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修道亦無些些子,簡單概括:從後天有漏肉身情識,回歸先天無漏法身佛性。
故知,先能確實掌握有漏時空乃根源於無漏超物理時空的存在科學,必然是修道學佛的不二法門。
第三首:天下母 〈原 52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常。
【經文導讀】
這首經文是從境界理論講到功夫修行,並從修行驗證中再透露其實際的切身妙用,此間用詞雖然很淺白,其中所隱藏之義理卻頗為深奧,自古自今不知有多少學人為此所迷惑?我們如果利用前兩章所掌握的老子道學之精義作基礎,明白老子創見之“道”就是統攝物理與超物理世界的終極實相,對於老子在這首經文裡的異常用語就不會覺得突兀而不知所云了。
本首經文:
第一段對於道學涵蓋無漏形而上〈母世界〉與有漏形而下〈子世界〉兩範疇再作確立,並據此為世人追求“永生之道”指出其哲理與修證之依據!
第二段講功夫理論,其中牽涉仍舊不離“心”“物”二著!
第三段講道術益生之妙用,對修道所獲得於己身之效益有明確且極重要之開示。
經文釋義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這個有形的器(氣)質宇宙(子天下)背後必然隱藏著創生的本體(母天下),我們可以稱此為宇宙之母源!能夠獲知宇宙的創生母體之內涵(得其母),那麼也就可以由此了解物理世界的實質意義與萬事萬物的運行律則了(知其子)!
老子言下的物質宇宙之母源其內涵並不複雜,就是“無名”與“有名”而已,也就是千古以來集人類智慧所不斷探討追尋的真如“心性之始”與法性“物質之母”。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既然發現這個物理宇宙的存在奧秘(知其子),我們就可順著這創世的理則逆修返回真道的國度,並將生命安住在創生的母源(守其母),這時就是沒有物質肉身的罣礙仍然可以獲得精神靈性之長存,生命亦因此得以永生(沒身不殆)!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這段緊接著前段開釋修行人應如何“復守其母”以獲得“沒身不殆”的功夫理論!
“塞其兌”就是老子所言的嗇!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復。早復謂之重積德‧‧』
老子承襲周文王後天八卦以“兌”為正西方,五行屬金,在身主口齒。道學之五行理論,以“金”代表先天真一之氣,老子認為多言散失其真氣,所以這裡說的『塞其兌』就是閉塞真氣之出口。也就是:『行不言之教!』
『門』就是佛家所言六根門頭,人類自此向外接受信息與反應處理切身事務,也就是個人追逐慾望的開始,故“閉其門”即是:『處無為之事!』。老子三寶中的“儉”就是『閉其門』的實踐,“儉”指的正是“簡緣”,盡量排除外來之干擾與誘惑。
修道之人對外能夠格遵簡緣之道,緊閉六根門頭,對內又能『取食於母』『嗇惜精氣』,那麼終生就少有憂患了!所以大聖人說:『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就是針對“塞其兌,閉其門”的功夫實踐與落實來講的。俗人不知修道,整日對外追逐於聲色名利,這就叫“開其兌,濟其事”,那便終身無可救藥了。道家說:『口開神氣散,意亂火功寒。』就是指這麼一回事!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老子曰:『此兩者,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道學不外乎“玄妙”一詞,“玄妙”的涵意正是指出“,宇宙萬物皆可不斷細化,直達最幽微的根源(一切種子阿陀那識),此處幾乎已經達到人類腦筋思考無法契及的、不可思議之創生實相。唯有修道聖人能了悟此物理宇宙(有漏三界)創生之緣起,所以說:『見小曰明。』“明”也就是佛家所謂的開悟明心的意思。
而修士如何使生命安住於“明”這個開悟的境界呢?老子認為只有進行“守柔”的功夫才能與道玄同(背塵合覺)。
『守柔曰強』也就是『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這就是老子道學中的“功夫理論”了。以上『見小曰明,守柔曰強。』這句話正是從『修道功夫證驗』的角度來開示『創生實相境界的證悟』。
『用其光,復歸其明。』
“守柔”的結果就是“見小”;“見小”的結果就是開悟(明);開悟以後就可享用“道炁”的加持了(用其光);老子曰:『用其光。』就是第二十章:『我獨異於人,而貴食于母!』利用真一之氣來保衛生命,是老子道學中的最重要啟示,這也就是講究『性命雙修』的道學與佛學的差異之處了!所以第五十五章老子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這些都是有關道家修命的開示。
老子為何在『用其光』後緊跟著開示『復歸其明』?這就是第二章:『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這段開導的真髓呢!
修道標準稽式“無為法”強調的就是這種“無智亦無得”的功夫。復歸其明就是鎮之以無名之朴(真如),知止可以不殆了。
維摩佶經曰: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諦而不動。
『無遺身殃,是為習常。』
佛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修士能夠修練到“明”的境界那麼生命與肉身又有何苦厄、憂患??
老子說,這就是叫做『習常』─“修練承襲”於“真道之常”了!
【讀經心得】
老子言中的『小』與『柔』到底有多『小』?多『柔』?那是一個怎樣的境界?庄子有這麼一則寓言以瞻明道學中這個『小』與『柔』的慨念--
《庄子‧知北游》
光曜問乎無有曰:「夫子有乎?其無有乎?」
光曜不得問,而孰視其狀,窅然空然。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光曜曰:「至矣,孰能至此乎!予能有無矣,而未能無無也。及為無有矣,何從至此哉!」
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庄道學對“光線”的物質性質就有所認知,道家“氣”的境界比『光子』的尺度還細微,“炁”的境界套句莊子的術語:『有物而未始有封也。』
老子所謂“小與柔”的境界顯然已遠遠超乎人類腦筋感官之外,『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這些開示語言純屬功夫理論的層次,必須親自從修練中去體驗祂,老子道學確是至誠之言,《道德經》中每一句每一字皆真實不虛!
老子言中的“柔”到底作何隱喻?
庄子曰:『道炁包裹天地,貫穿萬物!』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閒。』
老子此話就是在講“真一之炁”(唯識學:一切種子阿陀那識),古來儒哲皆不肯以“炁”作解老子道學,實在因為儒家崇尚之『道』,與老子道學之『道』層次相去太遠!太史公司馬遷不是亦為此下評語了嗎:『道不相同,不相與謀!』中華道學是耀古爍今的實證科學,其中對宇宙萬有的創生真理之發現比諸當代最頂尖的物理科學知識更加精闢深入!古代儒者以世俗的知見來注釋《道德經》的深奧義理當然是不得其門而入。
莊子說:『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顯然莊子對儒家所標謗之『道』僅給予口頭便給的評價:『從擱淺於泥沼的群魚嘴裡掙扎出的口沫,怎可能與大海之水相提並論?與其和這些大儒們爭辯真道之理,互相噴得滿臉飛沫,倒不如兩忘於江湖享受遨遊大海(隱喻:真道國度)的樂趣!』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老子言中的(小)(柔)就是唯識學宣講的一切法真實種子阿陀那識(異熟種子)。
解深密經
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相合﹐增
上廣大……
解深密經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
佛道會通,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
-
- 文章: 630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與《道德經》註解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30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與《道德經》註解
老子道德經
常無(真如),欲以觀其妙。
常有(法性),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真如(真空)與法性(妙有)是一切修道學佛主軸!於無漏法身,真空妙有合而為一(一實相印),於有漏三界真如根本智(常無),與一切種子(常有)隨波逐流於相應法界(法流注),顯現出不一樣的智慧能用。佛教即以此制定諸佛、菩薩、凡夫(三法印)。
成唯識論
彼緣阿賴耶識起補特伽羅我見(人我執)。
彼緣異熟識起法我見(法我執)。
彼緣異熟、無垢識起平等性智(涅槃智)
(彼),就是指真如根本智,(緣)於各創生階段由精至粗的流注相(唯識法相宗),由此可知,所謂大乘佛法般若波羅蜜多(智慧到彼岸)其真實法義,就是講修佛者(假我)藉由證悟真如根本智(無我)(開佛知見)於法水流中溯流而上(般若波羅密),還本歸元於大般涅槃、佛性法身(真我),故曰:背塵合覺。一切佛法之精髓不外乎於此。
經證:
大寶積經
如是舍利弗。是諸菩薩種種方便成就眾生。悉令安住於佛法中。所以者何。唯有如來智慧解脫究竟涅槃。更無餘乘而得度脫。以是義故名為如來。如來如實覺了如故。名為如來。
佛告舍利弗。彼佛功德法門亦復如是。菩薩先得。是諸菩薩當不退轉。若聞此法必能受持讀誦通利。為無上菩提,於真如性當勤修學。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諸菩薩欲住不退地者。聞此稱讚法門。應當受持讀誦通利。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住此法門,於法性中當不退轉。
圓覺經,側重真如的開示,所以稱(圓覺)。
妙法蓮華經,側重法性的開示,所以稱(法華)。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結合真如與法性的法義精髓,因此稱(般若)。
成唯識論,剝析真如根本智緣於法性流中各階段法相(心意識)所展現的般若智能顯用,即是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故知,識之實性乃真如,因此稱(唯識)也。
常無(真如),欲以觀其妙。
常有(法性),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真如(真空)與法性(妙有)是一切修道學佛主軸!於無漏法身,真空妙有合而為一(一實相印),於有漏三界真如根本智(常無),與一切種子(常有)隨波逐流於相應法界(法流注),顯現出不一樣的智慧能用。佛教即以此制定諸佛、菩薩、凡夫(三法印)。
成唯識論
彼緣阿賴耶識起補特伽羅我見(人我執)。
彼緣異熟識起法我見(法我執)。
彼緣異熟、無垢識起平等性智(涅槃智)
(彼),就是指真如根本智,(緣)於各創生階段由精至粗的流注相(唯識法相宗),由此可知,所謂大乘佛法般若波羅蜜多(智慧到彼岸)其真實法義,就是講修佛者(假我)藉由證悟真如根本智(無我)(開佛知見)於法水流中溯流而上(般若波羅密),還本歸元於大般涅槃、佛性法身(真我),故曰:背塵合覺。一切佛法之精髓不外乎於此。
經證:
大寶積經
如是舍利弗。是諸菩薩種種方便成就眾生。悉令安住於佛法中。所以者何。唯有如來智慧解脫究竟涅槃。更無餘乘而得度脫。以是義故名為如來。如來如實覺了如故。名為如來。
佛告舍利弗。彼佛功德法門亦復如是。菩薩先得。是諸菩薩當不退轉。若聞此法必能受持讀誦通利。為無上菩提,於真如性當勤修學。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諸菩薩欲住不退地者。聞此稱讚法門。應當受持讀誦通利。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住此法門,於法性中當不退轉。
圓覺經,側重真如的開示,所以稱(圓覺)。
妙法蓮華經,側重法性的開示,所以稱(法華)。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結合真如與法性的法義精髓,因此稱(般若)。
成唯識論,剝析真如根本智緣於法性流中各階段法相(心意識)所展現的般若智能顯用,即是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故知,識之實性乃真如,因此稱(唯識)也。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30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與《道德經》註解
如來即是真如,如來若出世若不出世,就是形容真如遍一切處,貫通有漏無漏,無處不在,如如不動,故也稱(大自在)。
心經開宗明義,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表法,作為修大乘佛法的菩薩通稱,即是隱藏此甚深法義。
心經開宗明義,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表法,作為修大乘佛法的菩薩通稱,即是隱藏此甚深法義。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30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與《道德經》註解
十二緣起首支(無明),即是空性真如(真空)。
從境界理論講,一切法止息,就是空性真如。
從功夫理論講,滅盡一切法,就是入滅盡定。
從功夫理論與境界理論綜合言之,修定斷盡一切法即是入滅盡定,其實就是證入(無始無明住地)又稱涅槃(一切法止息)。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阿羅漢,雖盡諸漏脫煩惱障,應知尚有所知障攝無明隨縛,如是無明,應知極遠隨逐有情,唯除諸佛餘皆隨縛。是名無明隨縛殊勝。
妙法蓮華經
諸佛之導師,為息說涅槃。
既知是息已,引入於佛慧。
首楞嚴經
第八不動地,一真如心。(究竟涅槃)。
第九善慧地,發真如用。(無生法忍)。
以此故知:
滅盡定當下即是涅槃即是(無始無明住地),即是修佛者證十二緣起首支(無始無明)一切法止息,第八不動地證悟一真如心,究竟涅槃。
.
從境界理論講,一切法止息,就是空性真如。
從功夫理論講,滅盡一切法,就是入滅盡定。
從功夫理論與境界理論綜合言之,修定斷盡一切法即是入滅盡定,其實就是證入(無始無明住地)又稱涅槃(一切法止息)。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阿羅漢,雖盡諸漏脫煩惱障,應知尚有所知障攝無明隨縛,如是無明,應知極遠隨逐有情,唯除諸佛餘皆隨縛。是名無明隨縛殊勝。
妙法蓮華經
諸佛之導師,為息說涅槃。
既知是息已,引入於佛慧。
首楞嚴經
第八不動地,一真如心。(究竟涅槃)。
第九善慧地,發真如用。(無生法忍)。
以此故知:
滅盡定當下即是涅槃即是(無始無明住地),即是修佛者證十二緣起首支(無始無明)一切法止息,第八不動地證悟一真如心,究竟涅槃。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30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與《道德經》註解
大乘實修不二法門,一切佛法實修皆從滅盡定(證悟真如根本智)起!!
般涅槃經應盡還源品
佛復告諸大眾:「我今時至,舉身疼痛。」說是語已,即入初禪,以涅槃光遍觀世界,入寂滅定。
爾時,世尊所言未訖……
即入初禪、從初禪出入第二禪、從二禪出入第三禪、從三禪出入第四禪、從四禪出入虛空處、從空處出入無邊識處、從識處出入不用處、從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處、從非非想處出入滅盡定;從滅盡定出還入非想非非想處、從非非想出入不用處、從不用出入無邊識處、從無邊識處出入虛空處、從空處出入第四禪、從四禪出入第三禪、從三禪出入第二禪、從二禪出入第一禪。
爾時,世尊如是逆順入諸禪已。
普告大眾:「我以甚深波若遍觀三界一切六道,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離,畢竟寂滅,同虛空相。無名、無識,永斷諸有,本來平等,無高下想。無見、無聞、無覺、無知,不可繫縛、不可解脫。無眾生、無壽命,不生、不起、不盡、不滅。非世間、非非世間,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際平等。等諸法故,閑居靜住無所施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從無住法,法性施為,斷一切相,一無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眾,應斷無明、滅生死始。」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復入超禪……
從初禪出入第三禪、從三禪出入虛空處、從虛空出入無所有處、從無所有出入滅盡想定;從滅盡定出次第還入至非想非非想處、從非非想出入無邊識處、從識處出入第四禪、從四禪出入第二禪、從二禪出入於初禪。
如是逆順入超禪已,復告大眾:「我以摩訶般若遍觀三界有情、無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無繫縛者、無解脫者。無主、無依,不可攝持。不出三界,不入諸有。本來清淨無垢、無煩惱,與虛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盡諸動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見此法,名為解脫,凡夫不知,名曰無明。」
作是語已,復入超禪……
作是語已,復入超禪,從初禪出乃至入滅盡定、從滅盡定出乃至入初禪。
如是逆順入超禪已,復告大眾:「我以佛眼遍觀三界一切諸法,無明本際性本解脫,於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無故,所因枝葉皆悉解脫。無明解脫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脫。以是因緣,我今安住常寂滅光,名大涅槃。」
爾時,阿難無極悲哀、憂愁、痛苦、心狂慌亂、情識昏迷,如重醉人都無知覺,不見四眾,不知如來已入涅槃、為未涅槃?
爾時,世尊如是三過從超入諸禪定遍觀法界,普為大眾三反說法,如來如是展轉二十七反,入諸禪定。阿難以不知故,佛入一禪即致一問,如是二十七反,問阿泥樓逗:「佛已涅槃、為未涅槃?」
阿泥樓逗深知如來入諸禪定,二十七反皆答阿難:「佛未涅槃。」
爾時,一切大眾皆悉慌亂,都不覺知如來涅槃、為未涅槃?
爾時,世尊三反入諸禪定,三反示誨眾已,於七寶床右脇而臥,頭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後背東方,其七寶床微妙瓔珞以為莊嚴,娑羅樹林四雙八隻——西方一雙在如來前、東方一雙在如來後、北方一雙在佛之首、南方一雙在佛之足。爾時,世尊娑羅林下寢臥寶床,於其中夜入第四禪,寂然無聲。於是時頃,便般涅槃。大覺世尊入涅槃已,其娑羅林東西二雙合為一樹、南北二雙合為一樹,垂覆寶床蓋於如來,其樹即時慘然變白,猶如白鶴,枝葉、花果、皮幹悉皆爆裂墮落,漸漸枯悴,摧折無餘。
為何世尊大般涅槃是從第四禪入?
.
般涅槃經應盡還源品
佛復告諸大眾:「我今時至,舉身疼痛。」說是語已,即入初禪,以涅槃光遍觀世界,入寂滅定。
爾時,世尊所言未訖……
即入初禪、從初禪出入第二禪、從二禪出入第三禪、從三禪出入第四禪、從四禪出入虛空處、從空處出入無邊識處、從識處出入不用處、從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處、從非非想處出入滅盡定;從滅盡定出還入非想非非想處、從非非想出入不用處、從不用出入無邊識處、從無邊識處出入虛空處、從空處出入第四禪、從四禪出入第三禪、從三禪出入第二禪、從二禪出入第一禪。
爾時,世尊如是逆順入諸禪已。
普告大眾:「我以甚深波若遍觀三界一切六道,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離,畢竟寂滅,同虛空相。無名、無識,永斷諸有,本來平等,無高下想。無見、無聞、無覺、無知,不可繫縛、不可解脫。無眾生、無壽命,不生、不起、不盡、不滅。非世間、非非世間,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際平等。等諸法故,閑居靜住無所施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從無住法,法性施為,斷一切相,一無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眾,應斷無明、滅生死始。」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復入超禪……
從初禪出入第三禪、從三禪出入虛空處、從虛空出入無所有處、從無所有出入滅盡想定;從滅盡定出次第還入至非想非非想處、從非非想出入無邊識處、從識處出入第四禪、從四禪出入第二禪、從二禪出入於初禪。
如是逆順入超禪已,復告大眾:「我以摩訶般若遍觀三界有情、無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無繫縛者、無解脫者。無主、無依,不可攝持。不出三界,不入諸有。本來清淨無垢、無煩惱,與虛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盡諸動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見此法,名為解脫,凡夫不知,名曰無明。」
作是語已,復入超禪……
作是語已,復入超禪,從初禪出乃至入滅盡定、從滅盡定出乃至入初禪。
如是逆順入超禪已,復告大眾:「我以佛眼遍觀三界一切諸法,無明本際性本解脫,於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無故,所因枝葉皆悉解脫。無明解脫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脫。以是因緣,我今安住常寂滅光,名大涅槃。」
爾時,阿難無極悲哀、憂愁、痛苦、心狂慌亂、情識昏迷,如重醉人都無知覺,不見四眾,不知如來已入涅槃、為未涅槃?
爾時,世尊如是三過從超入諸禪定遍觀法界,普為大眾三反說法,如來如是展轉二十七反,入諸禪定。阿難以不知故,佛入一禪即致一問,如是二十七反,問阿泥樓逗:「佛已涅槃、為未涅槃?」
阿泥樓逗深知如來入諸禪定,二十七反皆答阿難:「佛未涅槃。」
爾時,一切大眾皆悉慌亂,都不覺知如來涅槃、為未涅槃?
爾時,世尊三反入諸禪定,三反示誨眾已,於七寶床右脇而臥,頭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後背東方,其七寶床微妙瓔珞以為莊嚴,娑羅樹林四雙八隻——西方一雙在如來前、東方一雙在如來後、北方一雙在佛之首、南方一雙在佛之足。爾時,世尊娑羅林下寢臥寶床,於其中夜入第四禪,寂然無聲。於是時頃,便般涅槃。大覺世尊入涅槃已,其娑羅林東西二雙合為一樹、南北二雙合為一樹,垂覆寶床蓋於如來,其樹即時慘然變白,猶如白鶴,枝葉、花果、皮幹悉皆爆裂墮落,漸漸枯悴,摧折無餘。
為何世尊大般涅槃是從第四禪入?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30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與《道德經》註解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於諸勝定順逆往還。次第超越。遊戲自在。
所謂滅盡定,是指修佛功夫,功夫純屬私人(自相)。
所謂涅槃,是從境界理論講,境界理論是共通(共相)。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481卷
舍利子。復有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得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於中遊戲。
先入初靜慮(天)。從初靜慮(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第二靜慮(天)。從第二靜慮(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第三靜慮(天)。從第三靜慮(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第四靜慮(天)。從第四靜慮(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空無邊處(天)。從空無邊處(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識無邊處(天)。從識無邊處(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無所有處(天)。從無所有處(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非想非非想處(天)。從非想非非想處(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初靜慮(天)。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於諸勝定順逆往還。次第超越。遊戲自在。
.
所謂滅盡定,是指修佛功夫,功夫純屬私人(自相)。
所謂涅槃,是從境界理論講,境界理論是共通(共相)。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481卷
舍利子。復有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得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於中遊戲。
先入初靜慮(天)。從初靜慮(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第二靜慮(天)。從第二靜慮(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第三靜慮(天)。從第三靜慮(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第四靜慮(天)。從第四靜慮(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空無邊處(天)。從空無邊處(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識無邊處(天)。從識無邊處(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無所有處(天)。從無所有處(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非想非非想處(天)。從非想非非想處(天)起。
入滅盡定(究竟涅槃)。從滅盡定(究竟涅槃)起。入初靜慮(天)。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於諸勝定順逆往還。次第超越。遊戲自在。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30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與《道德經》註解
舍利弗,佛陀世尊第一大弟子,也是大乘佛法的代表人物、代言人。
網友可參考原始佛經(中阿含經舍利子相應品、雜阿含347經須深盜法經)…等等,大乘佛法是佛陀世尊之親口嫡傳,並非後人以訛傳訛,大乘非佛說,或原始佛教無大乘,大乘佛法乃後人發展出來…等等,所謂一盲導眾盲的錯誤知見。
.
網友可參考原始佛經(中阿含經舍利子相應品、雜阿含347經須深盜法經)…等等,大乘佛法是佛陀世尊之親口嫡傳,並非後人以訛傳訛,大乘非佛說,或原始佛教無大乘,大乘佛法乃後人發展出來…等等,所謂一盲導眾盲的錯誤知見。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30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與《道德經》註解
呵呵呵,我這問題已經提出多年了,可是一直如石沉大海…犀牛法友果然是明眼人!!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三 7月 17, 2024 11:28 am 路過,有意思、大大有意思。
為什麼 佛陀般涅槃,展現難得一見要在九次第定中,開展順、逆、跳、超地的師子奮迅三昧 ?
(Q:不能省略這樣繁複的步驟嗎? 不能直接進入四禪嗎? 為什麼要採用類似神通神變論一般的開展次第? )
最後,選擇從第四禪出來,無間地般涅槃?
(Q: 不能從空識無非四無色定般涅槃嗎? 又為什麼不選擇最高的滅盡定呢? 是從四禪出來之後再般涅槃? 還是直接在四禪之中就般涅槃?佛陀又是選擇哪一種所緣而般涅槃? 是跟四禪的所緣一樣嗎? 還是轉換成三三昧的所緣? WHY? 又按照唯識的見解,從四禪到般涅槃的過程中, 佛陀的心王+心所,是怎樣的轉變? 還是都沒變化? 成分又是為何?...)
這個問題,
最保險的回答,是 : 諸佛常法、法爾如是。(這類的...沒有答案的答案)
====
不知是否有版友能提出,經得起推敲的答案嗎 ?
犀牛對此莊嚴的課題,恭敬聆聽。
清淨 圓滿
大乘佛法實修功夫(禪定波羅密),是必須在真如與法性取得平衡(中道)(三昧耶)才能展現(般若波羅密),並以此路數(行深般若波羅密多)終究證得真空妙有一合相(即法華經所謂:開佛知見,終究得一切種智。)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那麼,下一個問題,真如與法性的平衡點(即是,中道義)又在那裏???
首楞嚴經……卷八
複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複有二種歧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爲回心大阿羅漢。
老子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明。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
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道德經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溶,溶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30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與《道德經》註解
成唯識論
彼緣阿賴耶識起補特伽羅我見(人我執)。
彼緣異熟識起法我見(法我執)。
彼緣異熟、無垢識起平等性智(涅槃智)
請問,為何第三法印,必須:
彼緣異熟、無垢識,(方得)起平等性智???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2551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與《道德經》註解
彼緣異熟、無垢識,(方得)起平等性智???
理由:俱生法執與根本無分別智並觀,了卻方起「平等性智」
理由:俱生法執與根本無分別智並觀,了卻方起「平等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