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

非心非佛
文章: 737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Re: 如何是「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

文章 非心非佛 »

勿忘初心 寫: 週日 3月 31, 2024 8:48 pm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如何是 =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又何以能「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
知就是證,證到法無我,就能成就無生法忍,因為能不住相布施,所以勝前菩薩有為布施。
藍海千尋
文章: 5505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如何是「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

文章 藍海千尋 »

知就是證
知(諦)是‘’正信‘’義,是確定能增上的起點。
表:走在正確的道路。
道路正不正確須佛經驗證,不是憑己意所能。

證是究竟義,是該段道路的終點。
至於是不是佛道最終站,要看所依法才能判定。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如何是「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

文章 勿忘初心 »

小弟先向諸位朋友道個歉,因工作繁忙不能及時回覆;真是怠慢了!

眾多朋友蒞臨真是蓬蓽生燀,諸位高見,小弟受益良多。


小弟也說說自己看法,供参考。

《知一切法空》

金剛經云
如來有沒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以及;有沒有定法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僅在覺不覺而不是取相)

我們既又發菨提心,卻又沒有定法叫菩提心!要渡盡眾生又無一眾生可渡!(覺實相而非取相)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而不是⇒我已開悟 / 我已見性/我已證果 / 我已成佛 )

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實相=無相)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

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如來者,諸法如義)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法本如是)
==

以上種種,我們又該如何落實?!
以這樣的道理,又如何在我們心中形成安住的法?又該如何作意衪?

而不是僅口頭說
⇒是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看似很高超,但是;這樣的佛法在我們心中剧底是什麼?我們也都能講滿嘴的「口頭佛法」,但那都是「戲論」而矣!不是嗎?!

般若要強調的是什麼?!
佛法很單純又務實!我們皆知〈真空妙有〉的道理。我們又該怎樣面對?千萬別淪於口頭佛法,否則對我們一點益義也沒有。
佛法可貴就在覺悟,佛法強調的是事實;是實相。一般世人的事實僅停留在表相上,但佛法的事實乃深究其裡,真實的事實,方便講為〈實相〉。故金剛經云〈則能生實相〉。

好比心經云 : 「照見五蘊皆空」。
般若不是叫我們〈滅〉五蘊!而是〈照見〉!那又為何要照見?因為「五蘊本空」。全因我們對五蘊(色緣塵境)起的顛倒、妄想、執著而產生了〈愛〉→〈取〉→〈有〉;後而才有了〈生〉→〈老死〉。是故是叫我們看清楚五蕴,而不是叫我們滅掉。我們應該認真,而不是認假作真。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就在世間現實境中觀察出究竟實相。

但决不是將所有事物都擋在心外面;一概否定,以為這就是「觀空」。這是大錯特錯的。
觀空;是因為它事實上它本來空!不是自已用情感及意志去否定掉!!
它空不勞我們辛苦,因為它本就是空。
因為它自性本不存在,乃因眾生顛倒,自已不過是看清楚它。如果修行只是壓抑逼迫自己,催眠自己?!
如果它有,我等也滅不掉!

眾生有〈我〉,隨業因;順緣境,循業感常住世間而川流不息。能滅的必然是因緣生法,因緣生法自性本空又何須我忙?所以看到一分真實得一分智慧,大燈小燈皆是破暗,只在照的亮度不同而矣。
所以我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過是方便立個名,本質上的無上正等正覺也僅是究竟的體證實相而矣,實相 = 無相!因為知道一切法,就是看清楚法(眾因緣生)但法法之中何來有自性?!有法的自體?既然無有法的自體,才叫證得寶相?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也不能違背這個立場不是嗎?!厉以有沒有〈定法〉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才真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才叫「覺」。否則自己都愚痴了還有自覺覺他嗎?决不可能。菩薩道不是靠感性,而是有智慧的〈覺〉。

〈業感〉,乃眾生輪迴六道的依憑;一方面承受因果的酬報,一方面於承受中相續造作;因此,種子生現行,現行不離業。
我們學佛行者之心路歷程中,最大的障礙即是強烈的〈自我意識〉;就像影子隨着身體,遇到任何關係自我的緣境,便會頓然顯現出來。意識的內涵,雖然不定是感性或理性的,但總歸都自我的情識作用。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如何是「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

文章 勿忘初心 »



人心畢竟是依內境(內心世界),緣外塵境(色、聲、香、味、觸、法)透過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產生念頭、感知、感官知覺下塑造「我、我所」行為造作染著固定制約。這些造作皆以習性、經驗養成等來判斷它的善惡好壞,苦樂悲歡,而且前念後念輾轉相續念念遷流地散亂著。因為您我大家這都是日常在這般習以為常,固定及僵化的模式,當然無法切斷這樣的慣性制約,當然無法認出「覺知」。因為〈想〉→〈行〉之間乃如電光一刹那般即完成的。我們的意念、言語甚至行為立即形成。
比如一句「你再說一便」?
語氣高低,我們聽者感受一定不同!
如果對方天生大嗓門呢?自己莫名的瞋心又從何而來?習氣早已成自然。

但是「覺知」「觀照」該如何培養。
可沒那容易!
平時非得有「定」的培養!

〈定〉即是將平時我們這一念心是「心猿意馬」的「到處向外攀緣」,在色聲香味觸分別執著拉回來。
所謂依藉「所緣」來安止,就是要利用感官所接受的諸多信息來做為〈助緣〉,來安住這隻心猴,讓心有一個可以依止的對境(所緣境)而穩定下來而不再散亂(最具代表性即「九心住」)。心在此之下是非常敏銳的,一有雜念妄想是如照妖鏡下無所遁形。

覺知心無形中即強大起來。在日常中就能在人事中的塵境裡〈想〉→〈行〉之間能有覺(知)察出、觀照出自己的「不善心所」即將發動!而將之制止。這不正是三十七道品中的〈四正勤〉嗎?!

我們可別認為「觀照覺知力」很輕易得。那我們就太小看自己的業力習氣了。
佛法中的〈三無漏學〉可不是隨便說說!!先持「戒」;藉由持戒來〈防非止犯〉如五戒十善(身三口四意三)制約自己之行為,再來調伏〈自我〉不燥動,能「安住」之下,才能產生覺知觀照力。

無我,這個〈無〉並不是「沒有」。人在日常怎能沒有「情感」對應人事?又不是木頭石雕?要達心行皆止的勝境也不是一日可及!可見這個〈我〉,可不得了。昔日佛陀出世之時即云 :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但也不是自我催眠般不負責任地逃避的〈強忍〉〈壓抑〉下的不分別。倘若什麼事都不管,都不分別,豈非越弄越糊塗?不執著不分別者,乃是「任病」!非佛法也。

小弟認為金剛經云「無我相,無人相」。如果解為不要執著汝我。
那我請問您:「既然無我相,誰人講金剛經,無人相,誰人聽金剛經」?
是故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壽者相的所有的〈無〉,乃是突破原來的〈業我〉,逐漸清淨看清自已的虛妄;自己的顛倒。如能培養出這樣的能力,那恭喜您,您將智慧日日增長!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如何是「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

文章 勿忘初心 »



〈忍〉不是壓抑!不是強壓下來!也不是如駝鳥般的逃避。而是要能化解、調理。

面對緣境,如果沒有忍的修養,一定是直覺反應,五蘊(色→受→想→行→識^)一氣呵成。緣起是什麼,過程、結果就是什麼,毫無調整的空間(假使百千刼,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如果有忍,即而有緩衝,想行之間才能建立起〈間隔〉,經覺知和觀照來產生空相。依於這一段間隔與空相,去多方面及深入的想,衡量利弊得失,研究、分析、認識,進而有所體會發現。這些發現不一定都能了生脫死,成就道業,至少行之後,缺失會減少許多。

《密嚴經》說:「名是徧計執,相是依他起。」《楞伽經》則說:「相、名是妄想自性(徧計所執),妄想是緣起自性(依他起性),正智、如如是成自性(圓成實性)。」二者雖同是唯識經典,前者為相宗,後者被歸類為性宗,故所說有差別。而《瑜伽師地論》說:「若於依他起,遠離徧計執,當體即是圓成實。」又說:「徧計所執是『相無自性性』;依他起是『生無自性性』;圓成實是『勝義無自性性』。」依《楞伽經》的解釋,所謂相,就是眼識乃至意識所照的色乃至法。依相立名,是為名。也就是語言文字。為什麼語言文字是「相無自性性」,於萬事萬物,為它取名字,而起言說,所以名是強加上去的,是假立的,是客不是主。名歸名,萬事萬物歸萬事萬物,不會說火就冒火燒口,談水就出水濕衣,講錢就有錢,言車便有車,所以無自性。

然而,即使懂得這些道理,沒有實際的修行,一遇順境、逆緣,人的貪瞋之心一起,忍無可忍,仍造口業。正如古人說的:「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親行。」口業又細分為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經典說妄言乃至惡口,「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俗話說:「利劍傷人痕易合,惡口傷人恨難消。」別人的恭維、讚歎,就夠我飄飄然很久了。對惡言咒罵,就像少了一塊肉那樣的難受,且怨氣難消。

在《解深密經》在詮釋六波羅密的內容時,曾謂「忍」有三種,即:

〈耐怨害忍〉、
〈安受苦忍〉,
〈諦察法忍〉。

其中,「耐怨害忍」是指忍受無知眾生對菩薩的侮辱與迫害。「安受苦忍」是指在行菩薩道時,必須忍耐所面臨的種種自然界的災患與苦難。這兩種「忍」,都與平常所謂的「忍耐」相同,比較容易理解。
至於「諦察法忍」則是指對諸法實相的清晰觀察。能透視諸法實相(真如)的空、無自性與無生,亦即具有這種觀照諸法實相的智慧,而且此心也安住(確信、認可)在這種實相境界之中,這就是「諦察法忍」的深意。所以,「諦察法忍」其實也可以為「無生法忍」一詞做另一角度的說明。
從「諦察法忍」的角度來觀察,其中的「忍」,是指觀察諸法實相的智慧,也指具有這種智慧之後,此心對其中理趣的「安住」,亦即對那種道理,內心所具有的確信不移的心境。這種忍可以稱之為「法忍」。其與忍耐他人迫害的「生忍」是不同層次的。

所以;〈忍〉也是有著無限層次,也就是「修養」一樣,有無限多層次。「修養」到那裡,標準也隨之改變。

詮釋「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整個「過程」。「過程」本身是一種變化。修行的「過程」在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故有無限多的層次。
完全是「絕對」,也就是說「脫離了相對法」。相對法都「不圓」,但沒有關係,因為我們是人,只要依「當下的我」去做修正。

發現真的有「無限多層次」。既然「無限多」,當然就沒有「一個」標準。

譬如「傷害到我的自尊」,這個「自尊」又是什麼?人人的「標準」都不同!以一個學佛的人來說,就看領悟多少?看破放下多少?修養有多少而有不同。光一個「傷害到自己的什麼?」就够我們依之層層突破,參之不盡了。

又如:

「傷害到我的感情」,「我的感情」是什麼?

「傷害到我的利益」,「我的利益」是什麼?

再提升一層:

「傷害到我的修養」,「我的修養」是什麼?

更提升一層:

「傷害到『我』」,「我」是什麼??

所以 !!
善與惡、是與非、對或錯、迷與悟、又是什麽呢 ?

如此就是從「諦察法忍」的角度來觀察,我們說不是嗎?!
逍遙
文章: 608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如何是「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

文章 逍遙 »

其實金剛經除了一開頭講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還有四相掛上菩薩的名稱(有四相者即非菩薩),只有這兩點跟大乘有直接相關之外,後面整篇說的,內容精髓全是解脫道,當然你也可以說解脫是菩薩的基本配備,所以金剛經說的還是屬於菩薩道,這樣說我也沒話說

在金剛經裡,是如何除四相的?
不外就是非字
例如即非世界,即非微塵,即非莊嚴,即非大身
不管是非世界,非微塵,非莊嚴,非大身..總稱一句“非相”
所以才會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最後,甚至還引申出“實相”---是實相者,即是”非相”
所以若有人說整部金剛經只是在解釋一個字---“非”
其實並不為過

然而以上,非字全部的內容(其實金剛經的非,就是性空的空)
到頂了,就是達於解脫道而已
也沒有對忍有概念的或是其他的論述
所以最多只能算是菩薩道的起手式

以上,並不是說金剛經不好
金剛經的特點是在般若系裡
它反而可以說是最詳細,最鉅細靡遺詳述離相的解脫道的經典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如何是「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

文章 勿忘初心 »

善哉如是。

一切賢聖者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無為法如何有差別 ?!

無為法不會有差別!如仍有差別想;豈能叫無為法!

偅在愚痴程度差別!
講白了即,即是越不笨的人段數越高!僅看得愈是透徹罷了。

何謂愚痴?即在不可得處執著為有,即叫愚痴;本不可得處不去執著則叫智慧。不可得即無為法,在不可得當中越能究竟體會不可得的真實義。
為何 ?!
一切法法本來寂静,
所以一切聖賢因看到不可得的程度差別,而有不同。
(故有初果/二果/三果/阿羅漢;登地菩薩~不動地菩薩差別)

一切法的實相為眾緣生不可得,此不可得無為法即名實相。
電火
文章: 2195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文章 電火 »

金剛經: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兩晚只說一句話"猜一字
cyc320
文章: 2558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如何是「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

文章 cyc320 »

若有要理解可多多益善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如何是「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

文章 寂照世間 »

《思益梵天所問經》卷2
解諸法品第四之餘

5.「世尊!何謂大悲?」 (法門)
佛言:「如來以三十二種大悲救護眾生。何等三十二?

01.一切法無我,而眾生不信不解,說有我生;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02.一切諸法無眾生,而眾生說有眾生;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03.一切法無壽命者,而眾生說有壽命者;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04.一切法無人,而眾生說有人;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05.一切法無所有,而眾生住於有見;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 顯示劇情透露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