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196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父母未生前,無我無口,誰來道?根本就是無法道的問題。
“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如此話頭,簡直如銅墻鐵壁,橫於香嚴面前,使他無法透脫過去,亦無法繞過去。
透又透不過,繞又繞不過,如此制心於這“無理路話”上,正是參禪。

:mrgreen:無我無口,誰來道?
電火
文章: 2195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電火 »

未/衛/餵 生
路人
文章: 226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05, 2023 5:40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路人 »

大德提及
父母未生前,無我無口,誰來道?根本就是無法道的問題。
“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如此話頭,簡直如銅墻鐵壁,橫於香嚴面前,使他無法透脫過去,亦無法繞過去。
透又透不過,繞又繞不過,如此制心於這“無理路話”上,正是參禪。

無我無口,誰來道?


路人回答
誰來道,如果領悟了真正的道,您就明白無論生前後,您都會道,不然,道而非道。
老師晚見。
新老怪
文章: 5196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蘇樹華


●圓相屬於手段,不可執之為本也。所以,仰山接得耽源 九十七圓相,一覽之後,舉而焚之,說:“慧寂一覽,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執本也。” 亦即種種圓相,只為一時之用,非禪宗之本也。
九十七圓相,可謂令人眼花繚亂。然而,九十七圓相,豈有九十七種義?
若有九十七種義,豈不是落二落三?若落二落三,何以言不二法門?
●九十七圓相,意不在別處。若人會得當下,一切圓相,盡同虛設,“但用得,不可執本也”。
溈山示眾云:一切眾生,皆無佛性。
鹽官示眾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鹽官有二僧往探問。既到溈山,聞溈山舉揚,莫測其涯,若生輕慢。
因一日與師(仰山)言話次,
乃勸云:師兄須是勤學,佛法不得容易。
師乃作此○相,以手拓呈了卻,拋向背後,遂展兩手,就二僧索。
二僧罔措。
師云:吾兄直須勤學,佛法不得容易。便起去。
時二僧卻回鹽官,行三十里,一僧忽然有省,
乃云:當知溈山道,一切眾生皆無佛性,信之不錯。便回溈山。
一僧更前行數裡,因過水,忽然有省,
自嘆云:溈山道,一切眾生,皆無佛性,灼然有他恁麼道。亦回溈山,久依法席。
仰山作圓相,又拋卻圓相,然後向二僧索取。二僧見此,只是叵測。
何以二僧意解不得?
答曰:虛妄境上,更生奇特之想,豈不叵測?
●仰山運用圓相與奇特動作,只為堵斷人胡思亂想。學人不辨是境,著在境上,左思右想,豈不成個叵測之狀?
問:如何是祖師意?
師(仰山)以手於空作圓相,相中書“佛”字。
僧無語。
新老怪
文章: 5196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由 路人 » 週二 5月 09, 2023 2:05 pm
大德提及
父母未生前,無我無口,誰來道?根本就是無法道的問題。
“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如此話頭,簡直如銅墻鐵壁,橫於香嚴面前,使他無法透脫過去,亦無法繞過去。
透又透不過,繞又繞不過,如此制心於這“無理路話”上,正是參禪。

無我無口,誰來道?


路人回答
誰來道,如果領悟了真正的道,您就明白無論生前後,您都會道,不然,道而非道。
老師晚見。
道家
道,可道,非常道
借金剛經三段法
佛說道,非道,名道
儒家
無極,太極,皇極
父母未生前,是說沒有陰陽前的狀況時
陰陽未生前,太極還沒動也
絕對狀況時,古陽,古陰,混沌耳
誰知
誰能離開相對法,一念無生前
相對法是二,緣生,妙有
一念無生前是空無,性空,真空
電火
文章: 2195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電火 »

一念無生前是空無,性空,真空

無生與生 還是相對法

故說無生法忍

一切法本不生=一切眾生畢竟成佛
新老怪
文章: 5196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由 電火 » 週日 5月 14, 2023 11:04 am

一念無生前是空無,性空,真空

無生與生 還是相對法
故說無生法忍
一切法本不生=一切眾生畢竟成佛
一切法本不生=一切眾生畢竟成佛
法本法無法
何來必成佛
心經
以實無所得故
故得無上正等正覺
憚師云佛來佛斬
去執著故
明覺過生
新老怪
文章: 5196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信堅
5.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日出日落本乎自然,花開花謝本是常理。
陰陽消長,成住壞空,是天道之循環,自然之法則,不是你我可以改變矣!
正如流水無意往何方,只隨因緣任漂流;浮雲無心飛何處,只順因緣去飄蕩。
無情如此,有情亦是,萬物如此,人事亦同。
故云:「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過著灑脫的自然生活,就是禪者的生活,就有「遍界春」的風光。
「流水下山非有意」,山峰上,潺潺有聲的流水往山下流著,並非特意安排,只是自然流布,一如雲無心以出岫。
「片雲歸洞本無心」,山頂上片片白雲飄浮,並非有心來去,實是不假分別。
「人生若得如雲水」,人生在世,如果像雲朵自由自在飄浮,像流水隨來隨去流動,是多麼地灑脫自然!
如果我們的生活 也能像雲水一樣逍遙自在,沒有名枷利鎖的束縛,不自我設限封閉,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自在,隨喜而作,該多美、多灑脫。
所以熱愛人生的人,要找尋快樂的人生,自在的人生,自性的人生,包容的人生,把自己放大包容、慈悲待人,心中就富有了。
那時候「鐵樹開花遍界春」,自有非凡氣象,真個是大地回春,既稀有又難能可貴了!
[鐵樹開花: 比喻事物罕見或極難實現。作事難成,及事難須待曰鐵樹開花。]
若能觀雲水之道,悟緣起之理,則有意 歸於無意,有心 契入無心,就可隨緣而過,處處自在,故言:「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新老怪
文章: 5196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信堅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布袋和尚


這首偈語,是布袋和尚在耕種時見道所作,道本自然,道在一切生活之中,農夫的生活最近道。他們識天時,敬天、畏天,春耕、夏作、秋收、冬藏,生活素樸,知福、惜福。在這首偈語中,暗含著無上天機。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是形容一個農夫插秧時,一把把青秧插滿田,低頭看到水面漂漾的藍天,也看到自己!一般人的通病是:只看到別人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過失。水中天如鏡,人要自覺自悟,使本性清澈顯見,
才能夠「六根清淨方為道」,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污染,時時保持自性的清淨,就是道,就是修行了。
「退步原來是向前」,頗有哲理意味。試想,農夫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後步步退,返到田邊,一畦田的秧苗才插好,其是似退而實進。有時候,退讓不是完全的消極,反而是積極的轉進。與人相處,斤斤計較爭執,互相排擠詆毀,又能成就什麼?倒不如退一步,尋求更大的成功。

手把青秧插滿田:
「手」 乃是下手、入手、首要。
「田」是我們心田,性地。我們人有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及阿賴耶識。佛家又將這八識比做田地,人心稱為七識田,就如同種田。人生在世,所種的善惡,就是來世的富貴、貧賤,二十八宿為人的藏田,稱為八識田,是善惡的倉庫,古語說:耕田不下種,枉費耕田力。但是第八識田所種的善惡,即成為輪迴的種子。
「青秧」:青(清)也是一種顏色。看到青色,就感清涼、舒暢、無憂無慮。青秧,即青苗、幼苗,乃赤子之心,懷赤子之心,離道不遠,赤子之心,貴在天真未鑿,一片圓明,後有善惡。人身中也有一個樸,就是上天所賦予我們的本性,它的本體 也是清靜無為,光明如日月,是靜定之心,未動心以前的心。簡單的說,即是「道心」。
天下蒼生,生性都是極其良善,就是原來的善,原來的初,也就是完完全全純潔不染的 赤子之心。但人因落了凡身,物欲蒙蔽太深,氣稟薰染太重,自性迷昧,有而不知有。同時受累世因果業力的影響,七情六慾攻其中,十色五光擾其外,靈性日喪, 心中無主。永遠也不能超脫七情六慾的束縛了。

低頭便見水中天:
水中天,便是性天,莊嚴之天。
反過來說,明心見性,須低頭。人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低心下氣,把一切心放低下來,把一切火氣意識、念頭放下。
我們平常不願低頭,乃是我執、我見、我慢的障礙。

六根清靜方為道:
人剛生時,一塵不染,天性喜愛清靜。長大後,涉世一深,接觸一廣,慾望也就跟著多了。
長春子曰:人生本靜是其性也,感物而動是其欲也。
人為什麼有「慾」呢?那是因為生而有六門,由六門生六塵,再生六欲之故。
六門: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都是向外發展,所以具有六塵。
六塵:視、聽、嗅、嚐、覺、知的功能。
六門配合六塵就有六慾:色、聲、香、味、觸、法的需求。
三者聯合作業,便有眼喜視色、耳喜聽聲、鼻喜嗅香、舌喜嚐味、身喜接觸、意喜知情,人心也就被慾牽著走。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退步即是不爭,道家一味守柔,居後不居先,謙退而不爭,
道德經上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聖人之道,為而不有,有而不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 爭。又說不爭之德 可以配天。
因為二人爭,一勝一敗,三人爭一勝二敗,十人爭一勝九敗,損九敗而益一勝,豈是天地之初心。
天道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惡。退步乃是知止。
知止、知足才能不危、不辱。
退步並不是放棄、消極,而是要效法彌勒祖師的大肚能容,慈心佈滿,善利萬物而無形,人己兩忘,無以為爭,所謂滿招損,謙受益,不爭才是道用之無窮。
新老怪
文章: 5196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信堅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示人。蘇東坡


無情說法。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

既然無情能夠說法,那麼山巒秀色 皆是佛的清淨法身的顯現,山間小溪潺潺的流水聲 也意味著是佛在說法,可是對昨夜山川宣說的無量佛法,以後如何向別人轉述呢? 詩中以「廣長舌」比喻暗夜溪聲如同說法;既以「八萬四千偈」表示溪聲滔滔不絕,又以「如何舉示人」說明當下似有所感、若有所悟的心理狀態。「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佛陀與我們這麼接近,又時時刻刻對我們說法,有八萬四千偈 那麼多的妙諦,那麼多的宇宙真理,我們應好好的領會,再傳播給別人。

佛法遍在虛空之中,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這首詩偈說「溪聲盡是廣長舌」,你要聽佛陀說法的音聲嗎?聽呀!佛陀音聲在大自然中,生滅潺潺的流水聲 就是佛陀廣長舌的音聲。你要看佛陀的樣子嗎?「山色無非清淨身」,青青山嵐 就是佛陀清淨的法身!徹悟佛陀真理的人,可以從一切事相上 洞見人生,無論什麼聲音,只要你能用心觀照,有所覺悟,那就是佛陀的說法聲。

如果我們懂得這首偈語,生生世世活在佛法裡,時時刻刻把佛法弘傳人間。萬事萬物無時無刻都在放光說法,因為一切現象存在的本身 顯示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無説而說」,都是佛的廣長舌。
良介禪師說:「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可知。」世界現象的本質,不是語言文字 所可以描繪的,光用耳朵聽不能體會,必須要用靈心 仔細的去傾聽,用慧眼深深的去觀照。

蘇東坡對於禪的修持很有心得,他有幾首詩說得很好,把禪的境界分成三階段:第一階段,是未參禪之前的境界:「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見山是山)
真正參禪,是另一番境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見山不是山)
開悟以後,他又做了一首詩:「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見山還是山) 。

一天,證悟禪師前往謁見庵元禪師。他倆夜裡閒談,證悟就舉出東坡的東林詩偈,並讚歎地說:「這也是不易到達的境地哦!」庵元不以為然,批評說:「這種說法還沒有看到路徑,哪裡說到了目的地呢?」

證悟:「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若不是已到了那種境界,如何有這個消息?」
庵元:「是門外漢而已。」
證悟:「和尚慈悲,可為指破?」
庵元:「且從這裡用心參破,即可以知道本命元辰落在何處?」
證悟聽了茫然一片。整夜深思,無法入睡。不知不覺中,天已亮了,忽聞鐘聲,恍然大悟,去其疑雲,說道:「東坡居士太饒舌,聲色關中欲透身;溪若是聲山是色,無山無水好愁人?」拿此偈語奔告庵元禪師,庵元說:「向你說是門外漢嘛!」

禪,不是用語言能說的,也不是用文字能寫的,更不是用心思能想的;禪,完全是透過悟才能體認的。證悟禪師的一夜深思,那鐘聲 終於敲開了心扉。禪不是知識,是靠自己實證體悟的。花開花落,緣起緣滅,空有不二,自然之道 乃無常生滅之法。東坡欲從溪聲山色了悟真性,而不知聲色與見聞 等如虛空華,本無所有,原是妙明真心,正如《金剛經》所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