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18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岩頭全奯-禪宗公案299
尺童

鄂州岩頭全奯(同“豁”,音huo)禪師。
初禮仰山和尚,全奯禪師便提起坐具,大聲道:“和尚!”
仰山和尚取過拂子,剛要舉起,全奯禪師卻搶先道:“不妨,好手。”
於是仰山和尚便休。
全奯禪師初禮德山,手執坐具,進到法堂,左瞻右視。
德山禪師問:“作麼?”
全奯禪師卻大喝一聲。
德山禪師便問:“老僧哪錯了?”
全奯禪師道:“兩重公案。”
說完就走出參堂。

尺童-全奯執坐具,喝:和尚! (無問之問,試機鋒)
    仰山取過拂塵,要舉起示意。 (非答之答,做無意義動作)
    全奯認可:不打擾了,哥們是好手。
    再去試德山,手執坐具,四處打量,活像小偷。
    德山問:幹什麼? (什麼地工作?)
    全奯突然大喝一聲。
    德山知道了,原來是同行同志呀。回應吧:“老僧哪錯了,(你叫喚什麼呀?)”
    全奯說:“級別下乘。(諷刺——不是頂級回應)”
那個手執坐具,其實是好心提示對方的,但不會的反而會因此迷亂,特別是後代研讀此公案的學者,往往會被坐具吸引,鑽入牛角尖。

繼續…
德山說:「這位老師像個透關的!」 第二天,全奯禪師前來問訊。
德山禪師問:“高僧是昨天新來的?”
全奯禪師道:“是。”
德山試探道:“哪學的花架子?”
全奯禪師道:“全奯絕不自欺欺人。”
德山印可:“以後不要辜負老僧。”
有一天,全奯問:“是凡是聖?”
德山便大喊。
於是,全奯禪師便伏身禮拜。
後來洞山禪師讚歎道:“如不是奯公,很難承當。”
全奯禪師聽說後,:“洞山老人不識好惡,錯下名言。我當時一手抬,一手搦(nuo,按、抑)。”

尺童-
洞山讚歎全奯很能承當甘居人(德山)下,因為第二段德山明顯兩次壓人 有點報之前全奯譏諷的仇,全奯兩次都承當無怨言。
全奯聽到後說了真話:哪跟哪呀?我當時明捧暗壓而已。
為什麼這麼說呢?再過一遍電影…
德山試探:「哪學的花架子?」(諷刺)
全奯禪師說:「全奯絕不自欺欺人。」(我不自己騙自己,不像你輸了還裝大,設個套讓德山鑽)
德山印可:「以後不要辜負老僧。」
(果然鑽進去了,小跟班的不要辜負老大我的栽培喲?)
有一天,全奯問:「是凡是聖?」(實際上是譏諷德山自充聖的)
德山便大喊。
(德山沒注意,按俗套路大喝一聲。通常情況下,喝是針對初學者的聖凡分別妄想的,但對門內人,德山卻還是全奯 最初譏諷的學舌應對。)
全奯禪師伏身禮拜。 (大哥,真是服了你了,你怎麼一點自己的東西 都沒有啊?)
那麼德山該如何回應才妥當呢?

“是凡是聖?”
會玩的不妨轉守為攻,施禮對方。 (老大聖,您老人家怎麼回應呀?)
實際全奯正是在身教德山,結果沒有下文。
多年後,在全奯與德山之間 又發生了一場爭鬥,德山又完敗一場。
那就是前面介紹的《極著名的德山托缽-禪宗公案336》!


文中的主角岩頭,就是本文中的鄂州岩頭全奯禪師。
新老怪
文章: 518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君不見」:
這個君子的「君」字,就是說的你;說你看見沒看見哪?「君不見」就是你看見沒看見?為什麼說是「君」呢?「君」是稱呼之詞,就稱呼你;不直接說你看見沒看見,說君看見沒有看見哪,就是稱呼人,也就是一種很禮貌的稱呼人。也就好像在說什麼呢?就好像說先生,某某先生、張先生啊李先生啊這個先生一樣;這個「君」字就是譬如先生這個稱呼。
「不見」:說你看見沒看見哪?「不見」就是一種探問的口氣,就說你看見沒看見哪?就是試探之詞,試探之詞。看見沒有看見什麼呢?

「絕學無為閒道人」哪!
「絕學」也可以說是無學了,證得無學位了。初果的聖人和二果的聖人、三果的聖人都叫有學位,還是有所學習的;四果的阿羅漢,就是無學位了。

「絕學無為閒道人」:
「絕」就是斷絕了,把學習的這條道路斷了,沒有了。
“無為”,他為什麼要絕學呢?因為他證得無為的這種智慧了。他雖然無為而無不為,在表面上●看著他無所事事,可是在默默中,他正在轉法輪,是教化眾生呢!不過他不著相,不願意留一個行跡給人看見;不願意人對他歌功頌德,因為這個,所以叫“絕學”“無為”,他在表面上看著他是無所作為。

●「閒道人」∶
他很清閒的,很悠閒自得的那個樣子,好像什麼事情他也不注意似的;可是他是個道人,閒可是閒,可是個道人。這個道就是一個得道之人,不是修道之人了;他是個得道的人,得到什麼道了?
●●得到諸佛的心印法門了,得到這個 大而無外 小而無內的這個法門了,所以就很自在的。
「閒道人」也就包括自在的意思在裡頭,也是包括快樂的意思在裡頭,也包括平安寂靜的意思在裡頭,所以這個叫「閒道人」。你看他無所事事,對什麼事情他也不著急了,也沒有煩惱了,時時都是悠遊自在,超然自得。
●可以說是“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他這個道,
通天地有形的外邊,就是大而無外,
「思入風雲變態中」就小而無內;
所以這種境界,不是我們凡夫俗子 所能夢想得到的,這叫閒道人,也可以說是「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萬物靜觀皆自得」∶眾物的表裡精粗,他沒有不明白的,也不用加思索 去研究才能懂;他很自然地就得到了,都明白。
「四時佳興與人同」∶這個春夏秋冬這四時的這種美好的光陰,他和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他沒有什麼分別,這叫閒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他因為得到道了,所以也沒有妄想可除了,也沒有真可證了。妄盡真存了,所以他不除妄想;不是說他有妄想不除妄想,因為他沒有妄想可除了,無真可證了,已經證得到極點了,所以「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
他以前和我們一般的眾生 也是一樣來著,也是有無明煩惱,可是他現在修得變成佛性了,就返本還原了,返迷歸覺了。他根本的生死的問題斷了,沒有了,所以他這個無明的實性,現在他已經轉成佛性了。

「幻化空身即法身」∶
他以前也是這個幻化的,虛妄不實的這個身體,現在他證得這個法身的理體了。

「法身覺了無一物」∶
●什麼叫「法身」呢?「法身」就是實相,就是那個無形無相的。
「覺了」:他要明白了,
「無一物」一物也不執著了,沒有東西可執著,沒有一切的境界能把他迷住了。
●所以說「法身覺了無一物」;無一物,一物也不立了。

「本源自性天真佛」∶
到什麼境界上,什麼程度呢?就是證得他那根本的源流了,根本的佛性了,所以就是「本源自性」。他自己本有的佛性“天真佛”,這本來就是一個現成的,現現成成的一個天真的佛。因為這樣,所以他就絕學無為,
新老怪
文章: 518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踢破水中月-禪宗公案300
尺童

小刀——舉公案一則
刀槍不入之心:一日,與雪峰、欽山聚話。
峰驀指一碗水。欽曰:「水清月現。」
峰曰:「水清月不現。」師踢卻水碗而去。

wsxsww:可憐的碗
刀槍不入之心:
1悟得水清 月現,刀槍準你入門,
2悟得水清 月不現,刀槍準你裝逼。
3悟得一腳踢卻 水碗而去,即得與刀槍等同。
宗門中事,別無它法,就一個字,參!
這就是由理而入,參!
……
尺童:欽山立月,雪峰月也不立,師破立。美人立個刀槍做什麼?耍大刀呀?
刀槍不入之心: 月現也
尺童: 回覆刀槍不入之心:還不如雪峰水平,就不要學師踢場子。
刀槍不入之心:誰?
尺童:嗯?
刀槍不入之心:(踢破水中月-嘔吐表情)
尺童:呵呵,誰口水中現眼了
……
被喚醒者:其實三人表達的是一回事,都在表達本心,只是方法不同,沒有高下。
刀槍不入之心: 你看的明白踢破水中月-(讚表情)
尺童: 回覆刀槍不入之心:對蝦
刀槍不入之心:不可妄語
尺童:為師者,挖苦是仁慈,怒喝是關懷,棒打是提攜,飛腿 只對寶見女兒用。
刀槍不入之心:我沒有這許多事
尺童:所以做不了老師嘛。開發三藏十二部的那位,四十幾年多少事,所以被尊 為天人師。無事可做 不是做磚頭的意思。
刀槍不入之心:你若想,慢慢做去
尺童:有現成的,做個毛呀…
刀槍不入之心:聽見了嗎?
尺童:小貓叫春
刀槍不入之心:未在,更道
尺童:早上起來 一直沒方便,現在實在憋得不行,先去大便。等一下 哈踢破水中月
刀槍不入之心:拉屎可以,別撿屎
尺童:來了來了,只是不小心把「更道」沖大便道裡了。咦?這上一層怎麼還有兩塊大便?怪呀,怎麼能飛這來了…
……
尺童:小刀挺會揀破爛嘛…哈哈哈
新老怪
文章: 518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真如有變易否?


大珠.慧海禪師 v.s. 三藏法師華嚴志座主
有三藏法師問: 真如有變易否?
師曰: 有變易。
三藏曰: 禪師錯也。

師卻問: 三藏有真如否?
曰: 有。

師曰: 若無變易,三藏決定是凡僧也。
豈不聞善知識者,能回三毒為三聚淨戒,
回六識為六神通,回煩惱作菩提,
回無明為大智;真如若無變易,
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
三藏曰: 若爾者,真如即有變易。
師曰: 若執真如有變易,亦是外道。

曰: 禪師適來說真如有變易,如今又道不變易,
如何即是的當?!

師曰: 若了了見性者,如摩尼珠現色,
說變亦得,說不變亦得。
若不見性人,聞說真如變,便作變解;
聞說不變,便作不變解。
三藏曰: 故知南宗,實不可測!


講華嚴志座主問: 何故不許青青翠竹儘是法身、
鬱鬱黃華無非般若?
師曰: 法身無象、應翠竹以成形,
般若無知、對黃華而顯相,
非彼黃華翠竹、而有般若法身也。
故經云:佛真法身,猶若虛空,
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黃華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
翠竹若是法身,翠竹還能應用?
座主會麼?

曰: 不了此意。
師曰: 若見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
隨用而說,不滯是非;若不見性人,
說翠竹著翠竹,說黃華著黃華,
說法身滯法身,說般若不識般若;
所以皆成諍論。


志禮謝而去。
新老怪
文章: 518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真如有變易否?


大珠.慧海禪師 v.s. 三藏法師華嚴志座主
有三藏法師問: 真如有變易否?
師曰: 有變易。
三藏曰: 禪師錯也。
師卻問: 三藏有真如否?
曰: 有。
師曰: 若無變易,三藏決定是凡僧也。
豈不聞善知識者,能回三毒為三聚淨戒,
回六識為六神通,回煩惱作菩提,
回無明為大智;真如若無變易,
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
三藏曰: 若爾者,真如即有變易。
師曰: 若執真如有變易,亦是外道。

曰: 禪師適來說真如有變易,如今又道不變易,
如何即是的當?!

師曰: 若了了見性者,如摩尼珠現色,
說變亦得,說不變亦得。
若不見性人,聞說真如變,便作變解;
聞說不變,便作不變解。
三藏曰: 故知南宗,實不可測!


講華嚴志座主問: 何故不許青青翠竹儘是法身、
鬱鬱黃華無非般若?
師曰: 法身無象、應翠竹以成形,
般若無知、對黃華而顯相,
非彼黃華翠竹、而有般若法身也。
故經云:佛真法身,猶若虛空,
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黃華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
翠竹若是法身,翠竹還能應用?
座主會麼?

曰: 不了此意。
師曰: 若見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
隨用而說,不滯是非;若不見性人,
說翠竹著翠竹,說黃華著黃華,
說法身滯法身,說般若不識般若;
所以皆成諍論。
志禮謝而去。
新老怪
文章: 518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玄祥釋解
1. 前言

我、萬象及器世界如何起?都是因識而起,起自何處?是空的體中 因緣而起。我們講七大圓通,其實裡面真正講起來只有六大而已,四大-地、水、火、風加上空、識就成六大,空是體、識是用,四大是依體因識 而成立的假合相—如色身、色相、器世界。色、空、識就把整個六大標得清清楚楚,萬物也有它的色相。譬如黑板也有!它也有空體,只是識現在沒有,因為它是想離而成無情類,還沒變成無情世界眾生以前的阿賴耶識執著無想而變現,所以一切的相 都是從這六大生起的。(無情五大所造,有情六大所造。)

七大是什麼呢?是六大加上根大,根可以說是我們的六根,也就是把色法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和意根合在一起 變成心的根本,意根 就是第六識的分別妄想,你念佛的心 也是這一個,所以《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是講以根大(意根)圓通成就,用意根念佛,能念的心就是心意,也可以說七大只有在《楞嚴經》內才講到,普通經典 只講六大而已。

一切萬法 包羅萬象皆由空性起,如果你超越了色相,就能夠回到本來,不會執著一個我,執著一個他,因為我、他本來是一體的,這樣的話,就可以得到我空智。如果破不了 你自己的話,你就沒有辦法再修法空智,因此,第一關要先證「無我」,得諸法無我觀智。
如果沒有辦法 接觸到真正的佛教道場,或是法師的講經說法,那要如何去印証 這個人說的對不對?用「佛三法印」去印証!如何印証呢?第一,他說法有沒有強調「諸法無我」?很多人的身體會發光,那是在執著什麼?執著有相!其身可以變大,有如天神一樣,這也是執著有相,表示這裡面還有一個「我」的存在!如果你不能回到空的話,你的「我」是沒辦法滅。

再來就是「諸行無常」,那一個人說一切行相 都是永恒的,但大家知道 祇有空相才是永恆的,一切因緣法是無常的。
若說一切法是常,這個算什麼呢?也是誤執於有相!這樣是沒有辦法解脫的,因為還無法超越「我」的執著和「法」的執著,所以,要認知一切行為、一切心法 都是無常。
我也常常講:因為無常,所以你會有好、也有不好的時候;好事情因為無常變壞了、滅掉了;壞事情因為無常,過幾天,不好的事就過去了,我還是我。有了這樣對一切事 無常的概念後,再去看看別人有沒有這樣在講。

最後就是「寂滅為樂」,涅槃就是寂滅,寂滅為樂,你的心能夠怡然的 去面對一切境,然後也能夠面對諸法、諸行都沒有掛礙,無我也好,無常也好,要滅掉那些,就要超越;能夠面對這個境,也就是了知事件,然後不起執著,就是「超越」,這就是「滅」的境界。
「滅」不是對待的滅掉一切事相,如果滅掉一切相的話,就不能了知了,要能夠清清楚楚的知道事情怎麼樣,然後又沒有掛礙,這才是「滅」的境界。佛說涅槃之法,使我們出離生死之苦,而得寂滅之樂。

寂寂然 是我們的體,也就是空的體,你有了知一切事情 又沒有掛礙的能力,這樣就是「寂滅」。
這種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是永恒的快樂,其他世界的一切 都是無常的,所以不是真正的快樂。譬如說聖誕節你去跳舞,跳得很快樂,但是呢?跳舞是一個因緣湊合而去跳,跳完曲終人散,緣盡了,回到家裡面 又是一個人,很空虛,快樂完了就覺得空虛,所以這種世間的一切快樂 不是永恒的,或者是進入三禪、四禪的禪定很快樂,但是一出定就沒有了,三禪時 每個毛細孔 都充滿了氣,會覺得非常的舒服,但是一出定,氣就沒有了,快樂也沒有了。

一切法 有生、住、異、滅四種相,
萬物 也有成、住、壞、空四種相,
所以說快樂有生滅,但是佛說寂滅常樂 是永遠的,不管是善境界、逆境界照樣寂寂然的面對,沒有所謂的好或不好,這樣子就超越了心識分別,這才是真正的快樂。
人世間的一切法 沒有一件能一直跟著的,所以涅槃寂靜 是最快樂的,如果證得它,它是一直追隨著你的。我們修行 就是要修這個法,不是去修世間禪的打坐快樂,不打坐就沒有快樂,你懂得這個的時候,要破掉我、人的對立。
剛開始修行的人,沒辦法馬上 把不自在的心去掉,就用念佛號 來提醒你自己,間接去掉我執。

譬如說:你責怪某人做了什麼不好的事,但像剛剛我們所說的,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我是他的話,我會不會這麼做?做了也許搞不好 比他更離譜!所以不要怪他,那你自己就要原諒別人,能原諒別人就沒有「我」的存在,就能超越自我的觀念,這是修行的第一階段,「我空智」是這樣起修的
新老怪
文章: 518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我啥也不是-禪宗公案301
尺童

玄沙禪師反問:“你要我做什麼?”
雲門禪師反問玄沙:“你怕我不知道?”
得一禪師反問雲門:“你這是雪上加霜。”
XX:尺童跨時空接一句?
尺童——得一雪上霜。

屍利和尚問:“我是什麼?”
石頭禪師反問:“你怎麼到我這裡來找?”
和尚:“如果我不問,要從何處得到解答呢?”
石頭:“難道你失去過?”
尺童-有點騎驢找驢子的味道,但驢子也不是,騎驢的也不是,我啥也不是。

:mrgreen:我啥也不是
啥也不是我
新老怪
文章: 518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不立文字與不離文字
劉澤亮

不立文字與不離文字的涵義
在禪宗“ 教外別傳,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的所謂十六字心傳中,“ 不立文字 ”是重要特色。
不立文字,就是不憑藉語言文字來解釋、傳授教義。
傳教的人 不立文字,學佛的人 不依文字;
禪宗 認為語言在傳遞意義的同時 又遮蔽了意義,
因此,佛學、佛教最精微最深刻的義理,在佛經的文字以外,
在語言以外,“ 第一義 ”不可說。

禪宗語言作為一種宗教語言,總是試圖 將信仰者 引向對絕對、
超越物件的思考,這種性質決定了禪宗語言“ 不立文字 ”的必然性,
故有離相、離境,無念、無心,
超四句、絕百非之說。禪不可說是基於禪自身的若干特質。

一是: 禪重自悟,即親證自得,不可從他人得知;
二是: 禪主張頓悟。漸悟只是頓悟的準備,展現為一個過程;
頓悟則是瞬間的開悟,展現為過程的中斷。
這裏毫無輕視漸悟之意,從關鍵處著眼,
頓悟 終歸是究竟的,且不可能展現為一個過程。
三是: 禪為超理性 ─ “無心”、超邏輯性 ─ “無知”。
如馮友蘭指出,禪宗乃“ 無知之知, 無修之修,無悟之悟,無得之得”。
四是: 真如本體(實相)與禪悟境界 是無可言說的。
禪世界觀是基於 萬法即我(心、性)即佛即空(無)之上的。
這個本體是無法分割、無法限量,從而也是 無法言說的。


因為默即語,語即默,語默不二。
世界萬法 無時無處不在不斷地說著,
“ 青青翠竹,無非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
因此,禪作為絕對本體,在知解、差別、對待之外,
是對知解、對立的超越。
然而,懷疑乃至否定文字功用的禪師們,並不能離開文字。
因為畢竟語言文字對於記載、
宣說教義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又有不離文字之說。

釋迦牟尼本人也是重視語言文字,重視運用語言文字宣說教義的。
三藏十二部 汗牛充棟的典籍即是明證;
玄奘不顧惜身體性命 耗十七年之心力 到西天取經,
又用十九年之心力 進行翻譯,當然是為了求取佛經原本,
使佛教真義 不被歪曲,這在當時關係到佛教興衰 乃至存亡,也充分說明 文字的作用。


不立文字與不離文字的悖謬

既然名言、知解都無法 揭示禪道的真諦。
那末,豈非禪道 根本不可傳了嗎?
雖說“ 第一義 ”不可說,但還是說了;雖說“ 釋迦四十九年說,未曾說著一字 ,
然而四次結集,畢竟留下了 汗牛充棟的佛說經典;
自達摩始的歷代祖師,或持傳《楞伽》,或奉持《般若》,
或尊崇《金剛》,而且各有語錄文字見世。
慧能在黃梅請“ 解書人”將其偈題西間壁上,“ 呈自本心 ”。
《壇經》上雖有“ 不立文字”“不合語言”,此經先即語言,後又成文字。
更何況契嵩本、宗寶本作
“ 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兩字,亦是文字”。
既言不立文字,早已立了文字。
事實上,主張不立文字的曹溪門下大師 多有法語傳世,後世禪門語錄層出不窮。
既言“ 說似一物即不中,業已說了一物且已中。
所謂不立文字,僅禪宗五燈,總計150卷,數百萬言,亦可謂不離文字耳。

“ 不立文字 ”,是“ 說不得 ”;“ 不離文字 ”,是“ 說不得的東西如何去說 ”,這正是禪宗所要擺脫的悖論,也是哲學所真正要解決的 認識機制。
事實上,正如蕭萐父教授所指出的,佛法主張“ 第一義 ”不可說,
這本身 是一個自語相違的悖論,因為對於不可說的東西已作了“ 不可說 ”這種說明。
為擺脫這種邏輯矛盾,
禪宗主張“ 繞路說禪 ”,即認為 不可說的東西並非不可說,問題在於如何說,如何運用禪語言的特殊功能。
後期禪學的詩化,似表明禪境 與詩心一脈相通,
這只是禪語言藝術的一端,至於禪語言中 還有各種機鋒、
反詰、突急、截斷、擒縱等等,各有其特定的表達功能。
禪宗不僅立了文字,而且講得還很系統,這是“不可說之說”,其中蘊含著“ 不可說的
東西如何說 ”的機制,這正是禪學研究 要闡釋清楚的。
如何超越這一矛盾,在不可說中說,通過說不可說之說 傳釋自己的禪體驗,喚起他人的禪體驗,這是禪宗的主題,也是哲學的主題。

說不可說之說

禪宗不僅給我們提出了 語默之間,這樣一個禪語言學的問題,同時它的歷史展開過程
為解決這一悖謬也創造了語勢兼用、語默無二
這樣豐富多彩的 說不可說的方式,這就是:
寓言、卮言、重言、無言、玄言、機鋒、棒喝。
寓言、卮言、重言(含頌古、評唱、看話)
“ 三言 ”,意在以語言建構意義;
玄言(如三玄三要等)、
機鋒(有意誤讀、自相矛盾、答非所問、預設前提),
意在以語言 瓦解語言;這四言 又歸屬於不離文字、語中無語。
無言(問而不答的默照,以及瞪眼瞠目、棒喝交馳、刀劈斷指的以勢示禪),
則屬於不立文字、無語中語。語中無語、無語中語 兩個層面邏輯地建構了一個語默不二、
不即不離的 禪宗語言學的理論體系。
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與智慧,對今天的宗教思維方式、表達方式 以至日常的思維 與表達方式,尤其是對教育學理論與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鑒 與啟發作用。


〔劉澤亮,1964年生,湖北天門人。哲學博士。現為廈門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研究所教授。
發表有《黃檗禪哲學思想研究》等專著及《禪宗與士大夫》等論文。〕
新老怪
文章: 518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僧問京兆興善寺惟寬禪師曰:「道在何處?」
(識起迷情於道在何處,有說無心是道,道在本體空寂中。)
師曰:「只在目前!」
(當體即是,動念即乖。)
曰:「我何不見!」
(我為什麼不能見?以我相覓道見,將何以見道?)
師曰:「汝有我故,所以不見!」
(以色相見如來,何以見如來?)
曰:「我有我故,即不能見,和尚見否?」
(我且置而不說,和尚您如何?見道否?)
師曰:「有汝有我,展轉不見!」
(因為汝有我相,亦使我離體,互相應緣而失本真,起心動念終失其道。)
曰:「無我無汝還見否?」
(現象界諸相皆滅,能見道否?) 
師曰:「無我無汝,阿誰求見。」
(人我相俱滅,還有誰要求見道?有覺之覺心滅,已歸寂靜,誰還求見什麼?)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佛法中講我、法二執障礙本心,使自性不顯,永迷於六道輪迴中。
我執深者,即言以我為主體,而妄執我體,即會有煩惱障障礙涅槃之本體。
「我執」可分成對肉身的妄執為我,另一即是見心起心滅者 為我所思所念,故凡夫妄執我、法為自我,常生偏執為我,故不得解脫。
修行者要認知 我身是假合之體,藉此假合之體,能產生氣機,藉此能思之機制 分辨心之真偽,以便證得解脫知見。

要去掉我執,首要在對人事物時,換個角度、換個角色來看、來思考,如此您自然能超越自我的執著,也就能心平氣和的 看待事情,解決爭端。
我執相重的人,事事以「我」為出發點在思考,好處往自己身上攬,壞事往別人身上推,如此當然會跟別人搞不好,世間人爭權奪利,互相毀謗、攻擊,無非不是以「我」為主體的思考模式。
我門觀看 黨派之間,人與人之間,若以「我」為思考模式,都不會 有安祥的日子過,每天爭爭吵吵,永無寧日。

菩薩對我已無執,故能犧牲自己 照亮別人,有好處先想到別人,如何使別人快樂,如何使他們離苦得樂,自己辛苦 並不以為辛苦,忙得似無有多餘時間,但卻非常高興,法喜充滿。
故當你去掉 我的執著時,不是永遠的失去什麼,反而是獲得 無限的輕安、滿足,終而能獲得心靈的謐靜。
新老怪
文章: 518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2. 釋題
本公案名「我執障道」,一般人都會認為 有個我身在活動,有個我心 在思想。殊不知我身係四大假合而成,緣盡還當分散滅亡,何有肉身可留?我心 是無始劫以來 所熏習而成的習氣,對境起取捨之心,何有真實可言,若能不依其所思所想去做,照樣也不會怎樣。
而修行第一階段 要修者是斷我的執著,當然「我執」還分為「分別我執」與「俱生我執」,修行人要先對外境 人事物去除分別心,斷分別我執,這是修行的第一課。要去分別心,當把自我觀念去除,我執一去,即能與外界人事物同體,即能不分彼此,即能不與人對立,也就無爭執事起。

本公案觀其內容 是在講如何悟得「空無」之體,若有我相或動念時,即不覺體空之狀。
古僧大德云,「當下即是,動念即乖」,意即當下不起心動念時,即是我等體真之相,空蕩無礙,自性與虛空等齊,但當心起 即背離本體空之樣,而入有相之境。
行者多發心 認識此「空無」之體性,久而久之,即能依「空無」之體,覺觀心起心滅之有相,如此當體會「空」、「有」二相,了無互礙,空中能生萬法,萬法不離空體而生,法生卻無一習氣 執取其境,故行者 也當自在無礙,遨遊於 畢竟空中。

:mrgreen: 無一習氣 執取其境,故行者 也當自在無礙,遨遊於 畢竟空中。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