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發心圓通方便入門入三摩地.....這樣就成佛菩薩囉???????誰為圓通?
白話就是 : 座下 你們哪位已獲圓通 , 請上來現身說法最初發心是從何方便入門入三摩地 ?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
- 文章: 5505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
- 文章: 3175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舉一個法華經出現過普賢菩薩
首楞嚴經卷第五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恒沙如來為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我立名。世尊!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恒沙界外,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我於爾時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縱彼障深未得見我,我與其人暗中摩頂,擁護安慰令其成就。佛問圓通,我說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斯為第一!」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恒沙如來為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我立名。世尊!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恒沙界外,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我於爾時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縱彼障深未得見我,我與其人暗中摩頂,擁護安慰令其成就。佛問圓通,我說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斯為第一!」
-
- 文章: 630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大方廣佛華嚴經
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我今迴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
我用(一真如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
善哉!!善哉!!!
如來長子,普賢菩薩,表法真如。所謂捨識用根,即是講佛陀世尊教導證悟真如根本智之大乘菩薩,捨識用根(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修普賢行者。
《維摩詰經》云: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為法王。
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我今迴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
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我立名。
我用(一真如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
善哉!!善哉!!!
如來長子,普賢菩薩,表法真如。所謂捨識用根,即是講佛陀世尊教導證悟真如根本智之大乘菩薩,捨識用根(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修普賢行者。
《維摩詰經》云: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為法王。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175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不只彌勒連大勢至菩薩都被文殊質疑云何獲圓通?
先看淨土宗很重視大勢至圓通章:
首楞嚴經卷第五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文殊質疑「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
長水沙門子璿集
大勢至菩薩由念佛三昧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入無生忍。今謂凡是有為皆屬行陰遷變,念性生滅正是無常,如何以無常因獲常住果,故非圓通。然念佛法門此方最要,雖云生滅,要因念想專注在懷,兼佛願力,旦生淨土。生彼國已,進行彌速,即證有期。今顯圓根,觀音為上,抑揚之道,故須揀也。
首楞嚴經卷第五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文殊質疑「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
長水沙門子璿集
大勢至菩薩由念佛三昧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入無生忍。今謂凡是有為皆屬行陰遷變,念性生滅正是無常,如何以無常因獲常住果,故非圓通。然念佛法門此方最要,雖云生滅,要因念想專注在懷,兼佛願力,旦生淨土。生彼國已,進行彌速,即證有期。今顯圓根,觀音為上,抑揚之道,故須揀也。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
- 文章: 630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滅盡定,證悟空性真如,即是涅槃。
隨個人修佛悟境功夫深淺,有上下品之分,不是草仔的想當然爾!!
大方廣佛華嚴經
佛子!菩薩住此第七地,得甚深遠離無行、常行身語意業,勤求上道而不捨離,是故菩薩雖行實際而不作證。」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從何地來,能入滅定?」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從第六地來,能入滅定。今住此七地,能念念入,亦念念起,而不作證。故此菩薩名為:成就不可思議身、語、意業,行於實際而不作證。譬如有人乘船入海,以善巧力不遭水難;此地菩薩亦復如是,乘波羅蜜船行實際海,以願力故而不證滅。
隨個人修佛悟境功夫深淺,有上下品之分,不是草仔的想當然爾!!
大方廣佛華嚴經
佛子!菩薩住此第七地,得甚深遠離無行、常行身語意業,勤求上道而不捨離,是故菩薩雖行實際而不作證。」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從何地來,能入滅定?」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從第六地來,能入滅定。今住此七地,能念念入,亦念念起,而不作證。故此菩薩名為:成就不可思議身、語、意業,行於實際而不作證。譬如有人乘船入海,以善巧力不遭水難;此地菩薩亦復如是,乘波羅蜜船行實際海,以願力故而不證滅。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175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
- 文章: 630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老子道家,非道教!!!
道家與佛家,都是此心藉由觀照,而深入探究創生實相,而且都已達至真理之極致。
真理不二。那有門戶之見!?
老子道德經
致虛極守靜篤。
(大乘修觀行者,觀自在菩薩)
萬物並作,吾以觀复。
(即是雜阿含經世尊教導比丘,安那般那,觀微細流注,彌勒菩薩云: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作意思惟此一切細微法行,深入(一切法真實種子)探究其緣起之根本,則入於生命永恆之地,一切止息入於涅槃。行者此心背塵合覺,隨順真如,趣向真如…由緣真如智境……)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老子稱修道者於此不染一法,寂靜之地,為回歸本命。知常曰明,即是證真如,證悟涅槃,而不住寂滅。即是由緣真如智境,而開啟佛知見。)
不知常,妄作凶。
(禪宗曰:未開悟者,不識本心,不能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學法無益。)
知常溶,溶乃公。
(知常即是開悟,可以依止真如,由緣真如境智,此心融入般若實相,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大公無私。如海水同一鹹味。)
公乃全,全乃天。
(如水入大海,同一鹹味,大公無私,則心量周遍法界,廣大如天。)
天乃道,道乃久。
(當修行者心量如真如遍一切處,無處不在,那就是得道了,真如法性,空不空如來藏真道實相,不生不滅,無人相,我相,眾生相,無壽者相。)
歿身不殆。
(此時縱使不再有肉身牽絆,得道者與道合真,與天地同久,脫離輪迴,不受生死存亡之所侷限。)
道家與佛家,都是此心藉由觀照,而深入探究創生實相,而且都已達至真理之極致。
真理不二。那有門戶之見!?
老子道德經
致虛極守靜篤。
(大乘修觀行者,觀自在菩薩)
萬物並作,吾以觀复。
(即是雜阿含經世尊教導比丘,安那般那,觀微細流注,彌勒菩薩云: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作意思惟此一切細微法行,深入(一切法真實種子)探究其緣起之根本,則入於生命永恆之地,一切止息入於涅槃。行者此心背塵合覺,隨順真如,趣向真如…由緣真如智境……)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老子稱修道者於此不染一法,寂靜之地,為回歸本命。知常曰明,即是證真如,證悟涅槃,而不住寂滅。即是由緣真如智境,而開啟佛知見。)
不知常,妄作凶。
(禪宗曰:未開悟者,不識本心,不能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學法無益。)
知常溶,溶乃公。
(知常即是開悟,可以依止真如,由緣真如境智,此心融入般若實相,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大公無私。如海水同一鹹味。)
公乃全,全乃天。
(如水入大海,同一鹹味,大公無私,則心量周遍法界,廣大如天。)
天乃道,道乃久。
(當修行者心量如真如遍一切處,無處不在,那就是得道了,真如法性,空不空如來藏真道實相,不生不滅,無人相,我相,眾生相,無壽者相。)
歿身不殆。
(此時縱使不再有肉身牽絆,得道者與道合真,與天地同久,脫離輪迴,不受生死存亡之所侷限。)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老楊自己舉經文說
七地就能入滅盡定即究竟偏空涅槃
涅槃
又七地不作證
八地會作證嗎
作證就是入涅槃不再出涅槃
八地會比七地癡嗎
八地經諸佛勸導是必然的
為何諸佛不勸七地
經文那裏有八地菩薩入涅槃的說法
這點是被幼稚園退學的老楊
永遠也無解的癡境
-
- 文章: 630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呵呵呵~~ 雖然由於佛法知見還很外行,提問也瀝瀝啦啦,但是有問就好!!!
經文開示法理,滅盡定是第六地之前,就證悟了!!!
至第七地,雖說是,於滅盡定能念念入,亦念念起,但,終究還是有出入。
直至第八地,才能達到究竟滅盡定,就是心經講的究竟涅槃。
首楞嚴經
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
淨極明生,名發光地。
明極覺滿,名焰慧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名現前地。
盡真如際,名遠行地。
一真如心,名不動地。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
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目此地,名修習位;
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
經云:
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
所謂初地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
就是講初地就已經證悟真如了,菩提就覺悟,覺,就是真如。經文意思是,初地菩薩證悟真如,開啟佛知見,親自嚐到捨識用根的法味,自知可以依止此唯識之根(真如根本智),而通達如來智慧,乃至盡佛世界,而心生大歡喜!!!!
其實,不染一法之滅盡定,初地就證悟了!!
從功夫理論講,證悟一法不生之滅盡定,也就證悟一切止息之涅槃,也就是證悟空性真如。
都是一法不染,一法不生的功夫現行,之所以名稱各異,那只是論述佛法,有功夫理論,與境界理論之角度,因地制宜罷了!!!
再說,初地證悟滅盡定(空性真如)(涅槃),跟二地、三地、乃至七地,八地證悟滅盡定,都是一法不染的現行,為何會有深淺差別?????
草仔,就試著自己去研究吧!!
給你一個提示!!
為何經文開示,七地以前依止的般若波羅密多,是修所得(法住智)。而第八不動地乃至諸佛依止的般若波羅密多,是依報得(涅槃智)。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