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常無欲,而觀其妙勿忘初心 寫: ↑週一 4月 11, 2022 2:33 pm古德云次草 寫: ↑週一 4月 11, 2022 1:20 pm愛語攝?
我不是說網上一大堆假道學嗎
東正以學佛之姿
從知識家到現在
每個與東正接觸過的人
我都一清二楚其心態
怎樣才會讓東正理解力走到正途
假道學一定百分之百沒有責任
還有人說我好為人師
那百分之一千是假道學無誤
東正誹謗我的還少嗎
我何曾放在心上
現在只有一個事實
他還是一個文癡
不想面對自己的文癡
天天大談佛法
跟我玩心思遊戲
我也要試試他有多大能奈玩下去
他自己的刺要自己拔
誰會關心他就是有學佛
沒關心他的
跟我說學佛
我都當放屁
世間人的心思
我還沒碰過我不清楚的
什麽人需要鼓勵
什麽人需要刺激
這才是我學習中的事
如果沒有那份心
學佛無益
「 故常無欲,而觀其妙。」
祖師亦言
「 亦不睹惡而生嫌,亦不觀善而勤措。」
也深深地有他的道理的。
人往往執著於從自身的角度看事情,卻忽略了有許多面向是自己並未看見的,所謂「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倘若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則將不易見到自己也有〈見思〉所執的一面;因感於「有所得」,而造成「有所失」。相對地,總認為「別人是錯的」,就容易遺漏「別人也有對的、可取的」那一面,此乃因「有所失」而忽略「有所得」。
我們常常認為,應該怎麽樣。這該怎䗪做,那該如何,別人不應如何如何.......等。
都是帶著分別執著五蘊向外衝,總是忘了 每人有每人的因緣....
「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如果熄滅了自己向外攀比之欲,道業或許即在此腳根處由此而長而生。
這就是我反對的句形
常無欲,跟常有欲,已經能縮放自如
還要觀什麽
憨山大師有註解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再來是,誰是誰非
修行如果只是自身的事
那不會是大乘
偏偏大家都喜歡攀上大乘
一個團體無法正面成長
各自為政
有幾個會明顯成長
團體沒有均衡的成長
就不必提修行了
我沒有得失的問題
只有明白眾生心的體驗
大乘的夢好做難行
看結果
其實看過程就可知
如果沒遠見
學佛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