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安禪不必須山水 滅卻心頭火自涼
《碧巖錄》此詩句出自中國後梁時代詩人杜荀鶴的《夏日題悟空上人院》。
三伏閉門披一衲, 兼無松竹蔭房廊。安禪不必須山水, 滅得心中火自涼。
---- 在夏日的酷暑中,悟空上人依然身著一件破袈裟,規規矩矩地坐禪。
周圍沒有一棵松,也沒有一竿竹,無處避暑,完全如在火焰中。
如此情景,似乎坐禪沒必要去尋求寂靜的山林或水邊。
而上人卻能夠滅卻心頭超越寒暑,似乎酷暑也不會煩其心,炎熱也其樂融融。-
--- 這里特意將詩的後二句摘取出來。
但是使這詩句聞名的 卻是山梨縣鹽山惠林寺的快川紹喜禪師。
因“ 風林火山” 而著名的甲斐的武田信玄曾師 從快川禪師習禪。
後來在武田家被織田信長滅亡,快川禪師在武田家殉身。
信長襲擊快川所居的惠林寺,放火焚燒寺院,把快川及百餘僧眾逼到山門樓上,信長又在山門周圍堆上柴薪從四麵點起火來。
大火立刻熊熊燃起,眾僧人在猛烈大火中毅然赴死。
在被烈火包圍中,禪師向弟子們講的最後的話就是誦出了這二句詩。
“ 安禪” 與坐禪的意思相同。
要想專心地坐禪,自然希望有山林水邊這樣安靜的環境。但是正如大德寺(京都紫野)的開山祖師大燈國師曾吟誦過的那樣:坐禪於四條五條橋上,見行人如深山林木。
如果經過長年的修行磨煉,即便是在喧鬧的都市 也能靜心坐禪。
應該說,坐禪必須要做到 即使在紛雜喧鬧中也能入定。
“ 心頭” 說的是拘泥於事物的分別心(煩惱)。
“ 滅卻” 則是把這些心中的煩惱、雜念去掉。
也就是說,如果能夠斷然拋卻分別心 而歸於無心,那麼噪音也好,酷熱也好,毫無所謂。
只要堅定了自己,不為即將焚毀自己的火焰和恐懼所紛擾,火也覺得涼爽。火當然還是熱的,但能夠欣然、安靜、豁達地接受它的熱,這種心境則表現為“ 涼” 。
禪就是培養人接受初始的心,並不會出現讓人在火中 還感覺冷的奇蹟。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222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財富禪註:
法會一開頭佛就對阿難說:「就像國王發兵討賊,先要知道賊人在何處。你的'識心'是使你顛倒、流轉生死的根源。你先找到你的'識心'現在何處?」連賊人在何處都不知道,你怎樣發兵討賊呢?“
後面,經過“七處徵心”,阿難都找不到“識心”。
「識心」到底在哪裡?一直到《楞嚴經》卷四,佛才回答了這個問題:
「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 賊找到了,識心就是你的六根!!其實真心妄心都是它。
這個識心是八識心王,已經被凡夫割裂為六根了。賊(識心)和佛國王(自性)都是你的六根!!
因為,六根的能覺之心(自性)就是真心、真常。六根有了能所分別、染著,就成了妄心/識心。
所以《楞嚴經》後面卷五佛說:「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賊和佛國王都是你的六根!所以佛說,使你迷惑沉淪的是你的六根,使你解脫的真常還是六根。
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
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法會一開頭佛就對阿難說:「就像國王發兵討賊,先要知道賊人在何處。你的'識心'是使你顛倒、流轉生死的根源。你先找到你的'識心'現在何處?」連賊人在何處都不知道,你怎樣發兵討賊呢?“
後面,經過“七處徵心”,阿難都找不到“識心”。
「識心」到底在哪裡?一直到《楞嚴經》卷四,佛才回答了這個問題:
「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 賊找到了,識心就是你的六根!!其實真心妄心都是它。
這個識心是八識心王,已經被凡夫割裂為六根了。賊(識心)和佛國王(自性)都是你的六根!!
因為,六根的能覺之心(自性)就是真心、真常。六根有了能所分別、染著,就成了妄心/識心。
所以《楞嚴經》後面卷五佛說:「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賊和佛國王都是你的六根!所以佛說,使你迷惑沉淪的是你的六根,使你解脫的真常還是六根。
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
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
- 文章: 5222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道”:
談到這個道字,韓愈說得很有道理。韓愈說∶“由是而至焉是謂道。”從這兒走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就是一條道路。可是他這個道路是人行的道路,我們現在講這個道路,是人要修的道路;修這個道路是要在裡邊修,而不是在外邊修。所謂內聖,你才能外王;你內裡頭有聰明睿智了,有聖人的智慧了,外邊才能教化大興,才能教化眾生。這個道,是這個道。
中國在儒教,有倉頡造字;倉頡先是他造中國的文字。倉頡這個人也是個菩薩再來。他怎麼會造字呢?因為他有天眼通。他有天眼通所以造中國的字,多數用這個象形;象形就是寫出這個字,與這個形相合,相副合。好像這個“道”字上邊兩點;這兩點就代表一個陰數、一個陽數。
這兩點要是把它一撇一捺,這就是個“人”字;
要是把這個一撇和那個一捺中間離開它,這就成一個“八”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那個八字。再要是把這個一撇短一點,那一捺長一點,就又變成一個“入”字。
所以這個道字,頂上這兩點就有這麼多的變化。
那麼現在這兒,這個字頂上這兩點,就代表這陰陽,也是代表人。這個人字,不過它分開了;分開一陰一陽。那麼一陰一陽這又是這兩點在上邊,然後再加一個“一”字。這個“一”字,是怎麼成的一呢?無緣無故就有一個“一”字嗎?不是。
這個“一”字就從“O”字那兒化出來的。那個“O”字中間斷了,把它伸開;本來它是圓的,現在把它伸直了,所以就成一個“一”字。
上邊那個兩點,那也可以說是那個“O”字,斷成兩段了;斷成兩段所以它就變成一陰一陽了。
那麼這一斷,裡頭就包括著陰陽。這個“一”字是“O”字變化出來的,
然後又加上一個自己的“自”。
●●這個說這種陰陽,要修行,修這個道是在自己。
那麼“自”字和上邊那個“兩點、一橫”合到一起,這又是一個“首”字。
這個首字,就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件大事,頭一樣的。首者,頭也,是頭一樣的,最重要的了生脫死的大事;
●●了生脫死,這是在自己,而不是到外邊去找去,不是向外馳求。
所以,自己怎麼樣呢?自己要修行。修行,所以在這個首字的旁邊和下邊給加上一個“走”字;
“走”字就是說這個道--合起來這是個“道”字--道,你必須要修行。
你必須要修;修就要去行去,實行,所以用個“走”字。這是這個道的大概的意思。
談到這個道字,韓愈說得很有道理。韓愈說∶“由是而至焉是謂道。”從這兒走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就是一條道路。可是他這個道路是人行的道路,我們現在講這個道路,是人要修的道路;修這個道路是要在裡邊修,而不是在外邊修。所謂內聖,你才能外王;你內裡頭有聰明睿智了,有聖人的智慧了,外邊才能教化大興,才能教化眾生。這個道,是這個道。
中國在儒教,有倉頡造字;倉頡先是他造中國的文字。倉頡這個人也是個菩薩再來。他怎麼會造字呢?因為他有天眼通。他有天眼通所以造中國的字,多數用這個象形;象形就是寫出這個字,與這個形相合,相副合。好像這個“道”字上邊兩點;這兩點就代表一個陰數、一個陽數。
這兩點要是把它一撇一捺,這就是個“人”字;
要是把這個一撇和那個一捺中間離開它,這就成一個“八”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那個八字。再要是把這個一撇短一點,那一捺長一點,就又變成一個“入”字。
所以這個道字,頂上這兩點就有這麼多的變化。
那麼現在這兒,這個字頂上這兩點,就代表這陰陽,也是代表人。這個人字,不過它分開了;分開一陰一陽。那麼一陰一陽這又是這兩點在上邊,然後再加一個“一”字。這個“一”字,是怎麼成的一呢?無緣無故就有一個“一”字嗎?不是。
這個“一”字就從“O”字那兒化出來的。那個“O”字中間斷了,把它伸開;本來它是圓的,現在把它伸直了,所以就成一個“一”字。
上邊那個兩點,那也可以說是那個“O”字,斷成兩段了;斷成兩段所以它就變成一陰一陽了。
那麼這一斷,裡頭就包括著陰陽。這個“一”字是“O”字變化出來的,
然後又加上一個自己的“自”。
●●這個說這種陰陽,要修行,修這個道是在自己。
那麼“自”字和上邊那個“兩點、一橫”合到一起,這又是一個“首”字。
這個首字,就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件大事,頭一樣的。首者,頭也,是頭一樣的,最重要的了生脫死的大事;
●●了生脫死,這是在自己,而不是到外邊去找去,不是向外馳求。
所以,自己怎麼樣呢?自己要修行。修行,所以在這個首字的旁邊和下邊給加上一個“走”字;
“走”字就是說這個道--合起來這是個“道”字--道,你必須要修行。
你必須要修;修就要去行去,實行,所以用個“走”字。這是這個道的大概的意思。
-
- 文章: 5222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5. 一滴潤乾坤《景德傳燈錄》
梅雨季節陰雨連綿,每日覺得鬱悶。
我的朋友卻說:不然!覺得下雨鬱悶的我們 許是幸運的。
非洲的許多國家 正在經歷著乾旱,很多人在忍飢受苦,上億的人都在祈禱:“ 下雨吧!快點兒下雨吧!” 。一滴潤乾坤!說得絕妙。
用一滴水 就可以滋潤整個宇宙乾坤。
但如果連一滴水 也沒有了呢?一想都不寒而栗。
一滴水竟能滋潤大地,養育花草樹木,讓地球鋪滿綠色。當然,從理論上來講,也許覺得“ 一滴水”
會有如此作用不可思議,但禪的境界超越大小、長短、寬窄的差別,一滴水和汪洋大海是一樣的,一粒米也足可與千山萬岳的雄偉相匹敵。
一滴水即可潤乾坤。從一滴水、從一粒米中找出無窮的價值,若不從中悟出“ 珍惜” 之心,就不能說參透了這句話的涵義。
作為江戶時代 農政家而知名的大原幽學(1797 ~1858 )出身於尾張藩(愛知縣),從年輕時就出外修學旅行,學習了神道、儒教、佛教等,但沒有一樣 能讓他從心裡折服。
後來在他25 歲時,在近江國的松尾寺 遇到了提宗和尚。
關於這次相遇,高倉照在他的小說《大原幽學》(藝術出版社)中 作了令人感動的描述。
…… 求學的大原幽學 直接被帶進廚房,安排去淘米。
“ 看你的秉性 有多麼墮落!你到這兒來看看!這兒有一粒米,這是剛才你淘米時 衝到水池邊上的。你大概在想,不就是一粒米嗎?那也不行!這麼下去,後患無窮。我讓你知道一下 一粒米有多重要,去小和尚屋裡把算盤給我拿來!一個不夠,拿兩個來!”
幽學跑去向小和尚 借了兩個算盤,放在了提宗面前。
“ 一粒米掉在地上,能生出二十四個芽,二十四個芽 就會長出二十四根稻穀,到了秋天,每根稻穀可以結出三百粒米,你算算到秋天 這一粒米可以生出多少?”
幽學打了算盤,回答:“ 七千二百粒。” “
你知道一合米是多少粒?”
“…………”
“ 大概是五千五百粒。七千二百粒將近一合四勺了。”
“…………”
“ 等明年再把這七千二百粒播下去,又各能結出 七千二百粒。到明年秋天,該收多少米啦?”
“ 五千一百八十四萬粒。”
“ 折成鬥呢?”
“ 差不多九石四斗二升五合。”
“ 那第三年呢?”
“ 三千七百三十二億四千八百萬粒,折成鬥差不多是六萬七千八百六十三石二斗七升三合。”
“ 第四年呢?”
“ 十億、百億、千億、兆,兆以上的數,我就不會算了。” 幽學的嘴唇開始發抖了。
“ 折算成鬥呢?”
“ 約四億八千八百六十一萬五千五百六十三石六斗三升六合。”
“一粒米也不是憑白無故 來到這世上的,連這個道理 都不明白的人,還能明白什麼!就說你,不是活到現在了嗎?那是因為你見也沒見過的老百姓 給了你無限的愛。從這一粒米中 你要是悟不出感恩的心念,那你就不是人,是畜生!”
“ 一滴潤乾坤” 。在消費被當作美德的今天,不正是我們應該捫心自問的警句嗎?
“ 一粒米掉在地上,能生出二十四個芽,二十四個芽 就會長出二十四根稻穀,到了秋天,每根稻穀可以結出三百粒米,你算算到秋天 這一粒米可以生出多少?”
梅雨季節陰雨連綿,每日覺得鬱悶。
我的朋友卻說:不然!覺得下雨鬱悶的我們 許是幸運的。
非洲的許多國家 正在經歷著乾旱,很多人在忍飢受苦,上億的人都在祈禱:“ 下雨吧!快點兒下雨吧!” 。一滴潤乾坤!說得絕妙。
用一滴水 就可以滋潤整個宇宙乾坤。
但如果連一滴水 也沒有了呢?一想都不寒而栗。
一滴水竟能滋潤大地,養育花草樹木,讓地球鋪滿綠色。當然,從理論上來講,也許覺得“ 一滴水”
會有如此作用不可思議,但禪的境界超越大小、長短、寬窄的差別,一滴水和汪洋大海是一樣的,一粒米也足可與千山萬岳的雄偉相匹敵。
一滴水即可潤乾坤。從一滴水、從一粒米中找出無窮的價值,若不從中悟出“ 珍惜” 之心,就不能說參透了這句話的涵義。
作為江戶時代 農政家而知名的大原幽學(1797 ~1858 )出身於尾張藩(愛知縣),從年輕時就出外修學旅行,學習了神道、儒教、佛教等,但沒有一樣 能讓他從心裡折服。
後來在他25 歲時,在近江國的松尾寺 遇到了提宗和尚。
關於這次相遇,高倉照在他的小說《大原幽學》(藝術出版社)中 作了令人感動的描述。
…… 求學的大原幽學 直接被帶進廚房,安排去淘米。
“ 看你的秉性 有多麼墮落!你到這兒來看看!這兒有一粒米,這是剛才你淘米時 衝到水池邊上的。你大概在想,不就是一粒米嗎?那也不行!這麼下去,後患無窮。我讓你知道一下 一粒米有多重要,去小和尚屋裡把算盤給我拿來!一個不夠,拿兩個來!”
幽學跑去向小和尚 借了兩個算盤,放在了提宗面前。
“ 一粒米掉在地上,能生出二十四個芽,二十四個芽 就會長出二十四根稻穀,到了秋天,每根稻穀可以結出三百粒米,你算算到秋天 這一粒米可以生出多少?”
幽學打了算盤,回答:“ 七千二百粒。” “
你知道一合米是多少粒?”
“…………”
“ 大概是五千五百粒。七千二百粒將近一合四勺了。”
“…………”
“ 等明年再把這七千二百粒播下去,又各能結出 七千二百粒。到明年秋天,該收多少米啦?”
“ 五千一百八十四萬粒。”
“ 折成鬥呢?”
“ 差不多九石四斗二升五合。”
“ 那第三年呢?”
“ 三千七百三十二億四千八百萬粒,折成鬥差不多是六萬七千八百六十三石二斗七升三合。”
“ 第四年呢?”
“ 十億、百億、千億、兆,兆以上的數,我就不會算了。” 幽學的嘴唇開始發抖了。
“ 折算成鬥呢?”
“ 約四億八千八百六十一萬五千五百六十三石六斗三升六合。”
“一粒米也不是憑白無故 來到這世上的,連這個道理 都不明白的人,還能明白什麼!就說你,不是活到現在了嗎?那是因為你見也沒見過的老百姓 給了你無限的愛。從這一粒米中 你要是悟不出感恩的心念,那你就不是人,是畜生!”
“ 一滴潤乾坤” 。在消費被當作美德的今天,不正是我們應該捫心自問的警句嗎?
“ 一粒米掉在地上,能生出二十四個芽,二十四個芽 就會長出二十四根稻穀,到了秋天,每根稻穀可以結出三百粒米,你算算到秋天 這一粒米可以生出多少?”
-
- 文章: 5222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出處:新纂續藏經 第八十六冊繼燈錄卷一,繼指月錄卷十一,五燈會元卷八。
經文:潔曰金鎖玄關打開也未?
師曰:千年桃核裏覓甚舊時仁,潔頷之,
囑曰:是汝本有之事善自護持,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六冊,繼燈錄卷一、繼指月錄卷十一、五燈會元卷八記載:
靈巖潔禪師在秋江潔禪師的地方,得到至尊至貴的心印大法以後,已經明心見性,智慧大開,之後弘揚般若正法,不遺餘力,遺留靈巖潔禪師語錄,印證金鎖玄關的尊貴與殊勝,內容如下:
「潔曰:金鎖玄關打開也未?」
有一天,秋江潔禪師向大眾說:玄關金鎖,有沒有恭請天命明師打開,已經明心見性了嗎?
「師曰:千年桃核裏覓甚舊時仁,潔頷之」:
靈巖潔禪師回答說:
我已經恭請天命明師開啟了玄關竅,好像在千年的桃核裡面,找到了生生不息的桃仁。
秋江潔禪師點頭 知道靈巖潔禪師的回話。
「囑曰:是汝本有之事 善自護持,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
秋江潔禪師再囑付 靈巖潔禪師說:得授正法眼藏,這是恢復你本有的自家珍,希望日後,你要好好的護持般若正法,勿令斷絕。日後能夠弘揚吾道----般若正法的人,全部要依靠你了。
生生不息的桃仁
一滴潤乾坤
一粒米掉在地上,能生出二十四個芽,二十四個芽 就會長出二十四根稻穀
一本散萬殊
一花開五葉
經文:潔曰金鎖玄關打開也未?
師曰:千年桃核裏覓甚舊時仁,潔頷之,
囑曰:是汝本有之事善自護持,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六冊,繼燈錄卷一、繼指月錄卷十一、五燈會元卷八記載:
靈巖潔禪師在秋江潔禪師的地方,得到至尊至貴的心印大法以後,已經明心見性,智慧大開,之後弘揚般若正法,不遺餘力,遺留靈巖潔禪師語錄,印證金鎖玄關的尊貴與殊勝,內容如下:
「潔曰:金鎖玄關打開也未?」
有一天,秋江潔禪師向大眾說:玄關金鎖,有沒有恭請天命明師打開,已經明心見性了嗎?
「師曰:千年桃核裏覓甚舊時仁,潔頷之」:
靈巖潔禪師回答說:
我已經恭請天命明師開啟了玄關竅,好像在千年的桃核裡面,找到了生生不息的桃仁。
秋江潔禪師點頭 知道靈巖潔禪師的回話。
「囑曰:是汝本有之事 善自護持,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
秋江潔禪師再囑付 靈巖潔禪師說:得授正法眼藏,這是恢復你本有的自家珍,希望日後,你要好好的護持般若正法,勿令斷絕。日後能夠弘揚吾道----般若正法的人,全部要依靠你了。
生生不息的桃仁
一滴潤乾坤
一粒米掉在地上,能生出二十四個芽,二十四個芽 就會長出二十四根稻穀
一本散萬殊
一花開五葉
-
- 文章: 5222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淨堂
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空間˙虛空也會被黑洞所粉碎,所以虛空不是法身
各位:
楞嚴經說了:十方虛空也會粉碎
所以請修行人不要再將虛空當成法身了
楞嚴經:
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
【生發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
【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
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吻,當處湛然。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慴。
凡夫昏暗,不覺遷訛。彼等咸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
是故鬼神,及諸天魔,魍魎妖精,於三昧時,僉來惱汝。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冰,煖氣漸鄰,不日銷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取留,擾亂禪定。若不明悟,被陰所迷。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祗毀一戒。心清淨故,尚未淪溺。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
愛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空間˙虛空也會被黑洞所粉碎,所以虛空不是法身
各位:
楞嚴經說了:十方虛空也會粉碎
所以請修行人不要再將虛空當成法身了
楞嚴經:
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
【生發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
【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
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吻,當處湛然。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慴。
凡夫昏暗,不覺遷訛。彼等咸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
是故鬼神,及諸天魔,魍魎妖精,於三昧時,僉來惱汝。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冰,煖氣漸鄰,不日銷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取留,擾亂禪定。若不明悟,被陰所迷。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祗毀一戒。心清淨故,尚未淪溺。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
愛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
- 文章: 5222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淨堂
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這是明心見性的真相及原理,這篇文章看完你就知道什麼是自性
各位:
每個宗教都在練吸收天地精華的吸氣大法
道教˙仙宗˙密宗˙印度宗˙神道教˙一貫道˙法輪功˙陰陽道˙中天˙氣功等各宗各派花費一切心思 就是想要(吸收日月精華)
所練的功夫都是吸星大法(吸收日月精華˙ 吸收佛菩薩的佛氣˙ 吸收仙氣˙ 吸收各種精氣)
但是這些宗教根本都沒開悟
所以他們才去練功
因為這些宗教根本不懂
我們的自性都嘛無時無刻在施展吸收日月精華的吸星大法
(簡單的說:吸收功能及釋放功能就是自性)
自性也就是如來藏心體的三義:(能藏性˙所藏性˙覆藏性)
若自性不去做(吸星大法),那麼這肉體就立刻死亡
生命將不存在
因為,自性無時無刻都在吸收各種營養,來維持˙增長肉體生命
因為自性無時無刻在吸收氧氣˙吐出二氧化碳來維持肉體生命
自性在眼睛內吸收色塵,生出看見功能(見性),所以我們才能看到東西
自性在耳根內吸收聲塵,生出聞性功能,所以我們才能聽見
自性在鼻子內吸收香˙臭,生出嗅性功能,我們才能聞到。
自性在嘴巴內吸收外面的甜˙酸˙苦˙鹹˙澀等塵相,生出味性功能,我們才能嚐到。
自性在我們的身體神經系統內吸收各種外面的刺激,生出觸性(觸覺)功能,我們才會有高潮的感覺
自性在大腦內的意根中吸收法塵,才能生出意識的知覺功能(知性),我們才能夠用意識去認知外在環境等一切事物
乃至阿賴耶識中 也有自性在不斷的(吸收˙含藏與釋放)萬法種子喔
所以開悟者 不需要練功,便能夠很清楚的觀察到:
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能生萬法
因為我們的肉體˙五陰˙八識的本質遍佈都是『如來藏性』
這如來藏性就是我們的自性
所以我們每天無時無刻都在【吸收˙含藏】四大˙五陰˙八識種子
自性不是一般佛教徒 所誤認的在某一處,而是一切法的本質
在一切法之中
楞嚴經說:在五陰˙八識˙七大˙十二處˙十八界,【全部都是如來藏性】喔
要認得此性,才算是【見到自性】
【如來藏】
(術語)真如在煩惱中,謂之如來藏,真如出煩惱。謂之法身。依佛性論如來藏品,
藏有三義:
(一)所攝之義,真如立於眾生之位 則【含和合不和合】之二門,為【和合門者】生一切之染法,為【不和合門者】,生一切之淨法,一切染淨之法,皆【攝於如來之性】,即真如,故云如來藏。易言之則真如【攝】一切法。如來【藏】一切法也。
楞伽經四曰:「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眾生。」
勝鬘寶窟下本曰:「一切眾生無有出如如境者,並為如如【所攝】故名【藏】也。則眾生為如來所攝也,是如來藏眾生。」
起信論義記上曰:「如來藏心,含和合不和合二門,以其在於眾生位故,若在佛地則無和合義。」
(二)隱覆之義,真如在煩惱中時,為煩惱隱覆如來之性德,而不使顯現,故名如來藏,是眾生之煩惱藏如來也。
勝鬘經曰:「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
又曰:「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
理趣般若經曰:「一切有情皆如來藏。」
同述贊下曰:「此真性正實如來【藏】在纏中名如來藏,一切眾生 皆有真理故。」
勝鬘寶窟下本曰:「如來性住在道前為煩惱隱覆,眾生不見,故名為【藏】,是眾生【藏】如來也。」
(三)能攝之義,真如在煩惱中。含攝如來一切果地之功德,故名如來藏。
占察經下曰:「復次彼心名如來藏,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之業。」
起信論曰:「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述讚下曰:「【藏謂庫藏】,諸佛所有一切功德皆在其中名如來藏,現行功德未能起,故不名法身。」
起信論義記下本曰:「隱時能出生如來,名如來藏(能攝故出生也),顯時為萬德依止,名為法身。」梵Tatha%gatagarbha。
【又】如來所說之一切經藏也。
增一阿含經序品曰:「其有專心受持增一,便為總持如來藏,正使今身不盡結,後生便得高才智。」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這是明心見性的真相及原理,這篇文章看完你就知道什麼是自性
各位:
每個宗教都在練吸收天地精華的吸氣大法
道教˙仙宗˙密宗˙印度宗˙神道教˙一貫道˙法輪功˙陰陽道˙中天˙氣功等各宗各派花費一切心思 就是想要(吸收日月精華)
所練的功夫都是吸星大法(吸收日月精華˙ 吸收佛菩薩的佛氣˙ 吸收仙氣˙ 吸收各種精氣)
但是這些宗教根本都沒開悟
所以他們才去練功
因為這些宗教根本不懂
我們的自性都嘛無時無刻在施展吸收日月精華的吸星大法
(簡單的說:吸收功能及釋放功能就是自性)
自性也就是如來藏心體的三義:(能藏性˙所藏性˙覆藏性)
若自性不去做(吸星大法),那麼這肉體就立刻死亡
生命將不存在
因為,自性無時無刻都在吸收各種營養,來維持˙增長肉體生命
因為自性無時無刻在吸收氧氣˙吐出二氧化碳來維持肉體生命
自性在眼睛內吸收色塵,生出看見功能(見性),所以我們才能看到東西
自性在耳根內吸收聲塵,生出聞性功能,所以我們才能聽見
自性在鼻子內吸收香˙臭,生出嗅性功能,我們才能聞到。
自性在嘴巴內吸收外面的甜˙酸˙苦˙鹹˙澀等塵相,生出味性功能,我們才能嚐到。
自性在我們的身體神經系統內吸收各種外面的刺激,生出觸性(觸覺)功能,我們才會有高潮的感覺
自性在大腦內的意根中吸收法塵,才能生出意識的知覺功能(知性),我們才能夠用意識去認知外在環境等一切事物
乃至阿賴耶識中 也有自性在不斷的(吸收˙含藏與釋放)萬法種子喔
所以開悟者 不需要練功,便能夠很清楚的觀察到:
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能生萬法
因為我們的肉體˙五陰˙八識的本質遍佈都是『如來藏性』
這如來藏性就是我們的自性
所以我們每天無時無刻都在【吸收˙含藏】四大˙五陰˙八識種子
自性不是一般佛教徒 所誤認的在某一處,而是一切法的本質
在一切法之中
楞嚴經說:在五陰˙八識˙七大˙十二處˙十八界,【全部都是如來藏性】喔
要認得此性,才算是【見到自性】
【如來藏】
(術語)真如在煩惱中,謂之如來藏,真如出煩惱。謂之法身。依佛性論如來藏品,
藏有三義:
(一)所攝之義,真如立於眾生之位 則【含和合不和合】之二門,為【和合門者】生一切之染法,為【不和合門者】,生一切之淨法,一切染淨之法,皆【攝於如來之性】,即真如,故云如來藏。易言之則真如【攝】一切法。如來【藏】一切法也。
楞伽經四曰:「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眾生。」
勝鬘寶窟下本曰:「一切眾生無有出如如境者,並為如如【所攝】故名【藏】也。則眾生為如來所攝也,是如來藏眾生。」
起信論義記上曰:「如來藏心,含和合不和合二門,以其在於眾生位故,若在佛地則無和合義。」
(二)隱覆之義,真如在煩惱中時,為煩惱隱覆如來之性德,而不使顯現,故名如來藏,是眾生之煩惱藏如來也。
勝鬘經曰:「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
又曰:「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
理趣般若經曰:「一切有情皆如來藏。」
同述贊下曰:「此真性正實如來【藏】在纏中名如來藏,一切眾生 皆有真理故。」
勝鬘寶窟下本曰:「如來性住在道前為煩惱隱覆,眾生不見,故名為【藏】,是眾生【藏】如來也。」
(三)能攝之義,真如在煩惱中。含攝如來一切果地之功德,故名如來藏。
占察經下曰:「復次彼心名如來藏,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之業。」
起信論曰:「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述讚下曰:「【藏謂庫藏】,諸佛所有一切功德皆在其中名如來藏,現行功德未能起,故不名法身。」
起信論義記下本曰:「隱時能出生如來,名如來藏(能攝故出生也),顯時為萬德依止,名為法身。」梵Tatha%gatagarbha。
【又】如來所說之一切經藏也。
增一阿含經序品曰:「其有專心受持增一,便為總持如來藏,正使今身不盡結,後生便得高才智。」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 文章: 106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公案很難懂
香臭味發生在大腦不在鼻子
曾聽說有修行人嗅覺都正常
可就是聞不到惡臭味(比如屍花)
因為他沒這個業力
香臭不從外來
亦如電
問:嗅覺的原理
Copilot
嗅覺細胞感知氣味分子的過程如下¹²³⁴⁵⁶:
1.嗅覺細胞與氣味分子接觸:當我們吸入空氣時,氣味分子會接觸到鼻腔內的嗅覺細胞。這些嗅覺細胞位於嗅覺上皮中,並具有許多嗅覺感受器。這些感受器是嗅覺細胞上的膜蛋白,對很多範圍的氣體分子呈現親和性¹³⁴。
2.氣味分子與嗅覺感受器結合:當氣味分子與嗅覺感受器結合時,會引發一系列的酶級聯反應,實現傳導¹³⁴。嗅覺神經將感受器激活成電子信號,並在嗅覺神經上轉導³⁴。
3.信號傳遞至大腦:這些電子信號會被傳遞至大腦的嗅球,再傳遞至高階的大腦嗅覺中樞,引發氣味的認識、辨別、記憶,進而產生情感的變化、引誘或躲避行為等²⁵。
希望這些資訊對您有所幫助!
來源: 與 Bing 的交談
曾聽說有修行人嗅覺都正常
可就是聞不到惡臭味(比如屍花)
因為他沒這個業力
香臭不從外來
亦如電
問:嗅覺的原理
Copilot
嗅覺細胞感知氣味分子的過程如下¹²³⁴⁵⁶:
1.嗅覺細胞與氣味分子接觸:當我們吸入空氣時,氣味分子會接觸到鼻腔內的嗅覺細胞。這些嗅覺細胞位於嗅覺上皮中,並具有許多嗅覺感受器。這些感受器是嗅覺細胞上的膜蛋白,對很多範圍的氣體分子呈現親和性¹³⁴。
2.氣味分子與嗅覺感受器結合:當氣味分子與嗅覺感受器結合時,會引發一系列的酶級聯反應,實現傳導¹³⁴。嗅覺神經將感受器激活成電子信號,並在嗅覺神經上轉導³⁴。
3.信號傳遞至大腦:這些電子信號會被傳遞至大腦的嗅球,再傳遞至高階的大腦嗅覺中樞,引發氣味的認識、辨別、記憶,進而產生情感的變化、引誘或躲避行為等²⁵。
希望這些資訊對您有所幫助!
來源: 與 Bing 的交談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