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心動——禪宗公案333
……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楞嚴經)
慧能說:仁者心動。基本上 是將楞嚴經上這句話 換了個說法。但不是完全精準複製了 那句話的核心含義。
風幡心動時,仁者卻是誰?
因果真報應:心是何物?
刀槍不入之心: 心是臭狗屎
因果真報應: 被造作心囚住的小刀槍啊!如同得到塊橡皮泥的小孩,一會捏個馬一會捏個豬有時也捏個臭狗屎,玩到最後......我見過很多
尺童: 心是臭狗屎
molodyofrain: 回覆 刀槍不入之心 :蘇小妹說:心外無一物,汝心藏狗屎
尺童: 回覆 molodyofrain :老謝比刀槍不入之心 多藏了個蘇小妹!不如只藏狗……的小刀。
居士正慧:你見風動,你見帆動,六祖說是仁者心動。實語!
尺童: 仁者是誰?
居士正慧: 回覆 尺童 :問六祖去
尺童: 回覆 居士正慧 :原來是個不知道是妄語的。
……
尺童——
慧能剛出山,遇二僧爭執“風動還是幡動”的問題。結果“仁者心動”語出驚人。
可以說,慧能基本理解了楞嚴經中的這一句意:如來所說的真心,即是世界總合!
二僧爭執風幡,是按常規的邏輯來推理。
一僧認為:風推幡動;另一僧認為:幡動而後知風動。這個按常理來說,都沒錯。
但既然是僧家嘛,總得非凡一點,棋高一招,才能顯示超凡脫俗,甚至才能在凡間立得住腳。
慧能雖然不識字,但喜愛聽經甚至主動求人讀誦,這從他的幾乎每句驚人之語 都能從禪宗常規經論中找到出處 來間接證明。
如這個仁者心動,就是楞嚴經那句經文的變形,但失之毫釐,就容易出現差錯、漏洞。
如果按楞嚴本義,風幡即是心(的兩個顯現點),風動幡動,無非心動。
但一旦出來個“仁者”,不管是“二人者”,還是“仁厚者”,就將人(心)與世界(心)對立了,自入二元境界中——如果按二元境界來說,二僧反而是對的。
另外如果慧能的這個“仁者”是指自己的心,比指二人者更接近答案,但漏洞依然。
尺童——沒有仁者,只有心動!或當心動時,仁者已經消亡,天人此時本一體,再無二者同一夢!
另外,其實這個“誰”,是個非常好的話頭,或是個非常好的入定技巧,
如果抱住這個“誰”不放,總有一天 會雲開霧散、豁然開解!
仁者卻是誰???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26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仁者心痛——禪宗公案334
十三歲小孩神會來參禮慧能。
師曰:小學者遠來艱辛,能把握本來麼?如果有本則合識末(能自己作主),試說看。
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正見是主人、將領)。
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這小和尚還挺會接話)。
(一天,神會見慧能在石頭上打坐,很驚訝。因為慧能說過 坐禪是扯蛋……)
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小東西挖坑了——用能不能看見,譏諷慧能自食其言)
師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
對曰:亦痛亦不痛。(耍賴)
師曰:吾亦見亦不見。(那我也即見又不見)
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看你怎麼解釋矛就是盾!)
師云: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
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
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
尺童——
慧能到底是老手,跑題跑得真快。神會還得多磨煉,比如厚黑學什麼的……
慧能連敗兩局!!
小孩剛來,本來慧能想拿個寶珠閃一下 未見過世面的小朋友——我有能讓人做主的好東西(棉花糖?),知道不?
結果小孩有巧克力,讓慧能無法反駁,沒找到漏洞,只能贊一下:這小孩真聰明!
後來被神會笑自食其言,又無言以對——我打你個小東西:別老看別人怎麼樣,先管好自己中不?
懂不懂兩邊、生滅?我見自性了,你還沒見到自性影呢,憑什麼挖苦我?
有人問:如果你是神會,如何回答“痛不痛”?
尺童代答——仁者心痛。
結語:其實呢,“仁者心動”的回答,對普通人 也許是感覺非常巧妙的回答,但也有明顯的漏洞。
十三歲小孩神會來參禮慧能。
師曰:小學者遠來艱辛,能把握本來麼?如果有本則合識末(能自己作主),試說看。
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正見是主人、將領)。
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這小和尚還挺會接話)。
(一天,神會見慧能在石頭上打坐,很驚訝。因為慧能說過 坐禪是扯蛋……)
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小東西挖坑了——用能不能看見,譏諷慧能自食其言)
師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
對曰:亦痛亦不痛。(耍賴)
師曰:吾亦見亦不見。(那我也即見又不見)
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看你怎麼解釋矛就是盾!)
師云: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
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
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
尺童——
慧能到底是老手,跑題跑得真快。神會還得多磨煉,比如厚黑學什麼的……
慧能連敗兩局!!
小孩剛來,本來慧能想拿個寶珠閃一下 未見過世面的小朋友——我有能讓人做主的好東西(棉花糖?),知道不?
結果小孩有巧克力,讓慧能無法反駁,沒找到漏洞,只能贊一下:這小孩真聰明!
後來被神會笑自食其言,又無言以對——我打你個小東西:別老看別人怎麼樣,先管好自己中不?
懂不懂兩邊、生滅?我見自性了,你還沒見到自性影呢,憑什麼挖苦我?
有人問:如果你是神會,如何回答“痛不痛”?
尺童代答——仁者心痛。
結語:其實呢,“仁者心動”的回答,對普通人 也許是感覺非常巧妙的回答,但也有明顯的漏洞。
-
- 文章: 526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阿難既已捨妄求真,而如來許以顯真。
若就眾生分上,指出純真無妄之心,即使如來,亦所不能。何以故?
純真之心,清淨本然,未涉事用,並無眾生之名。
既為眾生,則依惑造業,依業受報(即三障),則真墮妄中,故只得“帶妄顯真”。
所顯之真,即是八識精明之體,前二種根本中 所云識精元明,
後第五“顯見無還”中,喻如第二月。
識精本是妙明真體,因最初一念無明妄動,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成阿賴耶識,全體是真,不過略帶無明之妄;
如第二月,亦全體是真,略帶捏目之妄。
此之識精,即是眾生根性,處染不染,隨緣不變,眾生日用之中,承渠恩力,迷不自覺,故佛向阿難眼中指出,即指根性為真心,欲令阿難及諸大眾,捨彼識心(即水中月)用此根性,若不先為極顯其真,何能使阿難取此新悟,捨彼舊執乎?
明知體 帶二種顛倒見妄,姑且帶之,而不急破;
直待十番顯見之後,真理即明,真體亦露,再為破壞同分、別業二妄(剖妄出真),正如脫衣露體也!
若就眾生分上,指出純真無妄之心,即使如來,亦所不能。何以故?
純真之心,清淨本然,未涉事用,並無眾生之名。
既為眾生,則依惑造業,依業受報(即三障),則真墮妄中,故只得“帶妄顯真”。
所顯之真,即是八識精明之體,前二種根本中 所云識精元明,
後第五“顯見無還”中,喻如第二月。
識精本是妙明真體,因最初一念無明妄動,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成阿賴耶識,全體是真,不過略帶無明之妄;
如第二月,亦全體是真,略帶捏目之妄。
此之識精,即是眾生根性,處染不染,隨緣不變,眾生日用之中,承渠恩力,迷不自覺,故佛向阿難眼中指出,即指根性為真心,欲令阿難及諸大眾,捨彼識心(即水中月)用此根性,若不先為極顯其真,何能使阿難取此新悟,捨彼舊執乎?
明知體 帶二種顛倒見妄,姑且帶之,而不急破;
直待十番顯見之後,真理即明,真體亦露,再為破壞同分、別業二妄(剖妄出真),正如脫衣露體也!
-
- 文章: 526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剋就根性 直指真心
文自阿難妄識破後,求示寂常妙明真心,而如來指與根中見性,十番極顯其真,二見復剖其妄,剋就當人分上,最親切處,分明指出;
會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妄不離真,同是覺明無漏妙心;
此中復明,本妙覺元,非和合與非不和合,密示 萬法一體之旨,大科剋就根性,直指真心已竟。
自此 以前但顯理 究竟堅固, 若不知所指之心,不獨近具根中,實則量周法界,
則何以明事 究竟堅固耶?
故下會通四科,全事即理,圓彰七大,全相皆性,極於三如來藏(即三藏一心,),圓融無礙;
說奢摩他, 令悟一切事相,無非理性,乃統世界、 身、心,為一定體。
自此見性,轉名如來藏,以能遍為諸法實體,乃對萬法而立名也。
文自阿難妄識破後,求示寂常妙明真心,而如來指與根中見性,十番極顯其真,二見復剖其妄,剋就當人分上,最親切處,分明指出;
會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妄不離真,同是覺明無漏妙心;
此中復明,本妙覺元,非和合與非不和合,密示 萬法一體之旨,大科剋就根性,直指真心已竟。
自此 以前但顯理 究竟堅固, 若不知所指之心,不獨近具根中,實則量周法界,
則何以明事 究竟堅固耶?
故下會通四科,全事即理,圓彰七大,全相皆性,極於三如來藏(即三藏一心,),圓融無礙;
說奢摩他, 令悟一切事相,無非理性,乃統世界、 身、心,為一定體。
自此見性,轉名如來藏,以能遍為諸法實體,乃對萬法而立名也。
-
- 文章: 526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最深公案——禪宗公案335
<最深佛法的公案>
現在我給你們講一則最深佛法的公案,從前有個和尚叫靈訓,
問師父歸宗: “如何是佛?”
宗云:“我跟你講,恐你不信。”
訓云:“師父講誠實之言,我怎敢不信。”
宗云:“ 那我告訴你,你就是佛!”訓當下大悟,
進問曰:“如何保任?”
宗云:“一翳在目,空華亂墜。”意思是識得本來就是佛,佛是一無所著的,如有保任,即是眼中有翳,有所住執,即非是了。
訓大悟後, 辭師云:“我明天就回去了。”
師曰:“你明天打好行李後 再來見我,我和你講最深佛法。”
第二天靈訓打好包裹後,請師開示甚深佛法,師道:“寒凝,途中善為。”
意即一切日常起用 均是佛性的妙用, 不能有所住著,既不能守住不動,也不可動有所住。
悟後不守住 就活用了,守住 就死在那裡了。最後不守也不守,且無不守之心,方是甚深佛法。也就是平常心,平常事啊!
----- 元音老人 打七開示
尺童——這個段子不驚奇,但也不似元音老人 解釋的那麼無趣。
靈訓問師父歸宗:什麼是佛?
答:怕你不信我說的話、
靈訓:師父一向誠實,我哪能不信。
答:你就是佛呀!
靈訓——臥槽!原來如此……
高興呀:那怎麼一直做佛呀?
答:這個“佛”名相是個病,如眼幻視,見空花亂墜,一個佛名相 雖然光環繚繞,其實無真實益。
靈訓——啊,原來佛也不是,我啥也不是!明白了,啥也不是的才是佛!!
行了,懂了,大徹大悟了,走:我明天回去了。老師白白!
老師:別地,明天打好行李(裡面有沒有銀子什麼的?)再過來一趟,還有最深的佛法呢!
明天來了,銀子放老師炕上,請:老師快說吧!
答:寒凝啊,路上多保重呀!
寒凝——這個我媽也會,她老人家看來早成佛了,要不怎麼連最深的佛法都會呢???
<最深佛法的公案>
現在我給你們講一則最深佛法的公案,從前有個和尚叫靈訓,
問師父歸宗: “如何是佛?”
宗云:“我跟你講,恐你不信。”
訓云:“師父講誠實之言,我怎敢不信。”
宗云:“ 那我告訴你,你就是佛!”訓當下大悟,
進問曰:“如何保任?”
宗云:“一翳在目,空華亂墜。”意思是識得本來就是佛,佛是一無所著的,如有保任,即是眼中有翳,有所住執,即非是了。
訓大悟後, 辭師云:“我明天就回去了。”
師曰:“你明天打好行李後 再來見我,我和你講最深佛法。”
第二天靈訓打好包裹後,請師開示甚深佛法,師道:“寒凝,途中善為。”
意即一切日常起用 均是佛性的妙用, 不能有所住著,既不能守住不動,也不可動有所住。
悟後不守住 就活用了,守住 就死在那裡了。最後不守也不守,且無不守之心,方是甚深佛法。也就是平常心,平常事啊!
----- 元音老人 打七開示
尺童——這個段子不驚奇,但也不似元音老人 解釋的那麼無趣。
靈訓問師父歸宗:什麼是佛?
答:怕你不信我說的話、
靈訓:師父一向誠實,我哪能不信。
答:你就是佛呀!
靈訓——臥槽!原來如此……
高興呀:那怎麼一直做佛呀?
答:這個“佛”名相是個病,如眼幻視,見空花亂墜,一個佛名相 雖然光環繚繞,其實無真實益。
靈訓——啊,原來佛也不是,我啥也不是!明白了,啥也不是的才是佛!!
行了,懂了,大徹大悟了,走:我明天回去了。老師白白!
老師:別地,明天打好行李(裡面有沒有銀子什麼的?)再過來一趟,還有最深的佛法呢!
明天來了,銀子放老師炕上,請:老師快說吧!
答:寒凝啊,路上多保重呀!
寒凝——這個我媽也會,她老人家看來早成佛了,要不怎麼連最深的佛法都會呢???
-
- 文章: 526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極著名的德山托缽——禪宗公案336
德山托缽
德山一日托缽下堂,見雪峰問:「者老漢!鐘未鳴、鼓未響,托缽向甚處去?」
山便回方丈。
峰舉似岩頭,頭云:「大、小德山未會末後句!」
山聞,令侍者喚岩頭來,問曰:「汝不肯老僧那?」
岩頭密啟其意,山乃休去。
明日昇座,果與尋常不同。
譯文:
有一天,德山去食堂就餐,飯頭(廚師長)雪峰問:「這老爺子!鐘未鳴、鼓未響,(沒到飯點)你托個飯碗到什麼地方去?」
德山便回到方丈室去了。
雪峰把這件事告訴岩頭和尚。
岩頭說:「你們兩位,都沒會最後句(未達終極境界)。」
德山聽說後,便叫侍者請岩頭過來。
德山問岩頭:「你不認可老僧(開悟)?」
岩頭暗中啟發了幾句,德山心服口服。
隔天,德山升座說法時,果與尋常不同。
尺童——
這個公案似乎極難解,因為太含蓄。呵呵……
問:什麼地方去呀?
不知道,溜啦……(這也是一種回答方式——愛哪哪,去哪還不都是混?)
岩頭不認可這種回答方式,於是叫號老大。
老大一聽:嘿,還鎮不住你了,你今天不說清楚就收拾你!
岩頭於是對德山耳語:咱哥倆玩個空城計吧,正好是最後一句義,差不多能蒙個一千多年,直到一個小孩出世,再揭開此千古謎團。
德山:哥們,高呀!實在是高!!明天開始,我就開始配合老弟,嘿嘿嘿,看那些笨蛋石中取油的傻樣,不亦樂乎?
於是隨著石油時代的到來,謎底就此解開……
密啟其意
德山托缽
德山一日托缽下堂,見雪峰問:「者老漢!鐘未鳴、鼓未響,托缽向甚處去?」
山便回方丈。
峰舉似岩頭,頭云:「大、小德山未會末後句!」
山聞,令侍者喚岩頭來,問曰:「汝不肯老僧那?」
岩頭密啟其意,山乃休去。
明日昇座,果與尋常不同。
譯文:
有一天,德山去食堂就餐,飯頭(廚師長)雪峰問:「這老爺子!鐘未鳴、鼓未響,(沒到飯點)你托個飯碗到什麼地方去?」
德山便回到方丈室去了。
雪峰把這件事告訴岩頭和尚。
岩頭說:「你們兩位,都沒會最後句(未達終極境界)。」
德山聽說後,便叫侍者請岩頭過來。
德山問岩頭:「你不認可老僧(開悟)?」
岩頭暗中啟發了幾句,德山心服口服。
隔天,德山升座說法時,果與尋常不同。
尺童——
這個公案似乎極難解,因為太含蓄。呵呵……
問:什麼地方去呀?
不知道,溜啦……(這也是一種回答方式——愛哪哪,去哪還不都是混?)
岩頭不認可這種回答方式,於是叫號老大。
老大一聽:嘿,還鎮不住你了,你今天不說清楚就收拾你!
岩頭於是對德山耳語:咱哥倆玩個空城計吧,正好是最後一句義,差不多能蒙個一千多年,直到一個小孩出世,再揭開此千古謎團。
德山:哥們,高呀!實在是高!!明天開始,我就開始配合老弟,嘿嘿嘿,看那些笨蛋石中取油的傻樣,不亦樂乎?
於是隨著石油時代的到來,謎底就此解開……
密啟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