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六識,教家立為正本。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因其所以生。來為先鋒,去為殿後,
古人道: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若證佛地,以八識,轉為四智,教家謂之改名不改體。
根塵識是三,前塵元不會分別,勝義根能發生識,識能顯色分別,即是第六意識。
第七識末那識,能去執持世間一切影事,令人煩惱,不得自由自在,皆是第七識。
到第八識,亦謂之阿賴耶識?亦謂之含藏識,含藏一切善惡種子。
這僧知教意,故將來問趙州道:初生孩子,還具六識也無?
初生孩兒,雖具六識眼能聞,然未曾分別六塵,好惡長短,是非得失,他恁麼時總不知。
學道之人要復如嬰孩,榮譽功名,逆情順境,都動他不得。
眼見色與盲等,耳聞聲與聾等,如痴似兀,其心不動,如須彌山,這個是衲僧家,真實得力處。
古人道:衲被蒙頭萬事休。此時山僧都不會。若能如此,方有少分相應。
雖然如此,爭奈一點也瞞他不得。山依舊是山,水依舊是水,無造作,無緣慮,如日月運於太虛未嘗暫止。亦不道我有許多名相,如天普蓋,似地普擎,為無心故,所以長養萬物。
亦不道我有許多功行,天地為無心故,所以長久。
若有心 則有限齊,得道之人 亦復如是,於無功用中 施功用,一切違情順境,皆以慈心攝受。
到這裡,古人尚自責:了了時無可了,玄玄玄處直須呵。
又道:事事通兮物明,達者聞之暗裡驚。
又雲:入聖超凡不作聲,臥龍長弘碧潭清,人生若得長如此,大地那能留一名。
雖然恁麼,更須跳出窠窟始得。
豈不見,教中道:第八不動地菩薩,以無功用智,於一微塵中,轉大法輪。於一切時中,行住坐臥,不拘得失,任運流入薩婆若海。
衲僧家,到這裡亦不可執著,但隨時自在,遇茶喫茶,遇飯吃飯,這個向上事 著個定字也不得,著個不定字也不得。
石室善道和尚示眾雲:
汝不見小兒出胎時,何曾道我會看教,當恁麼時,亦不知有佛性義,無佛性義,及至長大,便學種種知解出來,便道我能我解,不知是客塵煩惱,十六觀行中,嬰兒行為最。哆哆俰俰(duohuo)時,喻學道之人 離分別取捨心,故讚歎嬰兒,可況喻取之。
若謂嬰兒是道,今時人錯會。南泉雲:我十八上,解作活計。趙州道:我十八上解破家散宅。又道:我在南方二十年,除粥飯二時,是雜用心處。
曹山問僧:菩薩定中,聞香象渡河,歷歷地,出什麼經?
僧雲:涅槃經。
山雲:定前聞定後聞?
僧雲:和尚流也。
山雲:灘下接。
又楞嚴經雲:湛(zhan深)入合湛,入識邊際。
又楞伽經雲:相生執礙,想生妄想,流註生則,逐妄流轉。若到無功用地,猶在流注相中,須是出得第三流註生相,方始快活自在。
所以溈山問仰山雲:寂子如何?
仰山雲:和尚問他見解,問他行解,若問他行解,某甲不知,若是見解,如一瓶水註一餅水。若得如此,皆可以為一方之師。
趙州雲:急水上打球子。早是轉蘗地,更向急水上打時,眨眼便過。
譬如楞嚴經雲:如急流水,望為恬靜。
古人雲:譬如駛流水,水流無定止,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趙州答處,意渾類此。
其僧又問投子:急水上打球子,意旨如何?
子雲:念念不停流。
自然與他問處恰好。古人行履綿密,答得只似一個,更不消計較,爾才問他,早知爾落處了也。
孩子六識。雖然無功用,爭奈念念不停,如密水流。
投子恁麼答,可謂深辨來風。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222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97、打葛藤
——碧巖錄1
葛藤常被用來 比喻束縛了人的言行的語言、文字,到了後來還代指公案。
有一個老修行問眾憎:「有一個偈子的內容是:綿綿陰雨兩人行,奈知天不淋一人。你們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一個和尚說是「有一個穿了蓑衣,另一個沒穿”;
另一個和尚說是“下的是局部性陣雨,所以一個挨雨淋,一個投挨雨淋”,
還有一個和尚說是“因為一個人走在路當中,一個人走在房糖下」。
你議我論,沒有什麼結果。
老修行最後解釋說,“你們眾人都執著於“不淋一人'的文字,當然就無法發現真相了,
說是”不淋一人',那不是說 兩個人都淋濕了嗎?”
不淋一人',那不是說 兩個人都淋濕了嗎
——碧巖錄1
葛藤常被用來 比喻束縛了人的言行的語言、文字,到了後來還代指公案。
有一個老修行問眾憎:「有一個偈子的內容是:綿綿陰雨兩人行,奈知天不淋一人。你們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一個和尚說是「有一個穿了蓑衣,另一個沒穿”;
另一個和尚說是“下的是局部性陣雨,所以一個挨雨淋,一個投挨雨淋”,
還有一個和尚說是“因為一個人走在路當中,一個人走在房糖下」。
你議我論,沒有什麼結果。
老修行最後解釋說,“你們眾人都執著於“不淋一人'的文字,當然就無法發現真相了,
說是”不淋一人',那不是說 兩個人都淋濕了嗎?”
不淋一人',那不是說 兩個人都淋濕了嗎
-
- 文章: 5222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活在當下所強調的是「覺性」的存在——覺了自己所作的行為 以及可能產生的後果。進一步說,能執守內在的心念,時時刻刻 保持覺性的存在,不打妄想,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也不想未來,專注於每一個當下,清楚了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乃至進一步明白「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心中始終不起分別、執著,在心念上能遠離墮落之因,不放縱當下 所起的每一個念頭。當念頭起來時,立刻能起觀照、反省,讓心面對的一切外境 而能無動於衷。
在佛所說的一切法門中,最方便、最直接也是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唸佛」法門;也就是以一句佛號來取代一切的念頭,當煩惱起來時,就馬上唸佛,唸到煩惱消退為止,常令這一念心保持淨念,以佛號來克服妄想。
世界在變,人心也在變。然而在這萬變之中,我們要尋找一個 不變的主人,那纔是真正的「活在當下」。如此一來,才能靈活地 面對世界的變化。即便真的世界末日到了,大水淹沒了地球,只要我們的心 能安住在「正念」之中,一念清淨,就能隨念往生淨土,因為「心淨則佛土淨」。
《無量壽經》云:「假使大火滿三千,乘佛威神悉能超」。修淨土的行者,不怕世界末日的到來,只怕我們沒有功夫 能將這句佛號 唸到一心不亂,唸唸將心 安住在正定之中。功夫若真能如此,當災難來臨時,我們便能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依然自在,何懼之有!
在佛所說的一切法門中,最方便、最直接也是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唸佛」法門;也就是以一句佛號來取代一切的念頭,當煩惱起來時,就馬上唸佛,唸到煩惱消退為止,常令這一念心保持淨念,以佛號來克服妄想。
世界在變,人心也在變。然而在這萬變之中,我們要尋找一個 不變的主人,那纔是真正的「活在當下」。如此一來,才能靈活地 面對世界的變化。即便真的世界末日到了,大水淹沒了地球,只要我們的心 能安住在「正念」之中,一念清淨,就能隨念往生淨土,因為「心淨則佛土淨」。
《無量壽經》云:「假使大火滿三千,乘佛威神悉能超」。修淨土的行者,不怕世界末日的到來,只怕我們沒有功夫 能將這句佛號 唸到一心不亂,唸唸將心 安住在正定之中。功夫若真能如此,當災難來臨時,我們便能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依然自在,何懼之有!
-
- 文章: 5222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98、莫妄想
——碧岩录1 9
一丝文守和尚(1608~1646)自幼聪颖,遍览诸家及古今公案,19岁时就自称天下没有他的老师。
一次,他听说一代名师泽庵和尚 在南宗寺,就忙赶去乞他印证。
他对泽庵说,“我已经参透了 从古至今的诸位方家的公案。”
泽庵听后哈哈大笑:“什么狗屁公案。我这里没有那种佛法。把一些没用的葛藤、过时的公案摆出来,搬弄是非,把无聊的公案 当成佛法兜售,老衲不干这等事情。我的佛法 只有一粒。一粒丸药 即可医除百病。”
俱胝和尚悟道后,只要有人问他什么禅法佛法,他即竖起一指示众。
秘魔禅师每逢有人求问时,总是拿出一只叉 去夹修行僧的大拇指。
打地和尚总持有木棒一根,有谁问他,他就捣地。
无业和尚一生 只回答“莫妄想”。
禅者认为,禅不是口头禅,也不是妄想,空想,非实际的东西;而是要除去妄念,从不脱离现实。
——碧岩录1 9
一丝文守和尚(1608~1646)自幼聪颖,遍览诸家及古今公案,19岁时就自称天下没有他的老师。
一次,他听说一代名师泽庵和尚 在南宗寺,就忙赶去乞他印证。
他对泽庵说,“我已经参透了 从古至今的诸位方家的公案。”
泽庵听后哈哈大笑:“什么狗屁公案。我这里没有那种佛法。把一些没用的葛藤、过时的公案摆出来,搬弄是非,把无聊的公案 当成佛法兜售,老衲不干这等事情。我的佛法 只有一粒。一粒丸药 即可医除百病。”
俱胝和尚悟道后,只要有人问他什么禅法佛法,他即竖起一指示众。
秘魔禅师每逢有人求问时,总是拿出一只叉 去夹修行僧的大拇指。
打地和尚总持有木棒一根,有谁问他,他就捣地。
无业和尚一生 只回答“莫妄想”。
禅者认为,禅不是口头禅,也不是妄想,空想,非实际的东西;而是要除去妄念,从不脱离现实。
-
- 文章: 5222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正似僧問德山:學人伏莫邪劍,擬取師頭時如何?
山引頸近前雲:囫。
僧雲:師頭落也。
德山低頭歸方丈。
又岩頭問僧:什麼處來?
僧雲:西京來。
岩頭雲:黃巢過後,曾收得劍麼?
僧雲:收得。
岩頭引頸近前雲:囫。
僧雲:師頭落也。
岩頭呵呵大笑。
這般公案,都是陷虎之機。正類此,恰是藥山不管他,只為識得破,只管逼將去。
雪竇雲:這僧三步雖活,五步須死。
這僧雖甚解看箭,便放身倒。
山雲:侍者拖出這死漢,
僧便走。
雪竇道:
只恐三步外不活。當時若跳出五步外,天下人便不奈他何。
作家相見,須是賓主始終互換,無有間斷,方有自由自在分。這僧當時 既不能始終,所以遭雪竇檢點,後面亦自用他語
作戲
山引頸近前雲:囫。
僧雲:師頭落也。
德山低頭歸方丈。
又岩頭問僧:什麼處來?
僧雲:西京來。
岩頭雲:黃巢過後,曾收得劍麼?
僧雲:收得。
岩頭引頸近前雲:囫。
僧雲:師頭落也。
岩頭呵呵大笑。
這般公案,都是陷虎之機。正類此,恰是藥山不管他,只為識得破,只管逼將去。
雪竇雲:這僧三步雖活,五步須死。
這僧雖甚解看箭,便放身倒。
山雲:侍者拖出這死漢,
僧便走。
雪竇道:
只恐三步外不活。當時若跳出五步外,天下人便不奈他何。
作家相見,須是賓主始終互換,無有間斷,方有自由自在分。這僧當時 既不能始終,所以遭雪竇檢點,後面亦自用他語
作戲
-
- 文章: 5222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01、
有一人論劫在途中 不離家合
有一人離家台 不在途中
-臨濟錄
臨濟和尚說,「有一人永在途中 卻不離家舍,有一人離了家舍 也不在途中。」
途中 即上文所講述的差別、相對的世界,十字街頭.深深海底;
家舍 即平等如一的世界、孤峰頂上,高高峰頂。
一方面,真正的禪者 當在現實社會中 廣濟眾生,而不失己身開悟的慧境;
一方面 又要捨棄開悟的境界,且不跟世俗的相對、差別有任何勾聯。
這種境界 才真正是禪者向上的境界,即臨濟所說的「無事是貴人」的至境。
所謂“無事”,指的是杜絕一切修飾造作,不向外求,一如平常無意識的本來境界.
有一人論劫在途中 不離家合
有一人離家台 不在途中
-臨濟錄
臨濟和尚說,「有一人永在途中 卻不離家舍,有一人離了家舍 也不在途中。」
途中 即上文所講述的差別、相對的世界,十字街頭.深深海底;
家舍 即平等如一的世界、孤峰頂上,高高峰頂。
一方面,真正的禪者 當在現實社會中 廣濟眾生,而不失己身開悟的慧境;
一方面 又要捨棄開悟的境界,且不跟世俗的相對、差別有任何勾聯。
這種境界 才真正是禪者向上的境界,即臨濟所說的「無事是貴人」的至境。
所謂“無事”,指的是杜絕一切修飾造作,不向外求,一如平常無意識的本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