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中

版主: 阿飄

阿飄
文章: 1045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 空性—宗薩仁波切

文章 阿飄 »

🙏
我們標示每一種客體。
“空性”的意思是,事物並不是依照你所標示的樣子存在。
佛法告訴我們:凡夫所見的一切,都是透過情緒、習性和二元對立等自我的濾光鏡,
就像前面琥珀色太陽眼鏡的例子一樣,
使我們看不清楚事物完整的顯現,也看不清楚事物真實的本性。
首先你看不見事物的真實本性;
接著,雖然你看到了顯現,卻不明白這種顯現可能只對你而言是這樣,
並不通用於其他眾生。
我們自然傾向認為自己的見解最正確,別人見到的顯現是錯的,然後經常變得很生氣,並且浪費時間去做一些無益的爭論,試圖說服別人——接受所謂“正確的看法”,而這種正確的看法其實是我們的看法。
阿飄
文章: 1045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 空性—宗薩仁波切

文章 阿飄 »

🙏
如果你能明白,你所看到的顯現是由於你所戴的有色眼鏡,別人所看到的顯現是由於別人所戴的有色眼鏡,大家都沒有看到事物的真正面目,那麼你與別人就會更和諧了。

不幸的是,大部分的眾生都不明白每個人都戴著有色眼鏡,
因此他們對自己所看到的都很認真,其結果是,
大家捲進了包括戰爭的各種衝突之中。
…(續)
阿飄
文章: 1045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 空性—宗薩仁波切

文章 阿飄 »

圖檔
🙏
強烈的習性限制了像我們這種以我執為導向的人。
我們和我們所處的世界,都被一些固定的特徵,例如顏色、大小、方向等限制住了。
對我們而言,“小”的特質代表有個小的現象真實存在,而“大”就表示有個大的現象真實存在。
在我們二元對立的世界中,
只要某件事物被定上了固定的性質,它就永遠被困在那些性質的框框中。
不是想像中的自己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your question!

文章 不是想像中的自己 »

阿飄
百無禁忌
Re: 禪中 / 空性—宗薩仁波切
檢舉
文章 週四 10月 06, 2022 8:42 am

圖檔
🙏
強烈的習性限制了像我們這種以我執為導向的人。
我們和我們所處的世界,都被一些固定的特徵,例如顏色、大小、方向等限制住了。
對我們而言,“小”的特質代表有個小的現象真實存在,而“大”就表示有個大的現象真實存在。
在我們二元對立的世界中,
只要某件事物被定上了固定的性質,它就永遠被困在那些性質的框框中。
阿飄
文章: 1045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your question!

文章 阿飄 »

不是想像中的自己 寫: 週四 10月 06, 2022 10:26 am
:mrgreen: 隨順因緣
阿飄
文章: 1045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 空性—宗薩仁波切

文章 阿飄 »

圖檔
🙏
我們僵化地生活在認為現象實存的自設牢獄中,
這些成見是我們根本的問題所在。

如果我們認為某人很壞,這種見解就蒙蔽了我們的雙眼,
即使他真的做了些好事,我們也會說他在做壞事;
相反地,如果我們愛上了某人,那麼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美妙的。
連他的糞便也可以忍受,他就算殺了人也是被殺的人不對。
…續
阿飄
文章: 1045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 動靜之間

文章 阿飄 »

圖檔
阿飄
文章: 1045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 空性—宗薩仁波切

文章 阿飄 »

🙏
依照佛法,我們從來沒有真正看到任何事物的真相,只看到假像;
但在這之後,我們就落入自己對它的成見中,不再覺知事物的真正面目。
這樣的造作不僅出現在例如美醜等粗劣的層次上,
而且也在例如主體、客體或天堂、人間等極微細的概念層次上運作著。

  沒有圖像、標籤等成見而能夠見到真相的人,就不會受“小永遠是小”和“大永遠是大”的概念束縛。
超越自我觀點的人,不僅不會僵化地認為他就是他的自我(與充滿實存的東西的世界分離的一個實存主體),
而且因為沒有二元對立,所以他也了解到主體、客體都沒有真實存在的本性,
因此,他不受顏色.大小、形狀、年紀、性別、地點等任何固定性質的拘束。
…續
阿飄
文章: 1045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 空性—宗薩仁波切

文章 阿飄 »

圖檔
另外一個了解“空性”的方法,就是要明白具足空性見地的意思
:避免“二元對立”的一切極端——避免“二元對立”的極端本身就是“空性”。
一個自我本位的人永遠都會掉到某個極端中,
因為他一看到任何事物,就會自動形成例如美醜、好壞等的判斷;他相信這些性質天生就存在那件事物之中,並自認了知那事物的一些真相。

如果不用例如好壞等概念支解事物,只看事物本來的面目,就非常近似於空性的體驗。

  你可能會認為,只要抑制對事物的判斷,對它們漠不關心,就成就了某種空性——這種冷漠只不過是一種愚癡,同樣沒有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有時,某些事物既不吸引也不讓人排拒,我們完全忽略了它們——這種空白茫然是因為忽視,所以也是愚癡。
阿飄
文章: 1045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禪中 / How To Do Padmasana

文章 阿飄 »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