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殊勝法門經
世尊告曰:「此智亦以如是四諦為其所緣,除諦相想清淨行相,入一切種諸諦行相,於作有情一切義利,趣向行相。
註解:
世尊開示說:此般若波羅蜜多,也是不離八識五蘊、十二緣起、不離四聖諦苦、集、滅、道之所緣。然應
除諦相想清淨行相,(即是如心經云: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真如空智無所得法之清淨行相),此言修止(定)。
入一切種諸諦行相,(即是菩提薩剁依止法住智入一切種子境界觀照諸諦行相,而於一切法相不顛倒),此言修觀(慧)。
於做有情一切義利,(即是言菩提薩剁,作一切佛事利他利己,已覺悟之有情也。)
趣向行相,(以止觀雙運,定慧等持,邁向菩提之路)
少分有量法界妙智。(然,有一類二乘行者,滿足於少分般若波羅蜜多。)
若諸聲聞,於作有情一切義利,無有棄背,趣向行相。(例如聲聞乘,於做一切佛事修行,多慧而少定。)
若諸獨覺,於作有情一切義利,棄背行相。(例如獨覺乘,於做一切佛事修行,多定而少慧。)
經文皆講:於作有情一切義利。即是修行者做一切佛事,自利利他義行,邁向菩提之道,。
既然同是,於作有情一切義利。問題焦點是要理解下面法義差別:
1.趣向行相
注:
如經云,大乘行者,除諦相想清淨行相(真如空智),入一切種諸諦行相(依止一切種子境界),於作有情一切義利,趣向行相。(此言,定慧等持。)
2.無有棄背,趣向行相。
注:
此言聲聞行者,棄背,即是修定、修止。無有棄背,趣向行相。就是講不重視修定、修止。而著於“有”。
3.棄背行相。
注:
此言獨覺行者,棄背行相。,就是講獨覺重於修定、修止。而少慧觀,故說獨覺行者著於“空”。
所謂依止全分法界妙智,即是八地菩薩摩訶薩證一真如心(究竟涅槃)後,所增上修習之般若波羅蜜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