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由 黃竹 »
心即是蘊,心的前身便是性。
而凡一切性,皆藏於心中。
當然,性所藏住之心,並非相同。
心衹論覺而無見其所,當性在心中時,便見其性及性所緣之法。
佛說三心,根本心、依根本心、起事心。都是虛幻之物,本來沒有。
論本來有的,便是妙覺心、妙覺心中之本性、及本性所知覺到的諸法面貌。三者不盡相同,說ABC,見本性時三為一體同現。即A心中藏有B性,而B性知覺C法。按經說形容,心佛眾生,說三即一。是性作佛。
一切眾生,皆從本而來。此本來,便如我上說,妙覺心、本性、諸法本來面貌。
不願聽的也要說,便是迷惘有虛空這個諸法始見處。亦即是空華生處,與本性同發。同發故,便不會產生有我的概念。有我這概念,是從本心開始。
那便是第二重,依空立世界。
於時所見,已非本性,是依他起性,虛空自性,而心卻是本心。所知覺的法,是世界。即是於此本性變了可住的本心,裡中所住依他起性,是依前所見空法演化而成。所見諸法之相則變了世界此異熟初貌。
虛空為同,世界為異,本無同異,真有為法,是指在這初心中所見。
無同異者,因為虛空自性與世界等起,便無產然同異之感。若論有同有異,就是當這個虛空自性演變成依根本心之時了。執著空有,世界自然相對是異相。故於此心地處有世出世間之行門。
凡說所有性,都是與其相應之法等起的。不成心即沒有我這概念。
論心之末,當然是色蘊心。此色心是從色性而來。色性與其相應之法,都是並現的。四相中最初的無我相,便是指見色性及相應之法,但此猶住人心之中,故人相未了。四相往上推最後所執之相乃壽者相,亦即是執依根本心空有。過此,便稱識自本心,根本心,即最後執心,亦即菩提心。菩提心中本無有樹,樹指世界。明鏡亦非台,菩提心比喻明鏡,能映世界幻法影像,不是鏡台,因為光與影像溶和一起。本來無一物者,更不在話下。
又回說那個見自本性的妙覺心,亦即是如來藏。此如來藏在纏自己本性,出纏方名法身。故後者,有法身覺德,覺轉無明,成法界智此佛終果之位。亦即妙覺成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