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師法相宗正名

版主: 妙吉祥如意
嬰兒肥

Re: 玄奘大師法相宗正名

文章 嬰兒肥 »

訪客 寫: 週二 11月 02, 2021 10:18 am
空拳誑小兒 寫: 週二 11月 02, 2021 10:07 am
訪客 寫: 週二 11月 02, 2021 9:59 am
素描 寫: 週二 11月 02, 2021 9:53 am
訪客 寫: 週二 11月 02, 2021 9:33 am
似真‧非真‧亦真 寫: 週二 11月 02, 2021 9:16 am
似真‧非真‧亦真 ?
越描越黑!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越描越黑!
真被非真ㄧ解就迷
真是真別痴心妄想
如彼嬰兒啼哭之時,父母即以楊樹黃葉,而語之言:『莫啼莫啼,我與汝金。』嬰兒見已生真金想,便止不啼,然此楊葉實非金也。木牛木馬、木男木女,嬰兒見已,亦復生於男女等想,即止不啼,實非男女。以作如是男女想故,名曰嬰兒。
賊父賊子
上下相賊

軟體之美
文章: 3188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以何經論。證有九識

文章 軟體之美 »

訪客 寫: 週一 11月 01, 2021 10:42 p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11月 01, 2021 10:34 pm 從玄奘大師法相宗,辨正心識流轉運作奧秘。
依九識論建立唯識法相倫理,破解阿賴耶識誤做聖解之迷思。
建九識是危險之說
頭上安頭自己保重
宗鏡錄卷第五十六
永明延壽集

問。以何經論。證有九識。

答。楞伽經說。頌云。由虛妄分別。是則有識生。八九識種種。如海泉波浪。又金剛三昧經云。爾時無住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以何利轉。而轉眾生一切情識入[1]唵摩羅。佛言。諸佛如來。常以一覺。而轉諸識入唵摩羅。何以故。一切眾生本覺常以一覺覺諸眾生。令彼眾生皆得本覺。覺諸情識空寂無生。何以故。決定本性。本無有動。論釋云。一切情識。則是八識[2]奄摩羅者。是第九識。古德云。一切唯心造者。然其佛果契心。則佛亦心造。謂四智菩提。是淨八識之所造故。若取根本。即淨第八。若依真諦三藏。此佛淨識。稱為第九。名阿摩羅識。唐三藏云。此翻無垢。是第八異熟。謂成佛時。轉第八成。無別第九。若依密嚴。文具說之。經云。心有八識。或復有九。又云。如來清淨藏。亦名無垢智。即同真諦所立第九。以出障故。不同異熟為九有。又真諦所翻決定藏論九識品云。第九阿摩羅識。三藏釋云。阿摩羅識有二種。一者所緣。即是真如。二者本覺。即真如智。能緣即不空藏。所緣即空如來藏。若據通論。此二並以真如為體。華嚴論明。解深密經說。九識為純淨無染識。如瀑流水。生多波浪。諸波浪等。以水為依。五六七八等。皆以阿陀那識為依故。又云。如是菩薩雖由法住智為依止。為建立故。此經意令於識處。便明識體本唯真智故。如彼瀑流。不離水體而生波浪。又如明鏡。依彼淨體無所分別。含多影像。不礙有而常無故。如是自心所現識相。不離本體無作淨智。所現影相。都無自他內外等執。任用隨智。無所分別。又經云。阿陀那識甚深細。深細者。引彼凡流。就識成智。不同二乘。及漸始菩薩。破相成空。不同凡夫。繫而實有。不同彼故。不空不有。何法不空。為智能隨緣照機利物故。何法不有。為智正隨緣時。無性相故。無生住滅故。華嚴經則不然。但彰本身本法界一真之根本智佛體用故。混真性相法報之海。直為上上根人。頓示佛果德。一真法界本智。以為開示悟入之門。不論隨妄而生識等。如法華經。以佛智慧。示悟眾生。使得清淨。出現於世故。不為餘乘。若二若三。今宗鏡大意。亦同此說。但先標諸識次第權門。然後會同真智。然不即識。亦不離識。但見唯識實性之時。方鑒斯旨。似寶鏡普臨眾像。若海印頓現森羅。萬法同時。更無前後。又釋摩訶衍論云。凡集一代聖說中異說契經。總有十種識。一者。立一種識。總攝諸識。此中有四。一者立一切一心識。總攝諸識。所謂以一心識。遍於二種自在。無所不安立故。一心法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文殊師利。承佛威神之力。即白佛言。世尊。說幾種識。體相云何。當願為我。分別開示。爾時世尊告文殊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為諸大眾。當問此事。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解說。於是文殊白佛言。善哉世尊。願欲樂聞。佛告文殊言。我唯建立一種識。所餘之識。非建立焉。所以者何。一種識者。多一一識。此識有種種力。能作一切種種名字。而唯一識。終無餘法。是故我說建立一種識。所餘之識。非建立焉。二者立阿賴耶識。總攝諸識。所謂以阿賴耶識。具足障礙義。無障礙義。無所不攝故。阿賴耶識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觀自在菩薩即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通達總相識。以何義故。名為總相。佛告觀自在菩薩言。通達總相識者。即是阿賴耶識。此識有礙事。及非礙事。具一切法。備一切法。譬如大海。為水波等。作總相名。以此義故。名為總相故。三者立末那識。總攝諸識。所謂以末那識。具足十一種義。無所不攝故。顯了契經中作如是說。種種心識。雖有無量。唯末那轉。無有餘法。所以者何。是末那識。具足十一義。無所不作故。四者立四種識。一者立一意識。總攝諸識。所謂以意識有七種轉變自在。隨能作其事故。七化契經中作如是說。譬如幻師。唯是一人。以幻術力。變化七人。愚人見之。謂有七人。而智者見。唯有一人。無餘七人。意識幻師。亦復如是。唯是一識。能作七事。凡夫謂之有七事。而覺者見。唯有意識。無餘七事故。是名建立同一種識。四種契經中作如是說。二者。立二種識。總攝諸識。一者阿賴耶識。二者意識。阿賴耶識者。總舉業轉現三識故。意識者。總舉七種轉識故。楞伽經中作如是說。大慧。廣說有八種識。略說有二種。一者了別識。二者分別事識。乃至廣說故。三者。立三種識。總攝諸識。一者阿賴耶識。二者末那識。三者意識。阿賴耶識者。總舉三相識故。末那識者。直意根故。意識者。總舉六種轉識故。慈雲契經中作如是說。復次敬首。廣說有十種識。總說有三種識。一者細相性識。二者根相性識。三者分離識。乃至廣說。四者。立四種識。總攝諸識。謂前三中。加一心識故。無相契經中作如是說。識法雖無量。不出四種識。一者所依本一識。二者能依持藏識。三者意持識。四者遍分別識。乃至廣說故。五者。立五種識。總攝諸識。謂前四中。加隨順遍轉識故。大無量契經中作如是說。復次有識。非彼彼識攝。遍於彼彼識。所謂隨順轉識故。六者。立六種識。總攝諸識。所為眼等五種別識。及第六意識故。四聖諦契經中作如是說。佛告樹王。我為小根諸眾生故。以密意趣。作如是說。但有六識。無有餘識。而實本意。為欲令知。六種識中。具一切識。於大眾中。作如是唱故。七者。立七種識總攝諸識。謂前六識。加末那識故。法門契經中作如是說。復次文殊師利。識法有七種。所謂六識身。及末那識。如是七識。或一時轉。或前後轉。復次第七識。有殊勝力故。或時造作持藏之用。或時造作分別之依故。八者。立八種識。總攝諸識。謂前七中。加阿賴耶識故。道智契經中作如是說。心王有八。一者眼識心王。乃至八者異熟執識心王。種種識法。不出此數故。九者。立九種識。總攝諸識。謂前八中。加[1]唵摩羅識故。金剛三昧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無住菩薩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利轉。而轉眾生一切情識入[*]唵摩羅。佛言。諸佛如來。常以一覺而轉諸識入[*]唵摩羅故。十者。立十種識。總攝諸識。謂前九中。加一切一心識故。法門契經中作如是說。心量雖無量。而不出十識。又攝大乘論明十一種識。由本識能變異作十一識。本識即是十一識種子。分別是識性。識性何所分別。分別無為有。故言虛妄。分別為因。虛妄為果。以此分別性。攝一切種子盡。諸識差別有十一。身識。身者識。受者識。應受識。正受識。世識。數識。處識。言說識。自他差別識。善惡兩道生死識。身識至言說等九識。因言說熏習種子生。自他差別識。因我見熏習種子生。善惡兩道生死識。因有支熏習種子生。身識。謂眼等五界。身者識。謂染污識。受者識。謂意界。應受識。謂色等六外界。正受識。謂六識界。世識。謂生死相續不斷識。數識。謂從一至阿僧祇。處識。謂器世間。言說識。謂見聞覺知。又欲顯虛妄分別。但以依他性為體相。虛妄分別。即是亂識。變異。略有四種識。一似塵識。二似根識。三似我識。四似識識。若不定明一切法唯有識。真實性不得顯現。又大乘起信論說。三細識。六麁相。三細相者。論云。復次依於覺故。而有不覺。生三種相。不相捨離。一。無明業相。以依不覺。心動為業。覺則不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二能見相心依心動。能見境界。不動則無見。三境界相。以依能見。妄境相現。離見則無境。以有虛妄境界緣故。復生六種相。一智相。謂緣境界。生愛非愛心。二。相續相。謂依於智。苦樂覺念相應不斷。三執著相。謂依苦樂覺念。相續而生執著。四執名等相。謂依執著。分別名等諸安立相。五起業相。謂依執名等。起於種種諸差別業。六業繫苦相。謂依業受苦。不得自在。是故當知。一切染法。悉無有相。皆因無明而生起故。古釋云。初無明為因。生三細識。後境界為緣。生六麁相。以依無明成妄心。依妄心起無明。三細相者。初業相。依不覺心動。心動名業。業有二種。一動作故。是業義。故云依不覺故。心動名業。覺則不動。得始覺時。則無動念。是知今動。只由不覺也。動則有苦。如得寂靜無念之時。是涅槃妙樂。故知今動。則有生死苦患。此動念極微細。是精動隱流之義。緣起一相。能所不分。當阿賴耶識自體分也。
訪客

Re: 以何經論。證有九識

文章 訪客 »

軟體之美 寫: 週二 11月 02, 2021 7:37 pm
訪客 寫: 週一 11月 01, 2021 10:42 p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11月 01, 2021 10:34 pm 從玄奘大師法相宗,辨正心識流轉運作奧秘。
依九識論建立唯識法相倫理,破解阿賴耶識誤做聖解之迷思。
建九識是危險之說
頭上安頭自己保重
宗鏡錄卷第五十六
永明延壽集

問。以何經論。證有九識。

答。楞伽經說。頌云。由虛妄分別。是則有識生。八九識種種。如海泉波浪。又金剛三昧經云。爾時無住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以何利轉。而轉眾生一切情識入[1]唵摩羅。佛言。諸佛如來。常以一覺。而轉諸識入唵摩羅。何以故。一切眾生本覺常以一覺覺諸眾生。令彼眾生皆得本覺。覺諸情識空寂無生。何以故。決定本性。本無有動。論釋云。一切情識。則是八識[2]奄摩羅者。是第九識。古德云。一切唯心造者。然其佛果契心。則佛亦心造。謂四智菩提。是淨八識之所造故。若取根本。即淨第八。若依真諦三藏。此佛淨識。稱為第九。名阿摩羅識。唐三藏云。此翻無垢。是第八異熟。謂成佛時。轉第八成。無別第九。若依密嚴。文具說之。經云。心有八識。或復有九。又云。如來清淨藏。亦名無垢智。即同真諦所立第九。以出障故。不同異熟為九有。又真諦所翻決定藏論九識品云。第九阿摩羅識。三藏釋云。阿摩羅識有二種。一者所緣。即是真如。二者本覺。即真如智。能緣即不空藏。所緣即空如來藏。若據通論。此二並以真如為體。華嚴論明。解深密經說。九識為純淨無染識。如瀑流水。生多波浪。諸波浪等。以水為依。五六七八等。皆以阿陀那識為依故。又云。如是菩薩雖由法住智為依止。為建立故。此經意令於識處。便明識體本唯真智故。如彼瀑流。不離水體而生波浪。又如明鏡。依彼淨體無所分別。含多影像。不礙有而常無故。如是自心所現識相。不離本體無作淨智。所現影相。都無自他內外等執。任用隨智。無所分別。又經云。阿陀那識甚深細。深細者。引彼凡流。就識成智。不同二乘。及漸始菩薩。破相成空。不同凡夫。繫而實有。不同彼故。不空不有。何法不空。為智能隨緣照機利物故。何法不有。為智正隨緣時。無性相故。無生住滅故。華嚴經則不然。但彰本身本法界一真之根本智佛體用故。混真性相法報之海。直為上上根人。頓示佛果德。一真法界本智。以為開示悟入之門。不論隨妄而生識等。如法華經。以佛智慧。示悟眾生。使得清淨。出現於世故。不為餘乘。若二若三。今宗鏡大意。亦同此說。但先標諸識次第權門。然後會同真智。然不即識。亦不離識。但見唯識實性之時。方鑒斯旨。似寶鏡普臨眾像。若海印頓現森羅。萬法同時。更無前後。又釋摩訶衍論云。凡集一代聖說中異說契經。總有十種識。一者。立一種識。總攝諸識。此中有四。一者立一切一心識。總攝諸識。所謂以一心識。遍於二種自在。無所不安立故。一心法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文殊師利。承佛威神之力。即白佛言。世尊。說幾種識。體相云何。當願為我。分別開示。爾時世尊告文殊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為諸大眾。當問此事。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解說。於是文殊白佛言。善哉世尊。願欲樂聞。佛告文殊言。我唯建立一種識。所餘之識。非建立焉。所以者何。一種識者。多一一識。此識有種種力。能作一切種種名字。而唯一識。終無餘法。是故我說建立一種識。所餘之識。非建立焉。二者立阿賴耶識。總攝諸識。所謂以阿賴耶識。具足障礙義。無障礙義。無所不攝故。阿賴耶識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觀自在菩薩即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通達總相識。以何義故。名為總相。佛告觀自在菩薩言。通達總相識者。即是阿賴耶識。此識有礙事。及非礙事。具一切法。備一切法。譬如大海。為水波等。作總相名。以此義故。名為總相故。三者立末那識。總攝諸識。所謂以末那識。具足十一種義。無所不攝故。顯了契經中作如是說。種種心識。雖有無量。唯末那轉。無有餘法。所以者何。是末那識。具足十一義。無所不作故。四者立四種識。一者立一意識。總攝諸識。所謂以意識有七種轉變自在。隨能作其事故。七化契經中作如是說。譬如幻師。唯是一人。以幻術力。變化七人。愚人見之。謂有七人。而智者見。唯有一人。無餘七人。意識幻師。亦復如是。唯是一識。能作七事。凡夫謂之有七事。而覺者見。唯有意識。無餘七事故。是名建立同一種識。四種契經中作如是說。二者。立二種識。總攝諸識。一者阿賴耶識。二者意識。阿賴耶識者。總舉業轉現三識故。意識者。總舉七種轉識故。楞伽經中作如是說。大慧。廣說有八種識。略說有二種。一者了別識。二者分別事識。乃至廣說故。三者。立三種識。總攝諸識。一者阿賴耶識。二者末那識。三者意識。阿賴耶識者。總舉三相識故。末那識者。直意根故。意識者。總舉六種轉識故。慈雲契經中作如是說。復次敬首。廣說有十種識。總說有三種識。一者細相性識。二者根相性識。三者分離識。乃至廣說。四者。立四種識。總攝諸識。謂前三中。加一心識故。無相契經中作如是說。識法雖無量。不出四種識。一者所依本一識。二者能依持藏識。三者意持識。四者遍分別識。乃至廣說故。五者。立五種識。總攝諸識。謂前四中。加隨順遍轉識故。大無量契經中作如是說。復次有識。非彼彼識攝。遍於彼彼識。所謂隨順轉識故。六者。立六種識。總攝諸識。所為眼等五種別識。及第六意識故。四聖諦契經中作如是說。佛告樹王。我為小根諸眾生故。以密意趣。作如是說。但有六識。無有餘識。而實本意。為欲令知。六種識中。具一切識。於大眾中。作如是唱故。七者。立七種識總攝諸識。謂前六識。加末那識故。法門契經中作如是說。復次文殊師利。識法有七種。所謂六識身。及末那識。如是七識。或一時轉。或前後轉。復次第七識。有殊勝力故。或時造作持藏之用。或時造作分別之依故。八者。立八種識。總攝諸識。謂前七中。加阿賴耶識故。道智契經中作如是說。心王有八。一者眼識心王。乃至八者異熟執識心王。種種識法。不出此數故。九者。立九種識。總攝諸識。謂前八中。加[1]唵摩羅識故。金剛三昧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無住菩薩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利轉。而轉眾生一切情識入[*]唵摩羅。佛言。諸佛如來。常以一覺而轉諸識入[*]唵摩羅故。十者。立十種識。總攝諸識。謂前九中。加一切一心識故。法門契經中作如是說。心量雖無量。而不出十識。又攝大乘論明十一種識。由本識能變異作十一識。本識即是十一識種子。分別是識性。識性何所分別。分別無為有。故言虛妄。分別為因。虛妄為果。以此分別性。攝一切種子盡。諸識差別有十一。身識。身者識。受者識。應受識。正受識。世識。數識。處識。言說識。自他差別識。善惡兩道生死識。身識至言說等九識。因言說熏習種子生。自他差別識。因我見熏習種子生。善惡兩道生死識。因有支熏習種子生。身識。謂眼等五界。身者識。謂染污識。受者識。謂意界。應受識。謂色等六外界。正受識。謂六識界。世識。謂生死相續不斷識。數識。謂從一至阿僧祇。處識。謂器世間。言說識。謂見聞覺知。又欲顯虛妄分別。但以依他性為體相。虛妄分別。即是亂識。變異。略有四種識。一似塵識。二似根識。三似我識。四似識識。若不定明一切法唯有識。真實性不得顯現。又大乘起信論說。三細識。六麁相。三細相者。論云。復次依於覺故。而有不覺。生三種相。不相捨離。一。無明業相。以依不覺。心動為業。覺則不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二能見相心依心動。能見境界。不動則無見。三境界相。以依能見。妄境相現。離見則無境。以有虛妄境界緣故。復生六種相。一智相。謂緣境界。生愛非愛心。二。相續相。謂依於智。苦樂覺念相應不斷。三執著相。謂依苦樂覺念。相續而生執著。四執名等相。謂依執著。分別名等諸安立相。五起業相。謂依執名等。起於種種諸差別業。六業繫苦相。謂依業受苦。不得自在。是故當知。一切染法。悉無有相。皆因無明而生起故。古釋云。初無明為因。生三細識。後境界為緣。生六麁相。以依無明成妄心。依妄心起無明。三細相者。初業相。依不覺心動。心動名業。業有二種。一動作故。是業義。故云依不覺故。心動名業。覺則不動。得始覺時。則無動念。是知今動。只由不覺也。動則有苦。如得寂靜無念之時。是涅槃妙樂。故知今動。則有生死苦患。此動念極微細。是精動隱流之義。緣起一相。能所不分。當阿賴耶識自體分也。
八九不離十
自己多保重!
軟體之美
文章: 3188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以何經論。證有九識

文章 軟體之美 »

訪客 寫: 週二 11月 02, 2021 7:44 pm .
八九不離十
自己多保重!
:lol: 你被蕭x實洗腦?

居然講建九識是危險之說
怎樣危險?
訪客

Re: 以何經論。證有九識

文章 訪客 »

軟體之美 寫: 週二 11月 02, 2021 7:47 pm
訪客 寫: 週二 11月 02, 2021 7:44 pm .
八九不離十
自己多保重!
:lol: 你被蕭x實洗腦?

居然講建九識是危險之說
怎樣危險?
真常唯心容易導入宇宙創生論
訪客

Re: 以何經論。證有九識

文章 訪客 »

軟體之美 寫: 週二 11月 02, 2021 7:47 pm
訪客 寫: 週二 11月 02, 2021 7:44 pm .
八九不離十
自己多保重!
:lol: 你被蕭x實洗腦?

居然講建九識是危險之說
怎樣危險?
套ㄧ句話說
你有信仰嗎?
訪客

Re: 玄奘大師法相宗正名

文章 訪客 »

如果建第九識
自然生第十識
這是釋尊獨有
無人所能複製
訪客

Re: 玄奘大師法相宗正名

文章 訪客 »

訪客 寫: 週二 11月 02, 2021 8:08 pm 如果建第九識
自然生第十識
這是釋尊獨有
無人所能複製
把佛當成上帝
豈是如來本懷
軟體之美
文章: 3188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玄奘大師法相宗正名

文章 軟體之美 »

訪客 寫: 週二 11月 02, 2021 8:08 pm 如果建第九識
自然生第十識
這是釋尊獨有
無人所能複製
大般涅槃經

「復次善男子!譬如一火,因所然故,得種種名,所謂木火、草火、糠火、[A1]䴬火、牛馬糞火。善男子!佛道亦爾,一而無二,為眾生故種種分別。

「復次善男子!譬如一識,分別說六,若至於眼則名眼識,乃至意識亦復如是。善男子!道亦如是,一而無二,如來為化諸眾生故種種分別
訪客

Re: 玄奘大師法相宗正名

文章 訪客 »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