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追求「滅」,而不是「悟」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佛教修行追求「滅」,而不是「悟」

文章 藍海千尋 »

從信入.無法一信即可起大用
若缺利他菩提心.缺歷練.無力.亦無智
如何實踐法華?
信心即入即是佛。

既是佛,還有什可質疑的?
Sherlock
文章: 109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佛教修行追求「滅」,而不是「悟」

文章 Sherlock »

圓頓止觀

圓頓者。初緣實相造境即中無不真實。繫緣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己界及佛界眾生界亦然。陰入皆如無苦可捨。無明塵勞即是菩提無集可斷。邊邪皆中正無道可修。生死即涅槃無滅可證。無苦無集故無世間。無道無滅故無出世間。純一實相。實相外更無別法。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觀。雖言初後無二無別。是名圓頓止觀。

Look隨筆:
佛性者即是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道種子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實相己界及佛界眾生界亦然是名本具如來智慧德相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佛教修行追求「滅」,而不是「悟」

文章 藍海千尋 »

圓頓止觀

圓頓者。初緣實相造境即中無不真實。繫緣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己界及佛界眾生界亦然。陰入皆如無苦可捨。無明塵勞即是菩提無集可斷。邊邪皆中正無道可修。生死即涅槃無滅可證。無苦無集故無世間。無道無滅故無出世間。純一實相。實相外更無別法。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觀。雖言初後無二無別。是名圓頓止觀。

Look隨想:
佛性者即是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道種子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己界及佛界眾生界亦然
何為實相?指的是諸法實相,諸法真實樣相。
諸法實相者,諸法空相,無相不可見不可得。
文中“一色一香”指的是諸法妄相。
稱“一色一香無非中道”指的是:實相與妄相不偏不倚,也即:實相即妄相,中道不二。

中道不二只是求於佛道的中繼站 ,而不是終站。
應該追求的是:實相。

不二者不一不異,
解實相與妄相不一不異:
1.實相與妄相不一,故實相定非妄相,只能從中擇一而住,要嘛擇住實相 ,要嘛住妄相,不可能同住實相與妄相。
2.實相與妄相不異 ,故實相與妄相同體,正因為二者同體,離開實相就是妄相,離開妄相就是實相。

如果你證入實相,以上述故,你不可能還停留在“不一不異”的階段。

簡言之,修行求於實相(終站),中道不二只是過程中的中繼站,而不是終站 。

終點站就是:真空,無相曰實相。

實相裏肯定無妄相可比擬,怎可能有實相與妄相不二的情況發生呢?

生死即涅槃,也是同姚道理,在尚未證入涅槃前,猶未能從生死解脫,此時須先觀生死即涅槃,手段就是中道不二,一旦證入涅槃,連涅槃之名也不立,何況是無常生死?

千萬別顛倒了!

再論“一色一香”
此色香是蘊法。

色見佛性,雖也是肉眼見,但所見是佛性實體,而不是中道不二所言桌椅,山河大地...等蘊法。

千萬別混為一談。
Sherlock
文章: 109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佛教修行追求「滅」,而不是「悟」

文章 Sherlock »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樓上提到中道
實相與妄相之不一不異
可否請藍海千尋師兄也解釋
實相與妄相之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來亦不出(去)

再論“一色一香”
此色香是蘊法。

蘊法能超越中道嗎?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佛教修行追求「滅」,而不是「悟」

文章 藍海千尋 »

實相與妄相之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來亦不出(去)
這還是不離:中道不二思維。

實相不生不滅,不難理解。(真體)
蘊相不生不滅(妄體),唯指阿賴耶,也就是證入八地時所見外境相:幻相。此阿賴耶雖是蘊相,却是幻相,也就是不能歷歷分明指出諸相。
幻相雖由蘊法組成,但無時間差之相,所以可以說是常住諸法相,雖是常住相,却唯八地能見,且是八地增上十地過程必除滅的對境。

除滅阿賴耶,轉阿賴耶識成大圓鏡智,(十地)
十地即證入實相(無上正覺),法界真空如大圓鏡 ,能照一切,能容一切。

不常不斷....此常,斷的對境是蘊法,也就是所謂:常見,斷見。
舉個例:
凡愚執有山河大地,是常見(有)
修行者謂:執無山河大地,是斷見(無)
取山河大地作觀,而說無有山河大地,是“斷見無”的妄處。
(既然先取妄作觀,已是妄因,作任何觀都是妄果)

常見斷見都是妄 ,修行起點必須有的認知,才不會從事止觀時,誤入歧途。

實相非彼諸法之常斷見,而是滅盡諸法方證實相,連蘊法,常見,斷見亦不可名,無故。

順提:大般涅槃經:善根有二義,常與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

就有人言:佛性的定義就是“非常非無常”。
錯解的結果,滿盤輸。
這裏的常與無常的對境是善跟,而不是佛性,釋尊只是指出:佛性不像善根有常跟無常二義,故說:佛性非常非無常。
正解:佛性非彼善根有二義,常與無常。
佛性常,這個常沒有對境,也就是不能用常無常相對後,取‘’相對常‘’說是佛性的常。

修止觀,要注意的是:取境。
所取境決定觀後的果是妄還是真。
所以:不識本心,學法無用....慎思!
Sherlock
文章: 109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佛教修行追求「滅」,而不是「悟」

文章 Sherlock »

實相不生不滅,不難理解。(真體)
蘊相不生不滅(妄體),唯指阿賴耶,

能取的阿賴耶見分
所取的阿賴耶相分(境)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心、境皆自心
妄從何來?

為何眾生不知不覺?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佛教修行追求「滅」,而不是「悟」

文章 藍海千尋 »

能取的阿賴耶見分
所取的阿賴耶相分(境)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心、境皆自心
妄從何來?

為何眾生不知不覺?
阿賴耶是蘊法幻相,是當滅的對象。
不滅不能增上。

能取的阿賴耶見分,所取的阿賴耶相分..此說不準確。
能照顯阿賴耶的見分(無相),所照的阿賴耶相分(不相)

己心:一真如心無相,能如實照顯外境阿賴耶而不相。

不相故,能循業發現而令該業無相,無相故滅後不復生(所謂滅而不生,是真滅)
(不相無相....這是九地增上十地的過程。)

滅盡阿賴耶,法界全體真如.(無心)...一真法界。
轉阿賴耶識成大圓鏡智。

阿賴耶是不是妄相?
當滅。你說是不是妄相?
阿賴耶非本來面目,你說是實相嗎?
Sherlock
文章: 109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佛教修行追求「滅」,而不是「悟」

文章 Sherlock »

賴耶四分

據翻譯名義集卷十五所舉,第八阿賴耶識能含藏一切善惡種子,具有下列四分之義,即:(一)相分,相,即形相。相分有三種:(1)境相名相,謂第八識能與六識相緣而為境界。(2)相狀名相,謂世間有為之法皆有相狀,均為第八識所變現。(3)義相名相,謂能詮教下所詮義理之相,亦皆為第八識所變現。

(二)見分,見,即照了之義。見分有五種,即:證見名見、照燭名見、能緣名見、念解名見、推度名見。


四分

(一)為法相宗之教義。法相宗認為構成吾人認識作用之心識有四個分位,亦即心、心所法之認識作用共有四種分類。即:(一)相分,又作所取分。相,即相狀;所緣之義。為認識之對象(客體);亦即被主體之心所認識之客體形相。可分為影像相分、本質相分二種。(二)見分,又作能取分。見,即見照;能緣之義。為認識之主體(諸識之能緣作用);亦即認識、照知相分之主體作用。(三)自證分,又作自體分。自,自體之義;證,證知之義。即自體上證知見分之作用;亦即自體能證知自己之認識活動(見分緣相分之作用)。(四)證自證分,即證知自證分之認識作用;亦即自證分之再證知。於八識中皆各具有此四分,為人類行認識作用時所必備者

(中略)

此外,見、相二分稱為外二分,自證、證自證二分則稱為內二分;實則內二分係根據外二分之推論,外二分係為四分說之基礎,其目的在證成「唯識無境」。〔成唯識論卷二、卷八、卷九、佛地經論卷三、攝大乘論釋卷六、成唯識論述記卷三本、觀心覺夢鈔卷上、大乘法相宗名目卷四下〕(參閱「賴耶四分」佛光大辭典6314)

Look隨筆:
八識皆有四分賴耶亦然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佛教修行追求「滅」,而不是「悟」

文章 藍海千尋 »

。(二)見分,又作能取分。見,即見照;能緣之義。為認識之主體(諸識之能緣作用);亦即認識、照知相分之主體作用。
取義跟照義不同。

心垢故能取。

心淨如鏡故能照。

能緣....不能彰顯八地一真如心無相義。心中無物如何緣?

有物乃取,乃緣。

八地己心無相如鏡,能如實照顯外境,如實照顯故能不相。

無相不相.....是八地的境界。
Sherlock
文章: 109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佛教修行追求「滅」,而不是「悟」

文章 Sherlock »

心垢故能取

云何心垢?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