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頁 (共 73 頁)
Re: 與犀牛法友辨正,原始佛經即是記載世尊親傳之大乘佛教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29, 2022 11:27 pm
由 妙吉祥如意
Viirya 寫: ↑週二 11月 29, 2022 11:13 pm
不閡洲渚
洲渚為水中陸地.
閡為障礙或停滯
比喻 停滯不前.懈怠.不精進.不思突破.不融會貫通. 不身體力行.以少為足?...
那麼,記載於雜阿含經這則(恆河水漂大樹)原始佛教之公案,正好大夥都能來猜猜看,也可以自我鑑定測試一下,對於修學研究佛法所深入的境界深淺!!
哇哈哈哈,阿含系列原始佛經,居然越讀越有味道
,看來南傳學者以小乘觀念,鳩佔鵲巢,成為註解主流,實在是糟蹋延誤了世尊親傳大乘佛法的發揚光大!!
Re: 與犀牛法友辨正,原始佛經即是記載世尊親傳之大乘佛教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30, 2022 10:31 am
由 cyc320
沈沒為“貪喜”,洲渚為“我慢”
此公案又透漏出那些精闢的甚深佛法奧義呢!?
回覆:勸導遠離欲界,引導不著空
Re: 與犀牛法友辨正,原始佛經即是記載世尊親傳之大乘佛教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30, 2022 10:32 am
由 妙吉祥如意
cyc320 寫: ↑週三 11月 30, 2022 10:31 am
沈沒為“貪喜”,洲渚為“我慢”
此公案又透漏出那些精闢的甚深佛法奧義呢!?
回覆:勸導遠離欲界,引導不著空
善哉,善哉!!cyc320是善知識也~~
Re: 與犀牛法友辨正,原始佛經即是記載世尊親傳之大乘佛教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30, 2022 10:44 am
由 妙吉祥如意
雜阿含經(1174經)
[0314c13] 爾時,世尊觀察水,見恒水中有一大樹,隨流而下,語彼比丘:「汝見此恒水中大樹流不?」
[0314c15] 答言:「已見。世尊!」
[0314c16] 佛告比丘:「此大樹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沈水底,不閡洲渚,不入洄澓,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敗,當隨水流,順趣、流注、浚輸大海不?」
[0314c19]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0314c20] 佛言:「比丘亦復如是。亦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沈水底,不閡洲渚,不入洄澓,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敗,臨趣、流注、浚輸涅槃。」
[0314c23] 比丘白佛:「云何此岸?云何彼岸?云何沈沒?云何洲渚?云何洄澓?云何人取?云何非人取?云何腐敗?善哉世尊!為我廣說,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0314c28] 佛告比丘:「此岸者,謂六入處。彼岸者,謂六外入處。人取者,猶如有一習近俗人及出家者,若喜、若憂、若苦、若樂,彼彼所作,悉與共同,始終相隨,是名人取。非人取者,猶如有人願修梵行,我今持戒、苦行、修諸梵行,當生在處,在處天上,是非人取。洄澓者,猶如有一還戒退轉。腐敗者,犯戒行惡不善法,腐敗寡聞,猶莠稗、吹貝之聲,非沙門為沙門像,非梵行為梵行像。如是,比丘!是名不著此彼岸,乃至浚輸涅槃。」
~~~~~~~~
來解釋一下,何謂(人亦不取,非人不取)!?
先看看世尊如何做開示:
人取者,猶如有一習近俗人及出家者,若喜、若憂、若苦、若樂,彼彼所作,悉與共同,始終相隨,是名人取。
非人取者,猶如有人願修梵行,我今持戒、苦行、修諸梵行,當生在處,在處天上,是非人取。
直接挑明了講,以上經文開示就是講修佛不落入人我執,與法我執!!
人取,就是講修行人耽於欲界,人我執,故曰:
若喜、若憂、若苦、若樂,彼彼所作,悉與共同,始終相隨…
非人取,就是講色界(內法界),故曰:
猶如有人願修梵行,我今持戒、苦行、修諸梵行,當生在處,在處天上,是非人取。
那麼經文雲:修行者,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就是講修佛者於中途不落入人我執,法我執。才能順利通往涅槃海。
黃龍三關
黃龍慧南在佛堂中常問僧人:「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正當問答交鋒時候,他卻又伸手說:「我手何似佛手?」接著又問:「我腳何似驢腳?」慧南傳法三十餘年,經常示此三問。
黃龍三關自頌
第一關
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曾離得蝦,
但見日頭東叫上,誰人更吃趙州茶。
第二關
我手佛手齊舉,禪流直下薦取,
不動干戈道處,自然超佛越祖。
第三關
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
會得雲開日見,方知此道縱橫。
Re: 與犀牛法友辨正,原始佛經即是記載世尊親傳之大乘佛教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30, 2022 11:25 am
由 漫步的犀牛
對這部SA.1174/SN35.241/AA43.3 有興趣的學友,
這部經,主要的各種譬喻,是引領弟子從學八支聖道、避開各種危險,而最終導至涅槃,參閱AA43.3。
====以下只針對進一步的宴坐弟子====
重點:
心,不要倚靠、
心,不要尋求任何落腳處、那些都是危險之處。
濃縮成一句,就是 : 三依一向。
平安 愉悅
Re: 與犀牛法友辨正,原始佛經即是記載世尊親傳之大乘佛教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30, 2022 11:26 am
由 妙吉祥如意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三 11月 30, 2022 11:25 am
對這部SA.1174/SN35.241/AA43.3 有興趣的學友,
這部經,主要的各種譬喻,是引領弟子從學
八支聖道、避開
各種危險,而最終導至
涅槃,參閱
AA43.3。
====以下只針對進一步的宴坐弟子====
重點:
心,不要倚靠、
心,不要尋求任何落腳處、那些都是危險之處。
濃縮成一句,就是 :
三依一向。
平安 愉悅
呵呵呵,早就說小乘學者,對於大乘佛法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如果沒有通透大乘實修佛法的基礎理論,對於原始阿含經典的注釋,總是隔靴搔癢,抓不到重點的!!
如若不信,就來看看南傳小乘學者的標準註解:
比丘們!而什麼是人的捕獲?比丘們!這裡,他住於與在家人交際,成為同歡者、同愁者:在受樂者們中為受樂者、在受苦者們中為受苦者、在應該被作的義務生起時以自己在他們中來到努力,比丘們!這被稱為人的捕獲。
比丘們!而什麼是非人的捕獲?比丘們!這裡,某一類人志向某個天眾後行梵行:『我將以這個戒,或禁戒,或苦行,或梵行成為天,或天神之一。』比丘們!這被稱為非人的捕獲。
呵呵,若不以大乘佛法正確知見,去做了解以上經文乃是針對將修佛者不落入(欲界人我執,與色界法我執)而言,像南傳學者這樣彆彆扭扭的翻譯語文,想研讀原始佛經的法友們,有幾個能夠有看而有懂!?
Re: 與犀牛法友辨正,原始佛經即是記載世尊親傳之大乘佛教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30, 2022 11:50 am
由 妙吉祥如意
再來研究經典內文開示的,此岸與彼岸:
佛言:「比丘亦復如是。亦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沈水底,不閡洲渚,人亦不取,非人不取,不入洄澓,又不腐敗,臨趣、流注、浚輸涅槃。」
.
Re: 與犀牛法友辨正,原始佛經即是記載世尊親傳之大乘佛教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30, 2022 12:45 pm
由 怪道1412
[0314c13] 爾時,世尊觀察水,見恒水中有一大樹,隨流而下,語彼比丘:「汝見此恒水中大樹流不?」
[0314c15] 答言:「已見。世尊!」
[0314c16] 佛告比丘:「此大樹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沈水底,不閡洲渚,不入洄澓,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敗,當隨水流,順趣、流注、浚輸大海不?」
////
世界樹,時間河,真如海?!
Re: 與犀牛法友辨正,原始佛經即是記載世尊親傳之大乘佛教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30, 2022 1:16 pm
由 怪道1412
業力,業種子(異熟種子,動能,引力)起現行(=作用)...無明緣行,乃至愛取有生老死
名言種子(等流習氣)係一切諸法之「親因緣」種子,乃以名言為緣所薰成之種子,又分成表義名言與顯境名言兩種。表義名言種子,指於名言(名、句、文等)中詮表諸法之義者;第六識即緣此名言,隨其語言音聲而變現一切諸法之相狀,由之所薰成之種子。顯境名言種子,指緣前七識之見分(認識諸法相狀之作用)為境,隨緣所薰成之種子。若就現行所受用之情形而言,名言種子又有共相與不共相二種名言種子。共相名言種子,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等,舉凡可供自他共同受用者,是為共相;能生起此類共相境界之種子,皆稱為共相名言種子。自相名言種子,例如各人之身體,僅能供一己受用;能變現此等自相之種子,稱為自相名言種子。又就作用而言,共相與不共相之名言種子均由共業與不共業之業種子為之資助,始能招感其相,即共業種子資助共相種子,始能招感共相;不共業種子資助不共相種子,始能招感不共相。準此可知,大乘唯識之宗義,乃謂無論依報(器界,共相)、正報(根身,不共相)等一切萬法皆由種子所變現者。(佛光大辭典)
////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
Re: 與犀牛法友辨正,原始佛經即是記載世尊親傳之大乘佛教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30, 2022 1:27 pm
由 cyc320
世界樹,時間河,真如海?!
= = = = =
世界樹比喻此大樹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沈水底,不閡洲渚,不入洄澓,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敗
時間河隱喻無我相 無人相
真如海譬喻無眾生相
不腐敗指引解缚煩惱障?!