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27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禪宗「無心即佛」與「靈知即佛」

禪宗以「即心是佛」為宗旨。
即心者,指現前一念意識心 此意識心含攝著五蘊、十二入、十八界、有情身心,也就是十二緣起表現之生命不同境界。
也可說,禪宗「即心是佛」主旨,即是由此心 攝持一切法,
跳躍
⑴「無明 為生死流轉根源」、
⑵「無明 為一切煩惱惑主宰」、
⑶「無明 無體」之三階段思維,直接表述 無明當下 即佛法身。
「即心是佛」跳躍式 表達了 禪宗最終目標,把修行起點跟目的,同時含攝在「即心是佛」這句話中。
「即心是佛」,如何了達 此心是佛耶?故要明心、要看心。
明心者,
⑴因為此心為無明所蔽,
⑵本來清淨佛性 轉成了根、塵角立之五蘊、十二入、十八界,為生死流轉十二緣起各支分。
所以,要明此心,而後方能知道 此心即佛。如何明此心?就要看心。
依種種法門修行,迴光返照、體究、參究,就是所謂看心。
如何看?
⑶看此現前一念心,本無實體。這一念心 即是十二緣起心、即是無明性、即是無明煩惱心,此心
──無明煩惱心,本來體空,所以說「無心是道」。
所以,六祖講「無念」,宗密大師講「無念 是修行妙門」等等。
禪宗講「無心是道」、「無心即佛」,無心 轉入即心是佛。
禪宗看心之法,脈衍成二大系統:一是無心是佛,一是靈知是佛。
1「無心是佛」即本文所述、所無之「不會」、「漆桶」。
2「靈知是佛」,將在第二、三節略述因由,故知明心之途 開出兩條看心之法,入即佛之歸趣
新老怪
文章: 527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慧經禪師對《金剛經》中的四句謁,常存疑問。
一日,慧經禪師偶然見到傅大士的一首偈頌,中有“若論四句偈,應當不離身”二句,當下不覺釋然。
當時慧經禪師才二十四歲。(心生萬千有為相法)
後來慧經禪師來到峨嵋山,卓庵隱居。
他自誓道:“不發明大事,決不下山。”
在峨嵋山,慧經禪師勤苦參學了三年,人們竟不知道他的蹤跡。
他曾經登上峨嵋山的絕頂,顧盼足下峰巒如聚,遂作偈雲:
   “踏上雲頭第一峰,眼中廣博小虛空。
   當時欲見無由面,今日相逢處處同。”
在住山期間,慧經禪師一日閱讀《傳燈錄》,看到下面這樣一則公案——
  僧問興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
  慧經禪師不明其意,疑情頓發,於是日夜提撕,以至於廢寢忘食。
一天,慧經禪師在庵前搬一塊石頭,那石頭的一端埋在土裡,堅不可移。
慧經禪師使盡平生力氣來推它。就在這個時候,他豁然大悟,
遂作偈雲:
   “欲參無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
   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師關。”(不執著是破“祖師西來意”機關。)
慧經禪師臨終時,有辭眾偈及舉火偈。
  辭眾偈雲:
   “人生有受非償,莫為老病死慌。
   可笑無生法忍,將何業識消亡。
   一時雲淨常光發,佛祖聊安此道場。”
尺童——此偈認為“無生法忍(認識、認可、覺悟到無生、無滅)”無法實際消亡業識,需要實際修煉才行。

  舉火偈雲:
   “無始劫來只這個,今日依然又這個。
   復將這個了那個,這個那個同安樂。”(提示平等一味。)
新老怪
文章: 527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示眾雲。庭前柏樹。竿上風幡。如一華 說無邊春。如一滴 說大海水。
間生古佛。迥出常流。不落言思。若為話會。

【舉】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多羅閒管)。
州雲。庭前柏樹子(焦磚打著連底凍)。

  師舉。趙州一日。上堂雲。此事的的沒量大人。出這裡不得。
老僧到溈山。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溈雲。與我將床子來。若是宗師。須以本分事接人始得。
僧便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州雲。庭前柏樹子
。僧雲。和尚莫將境示人。
師雲。不將境示人。
僧雲。然則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雲。庭前柏樹子。

楊州城東光孝寺。慧覺禪師。到法眼處。
眼問。近難何處。
覺曰。趙州。
眼曰。承聞趙州有柏樹子話是否。
覺曰。無。
眼曰。往來皆謂。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曰。庭前柏樹子。上座何得道無。
覺曰。先師實無此語。和尚莫謗先師好。諸方名為覺鐵嘴。
勝默和尚。必須教人先過此話淘汰知見。嘗曰。三玄五位。盡在其中。

真如方禪師悟此話。直入方丈。見琅玡廣照覺禪師。
照問。汝作麼生會。
如曰。夜來床薦暖。一覺到天明。
廣照可之。真如悟得此話最好。

天童頌得此話亦不惡。
頌雲。
岸眉橫雪(吃鹽多如吃米)。
河目含秋(一點難謾)。
海口鼓浪(有句非宗旨)。
航舌駕流(無言絕聖凡)。
撥亂之手(也是柏樹)。
太平之籌(也是柏樹)。
老趙州老趙州(為甚不應)。
攪攪叢林卒未休(天童第二)。
徒費工夫 也造車合轍(將來使用恰好)。
本無伎倆 也塞壑填溝(買盡風流不著錢)。
新老怪
文章: 527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師雲。七百甲子。經事多矣。所以岸眉橫雪。古人以眉目為岩電。天童用河眸海口故事。成四句偈。如見活趙州 指柏樹子相似。
眉如蘆花岸。眼如秋水碧。
古句野水淨於僧眼碧。遠山濃似佛頭青。
海口鼓浪。航舌駕流。
浪即能覆航。航即能駕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故次之。
以撥亂之手。太平之籌。
州嘗雲。有時將一莖草。作丈六金身。用有時將丈六金身。作一莖草。用此話本與人決疑。而今多少人疑著。趙州豈欲攪叢林哉。
人見趙州答話 應聲便對。如不假功用。
唯天童知八十行腳。三歲孩童勝如我。我從他學。
此乃閒時造下。忙時用著。不是苦辛人。不知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六祖道。慧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恁麼看來 塞壑填溝底事。又作麼生。如今拋擲西湖裡。下載清風付與誰。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卷三)
新老怪
文章: 527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天童頌曰。

離念見佛。破塵出經。
現成家法。誰立門庭。
月逐舟行江練淨。春隨草上燒痕青。
撥不撥。聽叮嚀。
三徑就荒歸便得。舊時松菊尚芳馨。

取此則公案。與此段經文。反覆詳味。不知郭象注莊子。莊子注郭象。
新老怪
文章: 527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禪宗講的破三關,
第一關就是能所雙亡、虛空粉碎,證得不生滅的 本體。
第二關,從體啟用,在相上知道了佛性,見到了,我跟你講的時候 你就是見到了杯子的性能,馬上反應出來。
見到了只是見到了,等一下又忘記掉了;
等一下一想,又著到相上了。這是第二關,破重關,從相已經能啟用,但是啟用的機率太少。
所以第三關呢,就是一切妄相現前,不管是非好壞,不管天堂地獄,只要有相,只要有念,只要現前,就見到了是佛性,沒有第二,證入一真圓滿法界。
這叫禪宗的破三關。
所以我們真正禪法的修行,要達到這個程度,才算可以放手。阿彌陀佛。
新老怪
文章: 527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禪宗講的破三關,
第一關就是能所雙亡、虛空粉碎,證得不生滅的 本體。
第二關,從體啟用,在相上知道了佛性。破重關,
第三關,只要有相,只要有念,只要現前,就見到了是佛性,證入一真圓滿法界。
新老怪
文章: 527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舉:僧問洞山:如何是佛?山雲:麻三斤。

  頌古:金烏急,玉兔速,善應何曾有輕觸?展事投機見洞山,跛鰲盲龜入空谷;
花簇簇,錦簇簇,南地竹兮北地木,因思長慶陸大夫,解道合笑不合哭。咦?

  垂示:殺人刀,活人劍,乃上古之風範,亦今時之樞要;若論殺也!不傷一毫。若論活也!喪身失命。所以道: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
且道:既是不傳,為什麼卻有許多葛藤公案?!具眼者,試舉看!


  野老曰:
  雲麻三斤,不是情見識解,不是狗拿耗子;猶若老鼠過街,為什麼人人喊打?
莫非“犯稼”?如此說來,第一機何在?又道一句“桶底的”!
如是轉句,豈不是更加玄妙?!咂!粉面不是油頭,油頭下盡藏粉面!

  五祖雲:“賤賣擔板漢,貼秤麻三斤,千百年滯貨,無處著渾身。”
大德!您以為是“陳貨賤價”,但求脫手麼?非也!
洞山畢竟非土坑,任天崩地塌,狂風暴雨,卻有他的“麻三斤”在!信不?
黃河水清,不是漫天山泉溢,也不是冰霜雨雪封;
而是那賢聖臨濁世,有殺人的刀,也有活人的劍,任他積石如山,也將安祥寧靜!


  (白雲禪師《碧巖錄探討》)
新老怪
文章: 527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裴休入開元寺,見壁畫高僧。詢曰:『形影在這裏。高僧在什麼處?』
黃檗召曰:『裴休。』休應諾。
蘗曰:『在什麼處?』休於言下有省!

(解脫長者:任何人遇到別人呼喚他,聽到之後,必不及轉動念頭,立刻應諾。
且以為別人必然尚另有話說,故必息念凝然,等候繼續發言。
那息念 就是已息諸緣。那凝然的 是什麽呢?但亦不可錯認。此即於頔公案的骨髓。
『讀者:紫玉雲:「更莫別求。」藥山雲:「是什麼?」對照之下,於公殊不可能不省了。』)

:mrgreen:息念凝然
新老怪
文章: 527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仰山問僧:『近離甚處?』
僧曰:『南方。』
仰舉拄杖曰:『彼中老宿還說這個麽?』
曰:『不說。』
仰曰:『既不說這個,還說那個麽?』
曰:『不說。』
仰召大德,僧應諾。
仰曰:『參堂去。』
僧便出,仰復召大德,僧回首。
仰曰:『近前來。』僧近前,仰便打。
(後來雲門曰:『仰山若無後語,爭識得人!』——解脫長者。)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