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語彙】 三日耳聾
文╱永本
禪林用語。又作百丈三日耳聾、百丈再參馬祖、黃檗吐舌。唐代南嶽懷讓派僧馬祖道一(709~788)與法嗣百丈懷海(720~814)之問答。《五燈會元》卷三「百丈懷海」(卍續一三八.四四下):「師(百丈)作禮而退,師再參侍立次。祖(馬祖)目視繩床角拂子。師曰:『即此用,離此用。』祖曰:『汝向後開兩片皮,將何為人?』師取拂子豎起。祖曰:『即此用,離此用。』師挂拂子於舊處。祖振威一喝,師直得三日耳聾。自此,雷音將震。檀信請於洪州(江西)新吳界,住大雄山,以居處巖巒峻極,故號百丈。既處之,未期月,參玄之賓四方麏至,溈山、黃檗當其首。一日,師謂眾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馬大師一喝,直得三日耳聾。』黃檗聞舉,不覺吐舌。師曰:『子已後莫承嗣馬祖去麼?』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舉,得見馬祖大機之用;然且不識馬祖,若嗣馬祖,已後喪我兒孫。』師曰:『如是!如是!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子甚有超師之見。』檗便禮拜。」〔《景德傳燈錄》卷六、《聯燈會要》卷四、《汾陽無德禪師語錄》卷中、《明覺禪師語錄》卷三、《宏智禪師廣錄》卷五、《碧巖錄》第十一則、《五家正宗贊》卷一、《禪苑蒙求》卷中、卷下聾〕
有一天,馬祖大師把禪床的拂塵子豎在懷海禪師面前,懷海禪師看了一下說道:「正此用!離此用!」馬祖大師一聲不響又把拂塵子放回原處,並問懷海禪師說:「你以後開兩片皮,將何為人?」意為將來如何傳法。懷海禪師也照著馬祖大師的做法,豎起拂塵子,馬祖大師反過來也說:「正此用!離此用!」懷海禪師便把拂塵子放回原處,馬祖大師大喝一聲,害得懷海禪師三天耳鳴不已,懷海禪師也因此豁然開悟,從此作此獅子吼,威震四方。
懷海禪師在馬祖大師去世後,先在石門山馬祖塔旁住茅廬修行,後來到洪州新吳(在今江西省奉新縣)大雄山修行傳法。這座山差不多有一百丈高,所以又稱百丈山,懷海禪師來到這裡以後,許多慕道者絡繹於途,因此懷海禪師又被稱為「百丈禪師」。
有一次,懷海禪師上堂說法,有人問什麼是「大乘頓悟法門?」他對大眾開示說:「汝先歇諸緣,休息萬事,善與不善,世出世間一切諸法,莫記憶,莫緣念,放捨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無所辨別,心無所行……」大師認為:一切皆無求,也不守此無求,也就是對「無求」也無求。當懷海禪師說法完畢,大眾都準備離開時,禪師便承襲馬祖禪法──用喝、打、手勢,來應機啟發大眾開悟的方式──於是大聲吼一句:「是什麼呢?」眾人一驚,紛紛回過頭來,一瞬間離言絕慮,有些人就在懷海禪師獨特的「百丈下堂句」中開悟了。
討論一下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討論一下
標準答案是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也就是在不離本性的狀態下,能善分別種種名相
如如正智分別相名
也就是在如如不動的正智下,能善分別種種名相
這有點難理解
本來面目,這是在指你、你的真我、本性、真如..六祖說
不思善不思惡
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那豈不
善惡不分了
請教大德怎麼理解呢?
真心、本性;不生滅的你
意思是說,什麼是真正的你?
你的所有的思維、語話、行為,通通不是你,不是你的本性、真如、本來面目。
那什麼才真正的你、你的真我、真如、法性、本來面目?
放下的你的思維、想法、觀念
你的善惡思維想法通通不是你的本來面目。
因此,放下你對於善對於惡的一切想法、思維,那就是你、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也就是對於一切法不取不捨,那就是你,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
以百丈禪師三日耳聾為例:
聽到的聲音,都不是真正的自己,都是從外而來的,都是會生滅的,
而不是不生滅的自己,不是真心、本性、本來面目。
同理
我們想到的思維想法觀念,也都是會生滅的,也不是不生滅的真心、本性、本來面目。
。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討論一下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佛言:「汝入不思議三昧耶?」
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議,不見有心能思議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議三昧?我初發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實無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學射,久習則巧,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我亦如是,初學不思議三昧,繫心一緣,若久習成就,更無心想,恒與定俱。」】
我即不思議
也就是我所思維的,我的想法、觀念,都是會生滅的,
我所想到的善與惡,都不是我的真心、本性、本來面目。
因為我即不思議的真心、本性、本來面目。
不思議三昧,其實就是真心、本性、本來面目。
所以,我所思議的善念惡念、善人惡人、善行惡行,通通不是我的本來面目。
佛言:「汝入不思議三昧耶?」
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議,不見有心能思議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議三昧?我初發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實無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學射,久習則巧,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我亦如是,初學不思議三昧,繫心一緣,若久習成就,更無心想,恒與定俱。」】
我即不思議
也就是我所思維的,我的想法、觀念,都是會生滅的,
我所想到的善與惡,都不是我的真心、本性、本來面目。
因為我即不思議的真心、本性、本來面目。
不思議三昧,其實就是真心、本性、本來面目。
所以,我所思議的善念惡念、善人惡人、善行惡行,通通不是我的本來面目。
- 大開眼界
- 文章: 1677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討論一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勝義諦中皆同一相。所謂無相 都無差別
佛經講很清楚, 【無差別】是勝義諦佛境界。(並不是世間景象)
世間是森羅萬象 有各種差別。所以必須分清楚,
若對世間事不分別,佛陀稱此人為極愚癡
《父子合集經》
若於染淨法。 心不能分別
佛說如是人。 為極愚癡者
﹋﹋﹋﹋﹋﹋﹋﹋﹋﹋﹋﹋﹋﹋﹋﹋﹋﹋﹋﹋﹋﹋﹋﹋﹋﹋﹋
很多人常將佛界和眾生界 混為一談,
1. 眾生界 是森羅萬象, 有各種差別, 必須分清楚
2. 佛界 則是一切無相, 都同一相。都無差別 故無需分別
必須經過修行, 證得法眼佛眼 才見得到無差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