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長 寫: ↑週一 5月 30, 2022 8:43 pm
導師精要的解說「補特伽羅我見與薩迦耶我見」之關係
愚癡無聞凡夫見色是我:是薩迦耶我見(《阿含經》所說的我見)
愚癡無聞凡夫見色異我、相在:是補特伽羅我見(《阿含經》所說的我所見)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
妙雲集
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依相緣的關係下存在的;相依相緣的存在與生起,稱為「緣起」。凡是緣起的,沒有不是受著種種關係的局限與決定;受種種關係條件而決定其形態與作用的緣起法,即不能不是無自性的。
「自性」,即自有或自成,有自體存在或自己規定自己的意思。現在說:一切都是關係的存在,是依緣所起法,這與自性──自有、自成、自體存在的含義,恰好相反。所以凡是緣起的,即是無自性的;無自性的,即名之為「空」。
緣起即空,是中觀大乘最基本而最扼要的論題。自性,為人類普遍成見的根本錯亂;空,即是超脫了這自性的倒亂錯覺,現覺到一切真相。所以空是畢竟空,是超越有無而離一切戲論的空寂,即空相也不復存在,這不是常人所認為與不空相待的空。然而,既稱之為空,在言說上即落於相待,也還是假名安立的。空的言外之意,在超越一切分別戲論而內證於寂滅。這唯證相應的境地,如何可以言說?所以說之為空,乃為了度脫眾生,不得已即眾生固有的名言而巧用之,用以洗盪一切,使達於「蕭然無寄」的正覺。
『智論』曾這樣說:「為可度眾生說是畢竟空」;『中論』「青目釋」也說:「空亦復空,但為引導眾生故以假名說」。緣起無自性而即空,如標月指,豁破有無二邊的戲論分別而寂滅,所以空即是「中道」。中道依空而開顯,空依緣起而成立。依緣起無自性明空,無自性即是緣起;從空無自性中洞達緣起,就是正見了緣起的中道。所以,緣起、空、中道,在佛的巧便說明上,雖有三語的不同,而三者的內容,都不外用以顯明事物的本性。
於一切法上執有自性是法我見,於有情上執有自性是補特伽羅我見(眾生見=我,我見),於自身中執有自性實我——主宰性的為薩迦耶見(身見=我所,我執)。三者(分別事識)是有相關性的,根本錯誤在執有自性(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執補特伽羅有自性,由此即有薩迦耶見生;如執法有自性,我執亦不會沒有。故龍樹說:「乃至有蘊執,爾時有我執。」如真能通達自我不可得,則無我即無我所,法的實有性也就破了。小乘不廣觀一切法空,直從補特伽羅我知空。雖然是單刀直入,但由於悲願不深、世俗的智慧不充,所以每滯於實有真空的二諦階段。但約悟證的勝義慧說,空性是平等的,不執我自性,也決不執法有自性;若執法有自性,那必是未能真知無我的。依《中論》說,初令菩薩廣觀法空,然後歸結到我空,以觀無我我所為證入空性的不二門。因為若寬泛的廣觀法空,不能反求諸己,能所的知見不易泯除,故必須返觀自我本空。由此可見《中論》與《阿含經》義,是怎樣的相符順。
中觀學值得稱述的精義,莫過於「大小共貫」、「真俗無礙」。
龍樹論以為:有情的生死,以無明為根源,自性見為戲論的根本。解脫生死的三乘聖者,體悟同一的法性空寂,同觀無我無我所而得悟。三法印即是一實相印,三解脫門同緣實相。
大乘學者從無生無為的深悟中,直見正覺內容的──無為的不生不滅。所以說無常,(相似相續)即了知常性不可得;無我,(因緣和合)即我性不可得;涅槃,(無生)即是生滅自性不可得 。這都是立足於空相應緣起的,所以一切法是本性空寂的一切。常性不可得,即現為因果生滅相續相;從生滅相續的無常事相中,即了悟常性的空寂。我性不可得,即現為因緣和合的無我相;在這無我的和合相中,即了悟我性的空寂。生滅性不可得,即生非實生,滅非實滅,所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緣起相 ,必然的歸結於「此滅故彼滅,此無故彼無」。由此「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的事相,即能徹了生滅的空寂。大乘行者從「一切法本不生」的無生體悟中,揭發諸法本性空寂的真實,直示聖賢悟證的真相。
因此,釋迦的三法印,在一以貫之的空寂中,即稱為一實相印。一實相印即是三法印,真理是不會異樣的。『 大智度論』卷二十二說:「有為法無常,念念生滅故,皆屬因緣無有自在;無有自在故無我;無常無我無相故心不著,無相不著故即是寂滅涅槃」。又說:「觀無常即是觀空因緣(「觀心生滅如流水燈焰,名入空智門」),如觀色念念無常 ,即知為空。……空即是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及生滅,其實是一,說有廣略」。 諸法生滅不住,即是無自性,無自性即無生無滅。所以生滅的本性即是不生不滅 的,這即是不生不滅的緣起。這是通過了生滅的現象,深刻把握它的本性與緣起 生滅,並非彼此不同。依此去了解佛說的三法印,無常等即是空義,三印即是一印。
探長隨筆:
常不輕版主這裡是把我見,我所見說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