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30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怪道1412 寫: 週四 5月 25, 2023 9:34 am 導師為何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中未談到「法住智」?筆者(常不輕版主)謹提供以下導師的相關解說供參:

釋尊開示的正法,是「先知法住,後知涅槃」。修學者先徹了因果的必然性──如實知緣起;依緣起而知無常,無我無我所,實現究竟的解脫──涅槃寂滅。涅槃不落有無,不是意識語言所可表示,為修行而自覺自證知的。以菩薩大行為主的「初期大乘」經,繼承「佛法」的正法中心,但「佛法」是「先知法住,後知涅槃」,而「初期大乘」經,卻是直顯深義──涅槃,空性、真如、法界等,都是涅槃的異名。所以,「佛法」從緣起入門,「初期大乘」是直顯諸法的本性寂滅。(<<印度佛教思想史>>p.a2)

https://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17912
那麼,何謂法住智!?

解深密經心意識品
廣慧,譬如大瀑水流,若有一浪生緣現前唯一浪轉,若二若多浪,生緣現前有多浪轉,然此瀑水自類恒流無斷無盡。又如善淨鏡面,若有一影生緣現前唯一影起,若二若多影,生緣現前有多影起。非此鏡面轉變為影,亦無受用滅盡可得
如是廣慧,由似瀑流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若於爾時有一眼識生緣現前,即於此時一眼識轉,若於爾時乃至有五識身生緣現前,即於此時五識身轉。
廣慧。如是菩薩雖由法住智。為依止為建立故。於心意識祕密善巧。然諸如來不齊於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

成唯識論
彼緣異熟識起法我見。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30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那麼,何謂法住智!?

如是廣慧。由似瀑流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
如是廣慧。此菩薩雖由法住智。為依止為建立故。

一切種子阿陀那識,如瀑流般涌現異熟種子,然此瀑水(異熟種子)自類恒流無斷無盡。

成唯識論
補特伽羅我見起位,彼法我見,亦必現前,我執必依法執而起。如夜迷杌等,方謂人等故。我、法二見用雖有別,而不相違,同依一慧。
唯有常常時,恒恒時,如來若出世,若不出世,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法流法行,法住法相,法爾如是~~
修佛不外乎真如與法性的互動糾纏,初地乃至七地所修般若波羅密多即是法住智……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30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那麼,何謂涅槃智???
唯有常常時,恒恒時,如來若出世,若不出世,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法流法行,法住法相,法爾如是~~
修佛不外乎真如與法性的互動糾纏,第八不動地究竟涅槃,心解脫證解阿賴耶識,依止一真如心,此後所修般若波羅密多即是涅槃智……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次草 »

修佛不外乎真如與法性的互動糾纏,第八不動地究竟涅槃,心解脫證解阿賴耶識,依止一真如心,此後所修般若波羅密多即是涅槃智……
==
外道癡深老楊不知真如與法性
才會說出真如與法性的互動糾纏
其實就是心在糾纏
就像不識字老楊錯覺名相
老楊的心就糾纏在自以為有大成就的大癡見中
這大癡見並非我給與的
而是老楊古今獨得自取的
由自由自由幼稚無知連連看自取的
連的時後興奮無比
等到被糾正時
老羞成怒
變成保護知見的糾纏不清
這麼簡單的心理
跟真如法性有何關係
反而是因為老楊無法離欲,離惡不善法
用心意識無知連連看
在名相上尋求成就感
這種呆子
並不少
但是能像老楊呆到出汁的絕對是古今稀有
舍利子跟須深名字都明顯不同
還要攀緣硬扯在一起
這對法義了解有何幫助嗎
當然沒有
老楊所知就是因為不虛心學習
所以正知見少的可憐
再加上不服輸的虛榮心
什麼亂七八糟的想法都說的出來
一天可以解決的事
要拖幾十年還沒結果
只能說腦子癡了就會如此
學佛離不開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
這兩個重點沒學好
反而會讓自己糾纏不已
怪道1412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怪道1412 »

問如世尊說緣起甚深。此甚深義。云何應知。答由十種相。應知緣起甚深義。謂依無常義。苦義。空義。無我義說。依無常義者。謂從自種子生。亦待他緣。又從他緣生。亦待自種子。又從自種子及從他緣生。而種及緣於此生事。無作無用。亦無運轉。又復此二因性功能。非不是有。又諸有支。雖無始來其相成就。然剎那剎那新新相轉。又緣起支雖剎那速滅。然似停住運動相現。依苦義者。謂緣起支。一味苦相而似三種相現。依空義者。謂緣起支。雖離有情作者受者。然似不離。顯現而說。依無我義者。謂緣起支。雖不自在實無有我相。然似我相顯現。依勝義諦。諸法自性雖不可說。而言諸法自性可說。問應以幾智知緣起耶。答二。謂以法住智。及真實智。云何以法住智。謂如佛施設開示。無倒而知。云何以真實智。謂如學見跡觀甚深義。

問:如世尊言:是諸緣起非我所作,亦非餘作。所以者何?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安住法性、法住、法界。云何法性?云何法住?云何法界?

答:是諸緣起無始時來理成就性,是名法性。如成就性,以無顛倒文句安立,是名法住。由此法住,以彼法性為因,是故說彼名為法界


 由此法住,是以法性為因,也就是因為有法性,所以才會有法住,假如沒有法性,法住就不得安立,就是先有無始劫以來的理成就性,今天才根據理成就性用文句去安立。以法性作為法住的因,也因為這個道理才說法性就是法界。所謂的界就是因,以法性為因才有法住,所以法性就是法界。界是因義,因此說名為法界。故此法性名為法界。(講記10)

////
不依世俗諦(法住智,如四諦16行相),不得緣起中道第一義(真實智)...?!
怪道1412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怪道1412 »

廣慧!如是菩薩雖由法住智為依止、為建立故,於心、意、識祕密善巧;然諸如來不齊於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

 廣慧菩薩!這樣的菩薩雖然有法住智為依止、為建立,於心、意、識祕密善巧了;然而諸佛不會到此為止而認為這樣的菩薩於心、意、識一切的祕密都得到善巧了,不會這樣施設安立彼為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

廣慧!若諸菩薩,於內各別如實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不見積集,不見心,不見眼色及眼識,不見耳聲及耳識,不見鼻香及鼻識,不見舌味及舌識,不見身觸及身識,不見意法及意識,是名勝義善巧菩薩,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廣慧!齊此名為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如來齊此施設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

 廣慧!如果諸菩薩內心裡面,如諸法的實相,不再執著分別阿陀那。因為證入聖道時候,據《攝大乘論》說,行者證入根本無分別智時(見道),包括能取的心、所取的境都不可得,六根、六塵、六識、語言、器世間也不現了。於證入時,內心於一一法的自體上,如實通達真實義,當然不會各別執著這是阿陀那、是阿陀那識;這是阿賴耶、是阿賴耶識;沒有分別,所以說不見,不見阿陀那—不見它的用;不見阿陀那識—不見它的體;不見阿賴耶—不見它的用;不見阿賴耶識—不見它的體。將阿陀那識、阿賴耶識分開來說。不見積集,不見心。積集是心的作用,心是心的體性;有體才有用,有心,才會有積集的作用。

 不見眼色及眼識,眼色,眼是眼根、色是色塵,眼根取色塵生眼識;不見耳聲及耳識,不見耳根、聲塵及耳識;這時不分別這是鼻根、這是香塵、這是鼻識,鼻識也不活動;同理,不見舌味及舌識,不見身觸及身識,不見意法及意識,證入真如無分別智時,不見諸法,就不分別了,離相、離分別,稱無分別智。根、塵、識、能所、語言、器世間,六種都不現了。修行要真正達到禪宗所說:虛空粉碎,大地平沉,打破漆桶,色身不可得,這世間也不可得,什麼都不可得,這稱作勝義善巧菩薩。勝是殊勝的智慧,義是境界;這殊勝的智慧,就是根本無分別智,證得無分別智就是聖人,聖人殊勝的智慧所緣的境界,名勝義。證入根本無分別智時,內心不會分別這是前五識、這是第六識、這是第八識,不會再這樣分別的,因為這時心識都不可得,當然世俗中識也不是分成八塊,而是約心的作用來說這是什麼識的,所以這時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

 菩薩證入根本智時,佛說,這類菩薩就是勝義善巧菩薩,因為他不會再執著,不再分別這是哪一個識了。廣慧!到這個境界,我會說他是對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的菩薩。如來齊此施設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前面的「齊此」是約菩薩證入時,說這樣的人是對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後面的「齊此」是用語言文字安立施設,佛用語言說出來施設於心、意、識一切祕密善巧菩薩的標準。(講記76)
cyc320
文章: 2552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cyc320 »

師示眾云。善知識。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直須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莫心行諂曲。口但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直心(直須知不染不著)。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豁然開朗,心胸寬廣)。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認這就是定)。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方名我執)
善知識。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不受三界的束缚)。心若住法。名為自縛。若言常坐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卻被維摩詰訶。(方名偏空)
善知識。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若執著便顛倒)。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勿一盲引眾盲)
怪道1412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怪道1412 »

法住法位

 界可以當因,也可以當種類解,如常說有十法界,包括聲聞、緣覺、菩薩、佛,四種聖人的法界及人、天、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種法界。法的範圍,或者它的種類,它的因,都可以稱為法界。法界就是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法性,都是一樣的意思。一個是由語言文字來表達,一個是本來如是的理性,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稱為法性;用語言文字表達的時候,能表達的語言文字名法住,所表達的法性義名法界。由法住通達法界證入法性,這三句可以說是一體的三相,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401~600卷)》卷454〈60 增上慢品〉: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一切作意皆自性空,皆自性離。如是空、離,非聲聞作,非獨覺作,非菩薩作,非如來作,亦非餘作。然一切法法定、法住、法性、法界、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虛空界、真如、實際、不思議界,法爾常住」。(講記10)

世尊!譬如毘濕縛藥,一切散藥、仙藥方中,皆應安處。如是,世尊!依此【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無自性性】了義言教,遍於一切不了義經,皆應安處。

《雜阿含經》: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不顛倒,隨順緣起。[4]
《大品般若經》:如,法性,實際。[5]
《大般若經》: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6]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真如,無我性,空性,無相,實際,勝義,法界。[7]
《大乘止觀法門》:自性清淨心,真如,佛性,法身,如來藏,法界,法性。 [8]

////
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真一行三昧自性空自性離自性涅槃是也?!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30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怪道1412 寫: 週五 5月 26, 2023 9:41 pm 法住法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454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一切作意皆自性空,皆自性離。如是空、離,非聲聞作,非獨覺作,非菩薩作,非如來作,亦非餘作。然一切法法定、法住、法性、法界、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虛空界、真如、實際、不思議界,法爾常住」。
老子道德經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唯有常常時,恒恒時,如來若出世,若不出世,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法流法行,法住法相,法爾如是~~
《雜阿含經》
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不顛倒,隨順緣起……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怪道1412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怪道1412 »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動靜結);唯觸及離是受邊際(根結);唯記與忘是想邊際(覺結);唯滅與生是行邊際(空結);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滅結)。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詢問?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

圖檔

https://theway.ilotus.org/buddhism/楞嚴經: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

////
善知識。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不受三界的束缚)。...空不異色乃至受.想.行.識,拔六根解六結越三空破五蘊超五濁全憑三慧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