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梵語:
वज्रच्छेदिका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सूत्र Vajracchedikā Prajñāpāramitā Sūtra),
又譯作《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燃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學佛随筆
-
- 文章: 705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學佛随筆
大家吉祥。
這次預計將用幾週的時間,來談金剛經。
金剛經相信大家都讀過,從古至今的註釋也到處都有,講多講細都有它的作用,這次小弟的講述,只有一個動機;即是希望將目己對《金剛經》之「實義」作自我心得表述。雖然小弟能力有限,也只是獻醜般之粗淺柮見,實因佛法浩瀚、細微奥妙不能窮盡。。只盼能其中有一句話,能給大家帶來〈實質作用〉的「信解」,也就值得了。
金剛經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祂是「般若」系的經典。稱〈金剛波若波羅多經〉。那金剛經讀誦了之後;有沒有什麼「作用」「效用」?!
對我們的智慧、身心又有什麼樣的「開展」?!
心中的〈無相〉、〈空〉也都〈空〉好多年了?但什麼也沒空掉!
(自問煩惱/五取蘊仍熾盛否?)
(動不動就喊 → 開戰 /畜生 )
無相、空究竟學去哪了呢?
雖然自己也不是有超凡智慧來供養大家。只希望用幾週閒暇時間,希望能留下「信解」給大家。也值得了!
金剛經云「能對其中一句產生信解,功德有多大?!」大家信不信?
那的確是如此!!是無庸置疑的!!
這部經在漢傳佛教中,具舉足輕重佔有重要地位,也感應最多;流傳最廣。
對經中一句一偈,也都能琅琅上口。但是不是真能掌握,即便能懂但是否「真懂」值得我們返覆思考?!
身旁很多人經常提起
我啊;都在誦金剛經;對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很有心得,且得了很多利益,我啊;比大家聰穎精進,大伙皆是愚癡的初學者;且都學錯了!就該像我一樣如何如何!
這樣的人!我~我~我~~
口誦著「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再誦也是一樣;這個〈智慧〉真得和你無關 !
這次預計將用幾週的時間,來談金剛經。
金剛經相信大家都讀過,從古至今的註釋也到處都有,講多講細都有它的作用,這次小弟的講述,只有一個動機;即是希望將目己對《金剛經》之「實義」作自我心得表述。雖然小弟能力有限,也只是獻醜般之粗淺柮見,實因佛法浩瀚、細微奥妙不能窮盡。。只盼能其中有一句話,能給大家帶來〈實質作用〉的「信解」,也就值得了。
金剛經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祂是「般若」系的經典。稱〈金剛波若波羅多經〉。那金剛經讀誦了之後;有沒有什麼「作用」「效用」?!
對我們的智慧、身心又有什麼樣的「開展」?!
心中的〈無相〉、〈空〉也都〈空〉好多年了?但什麼也沒空掉!
(自問煩惱/五取蘊仍熾盛否?)
(動不動就喊 → 開戰 /畜生 )
無相、空究竟學去哪了呢?
雖然自己也不是有超凡智慧來供養大家。只希望用幾週閒暇時間,希望能留下「信解」給大家。也值得了!
金剛經云「能對其中一句產生信解,功德有多大?!」大家信不信?
那的確是如此!!是無庸置疑的!!
這部經在漢傳佛教中,具舉足輕重佔有重要地位,也感應最多;流傳最廣。
對經中一句一偈,也都能琅琅上口。但是不是真能掌握,即便能懂但是否「真懂」值得我們返覆思考?!
身旁很多人經常提起
我啊;都在誦金剛經;對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很有心得,且得了很多利益,我啊;比大家聰穎精進,大伙皆是愚癡的初學者;且都學錯了!就該像我一樣如何如何!
這樣的人!我~我~我~~
口誦著「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再誦也是一樣;這個〈智慧〉真得和你無關 !
-
- 文章: 705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學佛随筆
此經.,講高有祂的真諦,講實用有祂的實義。
再者,如依〈襌〉將金剛經說得很高很深!讓人不知該如何著手修?倒不如〈紮好基礎〉,望眼未來!如無漸修之積累;何來頓成?!利根如六祖,一聞金剛經便悟玄旨,也要有前生宿世之紮實的基本功,今生暫聽別人提醒,馬上就記憶起來,而有所覺悟。否則便成無而忽有,既能無而忽有,也有可能有而忽無;凡夫不歷修證,可以忽然成佛菩薩,佛菩薩也隨時會墮為凡夫。這種理論,便成撥無因果,無因惡見了。
所以與其將性相談得很高,不如談得現實一點,從現實面談起,能使我們能入手修。
性相
【佛光大辭典】
指體性與相狀。不變而絕對之真實本體,或事物之自體,稱為性;差別變化之現象的相狀,稱為相。據大智度論卷三十一載,關於性相之區別有二說:
(一)性與相無異,僅系名稱有別,說性即說相,說相即說性,如說火性即說熱相,說熱相即說火性。故性與相有時可以互用,如「諸法實相」一語,即謂諸法實性。
(二)性相有別,性為其體,相為可識,如持釋氏之戒為性,剃髮染衣為相,性與相有內外、遠近、初後等差別。
研究萬象之性與相之關係,稱為性相學。以本體與道理為中心,而探求萬象與人生之宗派,稱為性宗或法性宗,如三論宗、華嚴宗等。以現象的變化差別之相狀為主題而加以考究之宗派,稱為相宗或法相宗,如俱舍宗、唯識宗等。主張兩者有關連性而加以融合者,稱為性相融會。
再者,如依〈襌〉將金剛經說得很高很深!讓人不知該如何著手修?倒不如〈紮好基礎〉,望眼未來!如無漸修之積累;何來頓成?!利根如六祖,一聞金剛經便悟玄旨,也要有前生宿世之紮實的基本功,今生暫聽別人提醒,馬上就記憶起來,而有所覺悟。否則便成無而忽有,既能無而忽有,也有可能有而忽無;凡夫不歷修證,可以忽然成佛菩薩,佛菩薩也隨時會墮為凡夫。這種理論,便成撥無因果,無因惡見了。
所以與其將性相談得很高,不如談得現實一點,從現實面談起,能使我們能入手修。
性相
【佛光大辭典】
指體性與相狀。不變而絕對之真實本體,或事物之自體,稱為性;差別變化之現象的相狀,稱為相。據大智度論卷三十一載,關於性相之區別有二說:
(一)性與相無異,僅系名稱有別,說性即說相,說相即說性,如說火性即說熱相,說熱相即說火性。故性與相有時可以互用,如「諸法實相」一語,即謂諸法實性。
(二)性相有別,性為其體,相為可識,如持釋氏之戒為性,剃髮染衣為相,性與相有內外、遠近、初後等差別。
研究萬象之性與相之關係,稱為性相學。以本體與道理為中心,而探求萬象與人生之宗派,稱為性宗或法性宗,如三論宗、華嚴宗等。以現象的變化差別之相狀為主題而加以考究之宗派,稱為相宗或法相宗,如俱舍宗、唯識宗等。主張兩者有關連性而加以融合者,稱為性相融會。
-
- 文章: 705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學佛随筆
楞嚴經云
「本是一精明,分為六和合。
(眼、耳、鼻、舌、身、意)。」
在日常一切事物都離不開一精明性,離開〈性〉就沒有一切事物,什麼事也做不成。
〈性〉在何處?!就在你眼前!!
就在你能見、能聞、能行、能做處,回光一瞥,識得這個靈知 就是自己的佛性,則一生修學事畢。
一切眾生亦有能見能聞的本能,故一切眾生亦是佛只因妄想分別而不見。
就如。
水和波浪同是一,水和波浪同以温、熱、冷、凍、濕為體。水若以「靜止」為相,波浪則以動為相。水因風起了波浪,相則由靜變為動,相變了,看起來是兩樣,但都是一體。所以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故稱「性相一如」。由此顯示出「不二」之玄旨。
色相就是性。依此可知,見、聞、嗅、嘗、覺、知六種性,通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發生作用,從而顯現一切色,也就是六塵。所以,一切色相、一切現象都是性的顯現。色不能離性,性也不能離色。離性就沒有色,離色也沒有性。
故說「性色真空」。一切色相、一切現象都是性的顯現。色不能離性,性也不能離色。離性就沒有色,離色也沒有性。
舉凡在這「能見、能聞」等作用之處,回光一照,此能見者是誰?能聞者是誰?於此一見而肯定而不生疑,亦能綿密保任,勿使沾染色境而靈知常照。
一有念起便予覺破;剛將著境隨即牽轉。做到內不隨念轉、外不為境遷,何愁不能圓證菩提。
這就是什麼?!
是的就是宗門下的〈那箇〉
亦稱見性。
但是但是!!!這僅「解悟」而矣!
就算你知道也做不到!
為何?!
種子生現行!你擋不住的。
別以為那麽容易,孰不知仍脱離不了「識」的魔爪,「識」的活動範圍。
這就是楞嚴經所述的
「識陰區宇」。但真要突破識陰,超越命濁!那可得先破色陰區宇做起!
「本是一精明,分為六和合。
(眼、耳、鼻、舌、身、意)。」
在日常一切事物都離不開一精明性,離開〈性〉就沒有一切事物,什麼事也做不成。
〈性〉在何處?!就在你眼前!!
就在你能見、能聞、能行、能做處,回光一瞥,識得這個靈知 就是自己的佛性,則一生修學事畢。
一切眾生亦有能見能聞的本能,故一切眾生亦是佛只因妄想分別而不見。
就如。
水和波浪同是一,水和波浪同以温、熱、冷、凍、濕為體。水若以「靜止」為相,波浪則以動為相。水因風起了波浪,相則由靜變為動,相變了,看起來是兩樣,但都是一體。所以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故稱「性相一如」。由此顯示出「不二」之玄旨。
色相就是性。依此可知,見、聞、嗅、嘗、覺、知六種性,通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發生作用,從而顯現一切色,也就是六塵。所以,一切色相、一切現象都是性的顯現。色不能離性,性也不能離色。離性就沒有色,離色也沒有性。
故說「性色真空」。一切色相、一切現象都是性的顯現。色不能離性,性也不能離色。離性就沒有色,離色也沒有性。
舉凡在這「能見、能聞」等作用之處,回光一照,此能見者是誰?能聞者是誰?於此一見而肯定而不生疑,亦能綿密保任,勿使沾染色境而靈知常照。
一有念起便予覺破;剛將著境隨即牽轉。做到內不隨念轉、外不為境遷,何愁不能圓證菩提。
這就是什麼?!
是的就是宗門下的〈那箇〉
亦稱見性。
但是但是!!!這僅「解悟」而矣!
就算你知道也做不到!
為何?!
種子生現行!你擋不住的。
別以為那麽容易,孰不知仍脱離不了「識」的魔爪,「識」的活動範圍。
這就是楞嚴經所述的
「識陰區宇」。但真要突破識陰,超越命濁!那可得先破色陰區宇做起!
-
- 文章: 705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學佛随筆
宗門之行持容易嗎?决不是一般人那樣可說到做到 的 !!
不信?!
《 擬思便落,開口即錯,
動念即乖,心行處滅。》
能有幾人能通過第一關卡
「擬思便落」。起分別。日常你能不分別嗎?!日常中〈五蘊〉熱鬧得很,在色受想行識不停打轉。所以知道又如何?你根本做不到。
襌宗是最上根人學,最上根人怎麼來?
乃是世世紮紮實實「老實修行」而來。
老賓紮下〈基本功〉而來。不好高驁遠深知自己根基利鈍,腳踏賓地的學。
離〈心意識〉参,並不是終日將自己變白痴般空空靈靈(放空)。而是透過〈方法〉來對治;如「四料揀」、「三玄三要」、「九十七步走」等來〈開發心地〉。
並進於行門;永嘉禪、話頭禪、默照襌等行〈三昧〉照破五蘊(色~受~想~行~識陰區宇)。在三昧中歷破色陰區宇、受陰區宇、想陰區宇、行陰區宇、最終再破〈識陰區宇〉才算是竟功。
識陰區宇
⇒《楞嚴經》云: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隳裂。沉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己獲其同,精色不沉,發現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宇。」
破〈識陰區宇〉
⇒《楞嚴經》云:
「若於群召,己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是故宗門有云
「不破本參不住山,不破重關不閉關,大事因緣今了卻,生死牢關絕苦難。」
為何需透過〈三關〉才能逐一破縛(如行話頭襌等)。佛陀說〈三無漏學〉是有祂的「關鍵」意義的。
⇒
因我們「今世」能持清淨〈梵行〉,而能得以觸發顯露宿世所修累積之功德力(資糧)。依此基而能再增上。無此因(今世修梵行)便無此力(接續宿世所修之基)!
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悅;因歡悅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定。
阿難!多聞聖弟子因定便得見如實、知如真;因見如實、知如真便得厭;因厭便得無欲;因無欲便得解脫。
是為〈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謂:度此岸,得至彼岸。」
小弟引述〈漫步的犀牛〉師兄在社會閒聊區 - 「智慧」題中的原理分析
⇒
有了戒的防護,就有了無悔;
有了無悔,就產生了愉悅;
有了愉悅,就產生了喜;
有了喜,就產生了輕安;
有了輕安,就產生了樂;
有了樂,就產生了定;(定法身)
戒定,就產生了見如實、知如真;(如實知見,就是正確的智慧、慧法身)
有了見如實、知如真,就產生了厭;
有了厭,就會產生了離欲;
有了離欲,就會產生解脫;(解脫法身)
有了解脫,就產生解脫知見;(解脫知見法身)
如是〈無欲〉才是成就義;雖自己不能即究竟〈清淨〉,但能順向〈清淨〉之道上;行持清淨梵行(戒定慧)。這才是真道人,而非口頭禪(入海算沙徒自困⇒乃識心)。
仍在識心(五蘊)中打轕而不自知,枉作修行開悟夢。
不信!只是記憶公案,論量古今(拾人牙慧充作己意),持擇言句(某經怎麽說/六祖怎麽說),或者只憑解悟/境界;誑稱開悟(電線杆/五十陰魔),「執著記憶,以為己見」,以為多看多聞充作知識,只知「覓佛、揣摩佛、說佛法」,在文字上鑽研,而以為這就是在〈學佛〉!?都是看不到目己〈虛妄〉在哪?〈執著〉在哪?枉作修行開悟夢。
不信?!
《 擬思便落,開口即錯,
動念即乖,心行處滅。》
能有幾人能通過第一關卡
「擬思便落」。起分別。日常你能不分別嗎?!日常中〈五蘊〉熱鬧得很,在色受想行識不停打轉。所以知道又如何?你根本做不到。
襌宗是最上根人學,最上根人怎麼來?
乃是世世紮紮實實「老實修行」而來。
老賓紮下〈基本功〉而來。不好高驁遠深知自己根基利鈍,腳踏賓地的學。
離〈心意識〉参,並不是終日將自己變白痴般空空靈靈(放空)。而是透過〈方法〉來對治;如「四料揀」、「三玄三要」、「九十七步走」等來〈開發心地〉。
並進於行門;永嘉禪、話頭禪、默照襌等行〈三昧〉照破五蘊(色~受~想~行~識陰區宇)。在三昧中歷破色陰區宇、受陰區宇、想陰區宇、行陰區宇、最終再破〈識陰區宇〉才算是竟功。
識陰區宇
⇒《楞嚴經》云: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隳裂。沉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己獲其同,精色不沉,發現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宇。」
破〈識陰區宇〉
⇒《楞嚴經》云:
「若於群召,己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是故宗門有云
「不破本參不住山,不破重關不閉關,大事因緣今了卻,生死牢關絕苦難。」
為何需透過〈三關〉才能逐一破縛(如行話頭襌等)。佛陀說〈三無漏學〉是有祂的「關鍵」意義的。
⇒
因我們「今世」能持清淨〈梵行〉,而能得以觸發顯露宿世所修累積之功德力(資糧)。依此基而能再增上。無此因(今世修梵行)便無此力(接續宿世所修之基)!
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悅;因歡悅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定。
阿難!多聞聖弟子因定便得見如實、知如真;因見如實、知如真便得厭;因厭便得無欲;因無欲便得解脫。
是為〈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謂:度此岸,得至彼岸。」
小弟引述〈漫步的犀牛〉師兄在社會閒聊區 - 「智慧」題中的原理分析
⇒
有了戒的防護,就有了無悔;
有了無悔,就產生了愉悅;
有了愉悅,就產生了喜;
有了喜,就產生了輕安;
有了輕安,就產生了樂;
有了樂,就產生了定;(定法身)
戒定,就產生了見如實、知如真;(如實知見,就是正確的智慧、慧法身)
有了見如實、知如真,就產生了厭;
有了厭,就會產生了離欲;
有了離欲,就會產生解脫;(解脫法身)
有了解脫,就產生解脫知見;(解脫知見法身)
如是〈無欲〉才是成就義;雖自己不能即究竟〈清淨〉,但能順向〈清淨〉之道上;行持清淨梵行(戒定慧)。這才是真道人,而非口頭禪(入海算沙徒自困⇒乃識心)。
仍在識心(五蘊)中打轕而不自知,枉作修行開悟夢。
不信!只是記憶公案,論量古今(拾人牙慧充作己意),持擇言句(某經怎麽說/六祖怎麽說),或者只憑解悟/境界;誑稱開悟(電線杆/五十陰魔),「執著記憶,以為己見」,以為多看多聞充作知識,只知「覓佛、揣摩佛、說佛法」,在文字上鑽研,而以為這就是在〈學佛〉!?都是看不到目己〈虛妄〉在哪?〈執著〉在哪?枉作修行開悟夢。
-
- 文章: 553
-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學佛随筆
勿忘兄!
真巧,末學剛寫完一篇貼文,才發現師兄也開始貼文,
末學不改了,彼此心意能互通就好!,所以原文照貼了!!
真巧,末學剛寫完一篇貼文,才發現師兄也開始貼文,
末學不改了,彼此心意能互通就好!,所以原文照貼了!!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譯本有兩類解說的流傳:
師兄貼出,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依照大智度論所解;『金剛比喻為般若』。
而『般若』能破壞一切妄執,不會被妄執所壞。
那麼依照佛學辭典所列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另外五種異譯本,
例如玄奘譯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能斷金剛的般若。
不只玄奘譯本,其他譯本也有如此,還簡稱『能斷金剛經』。
以上兩類解說的流傳,還是有些爭議,但其義理的本質是可相容,
嚴格來講,還是離不開[空宗,有宗]的糾結。
以末學認知,要用"純空宗思想"來發表經義,面對台壇這二.三十位網友,
願意信受的應該極少數,所以法友如果是正信佛教中,未來的棟樑,心中已
理解此來龍去脈,就勿忘初心,請趣向菩提大道啊~~法友提供的出處本是
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只要方便,就請說,無妨!
-
- 文章: 705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學佛随筆
《金剛經》其實不僅是那個文字,而是那份思惟、智慧。
在整部金剛經走到一半時就定名了!以及須菩提自嘆從未聞過此智慧,而老淚縱横。我們必須明白金剛經主要傳達什麼樣的訊息?!掌握住祂的精神!
金剛經是在二千多年前所講述,試問現在仍在否?!如果我們能掌握金剛經的「精神」,即便現在是末法!自己所持仍是正法!
為何?!法又不會衰敗,之所以衰敗;乃是我們不瞭解祂而矣,不是嗎?
所以自己能承擔赲那份智慧,你也能宛如坐在那場「金剛般若會上」。
為何能?!
世人妄認有成住壞空,究竟佛法豈有〈時間相〉〈空間相〉?!
所謂「無過去心、無現在心、無未來心」,不是嗎?
所以能承擔起這份「智慧」即見如來!那又何謂見如來?
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份智慧是要能用!而不是只是談得很高、很玄妙,高到不知如何去修的空談!雖然不能直下證見般若實相,但能一分一分的順向般若的引導,懓慢從〈虛假〉中能看見它的愛著;這稱之「随順般若」。這即是所謂「觀無常是觀空的第一步」。當我觀察世間的無常苦空時候,其實就是順向〈實相〉了。
當我們看到虛假的變化無常時,也即是經中所說之「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相、無壽者相」。如此這智慧之下;雖不能直下承擔,但也随順著祂了。
金剛經不會講到讓大家不知如何修!是我們將它講到很高很玄,那意義在哪?佛陀决不會講個使眾人不知該如何下手的内容。
若真能掌握其要義,真得如算數比喻所不能及,這樣的〈功德〉也决不虛假。這實乃真正皈依處,皈依什麼?皈依法。如能〈真信解〉的人;如來悉知悉見!
金刚般若
這個般若智慧;在眾多緣起法當中,觀一切無自性。但眾生就在這眾緣當中執著,這就是最根源的煩惱!
在一切因緣變化當中妄生一切執著,是一切根源。而《般若》是對治它乃是重要的「心藥。
故云「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
金剛能斷;什麼東西不會壞;而又能斷一切煩惱 ?!那就是「般若」!!
在整部金剛經走到一半時就定名了!以及須菩提自嘆從未聞過此智慧,而老淚縱横。我們必須明白金剛經主要傳達什麼樣的訊息?!掌握住祂的精神!
金剛經是在二千多年前所講述,試問現在仍在否?!如果我們能掌握金剛經的「精神」,即便現在是末法!自己所持仍是正法!
為何?!法又不會衰敗,之所以衰敗;乃是我們不瞭解祂而矣,不是嗎?
所以自己能承擔赲那份智慧,你也能宛如坐在那場「金剛般若會上」。
為何能?!
世人妄認有成住壞空,究竟佛法豈有〈時間相〉〈空間相〉?!
所謂「無過去心、無現在心、無未來心」,不是嗎?
所以能承擔起這份「智慧」即見如來!那又何謂見如來?
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份智慧是要能用!而不是只是談得很高、很玄妙,高到不知如何去修的空談!雖然不能直下證見般若實相,但能一分一分的順向般若的引導,懓慢從〈虛假〉中能看見它的愛著;這稱之「随順般若」。這即是所謂「觀無常是觀空的第一步」。當我觀察世間的無常苦空時候,其實就是順向〈實相〉了。
當我們看到虛假的變化無常時,也即是經中所說之「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相、無壽者相」。如此這智慧之下;雖不能直下承擔,但也随順著祂了。
金剛經不會講到讓大家不知如何修!是我們將它講到很高很玄,那意義在哪?佛陀决不會講個使眾人不知該如何下手的内容。
若真能掌握其要義,真得如算數比喻所不能及,這樣的〈功德〉也决不虛假。這實乃真正皈依處,皈依什麼?皈依法。如能〈真信解〉的人;如來悉知悉見!
金刚般若
這個般若智慧;在眾多緣起法當中,觀一切無自性。但眾生就在這眾緣當中執著,這就是最根源的煩惱!
在一切因緣變化當中妄生一切執著,是一切根源。而《般若》是對治它乃是重要的「心藥。
故云「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
金剛能斷;什麼東西不會壞;而又能斷一切煩惱 ?!那就是「般若」!!
-
- 文章: 705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學佛随筆
《 信 》,很是奇妙。我們說「信受」;但是真信嗎?
如真信;即有真實的受,當然就〈用〉的出來!
那為何日常用不出來 ?!
因為自己不信 ;才用不出來 !
如果將金剛經裡的〈般若智慧〉當作真實信解。那自己身心上應該是展現出祂的智慧才是。
因為這是你的信念、圭臬、受持而展現出的功效。所以才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此的感悟才是。
這决不是強逼逼迫觀它是〈如夢幻泡影〉。這决不會是長久之計!
我們常常看宗教是「仰望」的心態。
因為我們不懂,但〈佛法〉的根源决不是用仰望的!!
就像別人問你;為什麼不〈執著〉?
有人會答 ⇒
我現在能不執著,因為我能忍下來了。
這一定是假的 !!
若有人答 ⇒
我現在能不執著,因為我想執也執不來
我想執也執不來 VS 我能忍下來。
味道是不是差很多?!
強忍;我能執但我不想執。
哪個直透核心處?!
所以有人修行;修到自己很〈逼〉〈壓抑〉!看到(觸→受)人/事物,心中對著自己說不要愛 !不要執 !
其實早愛(愛取)上了!!
日常中不斷的~~-
愛~不要愛;爱~不能愛~~
在眾人面前強忍逼迫自己不要愛,但在私下無人或晚上獨處時則拼命愛!
這樣的修持一輩子也沒用!!
明明爱呀!為什麼不看清楚到底愛什麼?!
〈愛〉了就〈取〉;取了就〈有〉,有了就〈生〉,生了就〈老死〉!
自己是擋不住的!!一愛;生死就跟著來。刹那都是生死!為何?每一相應的緣起,每種随順緣起的執著;皆是生死!一愛取有;就生老死!
於是我們拼命在斷生死,又不斷的再製造生死!
但有沒有真生死可斷?
心經云「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日誦心經;但又要斷生死?!
放在一起卻又沒有起衝突?可見多麽不用心!
否則的話,那該怎麽斷?!所以一直想斷生死的人,是永遠無法超越生死!
在緣起中;生死是〈相依〉而生,不能明白這道理,就永遠生死無邊際。一旦明白了是不是都知道生死亦不可得!
是不是斷生死!是!
但不是一般所認為的斷生死。
所以;我們不斷的在斷生死;又不停在製造生死!!修行亦修,卻又不斷製造生死輪廻!這就是典型做修行夢!
也在修;也在繼續做夢!
要斷生死;不如先冷靜下來,先問何謂生死?要斷也可以!但先搞清楚它。
我們常常陷入這些〈名相〉上,因不求勝解而迷糊、自以為是的「偏執」。
在我們不求勝解下,這些佛學〈名相〉成為我們的生死根源!!
沒學佛前還能理性面對因緣,一學之下就常在〈無相〉-〈空〉、〈非〉、〈無〉、〈如夢幻〉中打滾!連現實生活中的「現實」的世間事都搞不清楚。
金剛;為何能〈斷〉?為何能〈壞〉一切?能斷能壞一切煩惱。
如真信;即有真實的受,當然就〈用〉的出來!
那為何日常用不出來 ?!
因為自己不信 ;才用不出來 !
如果將金剛經裡的〈般若智慧〉當作真實信解。那自己身心上應該是展現出祂的智慧才是。
因為這是你的信念、圭臬、受持而展現出的功效。所以才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此的感悟才是。
這决不是強逼逼迫觀它是〈如夢幻泡影〉。這决不會是長久之計!
我們常常看宗教是「仰望」的心態。
因為我們不懂,但〈佛法〉的根源决不是用仰望的!!
就像別人問你;為什麼不〈執著〉?
有人會答 ⇒
我現在能不執著,因為我能忍下來了。
這一定是假的 !!
若有人答 ⇒
我現在能不執著,因為我想執也執不來
我想執也執不來 VS 我能忍下來。
味道是不是差很多?!
強忍;我能執但我不想執。
哪個直透核心處?!
所以有人修行;修到自己很〈逼〉〈壓抑〉!看到(觸→受)人/事物,心中對著自己說不要愛 !不要執 !
其實早愛(愛取)上了!!
日常中不斷的~~-
愛~不要愛;爱~不能愛~~
在眾人面前強忍逼迫自己不要愛,但在私下無人或晚上獨處時則拼命愛!
這樣的修持一輩子也沒用!!
明明爱呀!為什麼不看清楚到底愛什麼?!
〈愛〉了就〈取〉;取了就〈有〉,有了就〈生〉,生了就〈老死〉!
自己是擋不住的!!一愛;生死就跟著來。刹那都是生死!為何?每一相應的緣起,每種随順緣起的執著;皆是生死!一愛取有;就生老死!
於是我們拼命在斷生死,又不斷的再製造生死!
但有沒有真生死可斷?
心經云「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日誦心經;但又要斷生死?!
放在一起卻又沒有起衝突?可見多麽不用心!
否則的話,那該怎麽斷?!所以一直想斷生死的人,是永遠無法超越生死!
在緣起中;生死是〈相依〉而生,不能明白這道理,就永遠生死無邊際。一旦明白了是不是都知道生死亦不可得!
是不是斷生死!是!
但不是一般所認為的斷生死。
所以;我們不斷的在斷生死;又不停在製造生死!!修行亦修,卻又不斷製造生死輪廻!這就是典型做修行夢!
也在修;也在繼續做夢!
要斷生死;不如先冷靜下來,先問何謂生死?要斷也可以!但先搞清楚它。
我們常常陷入這些〈名相〉上,因不求勝解而迷糊、自以為是的「偏執」。
在我們不求勝解下,這些佛學〈名相〉成為我們的生死根源!!
沒學佛前還能理性面對因緣,一學之下就常在〈無相〉-〈空〉、〈非〉、〈無〉、〈如夢幻〉中打滾!連現實生活中的「現實」的世間事都搞不清楚。
金剛;為何能〈斷〉?為何能〈壞〉一切?能斷能壞一切煩惱。
-
- 文章: 705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學佛随筆
《金剛般若》,如果將祂講得很高很玄妙,使人不知如何下手,這决對不是佛陀的本懷。
倘若以這道理(般若)來彰揚這份智慧。
使大家都能更加親近這份佛法的智慧,而能〈用〉。不至於將這麼殊勝的智慧,只能仰望、崇拜、讀誦、卻不能如實〈用〉祂。
將學佛導回「理性」。很重要。
.
因為!!
從〈現量〉到〈比量〉。
如果我們很多觀念是離開〈現量〉,就是現前日常經驗,來談〈比量〉就是太高的推論、揣度。
老實說;所得到的「認知」,不容易回到現實來的。
我們很多道理必須從㨪實的因緣裡,不斷的去〈觀察〉才能得到真實信受,從這道理才能舉一返三甚至舉一返一切。原來一切道理皆如此!
所以從現前因緣觀察得到這樣的智慧,再將這樣的智慧;運用到一切因緣中。
如是自我每當觀察因緣時,自己不再是被架空的!而是能「理性」的面對一切色緣塵境。
否則;我們只是依純空想(强逼迫催眠)的東西;來去面對一切境。只是純空想(感性),而不是從現實的緣起觀察,我們只落於「理論概念」的緣起觀察,所以得到的「觀念」是回不到「現寶」的。
而是應該是 ⇒
從現實因緣觀察,所得到的智慧;回到現實來!
這樣的智慧;可引導我們的生命,指導我們修持。
而不是僅是「空談」!!
這是極為關鏤的!
否則我們所過的日子仍是和一般人(無學佛人)般毫無改變。
強逼(催眠)自己一切皆空~是假的~不要愛~不要取~一切如夢幻~~
但是對世間依然看得很實在,一遇/觸境;那些煩惱妄執全又跑回來
(瞋/喜/憂/悲/惱/苦)。是不是如此?!我們不妨稍作自忖!
原來自已修扮那麽久,竟沒想仍是在色受想行識中打轉 !多年來仍是原地踏步!
我們不能從佛法給我們的智慧;在日常去開始「面對」一切的生活。
你所持的〈空〉〈無相〉,如果全是來自「概念」。那麽,看每個東西都將實實在在的。
這樣下來就是面對生死,又再不停製迨生死!!(爱,取,有,生,老死)
那又是為何 ?!
「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
所持所修竟全毫無意義,〈生死〉我們是擋不住的。
倘若以這道理(般若)來彰揚這份智慧。
使大家都能更加親近這份佛法的智慧,而能〈用〉。不至於將這麼殊勝的智慧,只能仰望、崇拜、讀誦、卻不能如實〈用〉祂。
將學佛導回「理性」。很重要。
.
因為!!
從〈現量〉到〈比量〉。
如果我們很多觀念是離開〈現量〉,就是現前日常經驗,來談〈比量〉就是太高的推論、揣度。
老實說;所得到的「認知」,不容易回到現實來的。
我們很多道理必須從㨪實的因緣裡,不斷的去〈觀察〉才能得到真實信受,從這道理才能舉一返三甚至舉一返一切。原來一切道理皆如此!
所以從現前因緣觀察得到這樣的智慧,再將這樣的智慧;運用到一切因緣中。
如是自我每當觀察因緣時,自己不再是被架空的!而是能「理性」的面對一切色緣塵境。
否則;我們只是依純空想(强逼迫催眠)的東西;來去面對一切境。只是純空想(感性),而不是從現實的緣起觀察,我們只落於「理論概念」的緣起觀察,所以得到的「觀念」是回不到「現寶」的。
而是應該是 ⇒
從現實因緣觀察,所得到的智慧;回到現實來!
這樣的智慧;可引導我們的生命,指導我們修持。
而不是僅是「空談」!!
這是極為關鏤的!
否則我們所過的日子仍是和一般人(無學佛人)般毫無改變。
強逼(催眠)自己一切皆空~是假的~不要愛~不要取~一切如夢幻~~
但是對世間依然看得很實在,一遇/觸境;那些煩惱妄執全又跑回來
(瞋/喜/憂/悲/惱/苦)。是不是如此?!我們不妨稍作自忖!
原來自已修扮那麽久,竟沒想仍是在色受想行識中打轉 !多年來仍是原地踏步!
我們不能從佛法給我們的智慧;在日常去開始「面對」一切的生活。
你所持的〈空〉〈無相〉,如果全是來自「概念」。那麽,看每個東西都將實實在在的。
這樣下來就是面對生死,又再不停製迨生死!!(爱,取,有,生,老死)
那又是為何 ?!
「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
所持所修竟全毫無意義,〈生死〉我們是擋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