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藏
隨順覺性——智證之六十
1
《圓覺經》曰: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2
傳曰:
此一段義,敘五性差別。然前文必結曰此名 凡夫隨順覺性,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此名如來隨順覺性,至於此,則曰隨順覺性而已。何也?
曰:世尊之意,欲學者出情離見。非特此經,如《法華經》曰:“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及其安隱得出,則各賜諸子等一大車。”
夫未出火宅,則三車有羊、鹿、牛之名,既出矣,即沒其牛名,但曰大車,亦此意也歟!
琅玡覺禪師嘗問講僧曰:“如何居一切時,不起妄念?”對曰:“起即是病。”
又問:“如何是於諸妄心,亦不息滅?”對曰:“息即是病。”
又問:“如何是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對曰:“知即是病。”
又問:“如何是於無了知,不辯真實?”對曰:“辯即是病。”
覺公笑曰:“汝識藥矣,然未識藥中之忌也。”
寶覺禪師則為之偈曰:“黃花熳熳,翠竹珊珊。江南地暖,塞北春寒。遊人去後無消息,留得云山到老看。”
3
請參看《歷代宗師說圓覺》,其文如下:
《圓覺經》裡有一段話,非常著名: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在這段話之前,說了很多種隨順覺性境界。有的是凡夫隨順覺性,有的是不到地菩薩隨順覺性,有的是到地菩薩隨順覺性,有的是如來隨順覺性。只到了說這段話時,不說是誰的隨順覺性,只說是隨順覺性。為什麼會這樣呢?
惠洪覺範禪師解釋說:世尊之意,是要學人出離情見。到此境界時,實無佛、菩薩、二乘、凡夫、外道等可得。
不僅此經如此,《法華經》也是這樣的。《法華經》說,諸子未出離火宅之前,有羊、鹿、牛三車,一旦出離之後,只有一大白牛車,並無三車之說。
琅玡覺禪師嘗問講僧曰:“如何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對曰:“起即是病。”
又問:“如何是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對曰:“息即是病。”
又問:“如何是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對曰:“知即是病。”
又問:“如何是於無了知,不辯真實?”
對曰:“辯即是病。”
覺公笑曰:“汝識藥矣,然未識藥中之忌也。”
有人向大慧宗杲禪師請一句話頭,好作為平時做功夫用。
大慧禪師告訴他說:
既看《圓覺經》,經中豈止一語而已哉?諸大菩薩 各隨自所疑處發問,世尊據所疑一一分明剖析,大段分曉。前所給話頭,亦在其中矣。經云:“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此語最親切) ,於無了知不辯真實。”
老漢昔居雲門庵時,嘗頌之曰:
荷葉團團團似鏡,菱角尖尖尖似錐。
風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蛺蝶飛。
但將此頌放在上面,卻將經文移來下面,頌卻是經,經卻是頌。試如此做工夫看!
寶覺禪師讀《圓覺經》此段後,為註破此意,曾作偈曰:
黃花熳熳,翠竹珊珊。
江南地暖,塞北春寒。
遊人去後無消息,留得云山到老看。
最後一句,最能得《圓覺》消息!
《圓覺經》共說五種隨順覺性,前面四種如下: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巳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 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最後一種隨順覺性,即本主題所說的第五種隨順,非凡夫,非如來,非未入地菩薩,非入地菩薩。
瑯琊覺禪師據文而問,學人如是回答,瑯琊評曰:“你識得藥,卻未識得藥中忌。”
所謂藥中之忌者,譬如久病虛脫之人,不可使用人參等大補之物。學人知道不能用人參,卻不知道為什麼不能用人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很多禪學者,亦復如是,都知道要隨順,卻不知道如何隨順,為什麼要隨順。
本來不二,於凡不二,於聖不二,名隨順.
a密跡頭陀發表於2012-3-20 13:18
久病虛脫,必然傷氣。
常會有人問:人參是大補元氣之物,為何不可用?
b學禪無證而漫言隨順者,皆是灶下無柴而欲生猛火。
a凡夫向佛發表於2012-3-20 13:19
遊人去後無消息,留得云山到老看。
----這句不太懂。遊人無消息 還是別人無消息呢?誰到老看呢?
b這是個比喻。
山中之人喻學人。遊人,乃山中人之朋友,朝思暮想而得一見,喻真如法身。
見而不可再見,唯留青山獨看,喻真如隨緣,不以真如自身示現。為真如隨緣,故說隨順之意。
a凡夫向佛發表於2012-3-20 14:30
頂禮南山師。謝師父指點。
b釵、釧、環、鐲,無非金也,何必求器外之金?縱然求得,也還是一器。
留得云山到老看
青青翠竹鬱郁花
元是幻身見幻法
紅塵滾滾可安家
a些慢發表於2012-3-20 09:49
留得云山到老看
青青翠竹鬱郁花
b謹和一首:
黃花籬下聽歸雁,
翠竹叢中漫煮茶。
非是遊人貪好景,
處處雲山處處家。
a密跡頭陀發表於2012-3-20 13:52
謹和一首:
也無歸雁也無花
翠竹煮茶無相差
非是有人可看景
物我雙泯無一法
a些慢發表於2012-3-20 16:25
也無歸雁也無花
翠竹煮茶無相差
非是有人可看景
b
物我雙泯無一法,
無心之心觀無差。
尋家立命今安在?
隨順歸雁隨順花。
a些慢發表於2012-3-20 16:25
也無歸雁也無花
翠竹煮茶無相差
非是有人可看景
b
莫道雙泯無一法,
從來性相不分家。
依稀衡陽舊時雁,
白萍洲頭宿新沙。
a密跡頭陀發表於2012-3-20 21:16
莫道雙泯無一法,
從來性相不分家。
依稀衡陽舊時雁,
b
無所從來無有性
一相何來家不家
縱尋春花與南燕
原來還是鏡中花
幻身真身無二法,
實法幻法不相差,
一枝南柯十年夢,
不礙歸雁落平沙。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213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月藏
2
曹山見杜順《法身頌》,曰:“我意不欲與麼道。”乃自作之曰:
“渠本不是我,我本不是渠。渠無我即死,我無渠即餘。
渠如我是佛,我如渠即驢。不食空王俸,何假雁傳書?
我說橫身倡,君看背上毛。乍如謠白雪,猶恐是巴歌。”
予觀曹山之語 皆妙挾也。語不挾帶,則如能緣之心 不挾境體,則是渠無我。
我無渠,血脈斷緣,世流布想耳,非宗旨也。
3
教門通過道理來開示,宗門通過直指來接引,雖然方式完全不同,一個要藉助語言文句,一個甚至不立文字,但所開示者 與所直指者何嘗不一?
如果方式不一,所指也不一,那就是離經一字,即同魔說。
而依經解義者,看似也是在用道理開示,與經教的方式 沒有什麼不同,由於不得實際,其實恰恰背離了經教的宗旨。
六祖慧能一部《壇經》,與世尊所說《華嚴》,看似完全不同,其實所要說的宗旨,卻並無二致,只是一個。
現在的口水禪人一味模仿,裝腔作勢,以為自己不立文字,應該就是禪了,其實只得了禪的皮毛,哪裡知道禪是什麼!
如果看了六祖的《壇經》,大談般若波羅蜜,一點也沒有棒喝跡象,不知又會作何想。
由此可知,怎麼說、如何說並不重要,這要由對象的根機來決定,因病施藥,重要的是所說所指 是否不異諸佛宗旨。
曹洞一宗,其風格又與臨濟一脈不同,其接人的方式 未必就非要如金剛怒目式的棒喝,卻講究妙挾。
所謂妙挾者,簡單地說,就是一語雙關,言在此而意在彼。
言是世間之言,意則是通達宗旨之意。為什麼非要如此說?直說宗旨不行嗎?不行。
因為一切言說 皆是世間法,而要說的實際本體 卻非世間法所攝,非世間言辭所能說。
故巧妙地以挾帶的方式 來暗示言說不可說之意,稱為妙挾。
從法理上來看,真如有隨緣之性,一切法皆不離法界,一切真如法界遍一切法,故舉一物,示一法,即是開示法界真如理體。
其實妙挾之法,也並非洞上一宗所獨有,不過更注重而已。
有僧問趙州:“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庭前柏樹子。”
有僧問云門:“什麼是清淨法身?”
師曰:“花藥欄。”
柏樹子、花藥欄是法,是世間言語,也是法界、真如、佛法宗旨所在。
渠本不是我,我本不是渠。
渠無我即死,我無渠即餘。
渠如我是佛,我如渠即驢。
渠,古語,相當於今天的“它”字。這裡用來指代所有的世間之法。
我,即指代真如法身。
曹山祖師這一偈是讀了杜順和尚《法身誦》之後,有感而發,也來討論 法身與法的關係。
一、二兩句是說,法身並不就是法,法也不就是法身。
但一切法若離法身即死,即不存在;法身若離開了法,則法身不遍,而成為多餘之物。
萬法與法身熔融無二,即是佛;
假如把法身也看成是一法,與萬法並立,則俗,
法身也就變成瞭如驢一樣 是世間法去了,而不再是法身。
妙挾者,於法見法身,說法即法身,不於法外 另覓法身,舉一雙提,妙語雙關,是為妙挾。
什麼是清淨法身?
花藥欄。
參!
日本有一癡婦,由於經常鬧地震,她老公跟她說:“你回家把黃金都帶出來,來東京找我。”她到東京找到老公後,對老公說:“家裡除了金條、金項鍊、金手鐲、金耳環之外,我找遍了也沒有找到黃金啊!”老公只能苦笑!
記得論壇上曾有人問:“如何才能心物一元去,而不分離?”又有人說,要先明心,然後才能見性。
此類人,正如日本的這個痴婦,應該好好參參花藥欄公案!
2
曹山見杜順《法身頌》,曰:“我意不欲與麼道。”乃自作之曰:
“渠本不是我,我本不是渠。渠無我即死,我無渠即餘。
渠如我是佛,我如渠即驢。不食空王俸,何假雁傳書?
我說橫身倡,君看背上毛。乍如謠白雪,猶恐是巴歌。”
予觀曹山之語 皆妙挾也。語不挾帶,則如能緣之心 不挾境體,則是渠無我。
我無渠,血脈斷緣,世流布想耳,非宗旨也。
3
教門通過道理來開示,宗門通過直指來接引,雖然方式完全不同,一個要藉助語言文句,一個甚至不立文字,但所開示者 與所直指者何嘗不一?
如果方式不一,所指也不一,那就是離經一字,即同魔說。
而依經解義者,看似也是在用道理開示,與經教的方式 沒有什麼不同,由於不得實際,其實恰恰背離了經教的宗旨。
六祖慧能一部《壇經》,與世尊所說《華嚴》,看似完全不同,其實所要說的宗旨,卻並無二致,只是一個。
現在的口水禪人一味模仿,裝腔作勢,以為自己不立文字,應該就是禪了,其實只得了禪的皮毛,哪裡知道禪是什麼!
如果看了六祖的《壇經》,大談般若波羅蜜,一點也沒有棒喝跡象,不知又會作何想。
由此可知,怎麼說、如何說並不重要,這要由對象的根機來決定,因病施藥,重要的是所說所指 是否不異諸佛宗旨。
曹洞一宗,其風格又與臨濟一脈不同,其接人的方式 未必就非要如金剛怒目式的棒喝,卻講究妙挾。
所謂妙挾者,簡單地說,就是一語雙關,言在此而意在彼。
言是世間之言,意則是通達宗旨之意。為什麼非要如此說?直說宗旨不行嗎?不行。
因為一切言說 皆是世間法,而要說的實際本體 卻非世間法所攝,非世間言辭所能說。
故巧妙地以挾帶的方式 來暗示言說不可說之意,稱為妙挾。
從法理上來看,真如有隨緣之性,一切法皆不離法界,一切真如法界遍一切法,故舉一物,示一法,即是開示法界真如理體。
其實妙挾之法,也並非洞上一宗所獨有,不過更注重而已。
有僧問趙州:“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庭前柏樹子。”
有僧問云門:“什麼是清淨法身?”
師曰:“花藥欄。”
柏樹子、花藥欄是法,是世間言語,也是法界、真如、佛法宗旨所在。
渠本不是我,我本不是渠。
渠無我即死,我無渠即餘。
渠如我是佛,我如渠即驢。
渠,古語,相當於今天的“它”字。這裡用來指代所有的世間之法。
我,即指代真如法身。
曹山祖師這一偈是讀了杜順和尚《法身誦》之後,有感而發,也來討論 法身與法的關係。
一、二兩句是說,法身並不就是法,法也不就是法身。
但一切法若離法身即死,即不存在;法身若離開了法,則法身不遍,而成為多餘之物。
萬法與法身熔融無二,即是佛;
假如把法身也看成是一法,與萬法並立,則俗,
法身也就變成瞭如驢一樣 是世間法去了,而不再是法身。
妙挾者,於法見法身,說法即法身,不於法外 另覓法身,舉一雙提,妙語雙關,是為妙挾。
什麼是清淨法身?
花藥欄。
參!
日本有一癡婦,由於經常鬧地震,她老公跟她說:“你回家把黃金都帶出來,來東京找我。”她到東京找到老公後,對老公說:“家裡除了金條、金項鍊、金手鐲、金耳環之外,我找遍了也沒有找到黃金啊!”老公只能苦笑!
記得論壇上曾有人問:“如何才能心物一元去,而不分離?”又有人說,要先明心,然後才能見性。
此類人,正如日本的這個痴婦,應該好好參參花藥欄公案!
-
- 文章: 5213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尺童
初見圓悟禪師,在酬答的過程中,通微禪師因溺於知見,逞口舌之快,遭到圓悟禪師一頓棒打,直得遍體流汗,從前所學得的種種虛頭不實的伎倆,都被一併打失了。
後來有一天,通微禪師入城辦事,忽然聽見路旁的一戶人家在毆打叱罵小廝:“看你藏在那裡去?”不覺豁然大悟,當即便口占一偈云:
“沒處藏,沒處藏,全身獨露在街坊。
堪笑華亭擺渡漢,葛藤打得太郎當。”(心遍一切處,枝節橫生、纏繞交錯。)
圓悟禪師七十歲壽辰那天,通微禪師懷香入室,準備禮拜祝壽。
剛一進門,通微禪師便大喝一聲。
圓悟禪師道:“胡喝亂喝。”(不就是平等一味麼,真明白一喝的真意麼?)
通微禪師又大喝一聲。(老師是不明白,還是提示平等?先把那個“胡亂”喝一下。)
圓悟禪師又道:“胡喝亂喝。”(與前話一樣,再次提示平等。)
通微禪師於是便禮拜。(折一相,彎曲平等。)
圓悟禪師拈起拄杖就打,說道:“你再喝喝看。”(一棒明白不,說明白點,否則還打你。)
通微禪師道:“蒼天!蒼天!”(知道是平等的意思。)
說完,轉身便走。
這時,圓悟禪師在背後呼喚道:“萬如(通微禪師之字),我直下疑你者(這)兩喝,試道看。”
(我“下疑”,你再說說?呵呵,打人沒夠。)
通微禪師道:“歇歇,與和尚道。”(平等啊,和尚有點道德行不?)
說完便走出丈室。
一天,圓悟禪師在方丈寮裡經行。通微禪師看見有一位僧人 前來向圓悟禪師請問“佛法的大意”。
圓悟禪師道:“近前來。”(盡前來。指拋盡前面“佛法大意”疑問。)
那僧便走近前。
圓悟禪師忽然拈起拄杖就打。
那僧便道:“上根大器,直下承當。中下人來如何?”(我是大根,所以寧被打也要明白佛法大意。)
圓悟禪師道:“老僧從來不曾眼花。”(從來不掩話是反話,暗示“近前來”就是回答或開示。)
那僧一聽,茫然失措。
站在一旁的通微禪師卻豁然大悟,並當即得到了圓悟禪師的印可。
通微禪師曾有 上堂法語云:
“有一人在孤峰頂上,目視雲漢,把三世諸佛 一口吞盡,不見有眾生可度。好與三十拄杖。何故?事上不足。有一人在十字街頭,三頭六臂,合水和泥,隨機接引,亦好與三十拄杖。何故?理上不足。
有一人不離高峰頂上,目視雲漢,嘗在十字街頭,和泥合水;
有一人不離十字街頭,和泥合水,嘗在孤峰頂上,目視雲漢。
二人到龍池門下,正未有話語分在。且道龍池為人在甚麼處?還委悉(明白)麼?
時攜楖栗當門據,獅象狐狼一併敲。”
(楖栗其實是棘立、荊棘,亂七八糟的一堆話,就是引誘人琢磨的,只要上當琢磨,就得挨揍。)
近前來
初見圓悟禪師,在酬答的過程中,通微禪師因溺於知見,逞口舌之快,遭到圓悟禪師一頓棒打,直得遍體流汗,從前所學得的種種虛頭不實的伎倆,都被一併打失了。
後來有一天,通微禪師入城辦事,忽然聽見路旁的一戶人家在毆打叱罵小廝:“看你藏在那裡去?”不覺豁然大悟,當即便口占一偈云:
“沒處藏,沒處藏,全身獨露在街坊。
堪笑華亭擺渡漢,葛藤打得太郎當。”(心遍一切處,枝節橫生、纏繞交錯。)
圓悟禪師七十歲壽辰那天,通微禪師懷香入室,準備禮拜祝壽。
剛一進門,通微禪師便大喝一聲。
圓悟禪師道:“胡喝亂喝。”(不就是平等一味麼,真明白一喝的真意麼?)
通微禪師又大喝一聲。(老師是不明白,還是提示平等?先把那個“胡亂”喝一下。)
圓悟禪師又道:“胡喝亂喝。”(與前話一樣,再次提示平等。)
通微禪師於是便禮拜。(折一相,彎曲平等。)
圓悟禪師拈起拄杖就打,說道:“你再喝喝看。”(一棒明白不,說明白點,否則還打你。)
通微禪師道:“蒼天!蒼天!”(知道是平等的意思。)
說完,轉身便走。
這時,圓悟禪師在背後呼喚道:“萬如(通微禪師之字),我直下疑你者(這)兩喝,試道看。”
(我“下疑”,你再說說?呵呵,打人沒夠。)
通微禪師道:“歇歇,與和尚道。”(平等啊,和尚有點道德行不?)
說完便走出丈室。
一天,圓悟禪師在方丈寮裡經行。通微禪師看見有一位僧人 前來向圓悟禪師請問“佛法的大意”。
圓悟禪師道:“近前來。”(盡前來。指拋盡前面“佛法大意”疑問。)
那僧便走近前。
圓悟禪師忽然拈起拄杖就打。
那僧便道:“上根大器,直下承當。中下人來如何?”(我是大根,所以寧被打也要明白佛法大意。)
圓悟禪師道:“老僧從來不曾眼花。”(從來不掩話是反話,暗示“近前來”就是回答或開示。)
那僧一聽,茫然失措。
站在一旁的通微禪師卻豁然大悟,並當即得到了圓悟禪師的印可。
通微禪師曾有 上堂法語云:
“有一人在孤峰頂上,目視雲漢,把三世諸佛 一口吞盡,不見有眾生可度。好與三十拄杖。何故?事上不足。有一人在十字街頭,三頭六臂,合水和泥,隨機接引,亦好與三十拄杖。何故?理上不足。
有一人不離高峰頂上,目視雲漢,嘗在十字街頭,和泥合水;
有一人不離十字街頭,和泥合水,嘗在孤峰頂上,目視雲漢。
二人到龍池門下,正未有話語分在。且道龍池為人在甚麼處?還委悉(明白)麼?
時攜楖栗當門據,獅象狐狼一併敲。”
(楖栗其實是棘立、荊棘,亂七八糟的一堆話,就是引誘人琢磨的,只要上當琢磨,就得挨揍。)
近前來
-
- 文章: 5213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尺童
一天,寺院裡舉行普茶。
茶話間,圓悟禪師舉 洞山與泰首座吃果子之公案,令大眾下轉語。
[洞山與泰首座吃果子之公案的具體內容是:一天,洞山良價禪師與泰首座吃果子次,
洞山禪師問泰首座:“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黑似漆,常在動用中,動用中收不得(指無明,主要提示無“鳴”),且道過(說、接嘴就有過,就打。)在甚麼處?”
泰首座道:“過在動用中。(暗示你打我就是過,你就輸了)”
洞山禪師一聽,便果桌撤走。
(暗示不理睬整個提問話頭才對。雙關 你吃果(過)了,不應再吃。)]
這時,通奇禪師從大眾中走出,回答道:“食到口邊,被伊奪卻。”
(暗示“過”就是開口。果(過)是暗示。)
圓悟禪師一聽,便點頭稱是。
佛誕日,圓悟禪師上堂雲:“世尊才出母胎,便指天指地,汝等人,猶向山僧擬討甚麼碗?”
說完便拽拄杖下座,一時將大眾打散。
(提示“指(天)”、“指(地)”平等,“汝等人”也是平等提示。)
通奇禪師從此 便全身脫落。
一天,寺院裡舉行普茶。
茶話間,圓悟禪師舉 洞山與泰首座吃果子之公案,令大眾下轉語。
[洞山與泰首座吃果子之公案的具體內容是:一天,洞山良價禪師與泰首座吃果子次,
洞山禪師問泰首座:“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黑似漆,常在動用中,動用中收不得(指無明,主要提示無“鳴”),且道過(說、接嘴就有過,就打。)在甚麼處?”
泰首座道:“過在動用中。(暗示你打我就是過,你就輸了)”
洞山禪師一聽,便果桌撤走。
(暗示不理睬整個提問話頭才對。雙關 你吃果(過)了,不應再吃。)]
這時,通奇禪師從大眾中走出,回答道:“食到口邊,被伊奪卻。”
(暗示“過”就是開口。果(過)是暗示。)
圓悟禪師一聽,便點頭稱是。
佛誕日,圓悟禪師上堂雲:“世尊才出母胎,便指天指地,汝等人,猶向山僧擬討甚麼碗?”
說完便拽拄杖下座,一時將大眾打散。
(提示“指(天)”、“指(地)”平等,“汝等人”也是平等提示。)
通奇禪師從此 便全身脫落。
-
- 文章: 5213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尺童
大威禪師修行非常精進,晝夜端坐,目不交睫,如一座泰山相似。他曾發願言:“如今生不明此大事因緣,誓不倒單(坐著不躺下睡覺)!”
圓悟禪師見大威禪師如此行履,想勘驗一下他的功夫到底如何。
一天,圓悟禪師問大威禪師:“汝在此多少時?”
大威禪師道:“三年。”(三世。)
圓悟禪師又問:“三年前在甚麼處?”
大威禪師一聽,便打了圓悟禪師一掌,說道:“在這裡。”(在無人處。打開“人”字是個“八(巴掌)”。)
圓悟禪師道:“這是三年後的事,如何是三年前的事?”
大威禪師於是又打了圓悟禪師一掌。(在平等一味裡)
圓悟禪師仍不放過,繼續追問道:“一掌不作一掌用時如何?”(指平等相,一掌又一掌。)
大威禪師道:“今日被和尚一問,只得嘴掛壁上。”
(“掛”、“壁”中都有相同的字,“口”還合於“壁”中。)
圓悟禪師道:“如何是日用中事?”(“日、用”兩字中間那個都是“一”。)
大威禪師道:“飢則吃飯(含平等義),寒則添衣(一)。”
說完,便呈偈云:
“一拶通身冷汗流,全然放下任悠悠。
西來祖意何須問,魔佛從來一筆鉤。”(提示“一 ”。)
圓悟禪師覽其偈,遂點頭稱可。
後來又有一天,大威禪師準備好了水,請圓悟禪師沐浴。
大威禪師問道:“清淨法身,作么生浴(怎么生育)?”
圓悟禪師一聽,擎拳便打。(打你個不著調。)
大威禪師道:“本來無一物(衣物,光著呢),又(肉)打個甚麼?”
(誰不是從那個事中來,這個打什麼?)
圓悟禪師接連又痛打幾拳,說道:“這漢若不打,三十年後罵老僧去在!”
(你挖苦老僧,不打你,後人會以為老僧是傻逼。)!
大威禪師臨終前,曾吩咐徒眾告訴檀信們說:“老僧某日去矣!”
侍者聽了,便問大威禪師:“和尚往甚麼處去?”
大威禪師抬手指著西方,怡然而逝。(其實是去向平等一味。)
大威禪師修行非常精進,晝夜端坐,目不交睫,如一座泰山相似。他曾發願言:“如今生不明此大事因緣,誓不倒單(坐著不躺下睡覺)!”
圓悟禪師見大威禪師如此行履,想勘驗一下他的功夫到底如何。
一天,圓悟禪師問大威禪師:“汝在此多少時?”
大威禪師道:“三年。”(三世。)
圓悟禪師又問:“三年前在甚麼處?”
大威禪師一聽,便打了圓悟禪師一掌,說道:“在這裡。”(在無人處。打開“人”字是個“八(巴掌)”。)
圓悟禪師道:“這是三年後的事,如何是三年前的事?”
大威禪師於是又打了圓悟禪師一掌。(在平等一味裡)
圓悟禪師仍不放過,繼續追問道:“一掌不作一掌用時如何?”(指平等相,一掌又一掌。)
大威禪師道:“今日被和尚一問,只得嘴掛壁上。”
(“掛”、“壁”中都有相同的字,“口”還合於“壁”中。)
圓悟禪師道:“如何是日用中事?”(“日、用”兩字中間那個都是“一”。)
大威禪師道:“飢則吃飯(含平等義),寒則添衣(一)。”
說完,便呈偈云:
“一拶通身冷汗流,全然放下任悠悠。
西來祖意何須問,魔佛從來一筆鉤。”(提示“一 ”。)
圓悟禪師覽其偈,遂點頭稱可。
後來又有一天,大威禪師準備好了水,請圓悟禪師沐浴。
大威禪師問道:“清淨法身,作么生浴(怎么生育)?”
圓悟禪師一聽,擎拳便打。(打你個不著調。)
大威禪師道:“本來無一物(衣物,光著呢),又(肉)打個甚麼?”
(誰不是從那個事中來,這個打什麼?)
圓悟禪師接連又痛打幾拳,說道:“這漢若不打,三十年後罵老僧去在!”
(你挖苦老僧,不打你,後人會以為老僧是傻逼。)!
大威禪師臨終前,曾吩咐徒眾告訴檀信們說:“老僧某日去矣!”
侍者聽了,便問大威禪師:“和尚往甚麼處去?”
大威禪師抬手指著西方,怡然而逝。(其實是去向平等一味。)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公案很難懂
這的確很重要,但許多人還不知。瑯琊覺禪師據文而問,學人如是回答,瑯琊評曰:“你識得藥,卻未識得藥中忌。”
所謂藥中之忌者,譬如久病虛脫之人,不可使用人參等大補之物。學人知道不能用人參,卻不知道為什麼不能用人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很多禪學者,亦復如是,都知道要隨順,卻不知道如何隨順,為什麼要隨順。
本來不二,於凡不二,於聖不二,名隨順.
久病虛脫之人,還不適合吃藥
又飢餓很久的人,很虛弱,導致多病,也不能吃藥,只適合吃食物,
先恢復元氣之後,才能用藥。
這就如同,末法時期眾生,飢餓很久而生病
先需修學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先得歡喜益、生善益,先吃食物,
讓自己恢復元氣,而還不適合修學對治悉檀,還不適合用苦集滅道法
治療自己,還不能得破惡益,因為身體會無法負擔。
因此,對治法門苦集滅道,並不適合飢餓很久而得病之人。
而先需修學十善法,先吃食物,而等恢復元氣之後,才能修學聲聞苦集
滅道對治法。
此為藥中之忌。
因此,佛傳四悉檀,是很有道理的。
而修學法門的順序也是很重要的。
-
- 文章: 5213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轉貼新浪
一切諸法的真實相
經過我們大家十多天的打七,我們介紹了從輪迴的世界,顛倒的凡夫,六根追逐六塵,產生種種憂悲苦惱;如今想返本歸源,必須從什麼地方摔倒,就在什麼地方爬起來。看到根塵勾結的源頭,乃是強烈的我執。透過對我執的破碎,粉碎我們根深蒂固的我執,就能展現真如的本體。所以,前面幾天來,給大家反復強調的,是講修減法,舍要捨到底。一絲不掛,一塵不染,才能真正歸家安坐。
但實際上我們的心性 是微妙不可思議。心的本體,即是真如,不可動搖,沒有變化;
但是心的作用,奧妙無窮。
在十方法界,無論是諸佛、菩薩、聲聞、緣覺,這四聖諦,四聖的理,還是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六道當中,十法界大總相門,就是一真法界。
這十法界的所有理事,因果,善惡,染淨,有相、無相,有形、無形,有色、無色,心法,色法,全部都是真心的展現。
真心自己 並無展現的內容,它不包括展現在內;因為展現是我們在凡夫,是有相的虛妄顛倒,妄想心所導致;在佛菩薩,特別是二乘和權乘的菩薩,有相、有為的菩薩,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有所作為的菩薩,都是以願力 展現各種形形色色;
而唯獨佛,常寂光淨土,展現與不展現,完全等同。所以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心的本來面目,是如如不動的本體,無相,無所作。
但是,從作用上講,就是諸法的實相。體、相、用,這三個,涵蓋了一切諸法的真實相。
體,就是無我的本體。一切萬物,諸行無常,諸法皆為無我。
為什麼我們打七 需要證得無我的見地,或者無我的覺受?無我的見地,是通過一念相應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的智慧 能夠觀察身心世界,一切萬物皆是無我,從此確定,即可改變我們對生命認識的方向。是向內求,而非向外求;是捨棄重擔,而不是增加負擔。這是一條解脫道的道路,直契真心 本來面目。放下一切重擔,證得如如不動。
證體以後,要能啟用,必須是在相上啟用。無相,則無用可言。沒有相的事物,沒有表示的東西,不能稱為用。
真心是無知、無覺、無得,無眼、耳、鼻、舌、身、意,無受、想、行、識,一切皆無,是諸法空相。
所以,從用上必須 以相作為前提。如果離開相談用,這是無從談起的。
在相上,能見到諸法的本體,體相不二,這就是所謂的真心妙用,也就是佛性的妙用。
所以一般的人 很難分清楚真心與佛性的區別。真如佛性,佛講不一不異。由於都是我們凡夫不可思議的,所以常常有人說 它就是一個;假如它真的只是一個,佛又何必再說佛性呢?佛不會犯這種囉嗦的毛病。那麼,必定有它不同的成份。
也就是說,從體上講,一切法萬法唯心。體,就是不動的本體;
從用上講,一定是佛性在相上 生起的作用。
明天,是打七最後一天。那麼我們要認識到,怎麼用功下手,從六塵當中,把自己這顆放羊的心,拉回來,拉到自己能所脫開,能看、能聽、能見、能想,明明了了。注意力不在所上,而在能上,這就知道 怎麼在心地上用功了。能所全部破掉,全部捨棄,就契入了真如的本體。
證本體以後,你還要生起妙用;不生妙用,即非大乘禪法,最多是落得一個二乘的結果。
但是我們在知見上,你首先要見到無我。如果你沒有見到無我,你就別吹牛,說自己不屑二乘。二乘也是聖人,生死從此了斷。
但因為二乘思想簡單,一看到我們這個世界,要么就是生死,要么就是涅槃。
我現在在生死受苦不堪,我捨棄了,就是涅槃。
還想到是生死已了,所做已辦,不受後有,慶快平生。覺得已經可以 安心地休息了,所以他是不受後有。
一切諸法的真實相
經過我們大家十多天的打七,我們介紹了從輪迴的世界,顛倒的凡夫,六根追逐六塵,產生種種憂悲苦惱;如今想返本歸源,必須從什麼地方摔倒,就在什麼地方爬起來。看到根塵勾結的源頭,乃是強烈的我執。透過對我執的破碎,粉碎我們根深蒂固的我執,就能展現真如的本體。所以,前面幾天來,給大家反復強調的,是講修減法,舍要捨到底。一絲不掛,一塵不染,才能真正歸家安坐。
但實際上我們的心性 是微妙不可思議。心的本體,即是真如,不可動搖,沒有變化;
但是心的作用,奧妙無窮。
在十方法界,無論是諸佛、菩薩、聲聞、緣覺,這四聖諦,四聖的理,還是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六道當中,十法界大總相門,就是一真法界。
這十法界的所有理事,因果,善惡,染淨,有相、無相,有形、無形,有色、無色,心法,色法,全部都是真心的展現。
真心自己 並無展現的內容,它不包括展現在內;因為展現是我們在凡夫,是有相的虛妄顛倒,妄想心所導致;在佛菩薩,特別是二乘和權乘的菩薩,有相、有為的菩薩,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有所作為的菩薩,都是以願力 展現各種形形色色;
而唯獨佛,常寂光淨土,展現與不展現,完全等同。所以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心的本來面目,是如如不動的本體,無相,無所作。
但是,從作用上講,就是諸法的實相。體、相、用,這三個,涵蓋了一切諸法的真實相。
體,就是無我的本體。一切萬物,諸行無常,諸法皆為無我。
為什麼我們打七 需要證得無我的見地,或者無我的覺受?無我的見地,是通過一念相應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的智慧 能夠觀察身心世界,一切萬物皆是無我,從此確定,即可改變我們對生命認識的方向。是向內求,而非向外求;是捨棄重擔,而不是增加負擔。這是一條解脫道的道路,直契真心 本來面目。放下一切重擔,證得如如不動。
證體以後,要能啟用,必須是在相上啟用。無相,則無用可言。沒有相的事物,沒有表示的東西,不能稱為用。
真心是無知、無覺、無得,無眼、耳、鼻、舌、身、意,無受、想、行、識,一切皆無,是諸法空相。
所以,從用上必須 以相作為前提。如果離開相談用,這是無從談起的。
在相上,能見到諸法的本體,體相不二,這就是所謂的真心妙用,也就是佛性的妙用。
所以一般的人 很難分清楚真心與佛性的區別。真如佛性,佛講不一不異。由於都是我們凡夫不可思議的,所以常常有人說 它就是一個;假如它真的只是一個,佛又何必再說佛性呢?佛不會犯這種囉嗦的毛病。那麼,必定有它不同的成份。
也就是說,從體上講,一切法萬法唯心。體,就是不動的本體;
從用上講,一定是佛性在相上 生起的作用。
明天,是打七最後一天。那麼我們要認識到,怎麼用功下手,從六塵當中,把自己這顆放羊的心,拉回來,拉到自己能所脫開,能看、能聽、能見、能想,明明了了。注意力不在所上,而在能上,這就知道 怎麼在心地上用功了。能所全部破掉,全部捨棄,就契入了真如的本體。
證本體以後,你還要生起妙用;不生妙用,即非大乘禪法,最多是落得一個二乘的結果。
但是我們在知見上,你首先要見到無我。如果你沒有見到無我,你就別吹牛,說自己不屑二乘。二乘也是聖人,生死從此了斷。
但因為二乘思想簡單,一看到我們這個世界,要么就是生死,要么就是涅槃。
我現在在生死受苦不堪,我捨棄了,就是涅槃。
還想到是生死已了,所做已辦,不受後有,慶快平生。覺得已經可以 安心地休息了,所以他是不受後有。
-
- 文章: 5213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转贴新浪
過濾斷常之見
“何期自性本無生滅。”
大家一聽到本無生滅,不要誤以為 有一個自性,那個自性是一個東西,是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你這樣理解就錯了。
所以我們要過濾兩種邪見。
第一種,大部分人一聽到眾生都有佛性,我們都有真心,所以呢,在腦子裡就想,我現在沒有看到這個佛性,有一天我看到它了,那我生死就了了。在你的腦子裡面,那佛性就像是你的一個窩,或者是你的一個家,或者是一個東西,一個果子,你拿到它就能吃了。你把腦子裡面想像了一個佛性和真如,想像有一個東西放在那裡。但是那個在哪裡呢?不在我們現在理解的這個世界裡,可能在另外的世界裡,是一個東西。這叫 常見外道。
是不是大部分人 都變成常見外道了?曾經我也是這樣想的,因為這樣理解起來好理解。
你看我們大家都有佛性,現在沒看到,看到了我們就開悟了,看不到嗎,那個佛性還放在那裡。是不是這樣?佛性是不是還放在什麼地方?寄託在什麼地方?如果這樣看,這叫常見外道,因為你認為那個東西 永遠都在那裡擺著,就是等著你看,等著你看見它。這是錯誤的。
另外一種呢,你看到緣起無自性,諸法空無我。一想到是諸法空相,一想到空啊,哦,原來自性並不是一個東西在那裡的,那可見自性是沒有,沒有這個東西在那裡;認為自性沒有東西。好了,認為自性是沒有的,這叫作 斷見外道。
所以永嘉大師說,“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
不是我這個和尚 在這裡逞能,說是、說非、說人、說我,修行就是怕大家 會落入在常見或者斷見這個陷井裡面,掉到這個陷井裡面出不來,那問題就嚴重了。
對一般普通的凡夫來說,覺得有一個佛性 在那里永遠不滅,心裡說不定 還美滋滋的,覺得反正我死了 佛性也不會死,我下地獄 佛性也沒關係,我上天堂 佛性也沒關係,總有一天我會見到它……這實際上是常見外道。他心裡可能比較安慰的。
另外一種人呢,一想,什麼都沒有,於是,他可以把執著也扔掉了,也覺得,哦,原來什麼都沒有,都不要了,空掉了,什麼都沒有了。他認為 什麼都沒有就是佛性。這落入了斷見。
身心雖然也空蕩一下,但是,是落入了外道的知見、陷井。
落下去以後,你的智慧生長不起來。
所以,何期自性本無生滅啊,是在我們生滅的萬法上面 給我們講的。
我們在萬法上,就見到了一切萬法的沒有生滅。
不是我現在看到它,分析了解了以後,它才不生滅,而是從本以來,根本就沒有一個生滅法。
而是從本以來,根本就沒有一個生滅法。
修行恐落斷常坑
過濾斷常之見
“何期自性本無生滅。”
大家一聽到本無生滅,不要誤以為 有一個自性,那個自性是一個東西,是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你這樣理解就錯了。
所以我們要過濾兩種邪見。
第一種,大部分人一聽到眾生都有佛性,我們都有真心,所以呢,在腦子裡就想,我現在沒有看到這個佛性,有一天我看到它了,那我生死就了了。在你的腦子裡面,那佛性就像是你的一個窩,或者是你的一個家,或者是一個東西,一個果子,你拿到它就能吃了。你把腦子裡面想像了一個佛性和真如,想像有一個東西放在那裡。但是那個在哪裡呢?不在我們現在理解的這個世界裡,可能在另外的世界裡,是一個東西。這叫 常見外道。
是不是大部分人 都變成常見外道了?曾經我也是這樣想的,因為這樣理解起來好理解。
你看我們大家都有佛性,現在沒看到,看到了我們就開悟了,看不到嗎,那個佛性還放在那裡。是不是這樣?佛性是不是還放在什麼地方?寄託在什麼地方?如果這樣看,這叫常見外道,因為你認為那個東西 永遠都在那裡擺著,就是等著你看,等著你看見它。這是錯誤的。
另外一種呢,你看到緣起無自性,諸法空無我。一想到是諸法空相,一想到空啊,哦,原來自性並不是一個東西在那裡的,那可見自性是沒有,沒有這個東西在那裡;認為自性沒有東西。好了,認為自性是沒有的,這叫作 斷見外道。
所以永嘉大師說,“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
不是我這個和尚 在這裡逞能,說是、說非、說人、說我,修行就是怕大家 會落入在常見或者斷見這個陷井裡面,掉到這個陷井裡面出不來,那問題就嚴重了。
對一般普通的凡夫來說,覺得有一個佛性 在那里永遠不滅,心裡說不定 還美滋滋的,覺得反正我死了 佛性也不會死,我下地獄 佛性也沒關係,我上天堂 佛性也沒關係,總有一天我會見到它……這實際上是常見外道。他心裡可能比較安慰的。
另外一種人呢,一想,什麼都沒有,於是,他可以把執著也扔掉了,也覺得,哦,原來什麼都沒有,都不要了,空掉了,什麼都沒有了。他認為 什麼都沒有就是佛性。這落入了斷見。
身心雖然也空蕩一下,但是,是落入了外道的知見、陷井。
落下去以後,你的智慧生長不起來。
所以,何期自性本無生滅啊,是在我們生滅的萬法上面 給我們講的。
我們在萬法上,就見到了一切萬法的沒有生滅。
不是我現在看到它,分析了解了以後,它才不生滅,而是從本以來,根本就沒有一個生滅法。
而是從本以來,根本就沒有一個生滅法。
修行恐落斷常坑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公案很難懂
這對初學者來說,是相當困難的。由 新老怪 » 週一 3月 13, 2023 10:54 am
轉貼新浪
一切諸法的真實相
經過我們大家十多天的打七,我們介紹了從輪迴的世界,顛倒的凡夫,六根追逐六塵,產生種種憂悲苦惱;如今想返本歸源,必須從什麼地方摔倒,就在什麼地方爬起來。看到根塵勾結的源頭,乃是強烈的我執。透過對我執的破碎,粉碎我們根深蒂固的我執,就能展現真如的本體。所以,前面幾天來,給大家反復強調的,是講修減法,舍要捨到底。一絲不掛,一塵不染,才能真正歸家安坐。
但實際上我們的心性 是微妙不可思議。心的本體,即是真如,不可動搖,沒有變化;
但是心的作用,奧妙無窮。
在十方法界,無論是諸佛、菩薩、聲聞、緣覺,這四聖諦,四聖的理,還是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六道當中,十法界大總相門,就是一真法界。
這十法界的所有理事,因果,善惡,染淨,有相、無相,有形、無形,有色、無色,心法,色法,全部都是真心的展現。
因為,許多初學者,只相信無明,不相信自己有所謂的真如。
次草與周善為,就是這樣
他們不關心真如,不尋找真如
不尋求真如本體,不尋求從體起相用
只認無明,不認如意寶珠
拒絕真如藏在無明塵中,拒絕背覺合塵
所以,藥中之忌,是很重要的。
末法時期的眾生,猶如飢餓很久而得重病之人,是不可以立刻
用見性成佛之藥的,也不能馬上讓他們服苦集滅道之藥,他們
的身體是受不了的。
只能先教他們十善法,先讓他們吃食物,而等他們恢復一些元
氣之後,才能讓他們吃苦集滅道對治法門的藥,前因後果解開
心結的藥。
最後,才能讓他們吃見性成佛的藥。
所以,我常說
多數人都學錯佛法了。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公案很難懂
其實還沒有了悟般若波羅蜜的人,都還是外道。由 新老怪 » 週一 3月 13, 2023 11:10 am
转贴新浪
過濾斷常之見
“何期自性本無生滅。”
大家一聽到本無生滅,不要誤以為 有一個自性,那個自性是一個東西,是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你這樣理解就錯了。
所以我們要過濾兩種邪見。
第一種,大部分人一聽到眾生都有佛性,我們都有真心,所以呢,在腦子裡就想,我現在沒有看到這個佛性,有一天我看到它了,那我生死就了了。在你的腦子裡面,那佛性就像是你的一個窩,或者是你的一個家,或者是一個東西,一個果子,你拿到它就能吃了。你把腦子裡面想像了一個佛性和真如,想像有一個東西放在那裡。但是那個在哪裡呢?不在我們現在理解的這個世界裡,可能在另外的世界裡,是一個東西。這叫 常見外道。
是不是大部分人 都變成常見外道了?曾經我也是這樣想的,因為這樣理解起來好理解。
你看我們大家都有佛性,現在沒看到,看到了我們就開悟了,看不到嗎,那個佛性還放在那裡。是不是這樣?佛性是不是還放在什麼地方?寄託在什麼地方?如果這樣看,這叫常見外道,因為你認為那個東西 永遠都在那裡擺著,就是等著你看,等著你看見它。這是錯誤的。
另外一種呢,你看到緣起無自性,諸法空無我。一想到是諸法空相,一想到空啊,哦,原來自性並不是一個東西在那裡的,那可見自性是沒有,沒有這個東西在那裡;認為自性沒有東西。好了,認為自性是沒有的,這叫作 斷見外道。
還沒有悟法解義,還不是中乘之人
更不是依法修行的大乘之人
認為世界是實有的人,不認世間是夢幻泡影的人,都是外道。
你們以為外道很難嗎?
是成為中乘之人很難
是成為大乘之人很難
迷失在夢幻泡影的地球世間,其實是很容易的
大多數人都在其中,都是迷失的外道
換成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也行
夢幻泡影的地球世間,其實是心所演化出來的夢境,
虛假不實如夢幻泡影,所以五蘊皆空。
於是,迷失之人在其中求種種東西,甚至求佛法
因此,在自己心外的地球世間求法,都是外道。
還不知道其實沒有地球外境,只是唯識所現,唯識所變
心外求法,即是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