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21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投子一日為趙州置茶筵相待,自過蒸餅與趙州,州不管,
投子令行者過糊餅與趙州,州禮行者三拜,且道他意是如何?
看他盡是向根本上 提此本分事為人。
新老怪
文章: 521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日本臨濟禪宗公案
25. 一滴潤乾坤《景德傳燈錄》

梅雨季節陰雨連綿,每日覺得鬱悶。我的朋友卻說:不然!覺得下雨鬱悶的我們也許是幸運的。非洲的許多國家正在經歷著乾旱,很多人在忍飢受苦,上億的人都在祈禱:“ 下雨吧!快點兒下雨吧!” 。一滴潤乾坤!說得絕妙。
用一滴水就可以滋潤 整個宇宙乾坤。但如果連一滴水也沒有了呢?一想都不寒而栗。
一滴水竟能滋潤大地,養育花草樹木,讓地球鋪滿綠色。當然,從理論上來講,也許覺得“ 一滴水”
會有如此作用不可思議,但禪的境界超越大小、長短、寬窄的差別,一滴水和汪洋大海是一樣的,一粒米也足可與千山萬岳的雄偉相匹敵。
一滴水即可潤乾坤。從一滴水、從一粒米中 找出無窮的價值,若不從中悟出“ 珍惜” 之心,就不能說參透了這句話的涵義。
作為江戶時代農政家而知名的大原幽學(1797 ~1858 )出身於尾張藩(愛知縣),從年輕時就出外修學旅行,學習了神道、儒教、佛教等,但沒有一樣能讓他從心裡折服。
後來在他25 歲時,在近江國的松尾寺 遇到了提宗和尚。
關於這次相遇,高倉照在他的小說《大原幽學》(藝術出版社)中作了令人感動的描述。
…… 求學的大原幽學直接被帶進廚房,安排去淘米。“ 看你的秉性 有多麼墮落!你到這兒來看看!這兒有一粒米,這是剛才你淘米時 衝到水池邊上的。你大概在想,不就是一粒米嗎?那也不行!這麼下去,後患無窮。
我讓你知道一下一粒米有多重要,去小和尚屋裡 把算盤給我拿來!一個不夠,拿兩個來!” 幽學跑去向小和尚借了兩個算盤,放在了提宗面前。“ 一粒米掉在地上,能生出二十四個芽,二十四個芽就會長出二十四根稻穀,到了秋天,每根稻穀可以結出三百粒米,你算算到秋天這一粒米可以生出多少?” 幽學打了算盤,回答:“ 七千二百粒。” “
你知道一合米是多少粒?”
“…………”
“ 大概是五千五百粒。七千二百粒將近一合四勺了。”
“…………”
“ 等明年再把這七千二百粒播下去,又各能結出七千二百粒。到明年秋天,該收多少米啦?”
“ 五千一百八十四萬粒。”
“ 折成鬥呢?”
“ 差不多九石四斗二升五合。”
“ 那第三年呢?”
“ 三千七百三十二億四千八百萬粒,折成鬥差不多是六萬七千八百六十三石二斗七升三合。”
“ 第四年呢?”
“ 十億、百億、千億、兆,兆以上的數,我就不會算了。” 幽學的嘴唇開始發抖了。
“ 折算成鬥呢?”
“ 約四億八千八百六十一萬五千五百六十三石六斗三升六合。”
“一粒米也不是 憑白無故來到這世上的,連這個道理 都不明白的人,還能明白什麼!
就說你,不是活到現在了嗎?那是因為你見 也沒見過的老百姓給了你無限的愛。
從這一粒米中 你要是悟不出感恩的心念,那你就不是人,是畜生!”
“ 一滴潤乾坤” 。在消費被當作美德的今天,不正是我們應該 捫心自問的警句嗎?
新老怪
文章: 521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黃龍新和尚拈雲:洞山袖頭打領腋下剜襟,爭奈這僧不甘。如今有個出來問黃龍,道如何支遣?
良久雲:安禪不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諸人且道:洞山圈縞落在什麼處?若明辨得,始知洞山下五位回互正偏接人,不妨奇特。到這向上境界,方能如此。不消安排,自然剛好。
所以道:
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識,隱隱猶懷舊日嫌。
偏中正,失曉老婆逢古鏡,分明覬面更無真,休更迷頭還認影。
正中來,無中有路出塵埃,但能不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
偏中至,兩刃交鋒不須避,好手還同火裡蓮,宛然自有衝天氣。
兼中到,不落有無誰敢和,人人盡欲出常流,折合還歸炭裡坐。
浮山遠錄公,以此公案,為五位之格。若會得一則,餘者自然易會
新老怪
文章: 521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日本臨濟禪宗公案
26. 春色無高下 花枝自短長《槐安國語》


寒冬過去,春暖花開。梅花、櫻花、桃花,五彩繽紛,競相綻放。
此句描述著春天的景象。和煦的陽光灑滿山川、河流、田野、村鎮,不管是窮人的茅屋,還是富人的殿堂,無高下厚薄之分,全都一律平等。
但是如果仔細觀看,同樣是花,有梅花、有櫻花,也有桃花。
同樣是梅花,有長枝的,也有短枝的。有的花開得很大,也有的花還沒開放卻已經凋落。
各自存在的差別,一目了然。
“ 春色無高下,花枝自短長” ,
指的就是佛教所說的平等 即差別、差別 即平等的根本思想。
看人世間,有男女、父子、師徒、貧富、老幼、賢愚、美醜、大小、長短等各色差別。
如果一邊倒只注重這些差別,就會變成封建的差別社會;
但如果一 倒只強調平等,就會不分青紅皂白 全都強求一律,這是惡的平等。
平等即差別、差別即平等,說的是承認差別的平等 和存在差別的平等。
男是男、女是女、老是老、幼是幼、師是師、徒是徒,必須各守各自立場基礎上的平等。
只有在尊重人世間男和女、老和幼、師與徒的平等,同時又明確地 承認各自的差別,社會才能夠保持和諧。
(共和的思想)這一說法 所依據的根本,始於釋迦佛祖12月8 日 開悟一喝“ 奇哉,奇哉,草木國土悉皆成佛。啊!真是不可思議!草、木、河川亦有佛命” 。
世上一切之存在 都具佛命,故不可岐視任何東西,對所有事物 都需一律平等。
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男、女、草、木,甚至螻蟻,都各具佛命,都有其獨立的尊嚴,都是絕對的個體,所以也都可以相應地發揮個性、主張自我、五彩繽呈。
我們處事 往往容易偏向一方。但從“ 春色無高下,花枝自短長” 這句話中,我們應該學習到 平等即差別、差別即平等這一真實的本質。
近來在中學校園裡,暴力事件頻頻發生,已經成為社會問題。
前些日子甚至發生了學生 動刀野蠻刺傷教師的事件,讓人感到不寒而栗。
有學者和文化人 對此問題的起因 進行了分析,並談了很多解決的辦法。
我認為他們說的都對。但是我想,不管教師有什麼樣的理由,也不管學生有什麼樣的理由,如果他們都能清楚知道 教師和學生的立場差異,至少事態不至如此地步。
我不是說要恢復到“ 矮身三尺,不踩師影” 的倫理去。
教師和學生作為人來說 都有同樣的人權,從同具佛命的觀點來說 是相互平等的。
但是從教與學的立場來說,教師和學生 是有人格上的差異的,不能忘記兩者間存在的差異。
忘記這差異 而一味地強調平等,不分好歹 一視同仁的惡平等 才是根本的原因所在。
在熙熙攘攘的大地,今天仍是春日和煦 陽光普照。
這正是“ 春色無高下,花枝自短長”的寓意。
新老怪
文章: 521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27. 春入千林處處花 秋沉萬水家家月 《葛藤集》

“ 處處” 也好,“ 家家” 也好,都不是說某個地方,而是說“ 所有的地方” 。
只要寒冷的冬天結束,到了春天,明媚的春光就會不分貧富大小、公平無私地灑滿“ 千林” 即所有的地方,催生嫩芽,綻放鮮花。
同樣,到了秋天,明月皓然當空輝映“ 萬水” ,無論是茫茫大海,還是滔滔江河,或是漫漫湖泊,甚至小小的水盆中也會倒映月影。
在這裡,明月不依 任何人取捨選擇的意志,一致平等地 映出它自己的影姿。

“ 春入千林處處花 秋沉萬水家家月” 的詩句 是藉大自然的活動 來比喻佛的慈悲公平無私、廣大無邊。
佛的慈悲不是別人的事,而是我們自己體諒同情的心。
我們總是容易因老少、男女、美醜、賢愚、貧富、大小等的差異 而加以區別地對待事物。
其實我們應該像春天的陽光 和秋天的明月那樣,超越千差萬異的差別,無論對誰 都同樣地施以愛心。
前些日子《每日新聞》上有一篇題為《希望推廣代筆考試》的報導,講的是福岡縣立稻葉高中 一位患腦癱的少年由人代筆參加考試 並取得合格的事情。
這位少年的名字 叫山本宣弘。宣弘在出生後七個月時,因為脖子直不起來,多次去醫院診治,被醫院診斷為患有腦癱。他在四肢行動不便、飲食和大小便 都需人護理、語言交流有障礙的狀態下 度過了中學生活。坐在輪椅上的宣弘身邊總是陪伴著他的母親,上課時母親和他並排坐著 代他作筆記,到考試的時候,就在有老師監考的單間裡由宣弘口授、母親代筆答卷。宣弘學習刻苦認真。他用嘴叼著畫筆繪畫,趴在地上用抹布擦地的樣子 使同學們很感動。
每天都會有幾位同學 抬著他上下樓梯。馬拉鬆比賽時,健步的同學們 會推著他的輪椅參賽。休學旅行時,他們母子也一起參加。過了不久,不協調的感覺就沒有了,差別意識也徹底地消除了。對於宣弘真正的朋友 也就是他的同學們來說,宣弘就是一位“ 很平常” 的朋友。因此同學們認為他和大家 一起升入高中是理所當然的。
但在今年1 月份,在向校方詢問 有關宣弘升學考試一事時,卻以“ 由人代筆考試 有欠公正” 為由遭到校方拒絕。宣弘“ 想上高中” 這一理所當然的願望和“ 為什麼只有宣弘不能上高中” 的心情打動了同學,也打動了學生會。於是一場簽名運動開始了,並發展成為了全城的運動。宣弘要求用口述方式 接受考試的願望最後終於得以實現。(1986 年4 月12日)細想起來,這次運動就是因“ 宣弘君和我們大家都是一樣的,為什麼只有他不能參加考試呢?” 這樣一個質樸的疑問引起的。在被人們說成是文明發展、經濟複雜、社會等級化、人性缺失的現代社會中,“ 都是一樣的,為什麼?” 這種認識,難道不正是我們 應該追尋的嗎?“ 都是一樣的,為什麼?” 這種認識其實不正是” 春入千林處處花 秋沉萬水家家月” 嗎?
新老怪
文章: 521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公案︰

慧度禪師。有僧推窗云︰「滿山都是雪。」
師云︰「隨聲逐色。」
僧云︰「乞師離聲色道一句。」
師云︰「滿山都是雪。」(即此見聞非見聞)。
新老怪
文章: 521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曇懿大師住玉泉。焉大慧拈香。繼省慧於小溪。
慧升座。
●舉雲門拈拄杖示眾雲:
凡夫實謂之有。二乘析謂之無。緣覺謂之幻有。菩薩當體即空。
衲僧見拄杖子,行但行,坐但坐,總不得動著。
乃曰:『我不是雲門老人,將虛空剜窟窿。』驀拈拄杖曰:『拄杖子,不屬有不屬無,不屬幻不屬空。』
卓一下曰:『凡夫二乘緣覺菩薩,盡向這裏各隨根性,悉得受用,唯於衲僧分上,為害為怨,要行不得行,要坐不得坐。
進一步,則被拄杖子迷卻路頭,
退一步,則被拄杖子穿卻鼻孔。
即今莫有不幹的麽?試出來,與拄杖子相見。
如無,來年更有新條在。惱亂春風卒未休。』
下座曰:『煩玉泉為眾拈出。』

泉登座。敘謝畢。
遂舉前話曰:『適來堂頭和尚恁麽批判。大似困魚止濼。病鳥棲蘆。若是玉泉則不然。』
拈拄杖曰:『拄杖子,能有能無,能幻能空。凡夫二乘 緣覺菩薩,』
卓一下曰:『向這裏百雜碎。唯於衲僧分上,如龍得水,似虎靠山,要行便行,要坐便坐。進一步,則乾坤震動,退一步,則草偃風行。且道:不進不退一句作麼生道?』良久。
●曰:『閑持經卷倚松立,笑問客從何處來?』
新老怪
文章: 521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日本臨濟禪宗公案
28.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唐詩選》中國唐代詩人賈島(779 ~843 )有一首題為《訪隱者不遇》的詩。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松樹下有一童子,就問他“ 隱者(仙人)到哪兒去了?” 童子答道:“ 老師採藥去了。” 肯定就在這座山里,但是雲遮霧罩,根本不知道在哪兒。要參透
“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這句詩,有必要翻查一下《無門關》第四十七則“ 兜率三關” 。
兜率悅和尚。設三關問學者。“ 撥草參玄,只圖見性。即今上人性在甚處……”
“ 撥草參玄” 意為披荊斬棘,翻山越嶺,行走各國,尋訪名師。
上人是對僧的尊稱,但在這裡是“ 你” 的意思。
兜率和尚(1044 ~1091 )常常為沙門設下三關讓他們修行。
這第一關,就是尖銳的提問:“ 修行者遍歷四方 不是為了遊山玩水,而是為了 拜訪各地名師見性,即看取自己的佛心佛性。那麼現在,你的佛性 到底在哪裡呢?”
按佛教的說法,人無論誰 都有成為悟者(開悟之人)、成佛的可能性,這種潛藏的普遍 也是基本的人性,即稱之為佛性。
佛性實際上 也就是純粹的人性。
而且這種佛性 不僅人有,所有存在的事物,包括草、木、鳥、動物、石頭,甚至垃圾都有。
禪不僅把它作為一種知識加以了解,問題更在於真參實證,即能否將它拿來 使其變成自己的東西。
所以需要一聲喝破“ 那麼,如今你的佛性在哪裡?”
沙門為追求佛性 而每天實參苦修,但卻往往 求之不得。這是為什麼呢?
並不是因為佛性 遠不可及。佛性本就在最近的自己的心裡。
只是因為追求時 卻又在左盼右顧,就像今天的我們一樣。
古人把這種狀態 說成是“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
這裡所說的雲 即指我們的迷惘、煩惱、妄想。
明明就在我們面前的東西,卻因為有云遮擋 而看不到。

鼬鼠、蜥蜴、豪豬等動物的生存能力(佛性)極強,人類也有所不及,常常使我們發出“ 了不起”“ 不得了” 之類的慨嘆。
兒童文學家椋鳩十(1906 ~1987 )曾經懇切地 對孩子們說:“ 每個人都生來 就具有某一特長的地方。你,你,還有你,肯定都有的。只是我不知道是什麼。雖然我不知道是什麼,但你們每個人 肯定都有各自的出色之處。”
這個出色之處 不是要靠學習、要靠什麼人來教才能得到的。
“ 人都有各自的出色之處。為了激發那個能力,人們學習,讀書,感動,在這個過程中,能力會自然地噴發出來。這時你才感慨“ 自己原來 竟有如此能力!” (參照1988 年3 月25日《中外日報》)
只不過是你在學習、讀書的過程中,才注意到了 自身本來就具有的 出色能力而已。
我們都具有可能成佛的佛心、佛性,但我們並未註意到,總是徘徊、猶豫。
這正是“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的狀態。

:mrgreen:雲深不知處
新老怪
文章: 521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下載清風付與誰,

此是趙州示眾,爾若向北來,與爾上載,爾若向南來,與爾下載,爾若從雪峰雲居來,也是個擔板漢。
雪竇道:如此清風堪付阿誰?
上載者,與爾說心說性,說玄說妙,種種方便。
若是下載,更無許多義理玄妙。
有底擔一擔禪,到趙州處,一點也使不著,一時與他打迭,教灑灑落落無一星事,謂之悟了還同未悟時。如今人盡作無事會,
有底道:無迷無悟,不要更求,只如佛未出世時,達摩未來此土時,不可不恁麼也,
用佛出世作什麼?祖師更西來作什麼?總如此有什麼干涉,
●也須是大徹大悟了,依舊山是山水是水,乃至一切萬示悉皆成現,方始作個無事底人。
不見龍牙道:
學道先須有悟由,還如曾鬥快龍舟,
雖然舊閣閒田地,一度贏來方始休。
只如趙州這個七斤布衫話子,看他古人恁麼道:如金如玉。
山僧恁麼說,諸人恁麼聽,總是上載,且道作麼生是下載?三條椽下看取。
新老怪
文章: 521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六祖云: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1故若是著有,乃是西方東土,天上人間,即求後世果報,此是凡夫。
2若是著了無,萬法皆空,本無一物,乃是莽蕩頑空。
3若是一心不染 七情不生,乃是無記頑空,鬼家活計,
4故云︰「有無俱不立,一体是方親。」此是中道第一義諦也。
相既不可執於有,但也不可偏於無。若執無,究竟如何借假修真,以達即妄即真,即真即妄,真妄不二。
●佛言︰「如來法相,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故能體物而不遺也。」
道曰︰「大道無形 生育天地。」
儒曰︰「道不可須臾離也。」
●三教皆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者為道。何來斷滅?故理性非斷滅,而萬劫不壞也。
道云︰「有而非有,無而非無,有有無無之中 自有玄牝之門 即是天地之根。」
古德云︰「水中月影 總是空中無極之月所攝,三千江 普照一輪明月。」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