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兄法安藍海千尋 寫: ↑週二 1月 31, 2023 4:48 pm答: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佛說一切法本來不生,不生故不滅,您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依佛性緣生,如幻夢泡影...當然經文說:不是真有不是實有。
佛又說了,菩薩不說斷滅相,所以是緣生有啦!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1.佛三身中報身。
沒有報身的佛,請問是哪種佛?
那麼,沒有報身的眾生,會有佛性嗎?
2.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既不是依佛性有更非緣生,是依法身而有。
並且佛性不是法身。
3.請出示: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依佛性緣生有的經證。
經文:
一切眾生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切眾生真實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你怎沒提:一切眾生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佛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的原因是:定得故說。
所以眾生佛性本無今無當有。
依你的解法眾生佛性是以下哪種:本有今無當有,本無今有當有,還是本有今有當有?
如果是本有今有當有,那經文:
爾時師子吼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佛與佛性無差別者,一切眾生何用修道?」
剛好破了“本有今有”的說法
也就是說,如果眾生佛性是本有今有,那一切眾生何用修道?
佛才說:以前說眾生本具足佛性是方便說,是因為一切眾生當得佛性才做方便說。
淺解:
佛與佛性是平等沒有差別,也就是說都一樣啦!
然而諸眾生成佛都尚未具備滿足成佛而已。
也就是說眾生都具有佛性,
只是現在還沒有具備滿足成佛。
請問[悉未具足]與您說的[不具]有一樣義嗎?悉未具足解作:尚未(還沒有)具足?回:
仔細看了,
經云:[然諸眾生悉未具足。]
解:是說諸眾生的佛性完全尚未(還沒有)具足。
白話是說:諸眾生有的佛性與佛一樣,佛已具足,但眾生的佛性尚未完全具足,
不是您說的眾生的佛性完全沒具足。
請問你哪學的國文?程度怎如此不堪?
那你可得先重新學好國文,再來解經,才不至於誤了他人!
您不是說法華經是顯真實嗎?
那麼常不輕菩薩以何理由說:『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當然是佛性本來就有,修行後才能作佛呀。
您反說:佛性本無今無,還說當有?
本來沒有現在也沒有,如何說當有呢?
譬如石頭沒有牛乳,石頭如何有乳酪生呢?
不是金礦,礦中沒有金,您如何銷石能成真金塊?
反之我說
金礦本來有金,現在您看不到,銷石真金就出來成真金塊了。
這就是常不輕菩薩常說:『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真正理由。
法華經
[『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以其常作是語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號之為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