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簡單問題!跟禪宗有關的!
-
- 文章: 2553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一個簡單問題!跟禪宗有關的!
空中一片雲
唐肅宗問慧忠國師得到了什麼佛法,國師反問他:「陛下見到空中一片雲嗎?」肅宗答:「見到了。」國師說:「釘釘著,懸掛著。」
唐肅宗問慧忠國師得到了什麼佛法,國師反問他:「陛下見到空中一片雲嗎?」肅宗答:「見到了。」國師說:「釘釘著,懸掛著。」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
- 文章: 2553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一個簡單問題!跟禪宗有關的!
公案100 聖嚴法師著
[日期:2010-07-24]
空中一片雲
唐肅宗問慧忠國師得到了什麼佛法,國師反問他:「陛下見到空中一片雲嗎?」肅宗答:「見到了。」國師說:「釘釘著,懸掛著。」
唐肅宗用空中一片雲來形容自己的心境,但真的是自由自在、無牽無掛嗎?他心中還有一片雲哩!他以自由自在為境界、為心的體驗,本身就是執著。好比說, 出家人沒有太太而對他人炫耀「我沒有太太耶!」出家人無妻是正常,你卻認為無妻是了不起的事,這就是罣礙。同樣地,唐肅宗執著自由自在的境界,那就是他的 罣礙。所以慧忠國師說:「你已經在心中把那片雲釘起來了、掛起來了。」表示他尚未得解脫,不曾真正體驗過自在。
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會發生這種情形。有人說:「我做不做官無所謂啦!」其實他講這句話的時候,相當在意自己做不做官,不過他能體會到「做官 很好,沒官做也沒辦法」,所以才這麼說。做生意的人也會講:「有錢賺很好,沒錢賺也沒關係。」畢竟他還是希望有錢賺,如果實在沒錢賺也沒辦法。有這種想法 已不錯,但不是大智者。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空中都是雲也好,空中沒有雲也好,都跟他無關;有官做很好,沒官做也很好,都於他無礙。很多人口中說:「我做官是為了人民,我賺錢是為了社會。」
其實心中想的是:「有官做對自己比較有利,有錢賺對自己比較方便。」先把自己擺在其中!這沒什麼不好,問題在於「有官做、有錢賺時是否洋洋得意、自認 尊貴?沒官做、沒錢賺時是否落寞失意、自覺窩囊?」如果居廟堂、賺大錢而不覺得意,下官位、處蹇澀而不覺失意,這才是「能屈能伸大丈夫」。伸屈自如而自在 自得,才是真正的智者。
能屈能伸不容易,大丈夫也不多,但做人總希望少些煩惱、困擾、痛苦,多一分愉快,那就該學學禪者的智慧。即使學不起來也不妨模倣一下,能夠模倣也是一種幸福的享受。畢竟,人不可能永遠風光、永遠得勢、永遠順利
[日期:2010-07-24]
空中一片雲
唐肅宗問慧忠國師得到了什麼佛法,國師反問他:「陛下見到空中一片雲嗎?」肅宗答:「見到了。」國師說:「釘釘著,懸掛著。」
唐肅宗用空中一片雲來形容自己的心境,但真的是自由自在、無牽無掛嗎?他心中還有一片雲哩!他以自由自在為境界、為心的體驗,本身就是執著。好比說, 出家人沒有太太而對他人炫耀「我沒有太太耶!」出家人無妻是正常,你卻認為無妻是了不起的事,這就是罣礙。同樣地,唐肅宗執著自由自在的境界,那就是他的 罣礙。所以慧忠國師說:「你已經在心中把那片雲釘起來了、掛起來了。」表示他尚未得解脫,不曾真正體驗過自在。
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會發生這種情形。有人說:「我做不做官無所謂啦!」其實他講這句話的時候,相當在意自己做不做官,不過他能體會到「做官 很好,沒官做也沒辦法」,所以才這麼說。做生意的人也會講:「有錢賺很好,沒錢賺也沒關係。」畢竟他還是希望有錢賺,如果實在沒錢賺也沒辦法。有這種想法 已不錯,但不是大智者。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空中都是雲也好,空中沒有雲也好,都跟他無關;有官做很好,沒官做也很好,都於他無礙。很多人口中說:「我做官是為了人民,我賺錢是為了社會。」
其實心中想的是:「有官做對自己比較有利,有錢賺對自己比較方便。」先把自己擺在其中!這沒什麼不好,問題在於「有官做、有錢賺時是否洋洋得意、自認 尊貴?沒官做、沒錢賺時是否落寞失意、自覺窩囊?」如果居廟堂、賺大錢而不覺得意,下官位、處蹇澀而不覺失意,這才是「能屈能伸大丈夫」。伸屈自如而自在 自得,才是真正的智者。
能屈能伸不容易,大丈夫也不多,但做人總希望少些煩惱、困擾、痛苦,多一分愉快,那就該學學禪者的智慧。即使學不起來也不妨模倣一下,能夠模倣也是一種幸福的享受。畢竟,人不可能永遠風光、永遠得勢、永遠順利
-
- 文章: 2553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一個簡單問題!跟禪宗有關的!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三解脫門
梵語 trīni vimoksa-mukhāni。指得解脫到涅槃之三種法門。略稱三解脫、三脫門、三門。即:(一)空門(梵 śūnyatā),觀一切法皆無自性,由因緣和合而生;若能如此通達,則於諸法而得自在。(二)無相門(梵 animitta),又稱無想門。謂既知一切法空,乃觀男女一異等相實不可得;若能如此通達諸法無相,即離差別相而得自在。(三)無願門(梵 apranihita),又作無作門、無欲門。謂若知一切法無相,則於三界無所願求;若無願求,則不造作生死之業;若無生死之業,則無果報之苦而得自在。
三解脫門乃依無漏之空、無相、無願等三三昧而入,此三昧猶如門戶之能入解脫,故稱三解脫門。然三昧通有漏、無漏,三解脫門唯通無漏。以其具有淨及無漏等世、出世間之特別法,故為涅槃之入門。又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四謂,三解脫門係依三自性而建立,即由遍計所執之自性而立空解脫門,由依他起之自性而立無願解脫門,由圓成實之自性而立無相解脫門。〔俱舍論卷二十八、大毘婆沙論卷一○四、十地經論卷八、大乘義章卷二、摩訶止觀卷七上〕(參閱「三三昧」521) p644
三解脫門
梵語 trīni vimoksa-mukhāni。指得解脫到涅槃之三種法門。略稱三解脫、三脫門、三門。即:(一)空門(梵 śūnyatā),觀一切法皆無自性,由因緣和合而生;若能如此通達,則於諸法而得自在。(二)無相門(梵 animitta),又稱無想門。謂既知一切法空,乃觀男女一異等相實不可得;若能如此通達諸法無相,即離差別相而得自在。(三)無願門(梵 apranihita),又作無作門、無欲門。謂若知一切法無相,則於三界無所願求;若無願求,則不造作生死之業;若無生死之業,則無果報之苦而得自在。
三解脫門乃依無漏之空、無相、無願等三三昧而入,此三昧猶如門戶之能入解脫,故稱三解脫門。然三昧通有漏、無漏,三解脫門唯通無漏。以其具有淨及無漏等世、出世間之特別法,故為涅槃之入門。又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四謂,三解脫門係依三自性而建立,即由遍計所執之自性而立空解脫門,由依他起之自性而立無願解脫門,由圓成實之自性而立無相解脫門。〔俱舍論卷二十八、大毘婆沙論卷一○四、十地經論卷八、大乘義章卷二、摩訶止觀卷七上〕(參閱「三三昧」521) p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