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識=前六識
- 大開眼界
- 文章: 1677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現識=前六識
《成唯識論述記 窺基撰》眼等根 能生現識。
窺基大師說,眼等六根 能生現識。
這說明,現識 是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生出來的
這證明 現識=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 大開眼界
- 文章: 1677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現識=前六識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變似眾境 彌於世間。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亦復如是。體性非色 而似色現。
上面經文說,阿賴耶識似色現。變似世間眾境。
而世間眾境 必須透過前六識才能顯現出來。譬如...
眼識 能現蘋果 香蕉 橘子...影相
耳識 能現歌聲 音樂 噪音...聲相
鼻識 能現香氣 臭氣.........香相
舌識 能現辡味 苦味 甜味...味相
身識 能現寒冷 酷熱.........觸相
意識 能現內心影像..........法相
阿賴耶識似色現時,必須透過前六識來把祂的色顯現出來,
因此佛經說【前六識 其實就代表 阿賴耶識】
《緣起經》
云何爲識。謂六識身。
一者眼識。二者耳識。三者鼻識。四者舌識。五者身識。六者意識。是名爲識。
這個「識」是指12因緣第三支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 就是藉前六識來顯現其「色」
這也同時說明了,為何前六識皆屬「色」
-
- 文章: 201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03, 2022 11:02 am
Re: 現識=前六識
大:意識 能現內心影像..........法相大開眼界 寫: ↑週一 4月 11, 2022 11:21 am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變似眾境 彌於世間。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亦復如是。體性非色 而似色現。
上面經文說,阿賴耶識似色現。變似世間眾境。
而世間眾境 必須透過前六識才能顯現出來。譬如...
眼識 能現蘋果 香蕉 橘子...影相
耳識 能現歌聲 音樂 噪音...聲相
鼻識 能現香氣 臭氣.........香相
舌識 能現辡味 苦味 甜味...味相
身識 能現寒冷 酷熱.........觸相
意識 能現內心影像..........法相
阿賴耶識似色現時,必須透過前六識來把祂的色顯現出來,
因此佛經說【前六識 其實就代表 阿賴耶識】
《緣起經》
云何爲識。謂六識身。
一者眼識。二者耳識。三者鼻識。四者舌識。五者身識。六者意識。是名爲識。
這個「識」是指12因緣第三支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 就是藉前六識來顯現其「色」
這也同時說明了,為何前六識皆屬「色」
.........
你講的法相,在唯識宗叫做法處所『攝』色
你自己讀書沒通透,還一直引用唯識學者的論述
【苦】與【苦受】是兩者不一樣的思維,修行的訣竅在此
-
- 文章: 5505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現識=前六識
想一個問題,或許有助於釐清:
“ 心”“意”“識”為何分別字之?
1.心不是意也不是識?
2.佛無心意識,指的又是什?
3.眾生能離心意識?
能,為何能?
不能,如何成佛?
“ 心”“意”“識”為何分別字之?
1.心不是意也不是識?
2.佛無心意識,指的又是什?
3.眾生能離心意識?
能,為何能?
不能,如何成佛?
-
- 文章: 201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03, 2022 11:02 am
-
- 文章: 5505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現識=前六識
簡言之:心意識剎那生滅.南傳的五門心路
1.誰能知見心意識剎那生滅?
2.縱能親見心意識剎那生滅.還是無常啊!
知是心意識剎那生滅故能觀.請問?以什觀?心意識.
譬如佛說:觀色無我必須先取色才能觀色無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先取色才能觀色無我.取色時已落無常.如何從無常(色)解脫(色無我)出來?....這就是眾生無法擺脫無常的理據.
二乗如是.三乗也不例外.....是故佛說:四十餘年未從顯實.不得疾成無上菩提
無法擺脫心意識的魔掌故
-
- 文章: 808
-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現識=前六識
若如閣下般,未如實知無常,又按無常之說上作種種歪想,又怎擺脫無常?歪理竟是給自己不落實修行的理據?先取色才能觀色無我.取色時已落無常.如何從無常(色)解脫(色無我)出來?....這就是眾生無法擺脫無常的理據.
要擺脫無常,就先要停止依住無常上所作一切妄念,依住無常又怎擺脫無常?所以楞嚴經佛教汝坐道場,銷落諸念,諸念若盡,一切精明動靜不移。這祗怕就是觀色性無常了吧!其後又教,當住此處,入三摩提。此住,便是知法住。不是觀無常。住,有停住停止的意思。不作用便成反向作用,反入三摩提。反聞聞自性,反聞那個所謂誰。舉例如推動物件,當一切物件不能被推動時,在反動力下,便察覺那個推動者。如牛頓定律,作用與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