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盡定與究竟涅槃如何區別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滅盡定與究竟涅槃如何區別

文章 勿忘初心 »

是謂諸行止寂。

〈雜阿含474〉

「佛告阿難:……阿難!我以諸行漸次寂滅(nirodha)故說;以諸行漸次止息(passaddhiya)故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samāpannassa),言語(vācā)止息;二禪正受時,覺觀(vitakka-vicāra)止息;三禪正受時,喜心止息;四禪正受時,出入息止息。空入處正受時,色想止息;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止息;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止息,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止息。想受滅正受時,想(巴利語:saññā)受(巴利語:vedanā)止息,是名漸次諸行止息。……佛告阿難:於貪欲,心不樂、解脫;恚、癡,心不樂、解脫,是名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諸餘止息,無過上者。」

《大毘婆沙論》:
「問:滅盡定自性云何?答:不相應行蘊為性,是彼攝故。界者,在無色界。地者,在根本非想非非想處地。問:何故下地無此定耶。答:……又、滅盡定,滅極細心、心所故得,下地不順極細心、心所滅。……問:滅盡定中,滅一切心、心所法,何故但言想、受滅,不說心等?答:譬喻者說,此定有心,唯滅想、受。問:今不問彼,但問說無心者,何故爾耶?答:說想、受滅,顯餘亦滅,非餘相應法離想、受起故。……問:心平等,說名等至,此中無心,云何名等至?答:等至有二,一、令心平等,二、令大種平等。無想、滅盡定,雖斷平等心,令不相續,而引平等大種,令現在前,故名等至。」


通說 →
菩薩證無生忍時,因菩提心故能轉身還起,不入涅槃。

另外,
阿羅漢仍有〈習氣〉(種子)等尚存。
佛則〈習氣種子〉則全然清除。
有著以上之別。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滅盡定與究竟涅槃如何區別

文章 次草 »

勿忘兄
滅盡定是有為法嗎
究竟涅槃是無為法嗎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滅盡定與究竟涅槃如何區別

文章 周善為 »

《中阿含200經》
世尊告曰:「如是,我為汝等長夜說栰喻法,欲令棄捨,不欲令受,若汝等知我長夜說栰喻法者,當以捨是法,況非法耶?」

莊春江工作站對「況非法耶」的註解,指向《中部66經》說的「超越四禪八定」。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滅盡定與究竟涅槃如何區別

文章 次草 »

周善為 寫: 週三 2月 16, 2022 8:35 am 《中阿含200經》
世尊告曰:
  「如是,我為汝等長夜說栰喻法,欲令棄捨,不欲令受,若汝等知我長夜說栰喻法者,當以捨是法,況非法耶?」

莊春江工作站對「況非法耶」的註解,指向《中部66經》說的「超越四禪八定」。
簡單說就是不能起心執著一法
法,非法,非非法
非字有不住之義
卻還是有取非法相,住於非法者
法是有,非法就是無
世間是法,出世間是非法
所以中道是修行依歸
什麽心會住世間,有
什麽心會住出世間,無
如何不住兩邊
真是不得不明了
一切唯心造
cyc320
文章: 2562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滅盡定與究竟涅槃如何區別

文章 cyc320 »

滅盡是滅盡了什麼?...
究竟到底究了什麼竟?...

A1:不取於相及不作自我分別
A2:斷盡煩惱成菩提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滅盡定與究竟涅槃如何區別

文章 周善為 »

妙大徳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481卷》「舍利子。復有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得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於中遊戲。先入初靜慮。從初靜慮起。入滅盡定。從滅盡定起。入第二靜慮。從第二靜慮起。入滅盡定。從滅盡定起。入第三靜慮。從第三靜慮起。......入滅盡定。從滅盡定起。入初靜慮。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於諸勝定順逆往還。次第超越。遊戲自在」云云。

渠卻不知,此段經文之前,有一大前提,謂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能如是相應,是為第一與空相應。」以此緣故,佛教的八解脫、四禪八定、九次第定等,與外道法的四禪八定,起始就無交集。
cyc320
文章: 2562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滅盡定與究竟涅槃如何區別

文章 cyc320 »

佛教如如,言說為彼此皆如,此有故彼有;
佛教外道,言說作彼此不一不異,故說彼此論說互稱外道......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滅盡定與究竟涅槃如何區別

文章 周善為 »

二、不共外道的【不二觀行】,即為佛教正修行路

《中阿含97經》

復次,阿難!有八解脫,云何為八?色觀色,是謂第一解脫。復次,內無色想外觀色,是謂第二解脫。復次,淨解脫身作證成就遊,是謂第三解脫。復次,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處,是無量空處成就遊,是謂第四解脫。復次,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處,是無量識處成就遊,是謂第五解脫。復次,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處,是無所有處成就遊,是謂第六解脫。復次,度一切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是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是謂第七解脫。復次,【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想知滅解脫身作證成就遊,及慧觀諸漏盡知,是謂第八解脫】。阿難!若有比丘彼七識住及二處知如真,心不染著,得解脫,及此八解脫,順逆身作證成就遊,亦慧觀諸漏盡者,是謂比丘阿羅訶名俱解脫。

《雜阿含335經》

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為【第一義空】經?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

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第一義空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術語)對於小乘之涅槃而云【大乘至極之涅槃為第一義空】。小乘之涅槃者偏真但空也,大乘之涅槃者空亦空,為中道實相之空,故名第一義。三藏法數四十六曰:「諸法中最第一法名為涅槃,涅槃之法空無有相,是為第一義空。」涅槃經二十七曰:「【佛性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智度論三十一曰:「涅槃中亦無涅槃相,涅槃空是第一義空。(中略)能使諸法實相空,名為第一義空。」觀佛三昧經曰:「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

《雜阿含474經》

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想受滅正受〈滅盡定〉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

按:佛出世說法前,婆羅門等外道已在教修【四禪八定】。佛出世說法後,爲接引世間教修四禪八定者超越三界故,仍使用初禪、二禪、......非有想非無想處定等名,然增滅盡定〈想受滅定〉,並將【四禪八定】之名,更改為【八解脫、八背捨、九次第定】等名,且與外道法【四禪八定】的修習方法、理論基礎等,完全沒有交集。

如上所舉《中阿含97經》曰:「色觀色」,「內無色想外觀色」,「淨解脫」,「滅有對想」等,即標誌著佛教不共外道的【不二法】特徵。於「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的觀行要領下,學人終將悟達《雜阿含335經》所說的【第一義空】,也就是【究竟涅槃】。

於達至【究竟涅槃】、【第一義空】的過程中,學人無明妄識心行,由繁化簡,逐一滅去,即如《雜阿含474經》曰:「言語寂滅、覺觀寂滅、喜心寂滅、......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以上每一階段的體會,即是不同程度的【空】,而不是各種形式的【有】。

「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者,即言語離言語,即離不二,外道不了,出欲界,入色界,住言語滅想。

「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者,言語既滅,能觀所觀,能覺所覺,二邊俱滅,外道不了,住覺觀滅想。

「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者,覺觀既滅,苦樂不生,妄覺本無,喜心亦滅,外道不了,住喜心滅想。

「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者,喜心既滅,身見即破,無我無人,不出不入,外道不了,住出入息滅想。

「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者,出入既滅,無內無外,根塵俱銷,外道不了,入無色界,住色滅想。

「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者, 有依無立,色因空生,色想既滅,空想不生,外道不了,住空滅想。

「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者,識緣名色,色空既滅,識亦不存,外道不了,住識滅想。

「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者,識既不生,滅亦不存,外道不了,住無所有滅想。

「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者,識非識無二,想非想無二,便入不思議界,外道不了,住想受滅想。

如是八解脫、九次第定,「是名漸次諸行寂滅,是名漸次諸行止息」,世尊「以諸行漸次寂滅故說,以諸行漸次止息故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外道因受立名,緣名生受,錯謂因緣實有,自困四禪八定。渠等不了,識唯可轉,而不可滅,若能即識離識,便得轉識成智。

如《大乘入楞伽經卷二》曰:「實不滅識而入三昧,以彼不滅習氣種故,【但不取諸境,名為識滅】。」若了名相是假,空性為實,非一非異,即一即異,應知八解脫、九次第定所修,唯一妄想寂滅爾,如是起手便可直入諸佛如來三摩地。如《金剛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所以學佛關鍵在於,應如布袋和尚早早備好一口空布袋。

以上所述,概為【滅盡定與究竟涅槃】之間的關聯性。六祖大師說:「佛法是不二法。」以一切相對二法其實不二故,乃曰:「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然【滅盡定與究竟涅槃】,並非相對二法,故【滅盡定即為究竟涅槃】之說,不應道理。然而,若是依於不二觀行,修習含攝【滅盡定】在內的【八解脫、九次第定】時,卻是可以證悟【究竟涅槃】的。

是故,周某之前屢屢追問妙大徳,「他所說的,等同【究竟涅槃】的【滅盡定】,如何起修?」如《首楞嚴經卷一》曰:「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滅盡定與究竟涅槃如何區別

文章 周善為 »

三、【強入我法,形是沙門,心是外道,為盜法人】

外道法中有【無想定】,佛教中有【滅盡定】;外道法中有四禪八定,佛教中也有四禪八定〈攝於八解脫、九次第定中〉,但雙方修法毫無交集。若不知【佛教滅盡定如何起修】,即不知【佛教滅盡定與外道無想定之修法差異】。既如此,憑甚麼主張【滅盡定即為究竟涅槃】?

前面次草兄說的沒錯,佛陀出世說法之前,外道並沒有【滅盡定】。不過,佛陀出世說法後,佛弟子中,便不免混雜外道。於是,外道便有【滅盡定】可修也,特別是眼前的末法時期。

正如《首楞嚴經卷一》所說:「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者,據《首楞嚴義疏注經》則釋曰:「此乃【通指世間有漏心修欲界未至及四禪四空定】耳。凡夫修禪,多生味著,隨禪感果,不出三界,故非無漏」。非無漏者,即有漏也。心外求法,故名有漏,名外道法。

又,「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者,即指《首楞嚴經卷一》所說的【無始生死根本】,曰:「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抂入諸趣。」

以不知【佛教滅盡定與外道無想定修法差異】故,以【世間有漏心修欲界未至及四禪四空定】故,以【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故,《佛藏經》呵之曰:【強入我法,形是沙門,心是外道,為盜法人】。

《佛藏經卷下 淨見品第八》

舍利弗!何等是可試者?謂外道人及樂外道法者。舍利弗!何等是樂外道法?所謂有所得者、我見者、人見者、眾生見者、貪者、邪者、於自相空法心生疑者,受行種種邪虛妄法,不能入於第一義空,行諸邪道,是人名為樂外道法。
舍利弗!不可試以種種色衣。若白衣人若著袈裟,有如是不善有所得見,皆名外道。於我法中出家受戒,是人應試。何以故?有所得者,於我法中即是邪見,是名大賊。一切世間天人中賊,是名一切世間怨家、諸佛大賊。

舍利弗!是邪見人,我則不聽出家受戒。舍利弗!一切法無我,若人於中不能生忍,一切法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不能信解,於我法中所受供養,名為不淨。是人則是不供養佛、不供養法、不供養僧。強入我法,形是沙門,心是外道,為盜法人。

按:因為這個緣故,問題的關鍵便須回到【滅盡定】的修習方式上來。經查閱相關經證,周某以為,【滅盡定】的修習方式,應回歸如前所舉,定義明確的《中阿含97經》經文,所謂的【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想知滅解脫身作證成就遊,及慧觀諸漏盡知,是謂第八解脫】。而這一小段經文的焦點,即在於【慧觀諸漏盡知】所指向的,與【大乘法身菩薩】相同的,【阿含慧解脫阿羅漢】的修學方式。所言【想知滅解脫身作證成就遊】者,即【想知滅定】、【滅盡定】、【滅等至】、【滅受想定】等。

又,如次草兄所說【無相三昧中,色等諸相滅故名「無相」;以「無相」故,不應生心、心數法;此亦非無想定、滅盡定】者,則不妨根據日前妙大徳所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481》經文,以便直接切入問題核心,了達佛教般若不二要義。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481卷》曰:「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得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能於其中自在遊戲,謂先入初靜慮,從初靜慮起入滅等至,從滅等至起入第二靜慮,從第二靜慮起入滅等至,從滅等至起入第三靜慮,從第三靜慮起入滅等至,從滅等至起入第四靜慮,從第四靜慮起入滅等至,從滅等至起入空無邊處,從空無邊處起入滅等至,從滅等至起入識無邊處,從識無邊處起入滅等至,從滅等至起入無所有處,從無所有處起入滅等至,從滅等至起入非想非非想處,從非想非非想處起入滅等至。如是,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於諸等至次第超越順逆往還遊戲自在。」

按:這一段經文,看來錯綜複雜,漫無頭緒,令人難以捉摸,實則只是顯示《大般若經》中,多處宣說的「一切法如來如實覺為無相」,「一切法但有名」而已。整合這兩句話,便是【大乘法身菩薩】、【阿含慧解脫阿羅漢】如實如法修習【般若波羅蜜多】,乃至包含【滅等至、滅盡定】在內的,【九次第定】的修習方式,所謂【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等,盡與【滅等至、滅盡定】不二也。

如《景德傳燈錄 卷六》「撫州石鞏慧藏禪師。本以弋獵為務。惡見沙門。因逐群鹿從馬祖庵前過。祖乃逆之。藏問。和尚見鹿過否。祖曰。汝是何人。曰獵者。祖曰。汝解射否。曰射射。祖曰。汝一箭射幾箇。曰一箭射一箇。祖曰。汝不解射。曰和尚解射否。祖曰。解射。曰和尚一箭射幾箇。祖曰。一箭射一群。」或曰:【一念穿卻】也。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滅盡定與究竟涅槃如何區別

文章 次草 »

周兄
老楊習慣就是追著名相作文章
在名相中寄托自心取自心的感受
又有高人一等的自我感覺良好
但前提是文學程度很差
聯想衝動勝過理智判斷
所以否定別人是他唯一的利器
有動不動就賣關子,暗示自己精通佛法
卻不知這些現象都是明示
明明白白告訴世人
他的劣跡心態
要護持那宗
反成挖其宗根基
近豬槽死豬母
近牛槽死牛母
近佛教
佛陀觀十二因緣被他說成凡夫見
所以如果對他惡劣用詞起心動念
那是唯一不智之事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