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麼修啦~~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看得懂嗎!?就這樣答覆,還不夠明確嗎!?
.
就這麼修啦~~
你實在太可笑了 我給你答覆甚至是以佛經來跟你答覆,你自己看不懂,你卻說我不知 好啊,那我就不知,你還來問我幹嘛!?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周兄, 像你這樣 引用這麼多經論 能夠整理出一貫的邏輯嗎!?你真的知道你到底在想什麼嗎!?你讓我感覺到的就是,你的佛學知見,東拉西扯,抓不到重點,爭如瞎子摸象……周善為 寫: ↑週二 2月 15, 2022 12:13 pm 《解深密經 無自性相品第五》
我依三種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
所謂相無自性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
我依相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我依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頓漸第八》
志誠曰:「戒定慧只合一種,如何更別?」
師曰:「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
悟解不同,見有遲疾。汝聽吾說,與彼同否?
吾所說法,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
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聽吾偈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涅槃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術語)Nirvā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
舊譯諸師,譯為滅,滅度,寂滅,不生,無為,安樂,解脫等。
新譯曰波利暱縛喃Parinirvāṇa。譯為圓寂。
滅者,滅生死因果之義也。
滅度者,滅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滅即度也。
寂滅者,寂有無為空寂安穩之義,滅者生死之大患滅也。
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
無為者,無惑業因緣之造作也。
安樂者,安穩快樂也。
解脫者,離眾果也。
《首楞嚴經卷四》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
《中阿含2經》
復次,【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復次,聖弟子覺觀已息,內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復次,聖弟子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復次,聖弟子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復次,聖弟子諸漏已盡,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增壹阿含39品2經》
若【賢聖弟子】無貪欲想,除不善法,念持歡喜,遊志一禪,.......復次,賢聖弟子有覺有觀息,內有歡喜,專其一心,無覺無觀,遊心二禪,.......復次,賢聖弟子念而有護,自覺身有樂,諸賢聖所救,護念具足,遊在三禪,.......復次,賢聖弟子苦樂已盡,先無愁憂,無苦無樂,【護念清淨】,遊志四禪,.......復次,賢聖弟子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現法中而自娛樂】: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
《雜阿含361經》
若【有思量,有妄想,則有使,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則有往來;有往來故,則有生死;有生死故,則有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若【不思量,無妄想,無使,無攀緣識住】;無攀緣識住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則無往來】;無往來故,則無生死;無生死故,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
與《雜阿含361經》一樣,《雜阿含474經》於無色界四空定亦曰:「空入處想止息,識入處想止息,無所有入處想止息,想受止息〈想受滅定、【滅盡定】〉」,所表明的,同樣都是「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則有往來;有往來故,則有生死」,同樣都是敕令學人,包含【滅盡定】在內,修習四禪八定、八解脫時,勿作「有可入之處想」。
上開漢譯《中阿含2經》、《增壹阿含39品2經》,且更強調:諸漏已盡,心解脫、慧解脫的聲聞極果阿羅漢,乃是【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者,【於現法中】而自娛樂者。故知,此二經中的初、二、三禪,也都是不離【現法、現觀、現識】的。
如是不離【現法、現觀、現識】,因地眾生直接面對並檢視自己現有妄識妄想,以便【離欲、離惡不善之法】,避免貪嗔痴等身語意十惡行繼續發生,即所謂【離生】,名入初禪。這整個過程,就是在【自知、自覺、自作證】之下,所完成的。否則,貪嗔痴等十惡業不斷,學人豈得入於【諸禪聖境】?豈堪名為【賢聖弟子】?
因地眾生之所以昧於實際,不知不覺自己現前是佛,正因逐識攀緣,身語意等妄行不斷,於是自生障礙,自困輪迴。若不隨識取相,諸妄不生,則諸苦滅,本無所有,便是【自知法住,自覺涅槃】,自證現前即佛也。如《雜阿含215經》亦曰:「世尊說【現法】、說滅熾然、說不待時、說正向、說即此見、說緣自覺」。以上這些都是再明白不過的經證,不是任何佛教學人可以抵賴的。
================================
妙吉祥如意 大徳
綜上可知,「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就是「涅槃」本義。其他任何對於「涅槃」的附加含意,皆不應違背「涅槃」本義。請問您所說的【滅盡定】,是否【起念作意,離於現法,別作止觀,有入有出】的?
若是,則您所說的【滅盡定】,即係教人在妄識妄想中虛偽修行,此等進進出出的四禪定,四空定,乃至【滅盡定】,便無異於世俗的生滅法,與佛教的【究竟涅槃、自性涅槃】無關。
若否,請問您所說的【滅盡定】要如何起修,才不至於違反【涅槃】不生、無為、不造作之本義?若您無法答覆這項質問,則您憑甚麼主張【滅盡定】即為【涅槃】,甚至【究竟涅槃】?
周某不作進一步解釋,大德是看不懂的。妙吉祥如意 寫: ↑週二 2月 15, 2022 10:15 pm周兄, 像你這樣 引用這麼多經論 能夠整理出一貫的邏輯嗎!?你真的知道你到底在想什麼嗎!?你讓我感覺到的就是,你的佛學知見,東拉西扯,抓不到重點,爭如瞎子摸象……周善為 寫: ↑週二 2月 15, 2022 12:13 pm 《解深密經 無自性相品第五》
我依三種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
所謂相無自性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
我依相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我依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頓漸第八》
志誠曰:「戒定慧只合一種,如何更別?」
師曰:「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
悟解不同,見有遲疾。汝聽吾說,與彼同否?
吾所說法,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
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聽吾偈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涅槃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術語)Nirvā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
舊譯諸師,譯為滅,滅度,寂滅,不生,無為,安樂,解脫等。
新譯曰波利暱縛喃Parinirvāṇa。譯為圓寂。
滅者,滅生死因果之義也。
滅度者,滅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滅即度也。
寂滅者,寂有無為空寂安穩之義,滅者生死之大患滅也。
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
無為者,無惑業因緣之造作也。
安樂者,安穩快樂也。
解脫者,離眾果也。
《首楞嚴經卷四》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
《中阿含2經》
復次,【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復次,聖弟子覺觀已息,內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復次,聖弟子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復次,聖弟子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復次,聖弟子諸漏已盡,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增壹阿含39品2經》
若【賢聖弟子】無貪欲想,除不善法,念持歡喜,遊志一禪,.......復次,賢聖弟子有覺有觀息,內有歡喜,專其一心,無覺無觀,遊心二禪,.......復次,賢聖弟子念而有護,自覺身有樂,諸賢聖所救,護念具足,遊在三禪,.......復次,賢聖弟子苦樂已盡,先無愁憂,無苦無樂,【護念清淨】,遊志四禪,.......復次,賢聖弟子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現法中而自娛樂】: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
《雜阿含361經》
若【有思量,有妄想,則有使,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則有往來;有往來故,則有生死;有生死故,則有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若【不思量,無妄想,無使,無攀緣識住】;無攀緣識住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則無往來】;無往來故,則無生死;無生死故,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
與《雜阿含361經》一樣,《雜阿含474經》於無色界四空定亦曰:「空入處想止息,識入處想止息,無所有入處想止息,想受止息〈想受滅定、【滅盡定】〉」,所表明的,同樣都是「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則有往來;有往來故,則有生死」,同樣都是敕令學人,包含【滅盡定】在內,修習四禪八定、八解脫時,勿作「有可入之處想」。
上開漢譯《中阿含2經》、《增壹阿含39品2經》,且更強調:諸漏已盡,心解脫、慧解脫的聲聞極果阿羅漢,乃是【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者,【於現法中】而自娛樂者。故知,此二經中的初、二、三禪,也都是不離【現法、現觀、現識】的。
如是不離【現法、現觀、現識】,因地眾生直接面對並檢視自己現有妄識妄想,以便【離欲、離惡不善之法】,避免貪嗔痴等身語意十惡行繼續發生,即所謂【離生】,名入初禪。這整個過程,就是在【自知、自覺、自作證】之下,所完成的。否則,貪嗔痴等十惡業不斷,學人豈得入於【諸禪聖境】?豈堪名為【賢聖弟子】?
因地眾生之所以昧於實際,不知不覺自己現前是佛,正因逐識攀緣,身語意等妄行不斷,於是自生障礙,自困輪迴。若不隨識取相,諸妄不生,則諸苦滅,本無所有,便是【自知法住,自覺涅槃】,自證現前即佛也。如《雜阿含215經》亦曰:「世尊說【現法】、說滅熾然、說不待時、說正向、說即此見、說緣自覺」。以上這些都是再明白不過的經證,不是任何佛教學人可以抵賴的。
================================
妙吉祥如意 大徳
綜上可知,「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就是「涅槃」本義。其他任何對於「涅槃」的附加含意,皆不應違背「涅槃」本義。請問您所說的【滅盡定】,是否【起念作意,離於現法,別作止觀,有入有出】的?
若是,則您所說的【滅盡定】,即係教人在妄識妄想中虛偽修行,此等進進出出的四禪定,四空定,乃至【滅盡定】,便無異於世俗的生滅法,與佛教的【究竟涅槃、自性涅槃】無關。
若否,請問您所說的【滅盡定】要如何起修,才不至於違反【涅槃】不生、無為、不造作之本義?若您無法答覆這項質問,則您憑甚麼主張【滅盡定】即為【涅槃】,甚至【究竟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