不生?
明永遠無生滅法?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甚麼叫做大乗,佛說:一乗道、真如法、甘露法。

文章 周善為 »

恆不住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9:05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42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25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15 pm
寂照世間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7:24 pm
周善為 » 週四 1月 19, 2023 5:23 pm
「無明]滅已,[明]生就是」,
這是徹頭徹尾的生滅法,

怎麼會是「大乗、一乗道、真如法」呢?
佛法不是這樣的

你不去看別人的優點長處
而只在雞蛋裏挑骨頭

如此一來,你幾時才能了悟真如?

真如
別人說的對?還是錯?其實對你來說,並不是重點。
對你來說,你的真如是什麼?在何處?
這才應該是你的重點..

佛說眾生都有真如
但是你相信佛嗎?
而你的真如是什麼?在何處?
寂大德

真如若是可以隨你我各自定義的,

那還叫做學佛嗎?恐怕是學魔吧!

哪還需要在這個論壇中交流溝通呢?

既然是學佛,當然要依據經中定義,

以及相關條件、方法,去求證真如。
周兄法安
看來您的真如是去求證來的?
若是您能去求證來的
那是如您說的:[這是徹頭徹尾的生滅法,]啊
您以為是去哪裡求證?

去山上、水邊,還是寺廟嗎?
是您說要求證的,問題在您
說說看吧!
您怎麼求證法?
恆大德還是自食其力的好。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甚麼叫做大乗,佛說:一乗道、真如法、甘露法。

文章 周善為 »

恆不住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9:11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40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20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5:23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10:31 am 甚麼叫做大乗、一乗道、真如法呢?
其實就在佛說無無明的十二緣法,[無明]滅已,[明]生就是。
可惜二乗不知未看到。
這裡同樣觀四念處,二乗觀與大乗觀不一樣。

先看看佛弟子大神通尊者大目犍怎麼正受的?!
再來討論!

:| 雜阿含經(五三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2]阿那律住松[3]林精舍。時,尊者大目犍連住跋祇聚落失收摩羅山恐怖稠林禽獸之處。

時,尊者阿那律獨一靜處,禪思思惟,作是念:「有一乘道,淨眾生,離憂、悲、[4]惱、苦,得真如法,所謂[5]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若於四念處遠離者,於賢聖法遠離;於賢聖法遠離者,於聖道遠離;聖道遠離者,於甘露法遠離;甘露法遠離者,則不能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若於四念處信樂者,於聖法信樂;聖法信樂者,於聖道信樂;聖道信樂者,於甘露法信樂;甘露法信樂者,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知尊者阿那律心之所念,如力士屈伸臂頃,以神通力於跋祇聚落失收摩羅山恐怖稠林禽獸之處沒,至舍衛城松[*]林精舍尊者阿那律前現,語阿那律言:「汝獨一靜處,禪思思惟,作是念:『有一乘道,令眾生清淨,離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得真如法,所謂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若於四念處不樂者,於賢聖法不樂;聖法不樂者,於聖道不樂;不樂聖道者,於甘露法亦不樂;不樂甘露法者,則不能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若於四念處信樂者,樂賢聖法;樂賢聖法者,樂於聖道;樂聖道者,得甘露法;得甘露法者,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耶?」

尊者阿那律語尊者大目揵連言:「如是,如是。尊者!」

大目犍連語尊者阿那律言:「云何名為樂四念處?」

尊者大目犍連:「若比丘身身觀念處,心緣身正念住調伏、止息、寂靜,一心增進。如是,受、心、法念處,正念住調伏、止息、寂靜,一心增進,尊者大目犍連,是名比丘樂四念處。」

時,尊者大目犍連即如其像三昧正受,從舍衛國松[*]林精舍[6]門,還至跋祇聚落失收摩羅山恐怖稠林禽獸之處。
「無明]滅已,[明]生就是」,

這是徹頭徹尾的生滅法,

怎麼會是「大乗、一乗道、真如法」呢?
周兄法安
您看到那裏去了?
先說[無明],本無無明,連您說的頭都沒有那裏有尾呢?
次說[明],無明當下即是明不生不滅,真如法,
以本無無明故,怎麼不生生而明生呢?
若明不生,您將來如何成佛稱號[明行足]呢?
自己就看看吧
恆大德

證貴初供,您自動說出口的,

最能代表您的實際認知與心態。

說出口的話,潑出去的水,

怎麼樣解釋補充,都無濟於事,

都改變不了「無明]滅已,[明]生就是」。
您認知有誤
再解釋清楚明生
那裏有不懂?

若不明生,緣生明法如何生出有為無漏法呢?
難道您要說:
明永遠不生?
明永遠無生滅法?
恆大德若真想學佛,必須自己去找答案。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345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甚麼叫做大乗,佛說:一乗道、真如法、甘露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9:12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9:05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42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25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15 pm
寂照世間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7:24 pm
周善為 » 週四 1月 19, 2023 5:23 pm
「無明]滅已,[明]生就是」,
這是徹頭徹尾的生滅法,

怎麼會是「大乗、一乗道、真如法」呢?
佛法不是這樣的

你不去看別人的優點長處
而只在雞蛋裏挑骨頭

如此一來,你幾時才能了悟真如?

真如
別人說的對?還是錯?其實對你來說,並不是重點。
對你來說,你的真如是什麼?在何處?
這才應該是你的重點..

佛說眾生都有真如
但是你相信佛嗎?
而你的真如是什麼?在何處?
寂大德

真如若是可以隨你我各自定義的,

那還叫做學佛嗎?恐怕是學魔吧!

哪還需要在這個論壇中交流溝通呢?

既然是學佛,當然要依據經中定義,

以及相關條件、方法,去求證真如。
周兄法安
看來您的真如是去求證來的?
若是您能去求證來的
那是如您說的:[這是徹頭徹尾的生滅法,]啊
您以為是去哪裡求證?

去山上、水邊,還是寺廟嗎?
是您說要求證的,問題在您
說說看吧!
您怎麼求證法?
恆大德還是自食其力的好。
就說你周法友的佛學基礎還沒打好,對於佛法還迷迷糊糊,還沒資格做裁判!!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15 pm 寂大德
真如若是可以隨你我各自定義的,
那還叫做學佛嗎?恐怕是學魔吧!
哪還需要在這個論壇中交流溝通呢?
既然是學佛,當然要依據經中定義,
以及相關條件、方法,去求證真如。
呵呵呵,真如,從修佛功夫講,就是滅盡定,理由很簡單,修佛滅盡定,就是要達到一法不染的定境,一法不染即是真如,也稱涅槃(寂滅)…
但是,因為修佛做功夫,個個所證的境界層次,得不得力,純不純,當然各有差異!!正如首楞嚴經云:(第八不動地證一真如心,究竟涅槃。)
從初地乃至七地,也都是現法證悟真如,可是深淺就有差別……
所以,你周法友說證真如都是一樣,這種觀念就是對於佛法實修實證迷迷糊糊,很外行的錯誤知見!!
初地到七地,所證之真如根本智啟用(般若),只能稱法住智。
第八地以後,所證之真如根本智啟用(般若),就成涅槃智。
理由就是,第八不動地菩薩,完全斷離阿賴耶識,完成心解脫,此菩薩摩訶薩所證真如根本智,就不再受阿賴耶妄心我見之干擾,所以,第八不動地證悟的真如根本智,就稱一真如心。即是所謂後身菩薩了!!
大乘菩薩也只有證悟一真如心(究竟涅槃),才能因此最最清淨之(一真如心),發起真如之全體大用,修習涅槃智(佛慧),而得一切種智!!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甚麼叫做大乗,佛說:一乗道、真如法、甘露法。

文章 寂照世間 »

由 妙吉祥如意 » 週四 1月 19, 2023 9:16 pm
呵呵呵,真如,從修佛功夫講,就是滅盡定,理由很簡單,修佛滅盡定,就是要達到一法不染的定境,一法不染即是真如,也稱涅槃(寂滅)…
但是,因為修佛做功夫,個個所證的境界層次,得不得力,純不純,當然各有差異!!正如首楞嚴經云:(第八不動地證一真如心,究竟涅槃。)
從初地乃至七地,也都是現法證悟真如,可是深淺就有差別……
所以,你周法友說證真如都是一樣,這種觀念就是對於佛法實修實證迷迷糊糊,很外行的錯誤知見!!
真如即是本性、本體、本來面目..
所以說是滅盡定,的確是可以的。
但許多人,比較不接受滅盡定這個詞語,比較容易引起爭論

一塵不染、一法不染,回歸本體、本性..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345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甚麼叫做大乗,佛說:一乗道、真如法、甘露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滅盡定,是從修佛功夫來講一法不染。所以,稱此為證悟真如空智(根本智)。
也不是說滅盡定就是等同真如。功夫實證與境界理論,要能搞清楚。

就像無明觸,就是真如起所知障,背覺合塵。
而所謂明觸,即真如不起所知障,背塵合覺。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甚麼叫做大乗,佛說:一乗道、真如法、甘露法。

文章 周善為 »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9:16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9:12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9:05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42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25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15 pm
寂照世間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7:24 pm
周善為 » 週四 1月 19, 2023 5:23 pm
「無明]滅已,[明]生就是」,
這是徹頭徹尾的生滅法,

怎麼會是「大乗、一乗道、真如法」呢?
佛法不是這樣的

你不去看別人的優點長處
而只在雞蛋裏挑骨頭

如此一來,你幾時才能了悟真如?

真如
別人說的對?還是錯?其實對你來說,並不是重點。
對你來說,你的真如是什麼?在何處?
這才應該是你的重點..

佛說眾生都有真如
但是你相信佛嗎?
而你的真如是什麼?在何處?
寂大德

真如若是可以隨你我各自定義的,

那還叫做學佛嗎?恐怕是學魔吧!

哪還需要在這個論壇中交流溝通呢?

既然是學佛,當然要依據經中定義,

以及相關條件、方法,去求證真如。
周兄法安
看來您的真如是去求證來的?
若是您能去求證來的
那是如您說的:[這是徹頭徹尾的生滅法,]啊
您以為是去哪裡求證?

去山上、水邊,還是寺廟嗎?
是您說要求證的,問題在您
說說看吧!
您怎麼求證法?
恆大德還是自食其力的好。
就說你周法友的佛學基礎還沒打好,對於佛法還迷迷糊糊,還沒資格做裁判!!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15 pm 寂大德
真如若是可以隨你我各自定義的,
那還叫做學佛嗎?恐怕是學魔吧!
哪還需要在這個論壇中交流溝通呢?
既然是學佛,當然要依據經中定義,
以及相關條件、方法,去求證真如。
呵呵呵,真如,從修佛功夫講,就是滅盡定,理由很簡單,修佛滅盡定,就是要達到一法不染的定境,一法不染即是真如,也稱涅槃(寂滅)…
但是,因為修佛做功夫,個個所證的境界層次,得不得力,純不純,當然各有差異!!正如首楞嚴經云:(第八不動地證一真如心,究竟涅槃。)
從初地乃至七地,也都是現法證悟真如,可是深淺就有差別……
所以,你周法友說證真如都是一樣,這種觀念就是對於佛法實修實證迷迷糊糊,很外行的錯誤知見!!
初地到七地,所證之真如根本智啟用(般若),只能稱法住智。
第八地以後,所證之真如根本智啟用(般若),就成涅槃智。
理由就是,第八不動地菩薩,完全斷離阿賴耶識,完成心解脫,此菩薩摩訶薩所證真如根本智,就不再受阿賴耶妄心我見之干擾,所以,第八不動地證悟的真如根本智,就稱一真如心。即是所謂後身菩薩了!!
大乘菩薩也只有證悟一真如心(究竟涅槃),才能因此最最清淨之(一真如心),發起真如之全體大用,修習涅槃智(佛慧),而得一切種智!!
貼給您看的《首楞嚴經》註解,您都沒看。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345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甚麼叫做大乗,佛說:一乗道、真如法、甘露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早就讀過幾十遍了,怎會沒看!?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第八(之二)
長水沙門子璿集

[0931a23] 一歡喜地。
[0931a24] 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
注疏:
菩提佛覺也。前則若出未出。如火前相。名之為煖。今如火出木盡灰飛煙滅。故云善得通達。故此初地名通達位。盡佛境界理顯也。以得無分別智善達法界一真平等離能所相。故唯識云。若時於所緣。智都無所得。爾時住唯識離二取相故。又云。善達法界得一真平等。乃至得遍行真如。離異生性障。修檀波羅蜜增上。言遍行者。以此真如遍在一切諸行法中。而今證得。自利利他得自在故。名歡喜地。華嚴仁王廣明其相。今不具錄。下皆倣此… 

二離垢地
[0931b07] 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
注疏:
前地於大菩提善得通達。離世間相。得正性離生。破異生性障。證一真法界。故云異性入同。此地對異之同亦不可得。故云同性亦滅。以若見於同即名為垢。既離對待。故名離垢。又此地證得最勝真如離邪行障。持戒波羅蜜增勝。性戒所顯名為最勝。以四無量心。行廣大十善。得性戒成就。於性重譏嫌平等無異。亦名異性入同。斷性亦無。方離微細破戒之垢。名同性亦滅。稱離垢地。 

三發光地。
[0931b17] 淨極明生。名發光地 
注疏:
成就勝定。大法總持。破戒煩惱畢竟不生。故名淨極。能發無邊妙慧光故。故云明生。此地證得勝流真如。謂此真如所流教法。於餘教中最為勝故。斷暗鈍障。行忍辱波羅蜜增勝 

四焰慧地
[0931b22] 明極覺滿。名焰慧地 
注疏:
由定發慧。慧光明泰。故云明極。能破微細煩惱障盡。故名覺滿。覺焰既增。故名焰慧。此地證得無攝受真如。謂此真如。由第六識二身見等於此永斷。不為我執所攝取故。能斷微細煩惱現行障。修習精進波羅蜜增勝 

五難勝地
[0931b28]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 
注疏:
真智唯一。故曰同。俗智差別。故曰異。真俗兩智。行相互違。合令相應。非同非異。故云所不能至。極為殊勝。更無勝者。故云難勝。此地證得類無差別真如。謂此真如。非如眼等是有別類故。斷下乘涅槃障。修習禪波羅蜜增勝 

六現前地
[0931c06] 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 
注疏:
謂住因緣智。引無分別最勝般若。令得現前。智現理現。故云無為真如性淨明露。此地證得無染淨真如。謂此真如本性無染。亦不可說後方淨故。斷麁相現行障。修習般若波羅蜜增勝 

七遠行地。
[0931c12] 盡真如際。名遠行地 
注疏:
以第八地得一真如心。名無相無功用。故此第七地。從初發心。二無數劫加功用行今至有相功用後邊。出過世間二乘道故。至此真如無相邊際。故云盡真如際。多劫修行。故云遠行。證得法無差別真如。謂此真如。雖多教法種種安立。而無異故。斷細相現行障。修習方便善巧行增勝 

八不動地
[0931c20] 一真如心。名不動地 
注疏:
非染非淨。故名為一。離諸虛妄。故名為真常住不變。故名為如。約此義邊名為不動。又此地中。無分別智。任運相續。相用煩惱不能動故。名不動地。此地證得不增減真如。謂此真如。離增減執。不隨染淨有增減故。斷無相中作加行障。修願波羅蜜增勝 

九善慧地
[0931c27]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
注疏:
依真如理體。起無礙智用。成就微妙四無礙解。能遍十方善說法故。名善慧地。此地證得智自在真如。謂若證得此真如已。四無礙解得自在故。謂法義詞樂說也。謂此四種以智為體。名智自在。斷利他門中不欲行障。修習力波羅蜜增上 十法雲地二。一標指。

[0932a05] 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目此地名修習位 
注疏:
此指二地已來至第十地。云諸菩薩。以是五位之中第四位故。或可總指從前至此五十五位。此第十地即是修習最後邊際。亦名此地名修習位 二正顯。

十法雲地
[0932a11] 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 
注疏:
菩提心體不離二種。謂悲智也。從初修習。至此畢功。融為果海。名為法身。慈即悲也。能陰眾生。故曰慈陰。妙雲智也。涅槃理也。法身無相。唯此三種亦云大定智悲。即涅槃三德。名祕密藏。今此位中。猶處修習之極。猶有佛地障在。未能始覺合本。二相尚存。故云覆涅槃海。
此地證得業自在所依真如。謂若證得此真如已。得四自在。一三業。二五通。三總持。四禪定。斷於諸法中未得自在障。修智波羅蜜增勝。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