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論(吠檀多)與商羯羅|自由速度 Ep.12
觀看次數:546次 2023年3月6日 自由速度 Podcast | 自由速度 Tempo Rubato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aj4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aj4w...
不二論大補帖
➤ 本集摘要:
a- 字首,梵文中,否定的意思
a-dvaita=非二元、不二
論、說了就二了
佛教被印度人認為是一個派別
也認為佛陀是毗濕奴的化身
不二是吠壇多的一派
吠壇=海量文獻,上古神話原人智先的故事(奧義書)
吠壇多=智慧的頂點
智仙=介於神與人之間的,eg.八曲仙人,創造很多文本,證道梵的人,有的小神都要向他禮拜
梵=道
商羯羅的師公喬荼波陀很崇拜龍樹菩薩
當時的佛教給當時的印度其他教派很大的衝突
龍樹菩薩認為究竟的道理只能用否定來表達
少年天才商羯羅,認為古代吠陀中也有不二(Neti, neti)以此抗衡佛教,算是印度宗教一種文藝復興
羅摩達斯《給弟子的忠告》,國師寫的書,尼薩的鎮派寶典
仨受到不二論吸引的原因
《法華經》中的龍女成佛(不同於次第成佛)
修行最重要的,認清楚自己的本質
認識了不二論之後,反而對自己的修行了解更深
各種導師因個人眾生需要給與教導
「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大家各取所需喔
➤ 關於我們:
我們是幾個在靈性道路上相遇的佛系文化人,以引介印度不二論到華文世界為職志。希望透過聲音,我們照亮彼此的道路,同時也保有修行最必要的孤獨。
➤ 成員介紹:
劉粹倫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荷蘭藝術學院畢業,獨立出版人,瑜伽行者。
鍾七條
中國復旦大學物理專業,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物理博士,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於紐約州噶瑪噶舉的三乘法輪寺閉關三年。出關後,從事印度不二論的翻譯。
顧象
中國復旦大學法語專業,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比較文學碩士,美國紐約大學出版碩士。從藏文翻譯近代西藏大成就者更敦群培的《中觀甚深心要善說》。現居紐約。
》YouTube:@tempotubato_123
》 IG:@temporubato_123
》 微信公眾號:自由速度
》 Linktree https://linktr.ee/temporubato
本節目由 紅桌文化 製作
+++
神秘玫瑰 歡迎來到奧修中文世界!
成道之路.吠檀多(上冊) - OSHO
成道之路.吠檀多(下冊)
這裡就是外道論壇?(台壇外道專題研究)
-
- 文章: 1075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這裡就是外道論壇?(台壇外道專題研究)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1075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這裡就是外道論壇?(台壇外道專題研究)
一乘菩提道次第 (五)
分享
本集詳細闡釋四聖諦、三轉、十二行與七菩提支的內容,通過兩者相互之間的對應關係,更清晰地明白 佛陀所講述的修證道次第。
長老指出 佛陀是無師自覺者,以及 佛陀與阿羅漢的區別僅在於此,而在修證道次第上無有差別,所以無有大小乘之差異。
長老以經文詳細說明 佛陀所教導之真實教說與修證次第為先斷無明、得慧解脫,後斷貪愛、得心解脫,並配合經文具體區別優波離系增新之教說,提出無明後斷,是為了配合理想中的聖者之菩薩信仰。並指出觀無常並非觀刹那生滅無常,而是觀五受陰之集滅法,進而得以明白緣生法故無常。
唯有依一乘菩提道次第,修七菩提支,次第成就四聖諦、三轉、十二行,方能成就正覺、離貪、慈悲喜捨、解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五種功德。
...
出處:https://www.arahant.org/2012-yi-sheng-p ... 8%E3%80%82
分享
本集詳細闡釋四聖諦、三轉、十二行與七菩提支的內容,通過兩者相互之間的對應關係,更清晰地明白 佛陀所講述的修證道次第。
長老指出 佛陀是無師自覺者,以及 佛陀與阿羅漢的區別僅在於此,而在修證道次第上無有差別,所以無有大小乘之差異。
長老以經文詳細說明 佛陀所教導之真實教說與修證次第為先斷無明、得慧解脫,後斷貪愛、得心解脫,並配合經文具體區別優波離系增新之教說,提出無明後斷,是為了配合理想中的聖者之菩薩信仰。並指出觀無常並非觀刹那生滅無常,而是觀五受陰之集滅法,進而得以明白緣生法故無常。
唯有依一乘菩提道次第,修七菩提支,次第成就四聖諦、三轉、十二行,方能成就正覺、離貪、慈悲喜捨、解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五種功德。
...
出處:https://www.arahant.org/2012-yi-sheng-p ... 8%E3%80%82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1075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
- 文章: 1075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這裡就是外道論壇?(台壇外道專題研究)
奧修傳
09-19 奧修宣講他的《奧義書》(Upanishad)
在8月16日的英語演講一開始,奧修宣佈了他的奧義書,他的神秘學校,神秘主義大學,以及一些用於傳達他遠見的機構,這些機構一直延續到今天。
我鍾愛的人……
你們今天在這裏有福了,因為我們要開始師父與門徒之間一系列新的演講。
這不僅是一本新書的誕生,這也是對一個新的階段的宣告。今天,此刻:1986年8月16日,星期六,晚上七點——有一天這個時刻會被作為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被銘記,你們有福了,因為你們參與其中。你們創造出它,沒有你們它不可能發生。
書可以被撰寫,可以被機器記錄,但我將開始說的是完全不同的。它是一本奧義書。
已經被遺忘很久了,在任何語言裏最美的詞語之一,一個非常活生生的詞,「upanishad」意味著坐在師父腳下。它沒有說更多:只是處於師父的存在之中,只要讓他把你帶進去,帶進他自己的光,帶進他自己的祝福,帶進他自己的世界。
那剛好是一所神秘學校的工作。
師父得到了它。門徒也得到了它,但師父知道門徒是沉睡的。
整個神秘學校的工作就是如何把意識帶給門徒,如何喚醒他們,如何讓他成為他自己,因為整個世界都在試圖讓他成為別的什麼人。
在那裏,沒有人對你感興趣,對你的潛力,對你的真實,對你的存在感興趣。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是那些愛你的人。不要對他們生氣,他們是和你一樣的受害者。他們和你一樣的無意識。他們認為他們所做的是愛,他們真正所做的是破壞性的。而愛永遠都不是破壞性的。
要麼有愛,要麼沒有愛。然而愛帶來所有創造的可能性,創造所有的層面。它帶來自由,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就是一個人應該被允許成為他自己……
神秘學校的功能就是師父——說話或者沉默,看著你或者作一個姿式,或者只是閉著眼睛坐著——要創造某種能量場。如果你有接受性,如果你敞開,如果你準備踏上未知的旅程,某種東西「哢」一下,你就不再是舊有的人。
你已經看到了某些你以前只是聽說的東西——而聽說不會製造出確信,只會製造出懷疑。因為它是非常神秘的……它不是邏輯的,它不是理性的,它不是理智的。
但一旦你看到了它,一旦你被師父的能量所沖洗,一個新的存在誕生了。你過去的生命結束了……
一所神秘學校教導如何生活。它的整個科學就是生活的藝術。自然,它包含很多東西,因為生命是多層面的。但你必須瞭解第一步:成為完全有接受性的,敞開。
人們像封閉的房子——你甚至連一扇敞開的窗戶都找不到,沒有清風穿過這些房子。玫瑰花站在外面,卻無法把它們的芬芳散佈到房子裏面。太陽每天都來敲門,然後離去;這些門全都是聾子。它們不呼吸新鮮的空氣,它們不沐浴清晨的陽光,它們不去聞清新的芳香,它們對任何東西都不敞開。它們不是房子,它們是墳墓。
奧義書自身就包含了神秘學校的整個哲學。
奧義書不屬於印度教;它們也不屬於任何其他的宗教。奧義書是一個認識到自己絕對存在的人對他門徒的傾注(outpourings)。
有四個步驟必須要理解。
第一,學生:他到師父那裏去,但永遠不會到達師父那裏;他只到達一個老師那裏。也許是同一個人,但學生要的不是蛻變,不是再生。他要的是學習更多的知識。他想變得更加博學一點。他有問題,但這些問題都只是理智上的,它們不是存在性的。它們不是他生活所關注的,它不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這種類型的人也許會從一個師父到另一個師父那裏,收集語言,理念,體系,哲學。他也許會變得非常精通,他也許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學者,但他什麼也不知道。
這一點要理解。對於知識:你可以想要多少就要多少,而你會仍然保持無知。而有一種無知,實際上是天真:你不知道任何東西,但你仍然處於一個知道一切的位置。所以有無知的知識,也有智慧的無知。
學生對知識感興趣。
不過有時候會發生的是:你也許作為一個學生來到師父那裏,只是出於好奇,你也許會被他的魅力抓住,被他的雙眼抓住,被他的心跳抓住。你作為一個學生而來,但你進入了第二個階段——你變成了一個門徒。
學生不必要的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從一種經典到另一種經典。他收集了很多,但全都是垃圾。
一旦他從學生的繭裏破出,成為一個門徒,流浪就停止了;然後他就與師父保持和諧。他就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被轉變了。他只會在稍後知道,某些東西改變了。同樣是面對以前的情境,但現在他有一種完全不同的回應。
懷疑消失了,理性看起來像小孩的遊戲。生命是更為廣闊的,以至於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當他成為一個門徒,他開始聽到某些沒有說出來的東西——在兩個詞之間……在兩句話之間……在師父突然停止的空隙當中……但那個交流在繼續。
一個學生成為一個門徒是巨大的進步。
在過去,在奧義書的時代,我們稱那些在印度的神秘學校為古魯庫拉(Guru Kula)。一個很有意義的詞——它的意思是師父之家。它不是一所普通的學校,一所學院或者大學。它不是一個只是學習的問題,它是一個處於愛之中的問題。你不需要和你的大學老師處於愛之中。
不過在奧義書開花的古魯庫拉,它是一個愛的家庭。學習的問題是次要的,存在的問題才是重要的。你知道多少並不重要,你存在多少才是關鍵。而師父的興趣並不在於餵養你的生物電腦,頭腦。他不會增進你的記憶力,因為那沒有用。那個可以用機器來做,而且機器比你做得好多了……
師父沒有興趣把你變成一台電腦。他的興趣在於讓你成為你自己的光,成為一個真實的存在,成為一個不朽的存在——不僅僅是知識,不是別人這樣說,而是你的體驗。
當門徒越來越靠近師父,另一個轉變點來臨了——在一個點上,門徒變成了奉獻者(devotee)。所有的這些階段都有一種美。
成為一個門徒是一次偉大的革命,但比起成為一個奉獻者來不算什麼。在什麼點上門徒會轉變成奉獻者?他從師父的能量,師父的光,師父的愛,師父的笑,只是師父全然的存在得到了巨大的滋養——他無以回報。沒有什麼東西是他可以用來回報的。有一個片刻來臨,當他開始感到無比的感激,他就只是拜倒在師父的腳下。他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什麼可以給予,他幾乎成了師父的一部份。他和師父的心處於一種深深的同步當中。這就是感激,感恩。
而第四階段就是他和師父和為一體……
奧義書是一所神秘學校。
我們今天進入奧義書。
...
出處:http://www.osho.tw/ebook/box1_09_19.htm (奧修奧義書ebook沒找著)
GPT-4o
"吠壇多"(Vedānta)和"奧義書"(Upanishads)是印度哲學中的兩個重要概念,密切相關但有所不同。
### 吠壇多 (Vedānta)
"吠壇多"字面意思是“吠陀的結尾”(Veda + Anta),指的是吠陀經典的最終教義或精髓。吠壇多是一種印度教哲學,它集中在解釋吠陀經典,尤其是《奧義書》、《薄伽梵歌》和《梵經》(Brahma Sutra)。吠壇多的核心是探討「梵」(Brahman)與「我」(Ātman)之間的關係。它試圖揭示宇宙的終極實相以及自我解脫的途徑。
吠壇多有多種學派,其中最著名的包括:
1. **阿德瓦伊塔吠壇多**(Advaita Vedānta):認為梵與我是一體的,宇宙的終極實相是非二元的。
2. **毗師師吠壇多**(Vishishtadvaita):主張梵是唯一實在,但世界和個體靈魂是梵的表現。
3. **二元吠壇多**(Dvaita Vedānta):認為梵和我有區別,個體靈魂永遠獨立於梵。
### 奧義書 (Upanishads)
"奧義書"是吠陀經典的後期部分,被認為是印度哲學的源頭之一。這些經文主要探討宇宙的本質、梵(終極實相)、我(靈魂)以及如何通過自知和冥想達到靈性解脫。奧義書是智慧和內在知識的寶藏,強調實踐和體驗智慧,而不是單純依靠儀式或崇拜。
奧義書可以說是吠壇多哲學的基礎,它們是用來闡釋吠壇多思想的主要經文之一。
09-19 奧修宣講他的《奧義書》(Upanishad)
在8月16日的英語演講一開始,奧修宣佈了他的奧義書,他的神秘學校,神秘主義大學,以及一些用於傳達他遠見的機構,這些機構一直延續到今天。
我鍾愛的人……
你們今天在這裏有福了,因為我們要開始師父與門徒之間一系列新的演講。
這不僅是一本新書的誕生,這也是對一個新的階段的宣告。今天,此刻:1986年8月16日,星期六,晚上七點——有一天這個時刻會被作為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被銘記,你們有福了,因為你們參與其中。你們創造出它,沒有你們它不可能發生。
書可以被撰寫,可以被機器記錄,但我將開始說的是完全不同的。它是一本奧義書。
已經被遺忘很久了,在任何語言裏最美的詞語之一,一個非常活生生的詞,「upanishad」意味著坐在師父腳下。它沒有說更多:只是處於師父的存在之中,只要讓他把你帶進去,帶進他自己的光,帶進他自己的祝福,帶進他自己的世界。
那剛好是一所神秘學校的工作。
師父得到了它。門徒也得到了它,但師父知道門徒是沉睡的。
整個神秘學校的工作就是如何把意識帶給門徒,如何喚醒他們,如何讓他成為他自己,因為整個世界都在試圖讓他成為別的什麼人。
在那裏,沒有人對你感興趣,對你的潛力,對你的真實,對你的存在感興趣。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是那些愛你的人。不要對他們生氣,他們是和你一樣的受害者。他們和你一樣的無意識。他們認為他們所做的是愛,他們真正所做的是破壞性的。而愛永遠都不是破壞性的。
要麼有愛,要麼沒有愛。然而愛帶來所有創造的可能性,創造所有的層面。它帶來自由,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就是一個人應該被允許成為他自己……
神秘學校的功能就是師父——說話或者沉默,看著你或者作一個姿式,或者只是閉著眼睛坐著——要創造某種能量場。如果你有接受性,如果你敞開,如果你準備踏上未知的旅程,某種東西「哢」一下,你就不再是舊有的人。
你已經看到了某些你以前只是聽說的東西——而聽說不會製造出確信,只會製造出懷疑。因為它是非常神秘的……它不是邏輯的,它不是理性的,它不是理智的。
但一旦你看到了它,一旦你被師父的能量所沖洗,一個新的存在誕生了。你過去的生命結束了……
一所神秘學校教導如何生活。它的整個科學就是生活的藝術。自然,它包含很多東西,因為生命是多層面的。但你必須瞭解第一步:成為完全有接受性的,敞開。
人們像封閉的房子——你甚至連一扇敞開的窗戶都找不到,沒有清風穿過這些房子。玫瑰花站在外面,卻無法把它們的芬芳散佈到房子裏面。太陽每天都來敲門,然後離去;這些門全都是聾子。它們不呼吸新鮮的空氣,它們不沐浴清晨的陽光,它們不去聞清新的芳香,它們對任何東西都不敞開。它們不是房子,它們是墳墓。
奧義書自身就包含了神秘學校的整個哲學。
奧義書不屬於印度教;它們也不屬於任何其他的宗教。奧義書是一個認識到自己絕對存在的人對他門徒的傾注(outpourings)。
有四個步驟必須要理解。
第一,學生:他到師父那裏去,但永遠不會到達師父那裏;他只到達一個老師那裏。也許是同一個人,但學生要的不是蛻變,不是再生。他要的是學習更多的知識。他想變得更加博學一點。他有問題,但這些問題都只是理智上的,它們不是存在性的。它們不是他生活所關注的,它不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這種類型的人也許會從一個師父到另一個師父那裏,收集語言,理念,體系,哲學。他也許會變得非常精通,他也許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學者,但他什麼也不知道。
這一點要理解。對於知識:你可以想要多少就要多少,而你會仍然保持無知。而有一種無知,實際上是天真:你不知道任何東西,但你仍然處於一個知道一切的位置。所以有無知的知識,也有智慧的無知。
學生對知識感興趣。
不過有時候會發生的是:你也許作為一個學生來到師父那裏,只是出於好奇,你也許會被他的魅力抓住,被他的雙眼抓住,被他的心跳抓住。你作為一個學生而來,但你進入了第二個階段——你變成了一個門徒。
學生不必要的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從一種經典到另一種經典。他收集了很多,但全都是垃圾。
一旦他從學生的繭裏破出,成為一個門徒,流浪就停止了;然後他就與師父保持和諧。他就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被轉變了。他只會在稍後知道,某些東西改變了。同樣是面對以前的情境,但現在他有一種完全不同的回應。
懷疑消失了,理性看起來像小孩的遊戲。生命是更為廣闊的,以至於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當他成為一個門徒,他開始聽到某些沒有說出來的東西——在兩個詞之間……在兩句話之間……在師父突然停止的空隙當中……但那個交流在繼續。
一個學生成為一個門徒是巨大的進步。
在過去,在奧義書的時代,我們稱那些在印度的神秘學校為古魯庫拉(Guru Kula)。一個很有意義的詞——它的意思是師父之家。它不是一所普通的學校,一所學院或者大學。它不是一個只是學習的問題,它是一個處於愛之中的問題。你不需要和你的大學老師處於愛之中。
不過在奧義書開花的古魯庫拉,它是一個愛的家庭。學習的問題是次要的,存在的問題才是重要的。你知道多少並不重要,你存在多少才是關鍵。而師父的興趣並不在於餵養你的生物電腦,頭腦。他不會增進你的記憶力,因為那沒有用。那個可以用機器來做,而且機器比你做得好多了……
師父沒有興趣把你變成一台電腦。他的興趣在於讓你成為你自己的光,成為一個真實的存在,成為一個不朽的存在——不僅僅是知識,不是別人這樣說,而是你的體驗。
當門徒越來越靠近師父,另一個轉變點來臨了——在一個點上,門徒變成了奉獻者(devotee)。所有的這些階段都有一種美。
成為一個門徒是一次偉大的革命,但比起成為一個奉獻者來不算什麼。在什麼點上門徒會轉變成奉獻者?他從師父的能量,師父的光,師父的愛,師父的笑,只是師父全然的存在得到了巨大的滋養——他無以回報。沒有什麼東西是他可以用來回報的。有一個片刻來臨,當他開始感到無比的感激,他就只是拜倒在師父的腳下。他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什麼可以給予,他幾乎成了師父的一部份。他和師父的心處於一種深深的同步當中。這就是感激,感恩。
而第四階段就是他和師父和為一體……
奧義書是一所神秘學校。
我們今天進入奧義書。
...
出處:http://www.osho.tw/ebook/box1_09_19.htm (奧修奧義書ebook沒找著)
GPT-4o
"吠壇多"(Vedānta)和"奧義書"(Upanishads)是印度哲學中的兩個重要概念,密切相關但有所不同。
### 吠壇多 (Vedānta)
"吠壇多"字面意思是“吠陀的結尾”(Veda + Anta),指的是吠陀經典的最終教義或精髓。吠壇多是一種印度教哲學,它集中在解釋吠陀經典,尤其是《奧義書》、《薄伽梵歌》和《梵經》(Brahma Sutra)。吠壇多的核心是探討「梵」(Brahman)與「我」(Ātman)之間的關係。它試圖揭示宇宙的終極實相以及自我解脫的途徑。
吠壇多有多種學派,其中最著名的包括:
1. **阿德瓦伊塔吠壇多**(Advaita Vedānta):認為梵與我是一體的,宇宙的終極實相是非二元的。
2. **毗師師吠壇多**(Vishishtadvaita):主張梵是唯一實在,但世界和個體靈魂是梵的表現。
3. **二元吠壇多**(Dvaita Vedānta):認為梵和我有區別,個體靈魂永遠獨立於梵。
### 奧義書 (Upanishads)
"奧義書"是吠陀經典的後期部分,被認為是印度哲學的源頭之一。這些經文主要探討宇宙的本質、梵(終極實相)、我(靈魂)以及如何通過自知和冥想達到靈性解脫。奧義書是智慧和內在知識的寶藏,強調實踐和體驗智慧,而不是單純依靠儀式或崇拜。
奧義書可以說是吠壇多哲學的基礎,它們是用來闡釋吠壇多思想的主要經文之一。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1075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這裡就是外道論壇?(台壇外道專題研究)
這兩天有空來試充PA-MAN UW212充電器找不到很久了(罕見的點菸器接頭)老家的舊機車賣給了剪頭髮阿姨她兒子不到一天整的跟新車一樣(清海無那個)訂的微型電動二輪車(電動自行車)昨兒也送來了效率真快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1045
-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這裡就是外道論壇?(台壇外道專題研究)
「人間佛教」的業別
算不算是八大+1
特種行業
註:
特種行業,又稱特種營業、特定營業、偏門行業,是指服務業中一些依靠人氣收入、且收入不穩定的行業,(維基百科)
這樣說鐵定被訐譙
算不算是八大+1
特種行業
註:
特種行業,又稱特種營業、特定營業、偏門行業,是指服務業中一些依靠人氣收入、且收入不穩定的行業,(維基百科)
這樣說鐵定被訐譙
-
- 文章: 1075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這裡就是外道論壇?(台壇外道專題研究)
《禪觀思想與法門運心20》行相3-無明行相 慈光寺惠空法師講解
007 別相九支,無明淺深不同 法门依法相安立举例之二4 4
先斷無明首要在認識無明行相
007 別相九支,無明淺深不同 法门依法相安立举例之二4 4
先斷無明首要在認識無明行相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1075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這裡就是外道論壇?(台壇外道專題研究)
有這麼一段殊勝的因緣要告訴你—惠空法師與海會寺因緣
那年暑假大專青年禪七
與惠空法師結緣在海會寺
法師是主七和尚
轉眼已過30年 老了
很窮那時
在寺中吃住了9天
隨喜時阮囊羞澀
地水火風空識見+錢
七大八大有錢最大
那年暑假大專青年禪七
與惠空法師結緣在海會寺
法師是主七和尚
轉眼已過30年 老了
很窮那時
在寺中吃住了9天
隨喜時阮囊羞澀
地水火風空識見+錢
七大八大有錢最大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1075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這裡就是外道論壇?(台壇外道專題研究)
天台緣起中道實相論
檢視牟宗三所理解的天台學
關鍵詞:牟宗三
牟氏自稱了解佛教,是從智者大師的判教系統來理解的(2),然其所理解到的天台教判,事實上已非天台教判(3),而其對天台基本教義的掌握,亦非天台之教義。因此,我們可以說︰牟氏對天台的理解,也只不過是牟氏一人的天台學而已。此待下列論述之。
(中略)
另依牟氏之看法,其認為天台圓教無諍之存有論系統,是依「一念無明法性心」而建立,以此為一切存在之根源,如其云︰
但到智者,則將「無住本」一詞分從兩面說,即法性與無明。「無住」即是「 無明住地」。「無住本」即是無始無明更無別惑為所依住。而無明無住即法性,此即是空義,早期四家(指鳩摩羅什、僧肇、僧叡、道生)解語,大抵說此義。但天台宗則不止于此。更進而說法性無住即無明。是故從無明立一切法,亦可從法性立一切法,總說則為「從一念無明法性心立一切法」,將「無住本」具體地解為「一念無明法性心」,此則更實際而周至,故由此展開天台宗之圓教,不只是緣起性空之籠統說也。此是將「 無住本」吸納于《法華》開權顯實開[這-言+亦]顯本後之「不斷斷」中,在三道即三德下,而說之,故不只是《中論》所說之「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之義也。如此說之「無住本 」以及「從無住本立一切法」便于實相般若之作用地圓具一切法外,復含有一對于一切 法有一根源的解釋之存有論地圓具一切法(20)。
在此牟氏以「無住本」為一切法存在之根本,以法性和無明來解釋「無住本」,而認為早期四家(鳩摩羅什、僧肇、僧叡、道生)對「無住本」的解釋,只是就「空 」義來解釋,亦即只就「法性」而已。而天台智者並不止于此,更從法性無住即無明來解釋「無住本」。總而說,即是以「一念無明法性心」釋無住本,以「一念無明法性心」立一切法。所以,牟氏認為天台圓教不單只是實相般若之作用地圓具一切法而已,且 是對于一切法根源的解釋之存有論地圓具一切法。此為牟氏判天台宗所以為圓教之所在 。
...
一念無明法性心(=中道實相)
三細六粗背覺合塵-->生起
本如來藏妙真如性(真性=體)
逆流亡所背塵合覺<--還滅
檢視牟宗三所理解的天台學
關鍵詞:牟宗三
牟氏自稱了解佛教,是從智者大師的判教系統來理解的(2),然其所理解到的天台教判,事實上已非天台教判(3),而其對天台基本教義的掌握,亦非天台之教義。因此,我們可以說︰牟氏對天台的理解,也只不過是牟氏一人的天台學而已。此待下列論述之。
(中略)
另依牟氏之看法,其認為天台圓教無諍之存有論系統,是依「一念無明法性心」而建立,以此為一切存在之根源,如其云︰
但到智者,則將「無住本」一詞分從兩面說,即法性與無明。「無住」即是「 無明住地」。「無住本」即是無始無明更無別惑為所依住。而無明無住即法性,此即是空義,早期四家(指鳩摩羅什、僧肇、僧叡、道生)解語,大抵說此義。但天台宗則不止于此。更進而說法性無住即無明。是故從無明立一切法,亦可從法性立一切法,總說則為「從一念無明法性心立一切法」,將「無住本」具體地解為「一念無明法性心」,此則更實際而周至,故由此展開天台宗之圓教,不只是緣起性空之籠統說也。此是將「 無住本」吸納于《法華》開權顯實開[這-言+亦]顯本後之「不斷斷」中,在三道即三德下,而說之,故不只是《中論》所說之「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之義也。如此說之「無住本 」以及「從無住本立一切法」便于實相般若之作用地圓具一切法外,復含有一對于一切 法有一根源的解釋之存有論地圓具一切法(20)。
在此牟氏以「無住本」為一切法存在之根本,以法性和無明來解釋「無住本」,而認為早期四家(鳩摩羅什、僧肇、僧叡、道生)對「無住本」的解釋,只是就「空 」義來解釋,亦即只就「法性」而已。而天台智者並不止于此,更從法性無住即無明來解釋「無住本」。總而說,即是以「一念無明法性心」釋無住本,以「一念無明法性心」立一切法。所以,牟氏認為天台圓教不單只是實相般若之作用地圓具一切法而已,且 是對于一切法根源的解釋之存有論地圓具一切法。此為牟氏判天台宗所以為圓教之所在 。
...
一念無明法性心(=中道實相)
三細六粗背覺合塵-->生起
本如來藏妙真如性(真性=體)
逆流亡所背塵合覺<--還滅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1075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這裡就是外道論壇?(台壇外道專題研究)
問:克禮虛那
GPT-4o
"克禮虛那"(梵文:कृष्ण,Kṛṣṇa),常被翻譯為**克里希那**或**黑天**,是印度教最重要、最受崇拜的神祇之一。他在印度教神話和哲學中扮演著極為多樣化的角色,既是《摩訶婆羅多》中的英雄,也是一位神祇的化身,具有無限的愛與智慧。
### 克里希那的主要形象和角色
1. **毗濕奴的化身**:克里希那被認為是毗濕奴(Vishnu)的第八化身(阿凡達)。毗濕奴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負責保護和維持宇宙的平衡。因此,克里希那的出現被視為為了保護正義、消滅邪惡勢力而來。
2. **《薄伽梵歌》的中心人物**:克里希那的教誨記載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的《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在這部經典中,克里希那以戰車馭手的身份指導阿周那(Arjuna),為他解釋了人生的真諦、業(Karma)、瑜伽和奉愛(Bhakti)的重要性。克里希那在其中被視為超越個人的宇宙真理(梵,Brahman)的代表,勸導阿周那進行他的義務(Dharma)而不執著於結果。
3. **童年與年輕時的故事**:克里希那的童年故事在印度教傳統中極具吸引力。他作為牧童的形象,特別是在與戈比(Gopi,牛女)們的互動中,展現了他調皮、充滿魅力和靈性的特質。這些故事通常包含與惡魔鬥爭、偷奶油的行為以及他以笛聲吸引牛女的場景,象徵神聖的愛。
4. **神聖的愛與奉愛運動(Bhakti)**:克里希那與他的情人拉達(Radha)的愛情故事象徵了個人靈魂(Jivatman)與至高靈魂(Paramatman)之間的神聖聯繫。這個故事啟發了奉愛運動的崛起,強調通過愛與奉獻來與神連接的道路。克里希那被視為奉愛(Bhakti Yoga)的象徵,這種修行方式特別在中世紀印度受到廣泛推崇。
### 克里希那的象徵
克里希那通常被描繪為一位年輕的、皮膚深藍色的牧童,手持笛子,身穿鮮豔的服飾。他的藍色象徵著無限的宇宙,笛子代表了神召喚人們回歸神聖的愛和靈性的生活。
總結來說,克里希那不僅是神話中的英雄和哲學中的智者,他還是許多印度教信徒心中的至高神,無論是作為毗濕奴的化身,還是作為愛與奉獻的象徵。
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永斷無明的智慧
不共外道
GPT-4o
"克禮虛那"(梵文:कृष्ण,Kṛṣṇa),常被翻譯為**克里希那**或**黑天**,是印度教最重要、最受崇拜的神祇之一。他在印度教神話和哲學中扮演著極為多樣化的角色,既是《摩訶婆羅多》中的英雄,也是一位神祇的化身,具有無限的愛與智慧。
### 克里希那的主要形象和角色
1. **毗濕奴的化身**:克里希那被認為是毗濕奴(Vishnu)的第八化身(阿凡達)。毗濕奴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負責保護和維持宇宙的平衡。因此,克里希那的出現被視為為了保護正義、消滅邪惡勢力而來。
2. **《薄伽梵歌》的中心人物**:克里希那的教誨記載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的《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在這部經典中,克里希那以戰車馭手的身份指導阿周那(Arjuna),為他解釋了人生的真諦、業(Karma)、瑜伽和奉愛(Bhakti)的重要性。克里希那在其中被視為超越個人的宇宙真理(梵,Brahman)的代表,勸導阿周那進行他的義務(Dharma)而不執著於結果。
3. **童年與年輕時的故事**:克里希那的童年故事在印度教傳統中極具吸引力。他作為牧童的形象,特別是在與戈比(Gopi,牛女)們的互動中,展現了他調皮、充滿魅力和靈性的特質。這些故事通常包含與惡魔鬥爭、偷奶油的行為以及他以笛聲吸引牛女的場景,象徵神聖的愛。
4. **神聖的愛與奉愛運動(Bhakti)**:克里希那與他的情人拉達(Radha)的愛情故事象徵了個人靈魂(Jivatman)與至高靈魂(Paramatman)之間的神聖聯繫。這個故事啟發了奉愛運動的崛起,強調通過愛與奉獻來與神連接的道路。克里希那被視為奉愛(Bhakti Yoga)的象徵,這種修行方式特別在中世紀印度受到廣泛推崇。
### 克里希那的象徵
克里希那通常被描繪為一位年輕的、皮膚深藍色的牧童,手持笛子,身穿鮮豔的服飾。他的藍色象徵著無限的宇宙,笛子代表了神召喚人們回歸神聖的愛和靈性的生活。
總結來說,克里希那不僅是神話中的英雄和哲學中的智者,他還是許多印度教信徒心中的至高神,無論是作為毗濕奴的化身,還是作為愛與奉獻的象徵。
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永斷無明的智慧
不共外道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