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cyc320
文章: 2536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文章 cyc320 »

金剛經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
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
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
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文章 恆不住 »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5:48 pm
恆不住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5:34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4:14 pm
恆不住 寫: 週一 4月 04, 2022 10:59 am 借用一下
妙兄的論[法住]也談談
佛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這都是從法性上頓悟解脫的。
那甚麼是法住呢?
法住就是法性啦!
法性分兩種:有為法性、無為法性。兩者非異非不異,
也就是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
雜阿含經(296):[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
方便說:
有為法性就是[有所得法],
無為法性就是[無所得法]。
但以無所得為方便,圓滿證兩者,
有所得即是無所得,無所得無所不得,
其實本來不生不滅,本來自性涅槃,是故沒有生死涅槃,
所以佛說:不斷生死,不住涅槃。
就是佛果大涅槃法身啦!
若各位法友不嫌麻煩並有興趣
個人引給大家參詳。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九卷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以法性於諸如來、應、正等覺修隨佛念。
「世尊!法性有二:一者、有為,二者、無為。
云何名為有為法性?
謂如實知我智、有情智、命者智、生者智、養者智、士夫智、補特伽羅智、意生智、儒童智、作者智、受者智、知者智、見者智,若色智、受智、想智、行智、識智,若眼處智、耳處智、鼻處智、舌處智、身處智、意處智,若色處智、聲處智、香處智、味處智、觸處智、法處智,若眼界智、色界智、眼識界智、眼觸智、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耳界智、聲界智、耳識界智、耳觸智、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鼻界智、香界智、鼻識界智、鼻觸智、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舌界智、味界智、舌識界智、舌觸智、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身界智、觸界智、身識界智、身觸智、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意界智、法界智、意識界智、意觸智、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地界智、水界智、火界智、風界智、空界智、識界智,若無明智、行智、識智、名色智、六處智、觸智、受智、愛智、取智、有智、生智、老死愁歎苦憂惱智,若布施波羅蜜多智、淨戒波羅蜜多智、安忍波羅蜜多智、精進波羅蜜多智、靜慮波羅蜜多智、般若波羅蜜多智,若內空智、外空智、內外空智、空空智、大空智、勝義空智、有為空智、無為空智、畢竟空智、無際空智、散空智、無變異空智、本性空智、自相空智、共相空智、一切法空智、不可得空智、無性空智、自性空智、無性自性空智,若真如智、法界智、法性智、不虛妄性智、不變異性智、平等性智、離生性智、法定智、法住智、實際智、虛空界智、不思議界智,若苦聖諦智、集聖諦智、滅聖諦智、道聖諦智,若四靜慮智、四無量智、四無色定智,若八解脫智、八勝處智、九次第定智、十遍處智,若四念住智、四正斷智、四神足智、五根智、五力智、七等覺支智、八聖道支智,若空解脫門智、無相解脫門智、無願解脫門智,若五眼智、六神通智,若佛十力智、四無所畏智、四無礙解智、大慈智、大悲智、大喜智、大捨智、十八佛不共法智,若無忘失法智、恒住捨性智,若一切智智、道相智智、一切相智智,若一切陀羅尼門智、一切三摩地門智,若預流智、一來智、不還智、阿羅漢智,若預流向預流果智、一來向一來果智、不還向不還果智、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智,若獨覺智、獨覺菩提智,若菩薩摩訶薩智、菩薩摩訶薩行智,若三藐三佛陀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若善法智、不善法智、無記法智,若過去法智、未來法智、現在法智,若欲界繫法智、色界繫法智、無色界繫法智,若學法智、無學法智、非學非無學法智,若見所斷法智、修所斷法智、非所斷法智,若有色法智、無色法智,若有見法智、無見法智,若有對法智、無對法智,若有漏法智、無漏法智,若有為法智、無為法智,若有罪法智、無罪法智,若世間法智、出世間法智,若雜染法智、清淨法智,諸如是等無量門智,皆悉名為有為法性。
「云何名為無為法性?
謂一切法無生無滅、無住無異、無染無淨、無增無減、無相無為無性自性。云何名為無性自性?謂無我性,無有情性,無命者性,無生者性,無養育者性,無士夫性,無補特伽羅性,無意生性,無儒童性,無作者性,無受者性,無知者性,無見者性;若無色性,無受、想、行、識性;若無眼處性,無耳、鼻、舌、身、意處性;若無色處性,無聲、香、味、觸、法處性;若無眼界性,無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耳界性,無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鼻界性,無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舌界性,無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身界性,無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意界性,無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地界性,無水、火、風、空、識界性;若無無明性,無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性;若無布施波羅蜜多性,無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性;若無內空性,無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性;若無真如性,無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性;若無苦聖諦性,無集、滅、道聖諦性;若無四靜慮性,無四無量、四無色定性;若無八解脫性,無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性;若無四念住性,無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性;若無空解脫門性,無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性;若無五眼性,無六神通性;若無佛十力性,無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性;若無[>無]忘失法性,無恒住捨性性;若無一切智性,無道相智、一切相智性;若無一切陀羅尼門性,無一切三摩地門性;若無預流性,無一來、不還、阿羅漢性;若無預流向預流果性,無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性;若無獨覺性,無獨覺菩提性;若無菩薩摩訶薩性,無菩薩摩訶薩行性;若無三藐三佛陀性,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性;若無善法性,無不善、無記法性;若無過去法性,無未來、現在法性;若無欲界繫法性,無色界[1]繫法性,無無色界繫法性;若無學法性,無無學、非學非無學法性;若無見所斷法性,無修所斷、非所斷法性;若無有色法性,無無色法性;若無有見法性,無無見法性;若無有對法性,無無對法性;若無有漏法性,無無漏法性;若無有為法性,無無為法性;若無有罪法性,無無罪法性;若無世間法性,無出世間法性;若無雜染法性,無清淨法性,無如是等無量門性,空、無所有、無相、無狀、無言、無說、無覺、無知,如是名為無性自性。如是諸法無性自性,皆悉名為無為法性。」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如>]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憍尸迦!過去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證無上正等菩提;未來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證無上正等菩提;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證無上正等菩提。憍尸迦!過去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得預流果,已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未來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得預流果,當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得預流果,現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憍尸迦!過去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證獨覺菩提;未來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證獨覺菩提;現在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證獨覺菩提。何以故?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祕密藏中,廣說三乘相應法故。然此所說以無所得為方便故,無性無相為方便故,無生無滅為方便故,無染無淨為方便故,無造無作為方便故,無入無出為方便故,無增無減為方便故,無取無捨為方便故,如是所說由世俗故,非勝義故。所以者何?如是般若波羅蜜多非般若波羅蜜多、非非般若波羅蜜多,非此岸、非彼岸、非中流,非陸、非水,非高、非下,非平等、非不平等,非有相、非無相,非世間、非出世間,非有漏、非無漏,非有為、非無為,非有罪、非無罪,非有色、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有對、非無對,非善、非不善,非有記、非無記,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欲界繫、非色界繫、非無色界繫,非學、非無學、非非學非無學,非見所斷、非修所斷、非非所斷,非有、非空,非境、非智。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與諸佛法,不與菩薩法,不與獨覺法,不與預流法,不與一來法,不與不還法,不與阿羅漢法,不捨異生法。」
[0706a10] 時,天帝釋復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波羅蜜多,是無上波羅蜜多,是無等等波羅蜜多。

雜阿含經(三四七)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乃至於恆大徳意欲引此《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129》經文,證明「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更是遺笑諸方,反證恆大徳自己未修觀行不經實證、未離無明二邊邪見、唯說相似佛法、說相似般若波羅蜜之直接證據。
周兄法安
你可惜連批罵的理由都也搞錯了啦。
怎說呢?

我是依佛說:[有為體即是無為體。],不一不異。
不是你要錯說的:[「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

以後周兄少批罵得好!

信力入印法門經
[‧‧‧所謂有為體即是無為體。何以故?以無為體不異有為體,有為體不異無為體,即有為體是無為故,依彼有為體無為智一切法無為以事無差別故。]
恆大德所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就是主張「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經文自然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您的解讀與認知。
這是你自己的解讀
怎麼變成我的主張呢?
栽贓也太明顯了吧!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文章 恆不住 »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4:46 pm
恆不住 寫: 週二 4月 05, 2022 10:05 am
周善為 寫: 週二 4月 05, 2022 9:55 am 僅僅《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4》即已顯示,【無所得】的同義語甚多,包括了:【不可得】,【不見有】,【不生】,【無常性】,【不得見】,【不可見】,【非有】,【無自性】,【自性皆空】,【自相皆空】,【心無所住】等。

故說般若波羅蜜【以無所得而為方便】,等同說般若波羅蜜以【不可得】,【不見有】,【不生】,【無常性】,【不得見】,【不可見】,【非有】,【無自性】,【自性皆空】,【自相皆空】,【不思惟】,【心無所住】等為方便。

佛經使用了這麼多的同義詞,看來對經文不熟悉、對法義少體會的學人,誤解法義,甚至踩紅線的機率,都是蠻大的。

T0220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4】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增上慢傲?」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不見有】法可起慢傲,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增上慢傲。」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顛倒?」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顛倒事都【不可得】,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顛倒。」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猶豫?」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猶豫事都【不可得】,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猶豫。」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貪、瞋、癡?」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都【不見有】貪、瞋、癡事,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貪、瞋、癡。」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我執、有情執乃至知者執、見者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我、有情乃至知者、見者畢竟【不可得】故,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我執、有情執乃至知者執、見者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斷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畢竟【不生】,無斷義故,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斷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常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無常性】故,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常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相想?」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雜染性【不可得】故,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相想。」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因等見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都【不見有】諸見性故,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因等見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名色執?」「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名色性都【不可得】,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名色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蘊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五蘊性都【不可得】,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蘊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處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十二處性都【不可得】,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處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界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十八界等性都【不可得】,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界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諦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諸諦性都【不可得】,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諦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緣起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諸緣起性【不可得】故,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緣起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住著三界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三界性都【不可得】,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住著三界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一切法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諸法性皆如虛空都【不可得】,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一切法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於一切法如理、不如理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諸法性都【不可得】,無有如理、不如理性,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於一切法如理、不如理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依佛見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知依佛見執【不得見】佛故,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依佛見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依法見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達真法性【不可見】故,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依法見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依僧見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知和合眾無相無為【不可見】故,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依僧見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依戒見執?」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知罪福性俱【非有】故,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依戒見執。」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怖畏空法?」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諸空法皆【無自性】,所怖畏事畢竟【非有】,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怖畏空法。」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遠離違背空性?」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自性皆空】,非空與空有違背故,是為菩薩摩訶薩應遠離違背空性。」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圓滿通達空?」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達一切法【自相皆空】,是為菩薩摩訶薩應圓滿通達空。」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圓滿證無相?」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不思惟】一切相,是為菩薩摩訶薩應圓滿證無相。」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圓滿知無願?」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於三界法【心無所住】,是為菩薩摩訶薩應圓滿知無願。」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圓滿嚴淨佛土?」「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嚴淨一切有情心行,是為菩薩摩訶薩應圓滿嚴淨佛土。」
周兄法安
您引經與說大家都知道啦
那是無所得的真如無為法性
但是您卻一定要堅持以無為法,
來反對有所得的有為法性?

請問沒有有為法性,
能有您說的無為法性無所得嗎?

緣生法當下即是無為法性(無所得)
同理,無為法性上即是緣生無常有為法性(有所得)啊!

所以
雜阿含經上說:[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法華經說
[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請問您能知道[世間相常住]嗎?
原來,恆大德認為,《法華經》說的【世間相常住】,就是一般世俗大眾所認知的那樣!殊不知,此即恆大德自己不入觀行、不務實修之又一鐵證也!
我是[不入觀行、不務實修]

所以周兄已入觀行、已務實修,
請分享說出何謂:[世間相常住]令大眾網友歡喜學習!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文章 恆不住 »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3:31 pm
恆不住 寫: 週二 4月 05, 2022 10:45 pm
周善為 寫: 週二 4月 05, 2022 9:42 pm 非有者:亦無
非無者:亦有
======

這是您的想像。經文所說「亦有亦無」,若是照您這樣解釋,等於自語矯亂,前後矛盾。這是不可能的。
理由呢?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一切從緣所生法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絕諸戲論、本性淡泊。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從緣所生諸法。」]

大方等大集經
「善男子!不可說智即一切智。善男子!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於意云何?我得如來一切智時,有所得不?」
地意菩薩即便思惟:「我若說有,即是常見;如其說無,即是斷見。我等當遠離如是二邊,說於中道。」思惟是已,白佛言:「世尊!如是義者,亦有亦無。世尊!若不出滅、無數無量、非明非闇,即是佛智。」

照您這樣解釋,經文才剛說完,【思惟:「我若說有,即是常見;如其說無,即是斷見。我等當遠離如是二邊,說於中道」】,便以【亦有亦無】之緣故,立刻又墮入【有無、斷常二邊】,豈非經文本身自語矯亂,前後矛盾?但這是不可能的。隨後這四句經文:「若不出滅、無數無量、非明非闇,即是佛智」,也不允許您這樣解釋。換言之,您的《大集經》經證不能成立。
回:
所以你認為
1.地意菩薩原來說的:有所得是【亦有亦無】立刻又墮入【有無、斷常二邊】?
2.然後你又不敢批佛經文,再說:「豈非經文本身自語矯亂,前後矛盾?但這是不可能的。」?
自稱務實修行的周兄也太沒有承擔了吧!
我說:地意菩薩原來說的[有所得,亦有亦無]就是不二法啦!
怎說呢?
再說一遍吧
有所得法就是能鎖的相待有為無常法,
也就是有所造作才有。反之則無。
所以叫做:亦有亦無。
譬如佛問:牛奶有乳酪?無乳酪?
我說:非有非無。或說亦有亦無。
我們知道牛乳中亦有亦無乳酪。
怎說呢?
因為牛奶中沒有乳酪:非有。
a.放入優格菌粉就可以做成乳酪:有乳酪。:非無。
b.沒有或放入毒藥牛乳就壞了沒有乳酪:無乳酪。:非有。

若說牛乳中本來就有乳酪,那就是常見。
反之,若說牛奶中定沒有乳酪,那就成斷見。

至於您舉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其中雖沒提到【無所得】,然而所說「一切從緣所生法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即直指離於二邊之【無所得】。故此經文恰恰證明本人的主張:「不可能繞過【無所得】,直接證得【一切智智】」成立。您恆大徳所舉經證,打您自己的臉,這說明了甚麼呢?
你說:[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即直指離於二邊之【無所得】。]

好啦
那麼經文中[不一不異]這一句也是你說的[無所得]嗎?
1.與[無所得]不一的是甚麼呢?
2.與[無所得]不異的又是甚麼呢?
請!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文章 恆不住 »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3:34 pm
恆不住 寫: 週二 4月 05, 2022 10:46 pm
周善為 寫: 週二 4月 05, 2022 10:20 pm 所謂的「離四句,絕百非」,就是離「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四句。

「亦有亦無」,就是用來離「有,無」二句。所以,不可能將「亦有亦無」倒退回去,又解作「有,無」二句。
請問你知道[「離四句,絕百非」]是指甚麼呢?
若您知道,但請直說。
上面我已說三題了
總得留這一題比較務實
剛好對務實修行的周兄比較簡單
請說說修行心得分享給大眾法友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文章 周善為 »

恆不住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5:58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5:48 pm
恆不住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5:34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4:14 pm
恆不住 寫: 週一 4月 04, 2022 10:59 am 借用一下
妙兄的論[法住]也談談
佛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這都是從法性上頓悟解脫的。
那甚麼是法住呢?
法住就是法性啦!
法性分兩種:有為法性、無為法性。兩者非異非不異,
也就是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
雜阿含經(296):[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
方便說:
有為法性就是[有所得法],
無為法性就是[無所得法]。
但以無所得為方便,圓滿證兩者,
有所得即是無所得,無所得無所不得,
其實本來不生不滅,本來自性涅槃,是故沒有生死涅槃,
所以佛說:不斷生死,不住涅槃。
就是佛果大涅槃法身啦!
若各位法友不嫌麻煩並有興趣
個人引給大家參詳。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九卷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以法性於諸如來、應、正等覺修隨佛念。
「世尊!法性有二:一者、有為,二者、無為。
云何名為有為法性?
謂如實知我智、有情智、命者智、生者智、養者智、士夫智、補特伽羅智、意生智、儒童智、作者智、受者智、知者智、見者智,若色智、受智、想智、行智、識智,若眼處智、耳處智、鼻處智、舌處智、身處智、意處智,若色處智、聲處智、香處智、味處智、觸處智、法處智,若眼界智、色界智、眼識界智、眼觸智、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耳界智、聲界智、耳識界智、耳觸智、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鼻界智、香界智、鼻識界智、鼻觸智、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舌界智、味界智、舌識界智、舌觸智、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身界智、觸界智、身識界智、身觸智、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意界智、法界智、意識界智、意觸智、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地界智、水界智、火界智、風界智、空界智、識界智,若無明智、行智、識智、名色智、六處智、觸智、受智、愛智、取智、有智、生智、老死愁歎苦憂惱智,若布施波羅蜜多智、淨戒波羅蜜多智、安忍波羅蜜多智、精進波羅蜜多智、靜慮波羅蜜多智、般若波羅蜜多智,若內空智、外空智、內外空智、空空智、大空智、勝義空智、有為空智、無為空智、畢竟空智、無際空智、散空智、無變異空智、本性空智、自相空智、共相空智、一切法空智、不可得空智、無性空智、自性空智、無性自性空智,若真如智、法界智、法性智、不虛妄性智、不變異性智、平等性智、離生性智、法定智、法住智、實際智、虛空界智、不思議界智,若苦聖諦智、集聖諦智、滅聖諦智、道聖諦智,若四靜慮智、四無量智、四無色定智,若八解脫智、八勝處智、九次第定智、十遍處智,若四念住智、四正斷智、四神足智、五根智、五力智、七等覺支智、八聖道支智,若空解脫門智、無相解脫門智、無願解脫門智,若五眼智、六神通智,若佛十力智、四無所畏智、四無礙解智、大慈智、大悲智、大喜智、大捨智、十八佛不共法智,若無忘失法智、恒住捨性智,若一切智智、道相智智、一切相智智,若一切陀羅尼門智、一切三摩地門智,若預流智、一來智、不還智、阿羅漢智,若預流向預流果智、一來向一來果智、不還向不還果智、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智,若獨覺智、獨覺菩提智,若菩薩摩訶薩智、菩薩摩訶薩行智,若三藐三佛陀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若善法智、不善法智、無記法智,若過去法智、未來法智、現在法智,若欲界繫法智、色界繫法智、無色界繫法智,若學法智、無學法智、非學非無學法智,若見所斷法智、修所斷法智、非所斷法智,若有色法智、無色法智,若有見法智、無見法智,若有對法智、無對法智,若有漏法智、無漏法智,若有為法智、無為法智,若有罪法智、無罪法智,若世間法智、出世間法智,若雜染法智、清淨法智,諸如是等無量門智,皆悉名為有為法性。
「云何名為無為法性?
謂一切法無生無滅、無住無異、無染無淨、無增無減、無相無為無性自性。云何名為無性自性?謂無我性,無有情性,無命者性,無生者性,無養育者性,無士夫性,無補特伽羅性,無意生性,無儒童性,無作者性,無受者性,無知者性,無見者性;若無色性,無受、想、行、識性;若無眼處性,無耳、鼻、舌、身、意處性;若無色處性,無聲、香、味、觸、法處性;若無眼界性,無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耳界性,無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鼻界性,無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舌界性,無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身界性,無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意界性,無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地界性,無水、火、風、空、識界性;若無無明性,無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性;若無布施波羅蜜多性,無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性;若無內空性,無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性;若無真如性,無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性;若無苦聖諦性,無集、滅、道聖諦性;若無四靜慮性,無四無量、四無色定性;若無八解脫性,無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性;若無四念住性,無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性;若無空解脫門性,無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性;若無五眼性,無六神通性;若無佛十力性,無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性;若無[>無]忘失法性,無恒住捨性性;若無一切智性,無道相智、一切相智性;若無一切陀羅尼門性,無一切三摩地門性;若無預流性,無一來、不還、阿羅漢性;若無預流向預流果性,無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性;若無獨覺性,無獨覺菩提性;若無菩薩摩訶薩性,無菩薩摩訶薩行性;若無三藐三佛陀性,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性;若無善法性,無不善、無記法性;若無過去法性,無未來、現在法性;若無欲界繫法性,無色界[1]繫法性,無無色界繫法性;若無學法性,無無學、非學非無學法性;若無見所斷法性,無修所斷、非所斷法性;若無有色法性,無無色法性;若無有見法性,無無見法性;若無有對法性,無無對法性;若無有漏法性,無無漏法性;若無有為法性,無無為法性;若無有罪法性,無無罪法性;若無世間法性,無出世間法性;若無雜染法性,無清淨法性,無如是等無量門性,空、無所有、無相、無狀、無言、無說、無覺、無知,如是名為無性自性。如是諸法無性自性,皆悉名為無為法性。」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如>]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憍尸迦!過去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證無上正等菩提;未來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證無上正等菩提;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證無上正等菩提。憍尸迦!過去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得預流果,已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未來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得預流果,當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得預流果,現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憍尸迦!過去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證獨覺菩提;未來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證獨覺菩提;現在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證獨覺菩提。何以故?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祕密藏中,廣說三乘相應法故。然此所說以無所得為方便故,無性無相為方便故,無生無滅為方便故,無染無淨為方便故,無造無作為方便故,無入無出為方便故,無增無減為方便故,無取無捨為方便故,如是所說由世俗故,非勝義故。所以者何?如是般若波羅蜜多非般若波羅蜜多、非非般若波羅蜜多,非此岸、非彼岸、非中流,非陸、非水,非高、非下,非平等、非不平等,非有相、非無相,非世間、非出世間,非有漏、非無漏,非有為、非無為,非有罪、非無罪,非有色、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有對、非無對,非善、非不善,非有記、非無記,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欲界繫、非色界繫、非無色界繫,非學、非無學、非非學非無學,非見所斷、非修所斷、非非所斷,非有、非空,非境、非智。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與諸佛法,不與菩薩法,不與獨覺法,不與預流法,不與一來法,不與不還法,不與阿羅漢法,不捨異生法。」
[0706a10] 時,天帝釋復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波羅蜜多,是無上波羅蜜多,是無等等波羅蜜多。

雜阿含經(三四七)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乃至於恆大徳意欲引此《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129》經文,證明「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更是遺笑諸方,反證恆大徳自己未修觀行不經實證、未離無明二邊邪見、唯說相似佛法、說相似般若波羅蜜之直接證據。
周兄法安
你可惜連批罵的理由都也搞錯了啦。
怎說呢?

我是依佛說:[有為體即是無為體。],不一不異。
不是你要錯說的:[「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

以後周兄少批罵得好!

信力入印法門經
[‧‧‧所謂有為體即是無為體。何以故?以無為體不異有為體,有為體不異無為體,即有為體是無為故,依彼有為體無為智一切法無為以事無差別故。]
恆大德所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就是主張「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經文自然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您的解讀與認知。
這是你自己的解讀
怎麼變成我的主張呢?
栽贓也太明顯了吧!
[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就是您恆大德說的。白紙黑字,還想抵賴?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文章 恆不住 »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6:51 pm
恆不住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5:58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5:48 pm
恆不住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5:34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4:14 pm
恆不住 寫: 週一 4月 04, 2022 10:59 am 借用一下
妙兄的論[法住]也談談
佛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這都是從法性上頓悟解脫的。
那甚麼是法住呢?
法住就是法性啦!
法性分兩種:有為法性、無為法性。兩者非異非不異,
也就是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
雜阿含經(296):[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
方便說:
有為法性就是[有所得法],
無為法性就是[無所得法]。
但以無所得為方便,圓滿證兩者,
有所得即是無所得,無所得無所不得,
其實本來不生不滅,本來自性涅槃,是故沒有生死涅槃,
所以佛說:不斷生死,不住涅槃。
就是佛果大涅槃法身啦!
若各位法友不嫌麻煩並有興趣
個人引給大家參詳。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九卷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以法性於諸如來、應、正等覺修隨佛念。
「世尊!法性有二:一者、有為,二者、無為。
云何名為有為法性?
謂如實知我智、有情智、命者智、生者智、養者智、士夫智、補特伽羅智、意生智、儒童智、作者智、受者智、知者智、見者智,若色智、受智、想智、行智、識智,若眼處智、耳處智、鼻處智、舌處智、身處智、意處智,若色處智、聲處智、香處智、味處智、觸處智、法處智,若眼界智、色界智、眼識界智、眼觸智、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耳界智、聲界智、耳識界智、耳觸智、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鼻界智、香界智、鼻識界智、鼻觸智、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舌界智、味界智、舌識界智、舌觸智、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身界智、觸界智、身識界智、身觸智、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意界智、法界智、意識界智、意觸智、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地界智、水界智、火界智、風界智、空界智、識界智,若無明智、行智、識智、名色智、六處智、觸智、受智、愛智、取智、有智、生智、老死愁歎苦憂惱智,若布施波羅蜜多智、淨戒波羅蜜多智、安忍波羅蜜多智、精進波羅蜜多智、靜慮波羅蜜多智、般若波羅蜜多智,若內空智、外空智、內外空智、空空智、大空智、勝義空智、有為空智、無為空智、畢竟空智、無際空智、散空智、無變異空智、本性空智、自相空智、共相空智、一切法空智、不可得空智、無性空智、自性空智、無性自性空智,若真如智、法界智、法性智、不虛妄性智、不變異性智、平等性智、離生性智、法定智、法住智、實際智、虛空界智、不思議界智,若苦聖諦智、集聖諦智、滅聖諦智、道聖諦智,若四靜慮智、四無量智、四無色定智,若八解脫智、八勝處智、九次第定智、十遍處智,若四念住智、四正斷智、四神足智、五根智、五力智、七等覺支智、八聖道支智,若空解脫門智、無相解脫門智、無願解脫門智,若五眼智、六神通智,若佛十力智、四無所畏智、四無礙解智、大慈智、大悲智、大喜智、大捨智、十八佛不共法智,若無忘失法智、恒住捨性智,若一切智智、道相智智、一切相智智,若一切陀羅尼門智、一切三摩地門智,若預流智、一來智、不還智、阿羅漢智,若預流向預流果智、一來向一來果智、不還向不還果智、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智,若獨覺智、獨覺菩提智,若菩薩摩訶薩智、菩薩摩訶薩行智,若三藐三佛陀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若善法智、不善法智、無記法智,若過去法智、未來法智、現在法智,若欲界繫法智、色界繫法智、無色界繫法智,若學法智、無學法智、非學非無學法智,若見所斷法智、修所斷法智、非所斷法智,若有色法智、無色法智,若有見法智、無見法智,若有對法智、無對法智,若有漏法智、無漏法智,若有為法智、無為法智,若有罪法智、無罪法智,若世間法智、出世間法智,若雜染法智、清淨法智,諸如是等無量門智,皆悉名為有為法性。
「云何名為無為法性?
謂一切法無生無滅、無住無異、無染無淨、無增無減、無相無為無性自性。云何名為無性自性?謂無我性,無有情性,無命者性,無生者性,無養育者性,無士夫性,無補特伽羅性,無意生性,無儒童性,無作者性,無受者性,無知者性,無見者性;若無色性,無受、想、行、識性;若無眼處性,無耳、鼻、舌、身、意處性;若無色處性,無聲、香、味、觸、法處性;若無眼界性,無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耳界性,無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鼻界性,無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舌界性,無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身界性,無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意界性,無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地界性,無水、火、風、空、識界性;若無無明性,無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性;若無布施波羅蜜多性,無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性;若無內空性,無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性;若無真如性,無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性;若無苦聖諦性,無集、滅、道聖諦性;若無四靜慮性,無四無量、四無色定性;若無八解脫性,無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性;若無四念住性,無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性;若無空解脫門性,無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性;若無五眼性,無六神通性;若無佛十力性,無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性;若無[>無]忘失法性,無恒住捨性性;若無一切智性,無道相智、一切相智性;若無一切陀羅尼門性,無一切三摩地門性;若無預流性,無一來、不還、阿羅漢性;若無預流向預流果性,無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性;若無獨覺性,無獨覺菩提性;若無菩薩摩訶薩性,無菩薩摩訶薩行性;若無三藐三佛陀性,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性;若無善法性,無不善、無記法性;若無過去法性,無未來、現在法性;若無欲界繫法性,無色界[1]繫法性,無無色界繫法性;若無學法性,無無學、非學非無學法性;若無見所斷法性,無修所斷、非所斷法性;若無有色法性,無無色法性;若無有見法性,無無見法性;若無有對法性,無無對法性;若無有漏法性,無無漏法性;若無有為法性,無無為法性;若無有罪法性,無無罪法性;若無世間法性,無出世間法性;若無雜染法性,無清淨法性,無如是等無量門性,空、無所有、無相、無狀、無言、無說、無覺、無知,如是名為無性自性。如是諸法無性自性,皆悉名為無為法性。」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如>]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憍尸迦!過去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證無上正等菩提;未來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證無上正等菩提;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證無上正等菩提。憍尸迦!過去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得預流果,已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未來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得預流果,當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得預流果,現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憍尸迦!過去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證獨覺菩提;未來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證獨覺菩提;現在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證獨覺菩提。何以故?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祕密藏中,廣說三乘相應法故。然此所說以無所得為方便故,無性無相為方便故,無生無滅為方便故,無染無淨為方便故,無造無作為方便故,無入無出為方便故,無增無減為方便故,無取無捨為方便故,如是所說由世俗故,非勝義故。所以者何?如是般若波羅蜜多非般若波羅蜜多、非非般若波羅蜜多,非此岸、非彼岸、非中流,非陸、非水,非高、非下,非平等、非不平等,非有相、非無相,非世間、非出世間,非有漏、非無漏,非有為、非無為,非有罪、非無罪,非有色、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有對、非無對,非善、非不善,非有記、非無記,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欲界繫、非色界繫、非無色界繫,非學、非無學、非非學非無學,非見所斷、非修所斷、非非所斷,非有、非空,非境、非智。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與諸佛法,不與菩薩法,不與獨覺法,不與預流法,不與一來法,不與不還法,不與阿羅漢法,不捨異生法。」
[0706a10] 時,天帝釋復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波羅蜜多,是無上波羅蜜多,是無等等波羅蜜多。

雜阿含經(三四七)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乃至於恆大徳意欲引此《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129》經文,證明「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更是遺笑諸方,反證恆大徳自己未修觀行不經實證、未離無明二邊邪見、唯說相似佛法、說相似般若波羅蜜之直接證據。
周兄法安
你可惜連批罵的理由都也搞錯了啦。
怎說呢?

我是依佛說:[有為體即是無為體。],不一不異。
不是你要錯說的:[「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

以後周兄少批罵得好!

信力入印法門經
[‧‧‧所謂有為體即是無為體。何以故?以無為體不異有為體,有為體不異無為體,即有為體是無為故,依彼有為體無為智一切法無為以事無差別故。]
恆大德所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就是主張「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經文自然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您的解讀與認知。
這是你自己的解讀
怎麼變成我的主張呢?
栽贓也太明顯了吧!
[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就是您恆大德說的。白紙黑字,還想抵賴?
[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
我說沒錯呀!
我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不一不異。

但我沒有你說的主張[「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的外道見。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文章 周善為 »

恆不住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6:56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6:51 pm
恆不住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5:58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5:48 pm
恆不住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5:34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4:14 pm
恆不住 寫: 週一 4月 04, 2022 10:59 am 借用一下
妙兄的論[法住]也談談
佛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這都是從法性上頓悟解脫的。
那甚麼是法住呢?
法住就是法性啦!
法性分兩種:有為法性、無為法性。兩者非異非不異,
也就是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
雜阿含經(296):[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
方便說:
有為法性就是[有所得法],
無為法性就是[無所得法]。
但以無所得為方便,圓滿證兩者,
有所得即是無所得,無所得無所不得,
其實本來不生不滅,本來自性涅槃,是故沒有生死涅槃,
所以佛說:不斷生死,不住涅槃。
就是佛果大涅槃法身啦!
若各位法友不嫌麻煩並有興趣
個人引給大家參詳。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九卷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以法性於諸如來、應、正等覺修隨佛念。
「世尊!法性有二:一者、有為,二者、無為。
云何名為有為法性?
謂如實知我智、有情智、命者智、生者智、養者智、士夫智、補特伽羅智、意生智、儒童智、作者智、受者智、知者智、見者智,若色智、受智、想智、行智、識智,若眼處智、耳處智、鼻處智、舌處智、身處智、意處智,若色處智、聲處智、香處智、味處智、觸處智、法處智,若眼界智、色界智、眼識界智、眼觸智、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耳界智、聲界智、耳識界智、耳觸智、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鼻界智、香界智、鼻識界智、鼻觸智、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舌界智、味界智、舌識界智、舌觸智、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身界智、觸界智、身識界智、身觸智、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意界智、法界智、意識界智、意觸智、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地界智、水界智、火界智、風界智、空界智、識界智,若無明智、行智、識智、名色智、六處智、觸智、受智、愛智、取智、有智、生智、老死愁歎苦憂惱智,若布施波羅蜜多智、淨戒波羅蜜多智、安忍波羅蜜多智、精進波羅蜜多智、靜慮波羅蜜多智、般若波羅蜜多智,若內空智、外空智、內外空智、空空智、大空智、勝義空智、有為空智、無為空智、畢竟空智、無際空智、散空智、無變異空智、本性空智、自相空智、共相空智、一切法空智、不可得空智、無性空智、自性空智、無性自性空智,若真如智、法界智、法性智、不虛妄性智、不變異性智、平等性智、離生性智、法定智、法住智、實際智、虛空界智、不思議界智,若苦聖諦智、集聖諦智、滅聖諦智、道聖諦智,若四靜慮智、四無量智、四無色定智,若八解脫智、八勝處智、九次第定智、十遍處智,若四念住智、四正斷智、四神足智、五根智、五力智、七等覺支智、八聖道支智,若空解脫門智、無相解脫門智、無願解脫門智,若五眼智、六神通智,若佛十力智、四無所畏智、四無礙解智、大慈智、大悲智、大喜智、大捨智、十八佛不共法智,若無忘失法智、恒住捨性智,若一切智智、道相智智、一切相智智,若一切陀羅尼門智、一切三摩地門智,若預流智、一來智、不還智、阿羅漢智,若預流向預流果智、一來向一來果智、不還向不還果智、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智,若獨覺智、獨覺菩提智,若菩薩摩訶薩智、菩薩摩訶薩行智,若三藐三佛陀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若善法智、不善法智、無記法智,若過去法智、未來法智、現在法智,若欲界繫法智、色界繫法智、無色界繫法智,若學法智、無學法智、非學非無學法智,若見所斷法智、修所斷法智、非所斷法智,若有色法智、無色法智,若有見法智、無見法智,若有對法智、無對法智,若有漏法智、無漏法智,若有為法智、無為法智,若有罪法智、無罪法智,若世間法智、出世間法智,若雜染法智、清淨法智,諸如是等無量門智,皆悉名為有為法性。
「云何名為無為法性?
謂一切法無生無滅、無住無異、無染無淨、無增無減、無相無為無性自性。云何名為無性自性?謂無我性,無有情性,無命者性,無生者性,無養育者性,無士夫性,無補特伽羅性,無意生性,無儒童性,無作者性,無受者性,無知者性,無見者性;若無色性,無受、想、行、識性;若無眼處性,無耳、鼻、舌、身、意處性;若無色處性,無聲、香、味、觸、法處性;若無眼界性,無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耳界性,無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鼻界性,無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舌界性,無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身界性,無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意界性,無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地界性,無水、火、風、空、識界性;若無無明性,無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性;若無布施波羅蜜多性,無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性;若無內空性,無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性;若無真如性,無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性;若無苦聖諦性,無集、滅、道聖諦性;若無四靜慮性,無四無量、四無色定性;若無八解脫性,無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性;若無四念住性,無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性;若無空解脫門性,無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性;若無五眼性,無六神通性;若無佛十力性,無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性;若無[>無]忘失法性,無恒住捨性性;若無一切智性,無道相智、一切相智性;若無一切陀羅尼門性,無一切三摩地門性;若無預流性,無一來、不還、阿羅漢性;若無預流向預流果性,無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性;若無獨覺性,無獨覺菩提性;若無菩薩摩訶薩性,無菩薩摩訶薩行性;若無三藐三佛陀性,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性;若無善法性,無不善、無記法性;若無過去法性,無未來、現在法性;若無欲界繫法性,無色界[1]繫法性,無無色界繫法性;若無學法性,無無學、非學非無學法性;若無見所斷法性,無修所斷、非所斷法性;若無有色法性,無無色法性;若無有見法性,無無見法性;若無有對法性,無無對法性;若無有漏法性,無無漏法性;若無有為法性,無無為法性;若無有罪法性,無無罪法性;若無世間法性,無出世間法性;若無雜染法性,無清淨法性,無如是等無量門性,空、無所有、無相、無狀、無言、無說、無覺、無知,如是名為無性自性。如是諸法無性自性,皆悉名為無為法性。」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如>]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憍尸迦!過去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證無上正等菩提;未來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證無上正等菩提;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證無上正等菩提。憍尸迦!過去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得預流果,已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未來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得預流果,當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得預流果,現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憍尸迦!過去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證獨覺菩提;未來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證獨覺菩提;現在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證獨覺菩提。何以故?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祕密藏中,廣說三乘相應法故。然此所說以無所得為方便故,無性無相為方便故,無生無滅為方便故,無染無淨為方便故,無造無作為方便故,無入無出為方便故,無增無減為方便故,無取無捨為方便故,如是所說由世俗故,非勝義故。所以者何?如是般若波羅蜜多非般若波羅蜜多、非非般若波羅蜜多,非此岸、非彼岸、非中流,非陸、非水,非高、非下,非平等、非不平等,非有相、非無相,非世間、非出世間,非有漏、非無漏,非有為、非無為,非有罪、非無罪,非有色、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有對、非無對,非善、非不善,非有記、非無記,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欲界繫、非色界繫、非無色界繫,非學、非無學、非非學非無學,非見所斷、非修所斷、非非所斷,非有、非空,非境、非智。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與諸佛法,不與菩薩法,不與獨覺法,不與預流法,不與一來法,不與不還法,不與阿羅漢法,不捨異生法。」
[0706a10] 時,天帝釋復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波羅蜜多,是無上波羅蜜多,是無等等波羅蜜多。

雜阿含經(三四七)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乃至於恆大徳意欲引此《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129》經文,證明「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更是遺笑諸方,反證恆大徳自己未修觀行不經實證、未離無明二邊邪見、唯說相似佛法、說相似般若波羅蜜之直接證據。
周兄法安
你可惜連批罵的理由都也搞錯了啦。
怎說呢?

我是依佛說:[有為體即是無為體。],不一不異。
不是你要錯說的:[「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

以後周兄少批罵得好!

信力入印法門經
[‧‧‧所謂有為體即是無為體。何以故?以無為體不異有為體,有為體不異無為體,即有為體是無為故,依彼有為體無為智一切法無為以事無差別故。]
恆大德所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就是主張「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經文自然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您的解讀與認知。
這是你自己的解讀
怎麼變成我的主張呢?
栽贓也太明顯了吧!
[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就是您恆大德說的。白紙黑字,還想抵賴?
[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
我說沒錯呀!
我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不一不異。

但我沒有你說的主張[「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的外道見。
[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您恆大德這句話中,就是「有為、無為二種法性」並存。還看不出來嗎?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文章 恆不住 »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7:05 pm
恆不住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6:56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6:51 pm
恆不住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5:58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5:48 pm
恆不住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5:34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4:14 pm
恆不住 寫: 週一 4月 04, 2022 10:59 am 借用一下
妙兄的論[法住]也談談
佛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這都是從法性上頓悟解脫的。
那甚麼是法住呢?
法住就是法性啦!
法性分兩種:有為法性、無為法性。兩者非異非不異,
也就是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
雜阿含經(296):[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
方便說:
有為法性就是[有所得法],
無為法性就是[無所得法]。
但以無所得為方便,圓滿證兩者,
有所得即是無所得,無所得無所不得,
其實本來不生不滅,本來自性涅槃,是故沒有生死涅槃,
所以佛說:不斷生死,不住涅槃。
就是佛果大涅槃法身啦!
若各位法友不嫌麻煩並有興趣
個人引給大家參詳。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九卷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以法性於諸如來、應、正等覺修隨佛念。
「世尊!法性有二:一者、有為,二者、無為。
云何名為有為法性?
謂如實知我智、有情智、命者智、生者智、養者智、士夫智、補特伽羅智、意生智、儒童智、作者智、受者智、知者智、見者智,若色智、受智、想智、行智、識智,若眼處智、耳處智、鼻處智、舌處智、身處智、意處智,若色處智、聲處智、香處智、味處智、觸處智、法處智,若眼界智、色界智、眼識界智、眼觸智、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耳界智、聲界智、耳識界智、耳觸智、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鼻界智、香界智、鼻識界智、鼻觸智、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舌界智、味界智、舌識界智、舌觸智、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身界智、觸界智、身識界智、身觸智、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意界智、法界智、意識界智、意觸智、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地界智、水界智、火界智、風界智、空界智、識界智,若無明智、行智、識智、名色智、六處智、觸智、受智、愛智、取智、有智、生智、老死愁歎苦憂惱智,若布施波羅蜜多智、淨戒波羅蜜多智、安忍波羅蜜多智、精進波羅蜜多智、靜慮波羅蜜多智、般若波羅蜜多智,若內空智、外空智、內外空智、空空智、大空智、勝義空智、有為空智、無為空智、畢竟空智、無際空智、散空智、無變異空智、本性空智、自相空智、共相空智、一切法空智、不可得空智、無性空智、自性空智、無性自性空智,若真如智、法界智、法性智、不虛妄性智、不變異性智、平等性智、離生性智、法定智、法住智、實際智、虛空界智、不思議界智,若苦聖諦智、集聖諦智、滅聖諦智、道聖諦智,若四靜慮智、四無量智、四無色定智,若八解脫智、八勝處智、九次第定智、十遍處智,若四念住智、四正斷智、四神足智、五根智、五力智、七等覺支智、八聖道支智,若空解脫門智、無相解脫門智、無願解脫門智,若五眼智、六神通智,若佛十力智、四無所畏智、四無礙解智、大慈智、大悲智、大喜智、大捨智、十八佛不共法智,若無忘失法智、恒住捨性智,若一切智智、道相智智、一切相智智,若一切陀羅尼門智、一切三摩地門智,若預流智、一來智、不還智、阿羅漢智,若預流向預流果智、一來向一來果智、不還向不還果智、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智,若獨覺智、獨覺菩提智,若菩薩摩訶薩智、菩薩摩訶薩行智,若三藐三佛陀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若善法智、不善法智、無記法智,若過去法智、未來法智、現在法智,若欲界繫法智、色界繫法智、無色界繫法智,若學法智、無學法智、非學非無學法智,若見所斷法智、修所斷法智、非所斷法智,若有色法智、無色法智,若有見法智、無見法智,若有對法智、無對法智,若有漏法智、無漏法智,若有為法智、無為法智,若有罪法智、無罪法智,若世間法智、出世間法智,若雜染法智、清淨法智,諸如是等無量門智,皆悉名為有為法性。
「云何名為無為法性?
謂一切法無生無滅、無住無異、無染無淨、無增無減、無相無為無性自性。云何名為無性自性?謂無我性,無有情性,無命者性,無生者性,無養育者性,無士夫性,無補特伽羅性,無意生性,無儒童性,無作者性,無受者性,無知者性,無見者性;若無色性,無受、想、行、識性;若無眼處性,無耳、鼻、舌、身、意處性;若無色處性,無聲、香、味、觸、法處性;若無眼界性,無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耳界性,無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鼻界性,無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舌界性,無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身界性,無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意界性,無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地界性,無水、火、風、空、識界性;若無無明性,無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性;若無布施波羅蜜多性,無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性;若無內空性,無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性;若無真如性,無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性;若無苦聖諦性,無集、滅、道聖諦性;若無四靜慮性,無四無量、四無色定性;若無八解脫性,無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性;若無四念住性,無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性;若無空解脫門性,無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性;若無五眼性,無六神通性;若無佛十力性,無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性;若無[>無]忘失法性,無恒住捨性性;若無一切智性,無道相智、一切相智性;若無一切陀羅尼門性,無一切三摩地門性;若無預流性,無一來、不還、阿羅漢性;若無預流向預流果性,無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性;若無獨覺性,無獨覺菩提性;若無菩薩摩訶薩性,無菩薩摩訶薩行性;若無三藐三佛陀性,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性;若無善法性,無不善、無記法性;若無過去法性,無未來、現在法性;若無欲界繫法性,無色界[1]繫法性,無無色界繫法性;若無學法性,無無學、非學非無學法性;若無見所斷法性,無修所斷、非所斷法性;若無有色法性,無無色法性;若無有見法性,無無見法性;若無有對法性,無無對法性;若無有漏法性,無無漏法性;若無有為法性,無無為法性;若無有罪法性,無無罪法性;若無世間法性,無出世間法性;若無雜染法性,無清淨法性,無如是等無量門性,空、無所有、無相、無狀、無言、無說、無覺、無知,如是名為無性自性。如是諸法無性自性,皆悉名為無為法性。」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如>]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憍尸迦!過去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證無上正等菩提;未來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證無上正等菩提;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證無上正等菩提。憍尸迦!過去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得預流果,已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未來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得預流果,當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得預流果,現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憍尸迦!過去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證獨覺菩提;未來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證獨覺菩提;現在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證獨覺菩提。何以故?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祕密藏中,廣說三乘相應法故。然此所說以無所得為方便故,無性無相為方便故,無生無滅為方便故,無染無淨為方便故,無造無作為方便故,無入無出為方便故,無增無減為方便故,無取無捨為方便故,如是所說由世俗故,非勝義故。所以者何?如是般若波羅蜜多非般若波羅蜜多、非非般若波羅蜜多,非此岸、非彼岸、非中流,非陸、非水,非高、非下,非平等、非不平等,非有相、非無相,非世間、非出世間,非有漏、非無漏,非有為、非無為,非有罪、非無罪,非有色、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有對、非無對,非善、非不善,非有記、非無記,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欲界繫、非色界繫、非無色界繫,非學、非無學、非非學非無學,非見所斷、非修所斷、非非所斷,非有、非空,非境、非智。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與諸佛法,不與菩薩法,不與獨覺法,不與預流法,不與一來法,不與不還法,不與阿羅漢法,不捨異生法。」
[0706a10] 時,天帝釋復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波羅蜜多,是無上波羅蜜多,是無等等波羅蜜多。

雜阿含經(三四七)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乃至於恆大徳意欲引此《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129》經文,證明「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更是遺笑諸方,反證恆大徳自己未修觀行不經實證、未離無明二邊邪見、唯說相似佛法、說相似般若波羅蜜之直接證據。
周兄法安
你可惜連批罵的理由都也搞錯了啦。
怎說呢?

我是依佛說:[有為體即是無為體。],不一不異。
不是你要錯說的:[「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

以後周兄少批罵得好!

信力入印法門經
[‧‧‧所謂有為體即是無為體。何以故?以無為體不異有為體,有為體不異無為體,即有為體是無為故,依彼有為體無為智一切法無為以事無差別故。]
恆大德所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就是主張「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經文自然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您的解讀與認知。
這是你自己的解讀
怎麼變成我的主張呢?
栽贓也太明顯了吧!
[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就是您恆大德說的。白紙黑字,還想抵賴?
[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
我說沒錯呀!
我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不一不異。

但我沒有你說的主張[「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的外道見。
[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您恆大德這句話中,就是「有為、無為二種法性」並存。還看不出來嗎?
不一不異
怎麼被你解為「二種法性」並存?
也差太多了吧!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文章 周善為 »

恆不住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6:41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3:34 pm
恆不住 寫: 週二 4月 05, 2022 10:46 pm
周善為 寫: 週二 4月 05, 2022 10:20 pm 所謂的「離四句,絕百非」,就是離「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四句。

「亦有亦無」,就是用來離「有,無」二句。所以,不可能將「亦有亦無」倒退回去,又解作「有,無」二句。
請問你知道[「離四句,絕百非」]是指甚麼呢?
若您知道,但請直說。
上面我已說三題了
總得留這一題比較務實
剛好對務實修行的周兄比較簡單
請說說修行心得分享給大眾法友
謗《般若經》的是您恆大德,所以有義務回答質問的也是您恆大德。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