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3b19] △九滅定有識。前約流轉門顯。今約還滅門顯也。文分為二。初破無第八識。二破有第六識。今初。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1月 31, 2022 2:42 pm滅盡定是想受滅,還有細心識在次草 寫: ↑週一 1月 31, 2022 1:54 pm中阿含經第58卷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1月 31, 2022 12:53 pm一生二,是真如法性(真空妙有)一分為二,上言“瞬間”只是方便權說,其實,創生在(二)的階段,時間相猶未起動(金剛經,無壽者相),故佛教十二緣起第一支,又稱無始無明。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1月 31, 2022 8:53 am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妙吉祥如意 寫: ↑週日 1月 30, 2022 9:33 pm 若是能夠藉由現代電腦科技,之類比,進而掌握(三事)創世紀的大奧秘,那麼在回頭來研讀老子的創世學說,就可正確解答了——
老子道德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道是創生之源,那麼,老子認為(道)是創生之第一因嗎!?這樣想是不對的。
老子曰,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又稱無極。意思就是道是萬物之母源,道的前面是更玄微的道,無窮無盡,找不到第一因。
道生一,創世紀的勢能,由不可思議的虛無精微中發動。趨向於越來越粗化……道生一,一的境界等同於佛教講的一合相,此一合相即是蘊涵(真空妙有),真空即是真如,妙有即是法性。法性空,與真如冥合為一。即是一實相印。諸佛法身,無上正等正覺了。
故古德言:
識得一者,萬事畢矣。
……待續
老子曰:一生二,創生的過程,由一合相(真空妙有),緣生出(二)的階段性,到底一實相,佛性法身(勝性)開始發生了甚麼變化呢!?
從無漏界(圓成實)來講,創生之源,真理實相第一義諦,是(不二,無對)。而今創生緣起發展到(二)的狀況,顯然已經無法維持如如自在的自性中。
一生二的二指的是原本渾然一體的真空,妙有,由於創生勢能的驅動,分為二(真如)(法性),亦由於真如“瞬間”失去法性妙有的支援,純粹真如,便無有智慧。若以佛教十二緣起法而言,此一生二,即是第一支(無始無明住地)。
那麼,原本如如不二的自性(真空妙有),為何一分成二(真如)(法性)呢!?隱然驅動創世紀的勢能,其真相為何……
老子曰: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緣起法第一無明,就是純粹、一法不染之真如,由於一法不染,故智慧不起,此處也就是心經開示的究竟涅槃(滅盡定),首楞嚴經云:一真如心。
那麼,是甚麼讓一合相之真空妙有(真如)(法性)一分為二呢!?真如空智,遍一切處,如如在在,亙古至今無有變異,那麼驅動創生的現象,當然是顯現於法性的粗化……
自性真空妙有,由於法性(妙有)的粗化,即是道德經:一生二的創生真相。
.
[0789a13] 復問曰:「賢聖!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有何差別?」
[0789a15] 法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入滅盡定者,想及知滅。入無想定者,想知不滅。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是謂差別。」
[0789a17]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0789a19] 復問曰:「賢聖!若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有何差別?」
[0789a20] 法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不作是念:『我從滅盡定起。』比丘從無想定起時,作如是念:『我為有想,我為無想?』若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是謂差別。」
===
這是第二次解說
滅盡定是想受滅,還有細心識在
將滅盡定認定為涅槃尚不可
何況是究竟涅槃
一個人愛上所知後
就不管三七二十一
僅管所知與經論相違
還是會選擇以所知為重
雖然沒有外道證四禪四空定以為涅槃之境界樂
但是靠著能想超想
也絕不能讓外道獨享涅槃之樂
由這所知所得之樂定然自覺勝於涅槃樂
人要離想就很難
更何況滅盡定
如果天天從妄想得樂
要體驗滅盡定
必然是癡人作夢
夢中易事多多
其樂無窮
最好無醒時
若不幸醒來
發覺身於深深井中
更與何人說
將滅盡定認定為涅槃尚不可
何況是究竟涅槃
——————
已經滅盡,還有細心識!?
阿草,自己舉證經文,卻連經文都看不懂,像這樣自以為是,錯說佛法,罪過極大……
看你還講一堆有的沒的!?結果,都是指著自己鼻子,真可笑也。
中阿含經第58卷
[0789a13] 復問曰:「賢聖!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有何差別?」
[0789a15] 法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入滅盡定者,想及知滅。入無想定者,想知不滅。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是謂差別。」
[0789a17] 毘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0789a19] 復問曰:「賢聖!若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有何差別?」
[0789a20] 法樂比丘尼答曰:「比丘從滅盡定起時,不作是念:『我從滅盡定起。』比丘從無想定起時,作如是念:『我為有想,我為無想?』若從滅盡定起及從無想定起者,是謂差別。」
————————
從滅盡定起,五蘊皆空,即是真如啟用,第八不動地菩薩摩訶薩才能證得。菩薩自此才真正獲真如全體,進而發起真如大用,修行般若正觀。
.
[0343b22] 又契經說。住滅定者。身語心行無不皆滅。而壽不滅。亦不離煖。根無變壞。識不離身。若無此(第八)識(則經所云)。住滅定者不離身(之)識不應有故。謂眼等識。行相麤動。於所緣境。起必勞慮(本為)。厭患彼(轉識)故。暫求止息。漸次伏除至都盡位。依此位立住滅定者(之人。)故此定中。彼(諸轉)識皆滅。若不許有微細一類恒徧執持壽等識在。依何而說識不離身。若謂後時彼(六轉)識還起。如隔日瘧。名不離身。是則不應說心行滅(以六)。識與想等起滅(必)同(亦應說心行不離身)。故(又復)。壽煖諸根。應亦如(六)識(之滅已還起)便成大過。故應許(有第八)識(猶)。如壽煖等。實不離身。又此位中若全無識。應如瓦礫非有情數。豈得說為住滅定(之聖)者。又異熟識此位若無。誰能執持諸根壽煖。無執持故。皆應壞滅。猶如死屍。便無壽等。既爾。後識必不還生。說不離身。彼可所屬(以)。諸異熟識捨此身已。離託餘身。無(有)重生(者)故。又(縱許後識還生。然)若此位無持種識(則)。後識無種。如何得生。過去未來(及)不相應法(皆)。非實有體(前文)。已極成故。諸色等法。離識皆無。受熏持種(前文)亦已遮故。然滅定等無心位中。如有心位。定實有(第八)識(以其)。具根壽煖。有情攝故。由斯理趣。住滅定者決定有(第八)識。實不離身(非約後時轉識還起名不離身也)。
===
由斯理趣。住滅定者決定有(第八)識。實不離身(非約後時轉識還起名不離身也)。
滅盡定是否有細心
大智度論說無
成唯識論說有
大智度論以六識說
成唯識論以八識說
老楊您看清楚再說吧
這不是您我能定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