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唯識性
唯識三十頌云
乃至未起識,求住唯識性,於二取隨眠,猶未能伏滅。
現前立少物,謂是唯識性;以有所得故,非實住唯識。
云何是現前立少物
大師唯說調伏欲貪
Re: 大師唯說調伏欲貪
頌曰。現前立少物。謂是唯識性。以有所得故。非實住唯識。論曰。菩薩先於初無數劫。善備福德智慧資糧。順解脫分既圓滿已。為入見道住唯識性。復修加行伏除二取。謂煖。頂。忍。世第一法。此四總名順決擇分。順趣真實決擇分故。乃至菩薩此四加行中。猶於現前安立少物。謂是唯識真勝義性。以彼空有二相未除。帶相。觀心有所得故。非實安住真唯識理。彼相滅已。方實安住。
Re: 大師唯說調伏欲貪
吾今留一偈與汝等別,名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看客 寫: ↑週一 4月 15, 2024 7:05 am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63〈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善男子!我見如是等十方各十佛剎微塵數如來。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不往彼。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我若欲見栴檀世界金剛光明如來、妙香世界寶光明如來、蓮華世界寶蓮華光明如來、妙金世界寂靜光如來、妙喜世界不動如來、善住世界師子如來、鏡光明世界月覺如來、寶師子莊嚴世界毘盧遮那如來,如是一切,悉皆即見。然彼如來不來至此,我身亦不往詣於彼。知一切佛及與我心,悉皆如夢;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響。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CBETA 2021.Q3, T10, no. 279, pp. 339c19-340a3)
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見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時魔在舍, 正見之時佛在堂。
性中邪見三毒生, 即是魔王來住舍,
正見自除三毒心, 魔變成佛真無假。
法身報身及化身, 三身本來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見,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從化身生淨性, 淨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當來圓滿真無窮。
婬性本是淨性因, 除婬即是淨性身,
性中各自離五欲, 見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頓教門, 忽悟自性見世尊,
若欲修行覓作佛, 不知何處擬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見自性外覓佛, 起心總是大癡人。
頓教法門今已留, 救度世人須自修,
報汝當來學道者, 不作此見大悠悠。」
最後是由 Anonymous 於 週三 12月 11, 2024 4:59 pm 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