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得安心?安心是怎麼個樣?
-
- 文章: 2562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怎麼樣得安心?安心是怎麼個樣?
經由身、口、意所表現出來的任一行為皆稱為業,
含藏於藏識,分為善、不善、無記,
當遇緣便和合而成,循環不已,所以,
我們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都要符合饒益性質,
才不會障礙到我們的心地;雖然自私可暫時安頓了自己,
卻相對他人無利益可受,整體長遠來講是不利於己,
因此我們要放下私心,幫助一切眾生,
讓他人得到好處,同時自己也圖個心安,
相應於 佛陀告誡,不執著、不計較、不分別,
作我應該做的事,默默耕耘,不問收穫,
隨順眾生,請參考。
含藏於藏識,分為善、不善、無記,
當遇緣便和合而成,循環不已,所以,
我們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都要符合饒益性質,
才不會障礙到我們的心地;雖然自私可暫時安頓了自己,
卻相對他人無利益可受,整體長遠來講是不利於己,
因此我們要放下私心,幫助一切眾生,
讓他人得到好處,同時自己也圖個心安,
相應於 佛陀告誡,不執著、不計較、不分別,
作我應該做的事,默默耕耘,不問收穫,
隨順眾生,請參考。
-
- 文章: 109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
- 文章: 783
-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Re: 怎麼樣得安心?安心是怎麼個樣?
諸友,
"安心" 的相狀,每個人、每位祖師的描述,風光各有不同。
但是,依照 佛陀的教法,也符合現代企管的SMART原則,
"安心" 的客觀最低標準,應該是 : 暫伏五蓋。
最高標準,則是 : 諸漏已盡。
平安喜樂
"安心" 的相狀,每個人、每位祖師的描述,風光各有不同。
但是,依照 佛陀的教法,也符合現代企管的SMART原則,
"安心" 的客觀最低標準,應該是 : 暫伏五蓋。
最高標準,則是 : 諸漏已盡。
平安喜樂
-
- 文章: 2562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怎麼樣得安心?安心是怎麼個樣?
一切現象在時間上,輾轉變動不息,稱為無自性、無常,
同時,在空間位置上,變化不已,稱作無實體、無我,
因此五蘊是無常也無我的,那還有什麼可以執著,
也就沒有能執著的我,自在無礙,圓融的智慧處理事務為慧業,
心懷慈悲幫助人是為福業,自利利他,默默耕耘,不問收穫,
直到俱福、慧兩足,請參考。
同時,在空間位置上,變化不已,稱作無實體、無我,
因此五蘊是無常也無我的,那還有什麼可以執著,
也就沒有能執著的我,自在無礙,圓融的智慧處理事務為慧業,
心懷慈悲幫助人是為福業,自利利他,默默耕耘,不問收穫,
直到俱福、慧兩足,請參考。
-
- 文章: 9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4:45 pm
-
- 文章: 2562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怎麼樣得安心?安心是怎麼個樣?
由 新老怪 » 週五 4月 02, 2021 10:17 am
法聚禪師後曾有示眾法語云:
“至道無為,非有為 無以造其深;絕學無學,非力學地以臻其極。
譬猶玉之在璞,珠之在淵,非剖鑿探求,終無以獲。
故雪山苦行六年,少林面壁九載,以至斷臂求法,腰石負舂,趙州三十年不雜用心,香林四十年方成一片,
孜孜矻矻,廢寢忘餐,惟欲究明大事者,皆參禪學道之榜樣也。
奈茲禪林秋暮,法道荒涼,逐妄隨邪,無復自振。
惟知粥飯現成,不愧虛消信施,
或遊心異學,肆志(沉溺於)便聰(世智辯聰),
或穿鑿機緣,馳求義解,是皆唐喪光陰,徒僧業識。
如舍父窮子,飄轉無據。可勝嘆哉!
若是英靈漢,直須於生死岸頭,猛著精彩,一念純真,纖塵不立。
如遇怨敵,單刀直入,不顧危亡;
如墮深井,念念無他,但求出路。
若能具如是深心,管取到家有日在。”
法聚禪師後曾有示眾法語云:
“至道無為,非有為 無以造其深;絕學無學,非力學地以臻其極。
譬猶玉之在璞,珠之在淵,非剖鑿探求,終無以獲。
故雪山苦行六年,少林面壁九載,以至斷臂求法,腰石負舂,趙州三十年不雜用心,香林四十年方成一片,
孜孜矻矻,廢寢忘餐,惟欲究明大事者,皆參禪學道之榜樣也。
奈茲禪林秋暮,法道荒涼,逐妄隨邪,無復自振。
惟知粥飯現成,不愧虛消信施,
或遊心異學,肆志(沉溺於)便聰(世智辯聰),
或穿鑿機緣,馳求義解,是皆唐喪光陰,徒僧業識。
如舍父窮子,飄轉無據。可勝嘆哉!
若是英靈漢,直須於生死岸頭,猛著精彩,一念純真,纖塵不立。
如遇怨敵,單刀直入,不顧危亡;
如墮深井,念念無他,但求出路。
若能具如是深心,管取到家有日在。”
-
- 文章: 109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怎麼樣得安心?安心是怎麼個樣?
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佛菩薩以眾生為緣,以眾生心為心。示現病行,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示現嬰兒行,如來不起(不起諸法相)、不住(不著一切諸法)、不來(身行不動搖)、不去(已至大般涅槃)、不語(雖為眾生演說諸法而實無所說;空拳誑小兒、黃葉止啼),如嬰兒等。佛種從緣起,怎麼個安心?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
- 文章: 109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怎麼樣得安心?安心是怎麼個樣?
禪、淨、密のHome
2021年4月17日 星期六上午7:40
【蕅益大師開悟時的情景】
"次年夏,逼拶功極,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知此身,從無始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但是堅固妄想所現之影,剎那剎那念念不住,的確非父母所生也。從此,性、相二宗一齊透徹,知其本無矛盾,是時一切經論,一切公案無不現前。"----《靈峰宗論》
這以下講到蕅祖開悟的相貌。次年夏,蕅祖是在二十四歲出家,出家以後他對這個性、相二宗之間的矛盾現象生起了疑情,然後開始到徑山去坐禪(徑山是一個地方),去參禪。那麼他到二十五歲那一年,逼拶功極,這個拶就是很深入,不是很淺啊,就是他那個用功啊,很深入、很深入地觀察他的身心世界的相貌,那麼可以說用功到一個極處。突然間心中出現了一分的光明,一念的相應慧現前,這個時候,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就是迥脫根塵、靈光獨耀。就是我們這念明瞭光明的心,它本來是我們現前的這種根塵識,根跟塵,所障礙住了,那個了別功能被根塵障礙住了。
這個時候迥脫根塵,根塵脫落,一念清凈光明的心性現前。這個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它的意思是說,這個人他坐在蒲團,旁邊人說你還坐在蒲團;是的,我的身心世界還在,你表面上看過去,從業感的角度,我的身心世界還在,但是我心中的分別已經解脫了對身心世界的執著,是這個意思。那麼這個時候他內心當中感到身心世界都脫落了,一念清凈光明的心性現前。
這個時候呢,他得到一個很大很大的覺悟,因知此身,這個知就不是我們平常這樣的很粗淺的理解,是勝解,就是很堅定的理解——我們現在這個色身,從無始劫以來它是怎麼個情況呢?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就是剎那剎那地生滅,剎那生、剎那滅,剎那生、剎那滅。當然它不是父母所生啊,怎麼會有呢?也不是上帝創造的,是我們一念的堅固妄想所創造的影像,我們那一念的愛取的執著,剎那剎那念念不住,的確非父母所生也。
蕅益大師他這個地方所悟的,是悟到了大乘的空性。小乘的空性跟大乘的空性是不太一樣,小乘在講我空的時候跟大乘是一致的,五蘊無我這是一致的。但是在講法空的時候,小乘的學者在解釋法空是講滅色起空。滅色,這個色法要消失了以後空性才現前。換句話認為,空性跟色法是對立的,當你色身還在的時候,他不安立這個是空。那麼這個就是有一點法執的味道了。所以他那個空是「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寂滅才現前。
那麼大乘的思想是說,你現在有胞胎,但是你能夠明白你現前這個色身、這個胞胎啊,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它剎那剎那生滅,有等於沒有。那麼大乘的空性是當下的,他那個覺照是當下就是空,為什麼它空呢?因為它不真實,如夢如幻。所以,蕅祖他這個空性啊是深觀到,所謂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那是一種深般若。其實蕅祖這次的開悟對他後來的自修、弘法有很重要的影響力。
這也可以說是一個修行者,如果講嚴格一點,修行不從這個地方去出發的話,那麼一切的,「六度無般若,空成有漏因」。這個深觀般若這個地方是很重要,就是你一定要從這個地方去觀察:「因知此身,從無始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但是堅固妄想所現之影,剎那剎那念念不住,的確非父母所生也。」這個是從有相的境界悟入到無相的空性。
從此性相二宗一齊透徹,知其本無矛盾,是時一切經論,一切公案無不現前。那麼從今以後呢,他對性相二宗的道理完全透徹,知其本無矛盾,佛法的思想會歸到真理的時候是一如無二如的,這個時候,一切的經論乃至禪宗的公案啊完全都現前,完全通達明瞭。
-----凈界法師:《靈峰宗論》導讀(節選)
2021年4月17日 星期六上午7:40
【蕅益大師開悟時的情景】
"次年夏,逼拶功極,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知此身,從無始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但是堅固妄想所現之影,剎那剎那念念不住,的確非父母所生也。從此,性、相二宗一齊透徹,知其本無矛盾,是時一切經論,一切公案無不現前。"----《靈峰宗論》
這以下講到蕅祖開悟的相貌。次年夏,蕅祖是在二十四歲出家,出家以後他對這個性、相二宗之間的矛盾現象生起了疑情,然後開始到徑山去坐禪(徑山是一個地方),去參禪。那麼他到二十五歲那一年,逼拶功極,這個拶就是很深入,不是很淺啊,就是他那個用功啊,很深入、很深入地觀察他的身心世界的相貌,那麼可以說用功到一個極處。突然間心中出現了一分的光明,一念的相應慧現前,這個時候,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就是迥脫根塵、靈光獨耀。就是我們這念明瞭光明的心,它本來是我們現前的這種根塵識,根跟塵,所障礙住了,那個了別功能被根塵障礙住了。
這個時候迥脫根塵,根塵脫落,一念清凈光明的心性現前。這個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它的意思是說,這個人他坐在蒲團,旁邊人說你還坐在蒲團;是的,我的身心世界還在,你表面上看過去,從業感的角度,我的身心世界還在,但是我心中的分別已經解脫了對身心世界的執著,是這個意思。那麼這個時候他內心當中感到身心世界都脫落了,一念清凈光明的心性現前。
這個時候呢,他得到一個很大很大的覺悟,因知此身,這個知就不是我們平常這樣的很粗淺的理解,是勝解,就是很堅定的理解——我們現在這個色身,從無始劫以來它是怎麼個情況呢?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就是剎那剎那地生滅,剎那生、剎那滅,剎那生、剎那滅。當然它不是父母所生啊,怎麼會有呢?也不是上帝創造的,是我們一念的堅固妄想所創造的影像,我們那一念的愛取的執著,剎那剎那念念不住,的確非父母所生也。
蕅益大師他這個地方所悟的,是悟到了大乘的空性。小乘的空性跟大乘的空性是不太一樣,小乘在講我空的時候跟大乘是一致的,五蘊無我這是一致的。但是在講法空的時候,小乘的學者在解釋法空是講滅色起空。滅色,這個色法要消失了以後空性才現前。換句話認為,空性跟色法是對立的,當你色身還在的時候,他不安立這個是空。那麼這個就是有一點法執的味道了。所以他那個空是「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寂滅才現前。
那麼大乘的思想是說,你現在有胞胎,但是你能夠明白你現前這個色身、這個胞胎啊,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它剎那剎那生滅,有等於沒有。那麼大乘的空性是當下的,他那個覺照是當下就是空,為什麼它空呢?因為它不真實,如夢如幻。所以,蕅祖他這個空性啊是深觀到,所謂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那是一種深般若。其實蕅祖這次的開悟對他後來的自修、弘法有很重要的影響力。
這也可以說是一個修行者,如果講嚴格一點,修行不從這個地方去出發的話,那麼一切的,「六度無般若,空成有漏因」。這個深觀般若這個地方是很重要,就是你一定要從這個地方去觀察:「因知此身,從無始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但是堅固妄想所現之影,剎那剎那念念不住,的確非父母所生也。」這個是從有相的境界悟入到無相的空性。
從此性相二宗一齊透徹,知其本無矛盾,是時一切經論,一切公案無不現前。那麼從今以後呢,他對性相二宗的道理完全透徹,知其本無矛盾,佛法的思想會歸到真理的時候是一如無二如的,這個時候,一切的經論乃至禪宗的公案啊完全都現前,完全通達明瞭。
-----凈界法師:《靈峰宗論》導讀(節選)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