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不是說「不想證佛果」,,是基本的條件尚未具足之前,同樣的道理,「今是學時, 非為證時」就是一種心無所求的態度
菩薩持此心態修行 並不代表祂「不想證佛果」, 反而是為了能更快證佛果
心無所求 無"求證"之想,才能更快證得菩提,
所以不要將「今是學時, 非為證時」曲解為:菩薩不想速證佛果
例如「證和悟」是有些不同的,不是形影不離,
譬如說成「有悟就是證,有證必有悟」,這樣就是雞同鴨講!
經文不是說「不想證佛果」,,是基本的條件尚未具足之前,同樣的道理,「今是學時, 非為證時」就是一種心無所求的態度
菩薩持此心態修行 並不代表祂「不想證佛果」, 反而是為了能更快證佛果
心無所求 無"求證"之想,才能更快證得菩提,
所以不要將「今是學時, 非為證時」曲解為:菩薩不想速證佛果
二乘行者說的「實際」是指「涅槃」(為最究竟的真實),「證和悟」是有些不同的,不是形影不離,
譬如說成「有悟就是證,有證必有悟」,這樣就是雞同鴨講!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菩薩摩訶薩不應空法作證。
世尊!云何菩薩住空法中而不作證?」
佛告須菩提:
「若菩薩摩訶薩具足觀空,"先作是願",我今不應空法作證,我今學時,非是證時。
菩薩摩訶薩不專攝心繫在緣中,是故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不退,
亦不取漏盡證。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大善妙法成就。何以故?住是空中作是念:
『我今是學時,非是證時。』
邪人説正法,正法悉為邪鄰居 寫: ↑週二 11月 26, 2024 11:04 pm 二乘行者說的「實際」是指「涅槃」(為最究竟的真實),
大乘說的的實際」是「無上菩提」才是最究竟的真實。
般若經說的「不證實際」,主要是指菩薩不以「涅槃為究竟」,
還要往上更求無上菩提,等到成就無上菩提時,才是達到「最究竟的真實」,
就是指「無上菩提」。
般若經說的:「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乃證第一實際」,
也就是成佛時即是「證得無上菩提」。
所以菩薩在修行過程中,如"悲願還不足",在修空無我慧時,要記著
「今是學時,非是證時」,如同「"若菩薩摩訶薩具足觀空,先作是願!"」
甚麼願?當然是要放下身段;自知"今是學時,非是證時"。而且並沒有
放棄或阻礙修菩薩十地,並沒有放棄修無生法忍....等。(....指還有各種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