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濟公示你 一念心歇得處,喚作菩提樹。
你一念心不能歇得處,喚作無明樹。
無明無住處,無明無始終。
你若念念心歇不得,便上他無明樹,便入六道四生,披毛戴角。
你若歇得,便是清淨身界。
你一念不生,便是上菩提樹,三界神通變化 意生化身。
濟公教人只要明得 這聽法的人,將世法佛法 一齊歇卻,便是清淨身界,何等快樂?
而吾人 時時只攀緣無明,而墮落三途,真可哀也。

:mrgreen:
一念心,有
無念心,非
無事心,空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心燈錄
三要印開朱點窄 未容擬任主賓分


問曰:「如何是體中玄三要?」
曰:
「意中玄與句中玄雖近,然猶可思議分別,至於體中玄 與意中玄更近,則難於思議分別。然既曰更近,既有近字,豈無言說?
要知自句中之玄 修到意中之玄,可謂妙矣。又修到意中玄之上要,可謂妙極矣。
原來妙到極處,則妙自不能久炫其妙,而返淡矣。
此淡字,乃妙到盡處,返而為淡,非今人不曾歷過意中之玄要 而妄言淡者。
淡如水,水無味,同愚人一樣,無識無知,穿衣吃飯而已,此為體中玄 初要。

而吾人本體 本是如此,蓋今復至於此,並無加增,然而還是初要,豈不玄乎。
斯理原非妙字能盡,惟淡字好,眾人一入淡,則飛走去,惟智者 能安而樂之。
淡雖無味,然無味中 有一至味在焉,至味為何?
原來不是色,不是空,不是一,不是萬,不是凡,不是佛,不是境,不是物,不是有為,不是無為,於行住坐臥 動靜酬酢往來之中 而歷歷孤明,如朗月當頭,推他不去,攬他不來,總無絲毫 接續斷滅影響之相,此是體中玄 中要也,豈不玄乎。

嗟乎!至此亦難言矣。世尊至此,見文殊迦葉白椎竟,下座。
古來諸禪師至此,更拂衣歸方丈。
寒山子曰:「教我如何說?惟曹山有一句 明此我上要。
僧問曹山曰:「朗月當頭時如何?
山曰:「猶是階下漢。」
僧曰:「請師接上階。」
曰:「月落時相見。」
湛愚人若在當時,劈面與曹山一掌雲:「月落時作麼生相見?
客曰:「此時曹山便拂袖歸室。
曰:「曹山拂袖歸室,我便禮拜而退。」此體中玄 上要也,豈不玄乎。

故濟公直指曰:「三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擬任主賓分。
「此三要更不曾有人說破 是何三要卻不是體中玄三要,蓋體中玄三要,還是返本還原 至寂滅究竟。
自家大事了畢者,此三要乃印開心地,發百千萬陀羅尼,自然能度生建化門之妙用。
所謂朱點者,心也。
雖到上要,大事了畢,而悲智雙運,自不能已。
然化門應來人之機,有千變萬化之不同。
自返自心,窄而不廣,不足以當眾機 而投其所問。
惟三要 能印開此一點心地,包含大千世界,度盡群生。
三要為何?乃吾人身口意 最要最要者也。
身 則外現威儀,口 則隨機對答,意 則慈悲智慧雙運,以此為印乃能開發心地。
所謂印者,即如一官必有一印,有此印則無遠不至,任我縱橫開發,誰敢礙我?
蓋人能至體中玄上要,則自能知此三要之印 本來已具。
我今用此印 而開我心地,廣大無邊,凡一切料揀、與奪、權實、照用、賓主何必擬議?
而自然歷歷分明,當機即用。
即有志必欲為佛為祖者,皆來投誠歸依,而受我三玄九要 印開朱點之妙。
彼未入此門者不必論,已入此門者 都在此三玄九要之內。
我已歷過三玄九要,彼學者能到某玄某要者,我即知之。
或超入即得體中玄要者,斯為上智,
或超入即得意中玄要者,斯為中智,
或入而得句中玄要者,斯為下智,
而引之前進,則孰有能逃我洞鑑之外?
蓋惟此三要 能印開心地,而能為佛祖之師。則視彼得意中玄要者,豈不窄乎?
再視彼得句中玄要者,豈不更窄乎?

蓋三玄九要法門,乃宗門至要。
即《楞嚴經》所謂密因修證,體中玄上要,即是大佛頂,惟是密因。
故玄有三,而要有九,乃此心返本還源之路。不是執定一法進修,乃悟此心。
即心即法,即法即心,惟此一真我 而已矣。
惟此真我,即是聽法的人而已矣。
所以臨濟公乃曰: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須有三玄,一玄中須有三要,有權有實,有照有用。汝等諸人 作麼生會?難道一喝,及雲蒼天蒼天 幾句無理路言句,即算會麼?
乃濟公與人據實商量 此密因修證,不是一問答一轉語 便算作能會。
如能細細清楚明白,說破玄要,許他一喝。若遇來問者便喝,這一喝值得什麼?

或曰:「聞老人所解三玄三要,與歷代古來禪師 自汾陽以下大不相同。然一句一字,著實清楚,令人佩服。但不知當年 臨濟公果是此意否?
曰:「若要我之所解,必與臨濟公之意相合,上下千古,歲月遙遠,誰為證據?
然讀其言、玩其意,非細細詳察,不如是會,而以無理路句一例會,恐辜負濟公婆心。
蓋入此道者,即頓悟後,亦有漸入。豈能如龍女頓悟頓成?
即趙州至四十年 才打成一片。
初祖謂二祖曰:『心如牆壁,自然入道。'玩這入字,可見其有漸進也。
古德雲:'侍師多年,漸臻玄奧。'又雲:'諦當甚諦當,管保老兄未徹在。
'未至徹時,還有進步。經雲:賢聖以無為法 而有差異。
於《楞嚴》則直指出密因修證。
又雲:'理雖頓悟,事要漸修。'
文殊贊觀音自聞聞法門曰:'豈惟觀世音,我亦從此入。'
又讚曰: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
蓋三玄九要,乃一路涅槃,至大佛頂始為究竟。
乃要人詳察據實商量,不可於他三句之外,另生怪異奇特之想,只還他一句一字的本義,豈可籠統一句話,就算會得,豈不令人失笑?
只要據實而論,能依此修行,管保成佛去,何必問濟公這意相合不相合也?」
Sherlock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Sherlock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

維那問。臘月三十日。請師直拈向上一著。荅。本具現成。不從人得。西堂問。本具現成。因甚欲證而不能卽證。荅。何勞欲證。良久曰。欲證者稀。乃曰。文殊起佛見法見。世尊貶向二鐵圍山。高峰云。今日有起佛見法見。便應合掌讚歎。何以故。時節若到。其理自彰。世尊貶文殊。為誡心外求佛法者。高峰讚二見。為勸甘棄佛法者。惟達心外別無佛法。方可熾然求於佛法。古人不著佛法僧求。如是而求。豈似今人。才說求佛求法。便昧性具之宗。才說無佛無法。便欲全廢修證。偏邪之見。何預圓宗。眾居士問。大慧荅中庸首三句為三身。有過無過。荅。宗眼圓通。隨拈皆得。灼然無過。然是大慧之中庸。非子思之中庸也。進問。何故清涼國師。謂妄欲和融儒釋者。應墮無閒。荅。儒是世閒法。執同則謗出世法。所以犯墮。今稟華嚴事事無礙之宗。如徧行外道。同證解脫。又稟法華開顯之旨。治世語言。皆順正法。故無過也。惺谷禪師云。為門外人說同句。不同。彼必反生疑謗。為入門人說異句。不異。彼必狃於舊習。為升堂人說雙亦句。令知差別源委。為入室人說雙非句。麤言細語。同歸第一義諦。儒釋但假立名字。有何同異可論哉。進問。且如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與一念未生。為同為別。荅。若熾然喜怒哀樂時。仍是未發之中。可謂一念不生全體現。若離現前一念。別求一念未生前。謂是向上。全墮滅相法塵。當知念卽無念。故云未生。喜怒哀樂卽無喜怒哀樂。故云未發。恁麼會得。方許說同。其或不然。四句俱謬。又問。菩提流支是大乘法師。何於達磨興毒。荅。南嶽思大師亦受七毒。此皆二義。約實則權位大士。不達圓乘。如增上慢四眾。打常不輕是也。約權則正顯南嶽達磨之妙。如調達真善知識是也。西堂問。旣云教外別傳。何復云棱伽四卷可以印心。荅。教外別傳。卽教內真傳。如因指見月。指非是月。不謂所指非月也。離經一字。卽同魔說。不以經卷印心。何名傳佛心印。又吾宗乘妙處。奪情不奪法。執著文字。須云不立。若執不立。妙藥反成大病。卻是依文解義。三世祖冤。所以仍須以教印心也。凡看宗語。須具超方眼目。且如神秀偈。五祖教人禮拜持誦。依此修行。可作佛祖。六祖書偈。以鞵抹之云。亦未見性。人皆謂與奪互換。又詭護六祖。不知此時。佛法尚盛。人情尚湻。彼追逐者。皆英傑為法而然。絕非爭虛名虛位。何必如兵不厭詐之局。貽羞法門哉。當知秀偈。雖涉漸修。千穩百當。祖偈。雖甚圓頓。毫釐有差。天地懸隔。得則直超。失則永墜。五祖賞則真賞。罰則真罰。非詭態也。且必密付信衣。遣令他去者。正欲與六祖。共扶圓門漸修之慧命。不忍使現在未來眾生。誤墮坑塹。乃為密護神秀。故致六祖僃受逋逃驅逐之苦。使一時表彰。分以半座。何得有此。豈五祖亦曾受金幣故。法嗣不厭眾心。六祖亦以薦書得法故。雖受源流。而心虛膽怯。不能登座揮塵哉。若能於語錄看出文外之旨。亦能於千經萬論看出文外之旨。便不是依文解義。亦復不離經論一字。如或不然。三藏十二部。千七百公案。皆標月指。認祖指為月。與認佛指為月。何以異哉。

老怪師兄:
請教甚麼是
門外人、入門人、升堂人、入室人?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貢巴
文章: 772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01, 2022 7:53 a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貢巴 »

貢巴
文章: 772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01, 2022 7:53 a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貢巴 »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老怪師兄:
請教甚麼是
門外人、入門人、升堂人、入室人?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高手如雲多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127、虛空是美味佳餚
-古今公案選

「虛空是美味佳餚,跟我拿一碟過來!」禪者常常這麼說。
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今天,都是女人們 製作了香噴噴的飯萊,搬到餐桌上,供一家人享用。然而,卻很少有人 明了主婦的苦辛,以及整天與油、鹽、醬、醋打交道的體會;
至於說到日常燒飯做飯中 本來的宗教意義,就更知者寥寥了。
禪者把它叫做「虛空的美味」。
虛空 是指忘卻自我、平等如、真實無相的心境。
而這種平等,總是透過日常的一切 體現出來。
你能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體悟祥和之境嗎?
你能透過有相的物質(色)、透過燒火煮菜 來展現無形的虛空的心境嗎?
如果你做到了,你就具有真正的創造力。
禪者的「妙用」(即絕妙的作用)就體現在這裡。

:mrgreen: 生活是活禪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雲門便拈論中四句示眾,大意雲:如何以無價之寶,隱在陰界之中,論中語言,皆與宗門說話相符合。
不見鏡清問曹山:清虛之理,畢竟無身時如何?
山雲:理即如是,事作麼生?
清雲:如理如事。
山雲:瞞曹山一人即得,爭奈諸聖眼何?
清雲:若無諸聖眼,爭知不恁麼?
山雲: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所以道:在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大意明人人具足 個個圓成。
雲門便拈來示眾,已是十分現成,不可更似座主相似,與爾清高解雲,
他慈悲更與爾下注腳道:拈燈籠向佛殿裡,將三門來燈籠上。
且道雲門恁麼道?意作麼生?
不見古人雲: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又雲:即凡心見佛心。形山 即是四大五蘊也。中有一寶,秘在形山,所以道:諸佛在心頭,迷人向外求,內懷無價寶,不識一生休。
又道:佛性堂堂顯現,住相有情難見。若悟眾生無我,我面何殊佛面。
心是本來心,面是娘生面。劫石何移動,個中無改變。
有者,只認個昭昭靈靈為寶,只是不得其用,亦不得其妙,所以動轉不得。
開撥不行。古人道:窮則變,變則通。拈燈籠向佛殿裡,若是常情可測度得,將三門來燈籠上,還測度得麼?雲雲門與爾一時 打破情識意想,得失是非了也。

雪竇道:我愛韶陽新定機,一生與人抽釘拔楔。
又雲:曲木據位知幾何,利刃剪卻令人愛。
他說:拈燈籠向佛殿裡,這一句已截斷了也,
又將三門 來燈籠上。若論此事,如擊石火,似閃電光。
雲門道:汝若相當去,且覓食個入路,微塵諸佛 在爾腳下,三藏聖教,在爾舌頭上,不如悟去好。
和尚子莫妄想,天地是地,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
良久雲:與我拈面前,按山來看。
便有僧出問雲:學人見山是山水是水時如何?
門雲:三門為什麼從這裡過?
恐爾死卻。遂以手劃一劃雲:識得時,是醍醐上味,若識不得,反為毒藥也。
所以道:了了時無可了,玄玄玄處直須呵。
雪竇又拈雲:乾坤之內 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掛在壁上,達摩九年,不敢正眼覷著,而今衲僧要見,劈脊便棒。
看他本分宗師,終不將實法系綴(zhui)人。
玄沙雲:羅籠不肯住,呼喚不回頭。雖然恁麼,也是靈龜曳尾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所以洞山雲:
「頭角才生已不堪,擬心求佛好羞慚。
迢迢空劫無人識,肯向南詢五十三。」

蓋我不守自性,才有一念攀緣,便生頭角,不堪不堪。
我本是佛,又擬心求佛,豈不羞慚?
蓋此我自無始來無人識得,今我既已識得,則安肯又向他人 討絮叨耶?
此一偈,即可以為正偏王子 君臣內紹外紹宗旨,不可亂亂哄哄的將五位 許多頌併後人許多頌 與言句集滿於心,則言語繁無頭緒,安難有入處?
臨濟公三玄三要亦難入,蓋有一聽法之人,則有頭緒可以漸而進也。
我今於曹山旨訣,並洞山功勳之偈,指出頭腦。
諸子於此一明,則可通諸位而無難矣。
然五位之旨,非我所喜而教人者也。
新老怪
文章: 5222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我再舉一例,當你站在路口等紅綠燈時,看到綠燈要走了,突然一個冒失鬼闖紅燈,與你擦身而過,你當下被嚇得六神無主,“無我”是不是現前了?然而由於我們平常的訓練,我是個紳士、是個師父、是個窈窕淑女……大街上不能慌張失措,於是趕快端莊回來,馬上冷靜:「沒事,沒事。」很快地,又把自我找回來了,因為沒有自我,你就沒安全感,無我也跟著消失了。

  如果你有充分的警覺性,當車子閃過去,把你的自我嚇破、無我現前時,你會如何?你若帶著這種高度的警覺性,帶個幾年,虛雲老和尚那句「燙了手,打破杯,山河大地都是如來性」,總有一天讓你開大悟。換句話說,車子急轉彎,嚇了一跳,立即體會 大地山河皆是如來性,你就開悟了。
  但沒有警覺性,只有無知,馬上找回自我,那開悟自是遙遙無期。

  惠明為何是中上根器的人物?因為經惠能「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的這麼一點,他馬上產生了那種迷茫:「啊!那是什麼?」他有高度的警覺性,所以能馬上抓住那個東西──無我,這中間的關鍵就在於覺知抑或無知。

  我們的第一層障礙──自我的意識浪,把我們沖垮了;
  第二個障礙──無知,又讓我們渾然無覺地錯失了那個絕佳的覺悟時機。
  所以,提醒諸位,二六時中,衣食住行、行住坐臥無不是禪,原因在此,隨時都有機會開悟。
  走路時,忘了前方有個階梯,腳一踩啊,嚇一跳而大叫一聲,那時候,「自我」嚇跑了,「無我」現前了,可是你沒開悟啊!修行人平白浪費了多少開悟的契機跟經驗啊!
  禪,講開悟就講到眼前來了,可是你不悟啊!並非我們生命中沒有禪,而是被無明蓋住了。要不要破無明殼?智慧在哪裡?這就是智慧,當下便可覺悟的,但我們渾然不知。現在點清楚了,雖未達十分味道,但三分味總該有了。

  惠明聽了以後,仍跟船子和尚的弟子一樣,又問了:「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除了剛才講的這些,還有沒有?
  好比我現在告訴諸位,你卻還想著:「是這樣嗎?如此簡單嗎?」這種情況就跟惠明一樣了。
這個法就這麼簡單,他還是不悟,因為基礎不夠嘛!
佛法就這麼簡單,你把它看成多難啊?可是沒基礎的話,就是難。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