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卷第七十三》
問。一切世間因果相酬。生死不絕。於諸識中。何識為主。
答。
生滅因緣。最初依阿賴耶識為體。以意識為用。如是三世因果。流轉不絕。功在意識。以是義故。意名相續識。起信論云。復次生滅因緣者。謂諸眾生依心意識轉。此義云何。以依阿賴耶識。有無明不覺。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分別。相續。說名為意。此意復有五種異名。一名業識。謂無明力。不覺心動。二名轉識。謂依動心。能見境相。三名現識。謂現一切境界相。猶如明鏡。現眾色像。現識亦爾。如其五境。對至即現。無有前後。不由功力。四名智識。謂分別染淨諸差別法。五名相續識。謂恆作意相應不斷。任持過去善惡等業。令無失壞。成熟現未苦樂等報。使無違越。已曾經事。忽然憶念。未曾經事。妄生分別。是故三界一切。皆以心為自性。離心則無六塵境界。何以故。一切諸法。以心為主。從妄念起。凡所分別。皆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是故當知。一切世間境界之相。皆依眾生無明妄念而得建立。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唯從虛妄分別心轉。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釋云。通論五種之識。皆名為意。就本而言。但取業識。以最微細。作諸識本故。如是業識。見相未分。然諸菩薩知心妄動。無前境界。了一切法。唯是識量。捨前外執。順業識義。故名業識。
心不見心。無相可得者。是明諸法非有之義。入楞伽經偈云。身資生住持。若如夢中生。應有二種心。而心無二相。如刀不自割。如指不自觸。如心不自見。其事亦如是。若如夢中所見諸事是實有者。即有能見所見二相。而其夢中。實無二法。三界諸心。皆如此夢。離心之外。無可分別。故言一切分別。即分別自心。而就自心不能自見。如刀指等。故言心不見心。既無他可見。亦不能自見。所見無故。能見不成。能所二相。皆無所得。故言無相可得。又一心隨無明動。作五種識故。說三界唯心轉也。此心隨熏。似現雖有種種。然窮其因緣。唯心作也。離現識。則無六塵境。反驗六塵。唯是一心。故云。離心則無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