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wmtt.org/autopage_detail/1/32
民國七十三年三月二日 ( 農曆一月三十日 )
中國雲南雞足山,悉檀寺開山祖師,禪修多年,不得要領,有天寄宿旅店。打坐時,聽到隔壁豆腐店一名女子唱道:
「張豆腐,李豆腐,
枕上思量千條路,
明朝仍舊打豆腐。」
他一聽,當下開悟――修行,要像做豆腐一樣專一,不要舉棋不定而虛擲光陰。
――《虛雲老和尚開示錄》引(堅瓠集〉短語
「打佛七」,是打這個心,要時時觀照我們的心,不要讓心放逸。放逸到哪裡去?去打妄想了,打瞌睡或昏沉、掉舉,別人在靜坐、念佛,你卻一直打瞌睡。是安排你們「打佛七」,不是叫你們去那裡睡,要睡,回房間睡,這樣就是不專心!
說個譬喻給你們聽:古時候有位祖師,一次外出,在一間客棧住宿,隔壁剛好是一間豆腐店,這位祖師打坐時,聽到一位姑娘邊做豆腐邊唱:「張家豆腐,李家豆腐,枕上思量千條路,明朝仍舊打豆腐。」意思是說,做這個工作,晚上雖然想很多,妄想紛飛,明天還是一樣要做豆腐。這位祖師聽到後,即時開悟。古時候的人用功,很「專心」,不一定要在禪堂才會開悟,而是用功到專心,妄想頓息,隨時隨地都會開悟,也不是非得在什麼地方才會開悟。
念佛如果不「專心」,還是得生死輪迴,妄想那麼多,對我們毫無利益。靜坐的時候,心要專注在念佛,佛號要聽得清楚,心要靈靈覺覺,下座的時候,這心也不可以散掉。參禪就是這樣,念佛跟參禪一樣,參這個不生不滅的心,打瞌睡,就是有生有滅。
大陸叢林有糾察師父。老師父曾譬喻:靜坐的時候,某人又在打妄想,有人對他說:「某人啊!你如果愛吃米粉,西方的米粉最好吃。」他說:「這樣喔!好!」靜坐後他就開始觀想米粉,觀想到真的有一碗米粉跑出來,他高興得跳起來,說:「佛祖金身安大尊一點!」當時大家在靜坐,都被他嚇到。這句話的意思是:他認為自己功夫不錯,觀想什麼就有什麼。糾察師過來,香板馬上打下去,說:「出去!」他走出禪堂時,眼睛張開一看,哪裡有米粉?原來是空的!他因此頓悟,趕快進禪堂,向糾察師懺悔。
靜坐時,我來巡香,看你們不是昏沉掉舉,就是腦袋空空的,說在睡,又不是在睡,說在念佛,又好像沒念佛,不會靈靈覺覺,定著念、用心念,「度」這個心。淨土說「心念,耳朵聽」,攝心,不是叫你打瞌睡,是「坐禪」不是「坐睡禪」,心不動就是禪。
用功,是這個靈靈覺覺的心,定著念佛,來「度」這個妄想的心――如果現在就要往生了,你這個心還在打瞌睡,怎麼辦?「打佛七」就是要讓你的心時時刻刻攝心、攝六根,一心念佛,佛號在我們的心,時時刻刻念佛,這樣才不會打妄想。
有人說:「不知道為什麼?不想打瞌睡,卻一直打瞌睡。」這也是事實。首先,跟吃的食欲有關係,再來,就是無明煩惱,執著太多。六根對六塵所接觸的都是執著,腦筋不清明,所以很容易打瞌睡。
修淨土法門,就是一直持名念佛。印光大師說:「一句『佛』如果念得專,成佛有餘。」一句佛號都念不專,卻說:「念佛時,都是妄想。」其實就是念「佛」心不專,難怪妄想那麼多。「打佛七」就是時時刻刻要觀照這個心,觀聞,聞自性,聽這句佛號,自性在念,自性在聽。念佛的時候,一邊念、一邊聽,要注意「聽」,聽進耳根裡,就種了佛的種子,到時候雖然沒有念佛,佛號自然浮現,所以「聽」非常重要。
文殊菩薩有一句偈,可以深入體會,「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入三摩地。當從聞中入。」(註)什麼是三摩地?就是「定」、「究竟」,就是要從「聞中入」,「聽」進耳根裡,才會清淨。要聽什麼音才會清淨?要聽佛音,聽不生不滅的音才會清淨。聽世間有生有滅、執著、好、壞分別之音,怎麼會清淨?聽那些,越聽越煩惱,越聽「我相」越重,越執著。
修淨土法門最好,最適合現在人的根基。吃飯也可以念佛,挾一口菜,念一句「阿彌陀佛」,吃一口飯,也念一句「阿彌陀佛」,飯菜在嘴裡嚼,嚼一下念一句「阿彌陀佛」。喝水也是,喝一口念一句「阿彌陀佛」。你們有沒有這樣「行」?要自己去行、去觀照。如果不這樣念佛,嚼的時候,就開始分別「好吃」、「不好吃」,都在感覺這些。「打佛七」,要一心念佛,吃飯也要念佛,慢慢地,心就會「專」。不是在大殿裡面才念佛,出來就不念佛,「佛」都寄在西方了,這樣無法「一心」。
修行,要懂得要領,七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一天一天過,自己感覺看看,這樣念佛,是否精神越來越好?念佛的功夫有沒有進步?要不然,打打瞌睡,醒來再跟著人家念一念,這樣一天過一天,一直過下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修行要下決心,時時刻刻都念佛,就沒有業障,隨時都可以開悟。心如果能夠「專」,妄想就會消除,見到我們的本性。「阿彌陀佛」是誰?「阿彌陀佛」就是我啊!「阿彌陀佛」怎麼會是你?因為「我」是清淨無為的我,和我們的自性一樣。你如果看到佛,就等於看到你的自性,看到我們「本來的」「不一樣」。
要去哪裡找佛?「心外求佛,無有是處。」心外求佛,哪有得求?佛就在你的心啊!如果隨時能「了」、當下能「了」,當下就成佛啦!輪迴生死無量劫,也是從這「一念」而起,「一念不覺」墮入地獄,以致有無量劫的輪迴。所謂「一念不生,頓超三界」,我們歷經無量劫,到今天還在輪迴,就是從這「一念」而起,所以「一念」非常重要,舉止行為都是這「一念」。
日常生活中,念頭非常多,一個念頭,一個生死。《阿彌陀經》說:「諸佛讚嘆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中,可以得無上道,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念佛法門,是難信之法。有人說︰「哪有這麼簡單?念一句佛就可以成佛?」這一句佛,就是我們「不一樣」的自性,「一心」念下去;耳朵專心聽,加上念,這兩項最重要。不出聲念佛的時候,耳朵注意聽,聽佛號。像這樣又聽、又念,很快就可以「定」。從今天開始,大家提起精神,不要散亂心、懶散!
(註):《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爾時世尊於師子座……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誰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